第112頁
“這位曼斯菲爾德先生是位中國問題專家,他的許多獨特見解,常常受到白宮的認同。”加爾布雷思大使對曼斯菲爾德極盡讚揚。
“是嗎?”尼赫魯顯得很感興趣。
曼斯菲爾德擺出一副美國政客當仁不讓不請自到的姿態,明眼人一眼便可看出,這是個善於搖唇鼓舌的政客。
他為自己點上了一隻粗大的雪茄菸,夾在食指和中指之間,笨拙地撣了兩下菸灰。
“中共歷來善於打打談談,談談要打,他們稱之為革命的兩手,當年蘇俄赤黨之領袖列寧,便慣於此道,中共亦諳熟此策略。我有個朋友馬歇爾將軍對此深有感觸。當年毛澤東與蔣公內戰,蔣公便為此吃了大虧。”
尼赫魯聽了此話,仍有疑慮之態:“這……周恩來仍是個慎重而有誠意的人,中國如果出爾反爾,口稱撤兵,實則進攻,難道不怕激起國際社會公憤嗎?”
曼靳菲爾德叼著雪茄的厚嘴唇嗡動著:“中共如此是出於 無奈,其戰線太長,加之需要機會來補充兵力,更需要重新估計國際形勢,同時又面對美國等西方強國的參與,必三思而後行,而三思是暫時的,後行是必然的。”
“曼斯菲爾德先生的意思,是中國藉此爭取時間,下一步還將有更大的軍事行動?”尼赫魯問。
“是的,這正是中國的一貫策略。”
“可是中國正在要求舉行邊界談判。”
美國大使加爾布雷思從沙發上站了起來:“對中國的建議,不可立即拒絕,可以採取拖延應付的態度。”
加爾布雷思實際上已成為印度政府的樞密顧問,尼赫魯對他幾乎是言聽計從了。
11月21日上午。印度議會再次召開了緊急會議。
當阿薩姆邦的國大黨議員赫西要求接受中國的建議時,全場響起了一片“拒絕”聲。
議員阿奈卡·梅達高叫:“為了體面,為了尊嚴,為了自尊,只有把那些野蠻人趕出去,才能談判。”
當天晚上,全印廣播電台廣播了除印度***之外,所有反對黨的聯合聲明。聲明說:“中國提出單方面停火的建議只是他們搞的另一個臭名昭著的詭計,其目的是要藉此在我們全國陣線中製造混亂和分裂,贏得時間,以鞏固其地位並調集兵力,對我們再一次發動可恥的進攻,阻止我動員內外資源,並在世界民主國家的朋友中製造思想混亂。”
新任陸軍參謀長喬杜里將軍,比那些政客們要清醒得多,他在給尼赫魯的報告中說:“他的部隊除了對等的響應中國的停火行動外,別無他途可循。”
11月21日,印度陸軍接到了喬杜里將軍的命令:“部隊在午夜之後,如不再遭到中國軍隊的射擊,即不得開槍。”
五
1962年11月22日零時。中國軍隊遵照毛澤東的命令,在中印邊界全線停火。
被中國軍隊包圍的印軍,大部分不知道停火的消息。包括帕塔尼亞少將對此也一無所知。
11月22日晨,整個戰區一片寧靜,瓦利少校帶著幾名印軍士兵,拖著飢腸轆轆奄奄一息的身子,在邦迪拉以北的密林中尋找可食之物時,碰上了一支中國巡邏隊。
一名中國軍官向他們走來。
瓦利少校有氣無力地撥出手槍,他的手哆嗦了一下,手槍掉到雪地上。
“你連開槍的力氣也投有了。”中國軍官撿起瓦利掉在地上的手槍交給他。用流利的英語說:“中國政府已經宣布全線停火。”
“這真……真是個好消息,有……有屹的嗎?”
中國軍官將一袋炒麵,扔給瓦利少校。
中國巡邏隊走了。
瓦利少校雙手捧著炒麵,凝噎無語。
帕塔尼亞少將在原始森林中已經躲藏了五天五夜了。
天亮時分,他從樹洞中爬了出來,扶著樹杆吃力地站起來。他身上的最後一點力氣已經捎耗殆盡,他感到身子輕的如一張紙。
陽光將巨大的樹影投到他的臉上,他的臉色慘澹如雪。他看到在不遠處的一個山頭上,一隊印軍潰兵正在尋找著什麼,他們面帶喜悅,好像遇到了什麼令人高興的事。
天空中傳來了巨大的轟鳴聲。一架軍用直升機降在林中的空地上;從飛機上跳下來兩個印度軍官。
路透社提斯浦爾23月電:被中國人在色拉山口切斷的印軍司令帕塔尼亞少將昨晚被直升飛機安全載抵這裡,同一架直升飛機還運來了三名受傷的印度人。
帕塔尼亞將軍在山地的叢林裡走了五天,沒吃飯沒喝水,他是在直升飛機緊張地搜尋以後才被找到的。據這裡報導,被中匡人切斷的其他軍官和士兵也開始從中國的防線後面奔向平原。
六
1962年12月1日,中國軍隊主動後撤。的1962年3月1日,全部後撤到1959年9月7日的實際控制線20公里以內。這是中國政府出於保持中印友好關係的願望,再一次用實際行動表示中國主張通過和平談判而不是通過武力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誠意。
中國邊防部隊奉命將在反擊戰中繳獲的大批武器、車輛進行擦拭維修,將繳獲的其他軍用物資進標整理包裝,於12月中旬交還給印度,對被俘人員,一律不殺、不打、不罵、不侮辱,不沒收私人財物。生活上給予優待,受傷者給予治療。
“是嗎?”尼赫魯顯得很感興趣。
曼斯菲爾德擺出一副美國政客當仁不讓不請自到的姿態,明眼人一眼便可看出,這是個善於搖唇鼓舌的政客。
他為自己點上了一隻粗大的雪茄菸,夾在食指和中指之間,笨拙地撣了兩下菸灰。
“中共歷來善於打打談談,談談要打,他們稱之為革命的兩手,當年蘇俄赤黨之領袖列寧,便慣於此道,中共亦諳熟此策略。我有個朋友馬歇爾將軍對此深有感觸。當年毛澤東與蔣公內戰,蔣公便為此吃了大虧。”
尼赫魯聽了此話,仍有疑慮之態:“這……周恩來仍是個慎重而有誠意的人,中國如果出爾反爾,口稱撤兵,實則進攻,難道不怕激起國際社會公憤嗎?”
