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頁
應該說,美國新千年的軍備擴張是從柯林頓上台不久所進行的軍事戰略調整就開始了.對此,本書在前面已經作了介紹.柯林頓的第二任期是在被性醜聞團撓的環境中開始的,內政外交又讓他忙的不亦樂乎,顯然沒有多少精力顧及檢查軍事戰略調整的落實情況.1999年又陷入了科索沃危機之中,輿論影響對柯林頓的軍事政策不利.在即將進人新千年的時候,絆聞炒作銷聲匿跡了,索沃戰爭也結束了,離任期屆滿越來越接近了,柯林頓不能不考慮在軍事政策上應以什麼樣的形象走出白宮的問題.
因此,柯林頓回想起他批准的軍事戰略調整的兩大支柱:一是投入巨資的國家飛彈防禦系統能否保證美國本土的安全;二是能否同時打贏兩場戰爭,若朝鮮半島發生戰爭美國的軍事力量調遣是否適應.
1999年11月的一天,柯林頓與五角大樓的官員們進行了密談,商討在美俄戰略飛彈防禦系統談判破裂的情況下,如何通過第二次飛彈攔截試驗(第一次試驗在1999年10月),來占據軍事實力的最高點,實現美國的新軍事計劃,為重開美俄戰略飛彈系統談判增加更多的籌碼.
決心已定,五角大樓的官員和實驗基地的人們都立即忙乎起來.一切準備按計劃行事,所有工作都有條不紊的進行,參與人員特別是五角大樓的官員們,都想通過這次實驗露一手,以便在下屆政府中留住自己的位置.
根據五角大樓的建議,柯林頓將國家飛彈防禦系統的第二次攔截試驗定在2000年1月18日舉行.
按照美國國防部的如意算盤,如果這次試驗成功的話,那麼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向美國國會和美國總統伸手要錢,從而爭取在2005年之前部署這套足以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的武器系統.有意思的是,這套被美國軍方和政客們視為美國"核保護傘"的武器系統卻一點也不爭氣,兩次試驗實際上都以失敗告終.而且,美國國防部向美國公民隱瞞了這套耗資上千億美元系統的致命的技術缺陷.
1月18日,美國當局不顧世界多個國家的強烈反對,於當地時間6點20分(北京時間19日),在加利弗尼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向太平洋上空發射了一枚裝有假彈頭的彈道飛彈.
按照試驗方案的設計,這枚飛彈將在發射後20分鐘,在太平洋4300英里上空被從馬紹爾群島上的夸賈林島上發射的"智能卵石"攔截器準確擊落.然而,實驗的結果卻是,攔截飛彈根本沒有挨近彈道飛彈,更別提命中彈道飛彈了.
第二次國家飛彈防禦系統試驗再告失敗,讓美國人大失所望,美國空軍發言人里克.雷納爾中校神情沮喪地宣布:"由於目前還不知道的原因,我們的攔截試驗沒有成功."
其實,五角大樓對此次試驗還進行了周密計劃,其基本設想是:模擬攔截一枚核飛彈對美國的攻擊.具體做法是:靠地面發射的高速拋射體來打擊高速運行的飛彈.美國國防部的如意算盤是:如果這次攔截試驗成功的話,那麼就能進一步推進爭議頗大耗資130億美元的國家飛彈防禦系統的研製與部署.
但是,這次試驗非同往常,它是國家飛彈防禦計劃進行的第Th次同類攔截試驗.此前,美國國防部曾於1999年10月進行了國家飛彈防禦系統的飛行試驗,試驗的結果據說取得了圓滿成功,但官方並沒有進行具體的報導,其成功效益到底多大,外人是難以知道的.但是,18日深夜進行的攔截試驗比飛行試驗要複雜高級得多,各方要依賴地面雷達和空間傳感器發現並且確定目標的運行軌跡,然後按地面人員的指令攔截摧毀發現的飛彈目標.
這次試驗的武器系統由發射器、飛彈、戰鬥管理指揮、控制、通訊、計算機和情報分析系統以及國家飛彈防禦系統雷達組成.按照美國軍方的設想,這套系統可以準確測定、識別並且摧毀來襲的戰區彈道飛彈.
飛彈部分由單節團體燃料助推器和紅外搜尋的攔截器組成,其中攔截器能夠自動調整方向和高度.攔截器是真正擔起攔截來襲飛彈的部分,在技術上十分先進.根據設計者的設想,攔截器能夠搜尋並且鎖定目標,然後靠高速動能準確攔截並且摧毀目標.
戰鬥管理/指揮、控制、通訊、計算機和情報分析系統裝在兩輛高速多用途輪式車上.兩輛車被分別稱為"戰術作戰地面站"和"發射控制地面站"."戰術作戰地面站"的主要功能是為部隊的作戰提供計劃、分析和後勤支援:"發射控制地面站"主要用於遙控發射飛彈.
儘管試驗受挫給美國國防部帶來了許多不利的影響,但他們總是盡力做出似乎合理的解釋.美國防部發言人自我安慰地說,這次試驗的結果也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為美國國會裡勢力強大的共和黨堅決支持這項由美國陸、海、空軍聯合進行的國家飛彈防禦系統項目.這些國會議員們一致認為,美國需要並且也能夠建起一套可靠的彈道飛彈防禦系統.
