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今張知節位高權重,這次處置遼東之事行事又比較恣意,雖然張知節並沒有露出什麼不臣之心,但是防患於未然啊。

  楊廷和也不得不承認張知節眼光卓著,堪稱不世之才,當然他也並非是妒賢嫉能之輩,並沒有要針對張知節的意思。他只是覺得要維護江山社稷穩定,正德皇帝對張知節心有芥蒂的話更好。

  雖然楊廷和拿著奏章沉吟了很久,但是這封奏章他自然不可能票擬。最終這封奏章原封不動的送到了乾清宮。

  正德皇帝看這封奏章倒是看得津津有味,對張永笑道:「別說,朕怎麼覺得知節的這封奏章挺懇切啊,好像真有這麼回事一樣。」

  張永笑道:「皇上,可能昌國公覺得自己做的確實不對,沒有奏請皇上就決定將女真一族發配遼東。」

  正德皇帝聽了搖頭道:「女真發配不發配遼東倒也沒什麼,之所以眾人彈劾知節,是因為知節如今貴為國公,眾人都盯著他呢!」

  正德皇帝將奏章放到了一邊,然後拿起了那封封賞的奏章吩咐張永道:「送到文淵閣吧!」

  楊廷和看著手裡關於封賞的奏章感到有些吃驚,因為皇帝將上面關於張知節的封賞劃掉了。原本楊廷和和梁儲擬的張知節的封賞規格就不高,原本他還以為又要一番口舌之爭呢,沒想到正德皇帝直接將張知節的封賞給划去了。

  難道正德皇帝真的對張知節心有芥蒂?難道張知節的聖眷終於要到頭了嗎?

  不過楊廷和繼續看下去才發現,正德皇帝改動的不止這一處,在封賞的最後還有一處被改動了,徐光平的封賞被改動了。

  徐光平,一個名聞京城的大少,雖然隨軍出征了,但是真論功績都不夠上這封奏章。但是他最終還是到了封賞的名單上,因為遼東上報的名單上就有他。

  因為他是張知節的小舅子,但是內閣給徐光平定的封賞也不高,排在了末尾。楊廷和原本在意的是前面,只是大略掃了一眼後面,因為後面的人皇帝可能都不知道是誰。

  沒想到正德皇帝竟然將徐光平給的封賞改了,實授千戶,還給了一個副千戶的襲職。

  這個封賞也不低了,畢竟徐光平去遼東溜達了一圈,能得一個實授千戶還有一個副千戶的襲職也算不錯了,畢竟徐光平也才十六歲,還沒成親呢。

  楊廷和沉吟之後就合上了奏章,雖然對此有些異議,但是並沒有因此就去找正德皇帝理論。一個副千戶而已,還不值得他勸諫皇帝。

  但是楊廷和卻在琢磨正德皇帝這其中的用意。看到這個改動之後,楊廷和原本認為正德皇帝對張知節心有芥蒂的看法,又動搖了。

  但是不管如何,這次的彈劾也不是一點用處都沒有,雖然不知道對正德皇帝有沒有警醒,但是至少張知節有所警醒了。

  關於封賞之事終於定了下來,朝中的百官知道之後盡皆愕然,因為竟然沒有關於張知節的封賞,這讓他們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那些上了奏章的官員們懵逼之後就感到驚喜,難道是因為他們上的奏章,所以皇帝才罷了對張知節的封賞?

  原來自己竟然這麼牛逼?自己竟然從來都不知道。他們激動過後就有些感慨,難道聖眷無人能及的昌國公終於栽了?這很可能就是一個徵兆。

  雖然眾人談不上幸災樂禍,但是心中還真有些複雜莫名。畢竟張知節就像是一座大山一樣壓在朝中官員的頭上,無論是功業還是權力。

  畢竟徐光平還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多數官員們並不會注意到他,所以這些官員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昌國公聖眷受到了動搖。

  當然他們不會以為昌國公的地位就此會一落千丈,畢竟昌國公的功勞在那裡。但是他的聖眷減弱了之後,至少不會讓人想到就敢受到那種如山一樣的壓力。

  他們更希望的是,昌國公的權利能夠被壓制,雖然昌國公並沒有刻意攬權,但是在他手中的權利還真不小。

  特別是在海事上,昌國公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無論是水師還是海事衙門,全都是昌國公的心腹。

  如今無論是水師還是海事衙門可都富得流油,涉及的財富十分龐大,對於海上貿易影響十分巨大。這本應是他們文官主導才是啊,但是現在他們文官卻根本插不上手。

  這些年,在張知節的影響下,武將勛貴們隱隱有抬頭的跡象啊。如果張知節的聖眷減弱的話,那他們就有機會插手海事了。

  (本章完)

  第1384章 入宮

  就在京裡頭因為這份賞賜紛紛擾擾的時候,張知節府上倒是十分熱鬧,徐光延帶著徐光平上門做客,主要是感謝張知節對徐光平的照顧,還有就是關於徐光平的封賞。

  畢竟張知節自己都沒有受到封賞,徐光平卻得了一筆不小的封賞,徐光延怎麼也得帶著徐光平登門。

  面對徐光延的關切,張知節笑著解釋了幾句,只說自己的封賞是和皇上商量好的。

  陪著徐光延和徐光平喝了點,一直到了晚間才將他們倆送走了。回房的時候徐佳穎正坐在那裡出神,張知節笑問道:「怎麼?有心事啊?」

  徐佳穎回過神來,粲然笑道:「正想著該怎麼謝謝爺呢?爺口風也真夠緊的,竟一點都沒告訴妾身。今天大嫂來說起來,我都懵了。」

  張知節搖頭道:「別,你也甭謝我,這事我事前也不知道,皇上也沒跟我說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