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許三爺說的確實是肺腑之言,他們在南方的時候就已經被張知節給鎮住了,後來去京城的時候再次被震驚了一次!原來提督大人不僅是在南方厲害,在京里一樣厲害!

  所以許三爺已經是打定了主意,一定老老實實按照提督大人的規矩來!對於這頭一次出海,許三爺極為重視,多次確認核對之後才去市舶司報備的。

  若是頭一次出海就出了岔子,那多丟臉啊,還會讓提督大人認為他們有意瞞報那就不好了!

  市舶司嚴格的按照備案檢查完畢了之後,確定都沒有問題,董昌這才來到張知節面前,恭聲道:「大人,已經對許家的船隊檢查完畢,和備案上沒有出入!」

  張知節點頭笑道:「你們按照正常流程來就是!」

  (本章完)

  第1031章 坐鎮寧波

  聽了提督大人的話,董昌立即朝外揚聲道:「許家船隊當繳稅銀,一萬三千六百四十四兩!」

  許家的船首痛快的將銀子交上來,清點完畢之後,許家船首也接過來了通行旗和通行文書。很快許家的船隊也開始揚帆起航,碼頭上的人群這才爆發出了陣陣的驚嘆聲,許家的船隊真的出港了!

  這才真正的象徵著朝廷開海了,在朝廷的提督大人、市舶司官員和水師官兵注視下,許家的船隊離開港口,駛向了茫茫大海。

  朝廷真的開海了,誰都可以出海進行海外貿易,誰都知道海外貿易利潤豐厚!那些豪門巨賈親眼見到了這一切之後,心裡都萌生了一個念頭,快點回去造船出海!

  泉州港口的檢驗有條不紊的進行,一支又一支船隊相繼出海,張知節只是去坐鎮了兩天之後就不再去了。但是港口上仍然是人山人海,相比以前船隊都是偷偷摸摸的出海,鮮少見到這樣浩蕩壯觀的景象。

  但是泉州熙熙攘攘的情形正在急劇改觀,很多豪門巨賈都已經離開了泉州,他們已經親眼見證了朝廷開海,確定了之後就急著回去準備去了。

  雖然朝廷在今年開海了,但是今年收取的稅銀不會很多,明後年肯定會暴增的!張知節在泉州待了幾天之後確認泉州市舶司運轉正常了,就立即啟程前往寧波主持開海。

  雖然寧波開海規模肯定比不上泉州,但是張知節還是不放心,在確定泉州無事之後立即趕赴寧波親自主持開海。

  寧波已近全都準備妥當了,在張知節來到寧波之後,寧波市舶司立即開海,張知節的威名名揚江南,雖然在浙江殺的人不多,但是浙江的豪族也都十分老實,在報備上沒有出現任何問題,檢驗的時候全都與備案相符。

  寧波市舶司檢驗沒問題後立即就發放通行旗和通行文書,雖然在張知節看來寧波市舶司的規模遠遠比不上泉州市舶司,但是對於寧波人來說,這也是難得一見的場景。

  寧波港口依舊人山人海,人們爭相觀看無數大船揚帆起航的壯觀景象,張知節坐鎮了幾天之後就回到了安遠驛。

  因為他覺得已經不會發生什麼事了,那些有船隊的豪門等了整整一年,早就迫不及待的出海了,所以出海的豪族實力越強的越集中在前面。

  張知節正在梳理京里的情形呢,正德皇帝最終還是頂著朝野的壓力易後了,這並未出乎張知節的意料。

  雖然易後也會引起朝中百官的反應,但是畢竟後宮之事對於朝政影響不大,所以百官的反應也不會太劇烈。

  易後和易儲對朝政的影響簡直就是天差地別,再加上夏臣一事對皇后減分不少,劉姬生子加分不少。雖然也有很多官員上書擺明立場,但是正德皇帝還是堅持易後了!

  最終內閣和禮部也只能選擇妥協,張知節看著手裡的情報,心情十分愉悅,估計內閣和禮部是碰了一鼻子灰!不過正德皇帝肯定也沒少被懟。

  內閣的兩位大學士肯定少不了對張知節的埋怨,不過張知節並不在意,誰讓你們是大學士呢,你們不頂上去誰頂上去?

  不過估計正德皇帝也會埋怨自己,張知節摸了摸下巴,沒關係,到時候自己押著稅銀入京,誰對自己的埋怨都得煙消雲散!

  就在張知節心裡美滋滋的時候,有市舶司的官員前來報信,碼頭上出事了!張知節聽了不禁怔了怔,還真有人敢鬧事不成?

  還真有人鬧事,是仁和公主府的管事太監。張知節知道了之後十分無語,仁和公主是憲宗皇帝的長女,是正德皇帝的親姑姑。

  因為算是太后娘娘的小姑子,侯府和仁和公主府也十分相熟。你說你一堂堂公主府缺這仨瓜倆棗的嗎?明知道自己南下主持開海,還來這一套?

  張知節有些頭疼,在泉州市舶司沒有欺瞞之事發生,沒想到竟然在寧波發生了。但是無論如何張知節都不能相讓,若是相讓了,以後的勛貴都來這麼一出就不好辦了。

  張知節立即帶著人前往港口,此時的港口上已經一片沸騰,錦衣衛費力的清出一條出路來,才讓馬車通過去。

  隨著大隊錦衣衛護送著馬車來了,場面一時控制住了,一個中年太監正在和寧波市舶司提舉韓平跟個鬥雞一樣相視而立。周圍的市舶司官吏則一個個的都大氣不敢喘一聲,面對公主府的威壓,不是什麼人都能挺直腰杆的。

  不過隨著張知節的走進,韓平的神色明顯一松,顯然心中壓力大減,天塌了有個高的頂著,只要提督大人來了就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