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時的他們覺得自己真的是太不值了。就在他們相信了正在萬念俱灰的時候,被告知要被押送著前去修繕長城。

  還好沒有被立即處死,雖然修築長城肯定會極為辛苦,但是好死不如賴活著。他們帶著一絲慶幸之情被押送著出了宣府城。

  他們不知道的是,大明的總督大人和巡撫、總兵就在城牆上看著他們。如果知道的話他們一定會感到受寵若驚的。

  這些俘虜在宣府城內無論如何也逃不走的,要想順利的讓他們逃走,必須在野外才行,所以才有了將他們押送出去修繕長城這一說。為了讓他們不起疑心的逃走,張知節也是費盡了心思。

  不過事情已經成功了一半,接下來就該等待好消息了,不過好消息可不止是這個,送往京城的捷報有回信了,具體的賞賜還沒有下來,但是皇上的嘉獎的旨意已經下來了。

  這次在宣府城下取得的大捷比永寧大捷還要轟動,因為這次的大捷實在是太顯赫了。野戰擊潰了韃靼的四萬大軍,斬首一萬四千級。

  即便是有了永寧大捷的前兆,讓京里百官再次感嘆了張知節的本事,當宣府大捷的奏報傳到京里的時候,還是把整個京城都震驚了。這種大捷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的,或者說不敢想的,現在卻真真切切的發生了。

  現在他們只有一個感覺,大明的盛世真的要來臨了,國庫豐足,百姓安居樂業,就連一直威懾邊鎮的韃靼和朵顏三衛都被打的狼狽潰逃損失慘重。這不是盛世這是什麼?

  正德皇帝受到捷報之後也極為欣喜,有種揚眉吐氣的感覺。先前朵顏三衛被韃靼侵襲,不敢向韃靼動兵卻興兵前來掠邊,這讓正德皇帝感到極為屈辱。

  如今張知節受命總督宣大軍務,果然和以前一樣從不辜負他的期望,不但打的朵顏三衛狼狽潰逃狠狠的教訓了一番,就連讓朵顏三衛畏懼的韃靼,興兵四萬騎來犯都被打的大敗虧輸。

  這種戰果也遠遠出乎了正德皇帝的意料,所以正德皇帝所下的嘉獎旨意無論對張知節還是將士們都頗多溢美之詞。

  賴義抑揚頓挫的宣讀完了聖旨,然後趕緊將聖旨遞給旁邊的小太監,兩步上前來親自將張知節攙起來。

  雖說宣讀旨意官員都得跪著,但是賴義見到張知節跪在他前面他心裡就有些發憷,畢竟張知節可是見到正德皇帝都是不跪的人,甚至有時候連見禮都不見。

  關鍵是皇帝還毫不在意,張知節若是行禮皇帝反而有些不高興,滿朝文武也就張知節有這個待遇,所以賴義不發憷才怪呢。

  連張永、馬永成這些大佬都在張知節面前老老實實的,更不用說他了,所以賴義一宣完旨意就屁顛屁顛的來攙張知節了。其實張知節這麼年輕身子骨比誰都好還用的著賴義攙扶了,但是這是賴義在表達他的態度。

  宣府的這些將領們就像是土包子一樣傻眼了,雖然聽說過很多總督大人的傳說,也知道總督大人聖眷之隆天下無人能出其右,但是現在見到前來宣旨的賴公公屁顛屁顛的攙總督大人,他們還是被震驚了。

  從來都是宣旨的公公當大爺,還是第一次見宣旨的公公當孫子的!況且還不是一般的宣旨公公,賴義可是乾清宮的首領太監,皇帝面前的紅人。

  「恭喜小侯爺立此不世功,朝野稱頌!」賴義躬著身子諂笑道。

  張知節哭笑不得道:「什麼不世之功,不過是打了一場勝仗罷了!」

  「哎呦,小侯爺,這可是上百年來都沒有過的大捷,可不是不世之功嗎?奴婢雖然見識淺薄,也知道這一戰一定會永垂史冊的!」賴義笑道。

  這倒也不算假,張知節也不去辯駁了,笑道:「皇上龍體可安康?太后娘娘鳳體可安康?」

  賴義笑道:「皇上和太后娘娘都好著呢,就是想念小侯爺想念的緊,這不,皇上還讓奴婢給小侯爺帶來了封私信呢。」說罷賴義從袖中取出了一封信來。

  (本章完)

  第1190章 無恥

  對於正德皇帝的私信張知節並不感到意外,接過來就隨意的揣到了袖子裡。這讓周圍的將士們眼睛都直了,能讓皇帝親筆寫私信,這天下也是沒誰了。

  不過還沒完呢,賴義又從懷中掏出了一封信,小聲笑道:「小侯爺,這是皇后娘娘的信。」

  周圍的將士聽了眼皮一跳,這是什麼情況,皇后娘娘咋還給總督大人寫私信了?皇帝就不管管?

  別說周圍的將士了,張知節聽了都眼皮一跳,皇后娘娘咋還給他寫信了呢?雖然清白著,但是人言可畏啊!

  還好賴義接著說道:「是寫給紫衣和一葉姑娘的!」張知節聞言長長的鬆了口氣,原來皇后是寫信給她倆的啊。

  眾人聽了也才釋然,原來皇后的信是寫給總督大人的小妾的。眾人釋然之餘也有些艷羨,這是什麼樣的聖眷,皇帝給總督大人寫私信也就罷了。

  連總督大人的小妾都有皇后娘娘親自寫信讓宮裡的太監送來,這還有沒有天理啊?說句實話,現在總督大人帶著小妾來的宣府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聽說總督大人的這兩個小妾生的極為美艷不說,而且武藝十分高強,既能上馬披甲執刀,又能下馬紅妝暖床,總督大人當真艷福不淺。更沒想到的是,總督大人的這兩個小妾竟然還和皇后娘娘的關係極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