美國國會議員如此熱衷國家飛彈防禦系統,當然自有他們的理由.他們認為,要防止美國遭到諸如朝鮮或者伊朗等不友好國家的襲擊,防止俄羅斯或中國飛彈的誤射,建立這個系統是十分必要的.此外,還有一些善於給美國自己樹立敵手的機構,如中央情報局,他們總是別有用心地宣揚說,儘管目前還看不到美國面臨的真正威脅,但像朝鮮"大浦洞"這樣的飛彈,必然在10年之內對美國構成威脅,而且最近間諜衛星拍攝的圖像也顯示,朝鮮仍在建設飛彈發射陣地.
因此,柯林頓回想起他批准的軍事戰略調整的兩大支柱:一是投入巨資的國家飛彈防禦系統能否保證美國本土的安全;二是能否同時打贏兩場戰爭,若朝鮮半島發生戰爭美國的軍事力量調遣是否適應.
1999年11月的一天,柯林頓與五角大樓的官員們進行了密談,商討在美俄戰略飛彈防禦系統談判破裂的情況下,如何通過第二次飛彈攔截試驗(第一次試驗在1999年10月),來占據軍事實力的最高點,實現美國的新軍事計劃,為重開美俄戰略飛彈系統談判增加更多的籌碼.
決心已定,五角大樓的官員和實驗基地的人們都立即忙乎起來.一切準備按計劃行事,所有工作都有條不紊的進行,參與人員特別是五角大樓的官員們,都想通過這次實驗露一手,以便在下屆政府中留住自己的位置.
根據五角大樓的建議,柯林頓將國家飛彈防禦系統的第二次攔截試驗定在2000年1月18日舉行.
按照美國國防部的如意算盤,如果這次試驗成功的話,那麼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向美國國會和美國總統伸手要錢,從而爭取在2005年之前部署這套足以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的武器系統.有意思的是,這套被美國軍方和政客們視為美國"核保護傘"的武器系統卻一點也不爭氣,兩次試驗實際上都以失敗告終.而且,美國國防部向美國公民隱瞞了這套耗資上千億美元系統的致命的技術缺陷.
1月18日,美國當局不顧世界多個國家的強烈反對,於當地時間6點20分(北京時間19日),在加利弗尼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向太平洋上空發射了一枚裝有假彈頭的彈道飛彈.
按照試驗方案的設計,這枚飛彈將在發射後20分鐘,在太平洋4300英里上空被從馬紹爾群島上的夸賈林島上發射的"智能卵石"攔截器準確擊落.然而,實驗的結果卻是,攔截飛彈根本沒有挨近彈道飛彈,更別提命中彈道飛彈了.
第二次國家飛彈防禦系統試驗再告失敗,讓美國人大失所望,美國空軍發言人里克.雷納爾中校神情沮喪地宣布:"由於目前還不知道的原因,我們的攔截試驗沒有成功."
其實,五角大樓對此次試驗還進行了周密計劃,其基本設想是:模擬攔截一枚核飛彈對美國的攻擊.具體做法是:靠地面發射的高速拋射體來打擊高速運行的飛彈.美國國防部的如意算盤是:如果這次攔截試驗成功的話,那麼就能進一步推進爭議頗大耗資130億美元的國家飛彈防禦系統的研製與部署.
但是,這次試驗非同往常,它是國家飛彈防禦計劃進行的第Th次同類攔截試驗.此前,美國國防部曾於1999年10月進行了國家飛彈防禦系統的飛行試驗,試驗的結果據說取得了圓滿成功,但官方並沒有進行具體的報導,其成功效益到底多大,外人是難以知道的.但是,18日深夜進行的攔截試驗比飛行試驗要複雜高級得多,各方要依賴地面雷達和空間傳感器發現並且確定目標的運行軌跡,然後按地面人員的指令攔截摧毀發現的飛彈目標.
這次試驗的武器系統由發射器、飛彈、戰鬥管理指揮、控制、通訊、計算機和情報分析系統以及國家飛彈防禦系統雷達組成.按照美國軍方的設想,這套系統可以準確測定、識別並且摧毀來襲的戰區彈道飛彈.
飛彈部分由單節團體燃料助推器和紅外搜尋的攔截器組成,其中攔截器能夠自動調整方向和高度.攔截器是真正擔起攔截來襲飛彈的部分,在技術上十分先進.根據設計者的設想,攔截器能夠搜尋並且鎖定目標,然後靠高速動能準確攔截並且摧毀目標.
戰鬥管理/指揮、控制、通訊、計算機和情報分析系統裝在兩輛高速多用途輪式車上.兩輛車被分別稱為"戰術作戰地面站"和"發射控制地面站"."戰術作戰地面站"的主要功能是為部隊的作戰提供計劃、分析和後勤支援:"發射控制地面站"主要用於遙控發射飛彈.
儘管試驗受挫給美國國防部帶來了許多不利的影響,但他們總是盡力做出似乎合理的解釋.美國防部發言人自我安慰地說,這次試驗的結果也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為美國國會裡勢力強大的共和黨堅決支持這項由美國陸、海、空軍聯合進行的國家飛彈防禦系統項目.這些國會議員們一致認為,美國需要並且也能夠建起一套可靠的彈道飛彈防禦系統.
美國國會議員如此熱衷國家飛彈防禦系統,當然自有他們的理由.他們認為,要防止美國遭到諸如朝鮮或者伊朗等不友好國家的襲擊,防止俄羅斯或中國飛彈的誤射,建立這個系統是十分必要的.此外,還有一些善於給美國自己樹立敵手的機構,如中央情報局,他們總是別有用心地宣揚說,儘管目前還看不到美國面臨的真正威脅,但像朝鮮"大浦洞"這樣的飛彈,必然在10年之內對美國構成威脅,而且最近間諜衛星拍攝的圖像也顯示,朝鮮仍在建設飛彈發射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