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廷和臉上洋溢起了和煦的笑容,笑道:「欣聞張提督歸京,沒想到竟然在這兒遇到了。」

  張知節打了個酒嗝,笑呵呵道:「幾個月沒見,楊閣老愈發的精神了!」

  楊廷和嘴角微微抽搐,笑道:「比不得張提督人逢喜事精神爽啊,張提督南下開海實在利國利民的好事,當初老夫還想著為張提督壯行,沒想到張提督離京如此匆忙,讓老夫遺憾不已!」

  壯行?鬼才信呢!楊廷和這是意有所指,張知節笑道:「朝廷開海已經迫在眉睫,本督也是迫不得已才馬不停蹄的南下!不過好在沒有皇上的厚望,開海十分順利!」

  雖然對張知節心有埋怨,但是楊廷和也並非是非不分的人,他心裡也知道張知節此舉的意義!自從開國以來,國庫就一直都不寬裕,原因當然是商稅太低!

  但是這個頑疾卻根本就沒法解決,或者說沒有誰有這個魄力解決!即便是張知節也沒有這個魄力提高商稅!所以張知節另闢蹊徑選擇了開海。

  其實也並非沒有想到過開海,但是沒有人有這個魄力有這個能力來解決,即便是他楊廷和也做不到!但是張知節卻做到了,以後朝廷就再也不用緊緊巴巴的過日子了。

  普通的官員可能還感受不深,但是內閣和戶部卻是感受最深的,以前的戶部尚書恨不得一個銅板能掰成兩半用。

  所以楊廷和也就放下了那一絲埋怨,感慨道:「自正統以來,國力日下,及至我朝,國庫已經捉襟見肘!這些年來有志之士也曾提出過開海的設想,只是一直都不受重視,加之阻力重重,所以朝廷一直延續祖訓,施行禁海之策!」

  「沒想到張提督竟然有如此魄力和遠見,一力堅持開海。當初老夫還曾對張提督有過偏見,就連老夫也沒想到開海的稅收竟然如此可觀!」

  「這直接改變了戶部捉襟見肘的困境!有了這八十萬兩銀子,朝廷就好過多了,該修的水利也該修了,邊軍的器械也可以補足了!唉,這一切都是張提督的功勞!」

  張知節也沒想到竟然楊廷和竟然說出這樣一番話來,怔了怔也就釋然了,楊廷和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那是這個時代所賦予他的局限,實質上他還是一個有抱負的好官。

  張知節笑道:「不敢居功,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都是本督該做的!」

  這種功勞不像是開疆擴土那樣容易被頌揚,因為這種功勞總有種看得著摸不著的感覺,但是楊廷和卻能深深的感受到,這種功勞尤甚於開疆擴土!

  不過,張知節畢竟改變了大明一百多年以來財政窘迫的局面,所以這功績不會被後人遺忘。

  這時的楊廷和更關注另一個問題,這八十萬兩稅銀只是今年能有這麼多,還是每年都會有這麼多?

  楊廷和沉吟道:「張提督,朝廷初次開海,短短几個月就有八十萬兩的稅銀,那明年呢?會不會?」

  張知節笑道:「八十萬兩其實並不算多,如今出海的只是沿海原本就走私的豪族,江南還有很多豪族巨賈想要出海卻沒有海船!所以明後兩年稅銀還會持續增長,就是增長個一兩倍也不稀奇!」

  楊廷和聽了倒吸一口涼氣,八十萬兩銀子已經讓內閣和戶部驚喜不已了,沒想到這竟然只是一個小數目!

  震驚之後的楊廷和有些火熱又有些憂慮道:「稅銀大幅增長倒是好事,只是人心趨利,若是越來越多的人出海,那誰還有心農耕啊!」

  張知節笑道:「楊閣老多慮了,海外又不是真的有金山銀山!出海貿易的人多了,貨物的價值自然就降下來了,再加上出海不宜,慢慢的自然就穩定下來了!」

  楊廷和一聽覺得也對,自己也剛剛也是太震驚了,沒想這麼多!楊廷和笑道:「這老夫就放心了,不管怎麼說,張提督此次開海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張提督一路辛苦,老夫就不打擾了。」

  關於夏皇后的結局後面會有後續

  (本章完)

  第1037章 找來了

  張知節此次出京是最順利的一次了,在加上紫衣已經先一步回府了,所以等張知節回去的時候並沒有引起什麼轟動。

  不過闊別半年之久,還是十分想念的,所以府上也熱鬧了起來。張知節在家裡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朝野間已經被這八十萬兩稅銀給震驚了。

  原本去年的時候,張知節和文官集團的關係就緩和了,所以朝野間對張知節頗多盛讚。

  就在朝野盛讚張知節的時候,卻也有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冒了出來。三邊總制楊一清回京述職,先是將張知節告到了內閣,然後又將張知節告到了正德皇帝那裡。

  如今朝野中正在盛讚張知節呢,就連內閣大學士也對張知節盛讚不已,所以面對楊一清的告狀只是勸解了一番。

  楊一清自然不服,他可是朝廷的老資歷,所以就直接繞過內閣告到正德皇帝那裡去了。

  正德皇帝也十分頭疼,楊一清常年鎮守三邊勞苦功高,但是正德皇帝也不願苛待張知節,所以也就細心勸慰了一番。

  不過楊一清也是個犟脾氣,正德皇帝十分無奈,最後只能撂下話道:「朕是不管了,朕把張知節叫來,你自己找他去吧!」

  於是沉浸在天倫之樂中的張知節莫名其妙的就被叫到了宮裡,在路上張知節就收到了消息,原來三邊總制楊一清入京述職,到處懟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