曼靳菲爾德叼著雪茄的厚嘴唇嗡動著:“中共如此是出於 無奈,其戰線太長,加之需要機會來補充兵力,更需要重新估計國際形勢,同時又面對美國等西方強國的參與,必三思而後行,而三思是暫時的,後行是必然的。”
“曼斯菲爾德先生的意思,是中國藉此爭取時間,下一步還將有更大的軍事行動?”尼赫魯問。
“是的,這正是中國的一貫策略。”
“可是中國正在要求舉行邊界談判。”
美國大使加爾布雷思從沙發上站了起來:“對中國的建議,不可立即拒絕,可以採取拖延應付的態度。”
加爾布雷思實際上已成為印度政府的樞密顧問,尼赫魯對他幾乎是言聽計從了。
11月21日上午。印度議會再次召開了緊急會議。
當阿薩姆邦的國大黨議員赫西要求接受中國的建議時,全場響起了一片“拒絕”聲。
議員阿奈卡·梅達高叫:“為了體面,為了尊嚴,為了自尊,只有把那些野蠻人趕出去,才能談判。”
當天晚上,全印廣播電台廣播了除印度***之外,所有反對黨的聯合聲明。聲明說:“中國提出單方面停火的建議只是他們搞的另一個臭名昭著的詭計,其目的是要藉此在我們全國陣線中製造混亂和分裂,贏得時間,以鞏固其地位並調集兵力,對我們再一次發動可恥的進攻,阻止我動員內外資源,並在世界民主國家的朋友中製造思想混亂。”
新任陸軍參謀長喬杜里將軍,比那些政客們要清醒得多,他在給尼赫魯的報告中說:“他的部隊除了對等的響應中國的停火行動外,別無他途可循。”
11月21日,印度陸軍接到了喬杜里將軍的命令:“部隊在午夜之後,如不再遭到中國軍隊的射擊,即不得開槍。”
五
1962年11月22日零時。中國軍隊遵照毛澤東的命令,在中印邊界全線停火。
被中國軍隊包圍的印軍,大部分不知道停火的消息。包括帕塔尼亞少將對此也一無所知。
11月22日晨,整個戰區一片寧靜,瓦利少校帶著幾名印軍士兵,拖著飢腸轆轆奄奄一息的身子,在邦迪拉以北的密林中尋找可食之物時,碰上了一支中國巡邏隊。
一名中國軍官向他們走來。
瓦利少校有氣無力地撥出手槍,他的手哆嗦了一下,手槍掉到雪地上。
“你連開槍的力氣也投有了。”中國軍官撿起瓦利掉在地上的手槍交給他。用流利的英語說:“中國政府已經宣布全線停火。”
“這真……真是個好消息,有……有屹的嗎?”
中國軍官將一袋炒麵,扔給瓦利少校。
中國巡邏隊走了。
瓦利少校雙手捧著炒麵,凝噎無語。
帕塔尼亞少將在原始森林中已經躲藏了五天五夜了。
天亮時分,他從樹洞中爬了出來,扶著樹杆吃力地站起來。他身上的最後一點力氣已經捎耗殆盡,他感到身子輕的如一張紙。
陽光將巨大的樹影投到他的臉上,他的臉色慘澹如雪。他看到在不遠處的一個山頭上,一隊印軍潰兵正在尋找著什麼,他們面帶喜悅,好像遇到了什麼令人高興的事。
天空中傳來了巨大的轟鳴聲。一架軍用直升機降在林中的空地上;從飛機上跳下來兩個印度軍官。
路透社提斯浦爾23月電:被中國人在色拉山口切斷的印軍司令帕塔尼亞少將昨晚被直升飛機安全載抵這裡,同一架直升飛機還運來了三名受傷的印度人。
帕塔尼亞將軍在山地的叢林裡走了五天,沒吃飯沒喝水,他是在直升飛機緊張地搜尋以後才被找到的。據這裡報導,被中匡人切斷的其他軍官和士兵也開始從中國的防線後面奔向平原。
六
1962年12月1日,中國軍隊主動後撤。的1962年3月1日,全部後撤到1959年9月7日的實際控制線20公里以內。這是中國政府出於保持中印友好關係的願望,再一次用實際行動表示中國主張通過和平談判而不是通過武力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誠意。
中國邊防部隊奉命將在反擊戰中繳獲的大批武器、車輛進行擦拭維修,將繳獲的其他軍用物資進標整理包裝,於12月中旬交還給印度,對被俘人員,一律不殺、不打、不罵、不侮辱,不沒收私人財物。生活上給予優待,受傷者給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