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正德皇帝聽了也放開了張知節,笑道:「管他呢,朕是太驚喜了!原本你去總督宣大,朕就指望你打擊一下草原的囂張氣焰,沒想到你竟然把整個草原都打下來了!這可是洪武朝和永樂朝都沒能完成的壯舉!」

  張知節摸了摸鼻子,笑道:「皇上,臣是自家人知自家事,臣可不敢跟那些名將相比,臣不過是借了新式火器的光而已。沒想到這新式火器這麼好用,順手就把草原打下來了!」

  旁邊的張永聽了咋舌,順手就把草原打下來了,好一個順手!正德皇帝聽了笑道:「這新式火器不也是你鼓搗出來的嗎?所以說功勞還是你的!」

  這麼說倒也沒錯,若是沒有開海通商使得國庫豐足,朝廷也沒有這個底氣對草原動兵,這些說是張知節的攻來倒也沒錯。

  張知節笑道:「這都是皇上英明,大力支持之下才有了新式火器,說到底這都是皇上的功勞!」

  正德皇帝聽了點頭笑道:「你這麼一說,朕倒是覺得倒還真有朕的一份功勞!」

  (本章完)

  第1249章 封王?

  張知節心中知道大明朝發生了如此大的改變,固然離不開他的努力,但是也離不開正德皇帝的鼎力支持。

  正是因為有正德皇帝不遺餘力的支持和毫無保留的信任,所以他的想法才得以實現。要知道他的很多想法都是超前的,並不為這個時代的人所接受。

  但是正德皇帝卻始終信任他,始終力挺他,張知節心中未嘗沒有感動。張知節發自內心的懇切道:「皇上,如今國庫豐盈,四海昇平,皆是皇上英明神武,大明才能有如此新氣象。」

  正德皇帝聽了笑道:「與其說朕英明神武,倒不如說知節你是祖宗賜予朕的賢臣用來中興大明的。」

  張永在一邊笑道:「依奴婢看,小侯爺文能興邦,武能定國,乃是不世之能臣。皇上亦是賢名之君,正是因為皇上的信任才有小侯爺的用武之地,大明才能如此蒸蒸日上。」

  「所以啊,依奴婢看,皇上的功勞和小侯爺的功勞一樣大。正是因為有皇上知人善用和小侯爺的文武全才,才能四海昇平,才能迎來盛世!」

  正德皇帝聽哈哈笑道:「說的好,張永你今天說在點子上了。」扯了這麼一些,正德皇帝激動的心情也平復了一些,在龍椅上坐了下來,示意小太監給張知節搬張椅子。

  正德皇帝這才笑道:「知節你這次總督宣大,什麼都做的很完美,唯獨有一樣,朕很不滿意!你不應該冒險!花當那廝竟然膽敢行刺你,若不是一葉和紫衣跟著,後果簡直不可設想!」

  得,沒想到正德皇帝也提到了這茬。張知節只好苦笑道:「確實有些大意了,放鬆了警惕,害紫衣和一葉都受傷了。」

  正德皇帝懇切道:「知節,你要記得無論任何時候,切莫冒險。一時解決不了不要緊,可以慢慢來,千萬不要行險!」

  張知節有些感動道:「是,皇上,臣謹記皇上的教誨!」

  說到這裡正德皇帝悠悠道:「知節,這些年來你的每一樁功勞朕都記得清清楚楚的,救駕,偵破紅衣教案,兩平內亂,開海通商,征服草原。。。。。。」

  張知節聽了沉聲道:「皇上,這都臣的本分,這是臣應該做的。」

  正德皇帝笑道:「是啊,這都是你該做的,因為咱們之間不只是君臣,還有情誼!朕也知道,你對封賞並不在意,但是封賞也是朕該做的。」

  「所以,朕想封你為王!」

  此話一出,張知節一口茶就噴了出來,接連咳了幾下,咳的臉都紅了。張知節雖然聽到正德皇帝提到封賞,但是心中還是很淡定的,正如正德皇帝所說,對於封賞他並不在意。

  但是張知節也萬萬沒有想到正德皇帝會想出封王這麼不靠譜的念頭來。別說大明根本就不封異姓王,就算是大明封異姓王張知節也不願意被封王。

  王爺的名頭聽起來很響亮,身份也很貴重,但是大明朝對待王爺的方法就跟養豬一樣。就是圈起個圍欄來養著,哪怕這個地方挺大的,那也是豬欄,哪怕是極為名貴的豬,那也是豬。

  所以且不說大明朝沒有異姓封王的先例,張知節根本就不願意被封王。以張知節如今的權力,根本就不是一個王爺所能望其項背的。或者說張知節根本就不需要一個王爺的名號來提高身份,反而王爺這個身份會給他帶來桎梏。

  但是正德皇帝卻不會想這麼多,他只是想著給張知節一個足夠顯赫的身份來酬謝張知節的功勞,卻根本就不會想到這其中還會有那麼多道道。

  此時見到張知節激動的一口茶都噴了出來,正德皇帝看著張知節眼神中流露著一絲得意,仿佛在說,怎麼樣?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正德皇帝見到張知節「驚喜」的樣子,笑嘻嘻道:「知節,驚喜吧?朕告訴你,朕已經和楊閣老商量過了,楊閣老也沒有反對。」

  張知節吃驚道:「楊閣老沒有反對?」

  正德皇帝聽了點頭笑道:「你的功勞已經有目共睹,所以楊閣老就沒有反對,只是讓朕和你商量!朕打算封你為世襲郡王,你的子孫與朕的子孫世世代代共享富貴!」

  張知節也只是剛剛聽到楊廷和沒有反對有點吃驚,但是轉瞬他就想明白了楊廷和的意思。不得不說楊廷和真是越老越成精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