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導致江南的酒水銷量是直線上升。

  吳國公也用了《那些年》,不是董策圖簡單,是他自己的要求,故此董策只能編寫成那些年的戰歌。

  問中直白,很少運用文言文,卻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其實很多時候,很多編輯工作,董策都丟給了老婆柳素,如呂老相公,很多就是柳素修改的,當然故事沒變,只是述說的方式富有美感,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可吳國公的事跡,柳素沒辦法,她經歷很少,對於戰場印象最深的只是當年陪伴曹洛蓉上京時,遇到鍾孝師他們。

  可那與真正的戰場相比,欠缺宏大,魄力,和戰死的哀傷,這不是悲天憫人就能寫出來的,只能全部推回到策郎面前。

  故此這篇名人刊就成了白話文,文字很多,二十萬,是董策用了一個多月的閒暇時間編寫好,留下備份便送往了杭州刊登。

  蘇州這邊,自然要講述蘇州名人事跡,在寫吳國公事跡時,董策把柳素爺爺柳雍的事跡也刊登了。

  別以為一個教書先生沒什麼刻寫的,他的故事平淡,卻溫馨,他的喜好,他的搜藏,他對教育界的貢獻,教書的經驗之談,這些都能寫,包括他的家庭,對孫女柳素的尊敬,讓她自由的選擇,最後嫁給了當朝國師董策,從這方面,可以看到對女權主義的看法,更是如何把一個孫女培養成國師妾侍的!

  其中董策還加上了自己的調侃,稱他眼中沒有妾,只有兩位夫人。

  這片名人記令人啼笑皆非,但也使得更多人動心了!

  之前無論是賢王、呂老相公還是杭州的吳國公,與那些士族,他們的事跡宏大,讓人感覺無法觸及,宛如在看另一個世界,使得那些沒有什麼拿得出手述說之人,退卻了。

  就是很多官員,曾經也算在京城叱吒風雲過的人物,也沒臉來講述,因為他們除了勾心鬥角外,似乎沒做出什麼貢獻,一時間讓他們說,說什麼?怎麼勾心鬥角?怎麼把你的對頭給弄死?怎麼阿諛奉承?怎麼爬上去?

  連續的開國功勳事跡,令很多人無奈退走,可是等柳雍的事跡刊登後,他們又心癢難耐了,發現名人事跡還可以這樣寫,我的經歷雖不傳奇,但至少有很多是能述說的往事。

  使得不知不覺間,這一塊居然獨立了出來,成了新刊,新刊名就叫那些年,每個人的那些年席捲了江南遍地,並慢慢擴散至全國。

  成為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成為才子佳人的交流的開篇,也成了許多專集的說本,從這些故事中,挑挑揀揀,匯成一片新的故事,或許很多年後,還會成為一段沒有記載過的野史。

  當然這些對董策而言,只是填充他私人圖書館的藏品,新華書店的商品,一本名人集,在三個月內銷量突破了十萬,這還是第一本,而現在董策已經讓人開始編寫第三本了!

  第五百七十二章 余錢

  又一年的春。

  假期中的董策也沒閒著,他把很多時間用在寫作上,不是名人錄,而是衍教法典!

  他想化整為零,這不法典至關重要,要成為衍者,必須要遵行法典的紀律,這不僅讓衍教弟子看,還要讓所有人知道,如果有人冒充衍教弟子,那麼通過這不法典,會知道他是否在騙財騙色!

  這是要丟到學子廟進行教學的,需十分嚴謹,董策不能隨心所欲的亂寫。

  “少公子真是一刻也閒不下來啊。”帶著一家三口前來拜年的柳福,見到董策還在忙,忍不住取笑道。

  柳福早已成為江南最大煙花坊的東家,如今也算富得流油了。

  這個煙花坊和董策沒有關聯,是獨立出來的,但卻是董策提議的,不是他閒錢多,只是想要化整為零,則必須讓他手裡面的產業慢慢蒸發出去。

  不過柳福還不算薄情寡義,去年他就出資在附近縣鎮裡蓋了十六座學子廟,再多,他也估計不到了,畢竟如今學子廟不賺錢,反而不斷虧損,要維持下去,柳福必須要不斷投入資金,十六座下來,一年開銷至少一萬貫!

  不過他也不用全出,因為在這年頭,建學子廟,維持學子廟的運轉,已經成為了最為顯眼醒目的大善事,參與到這場掃盲事業的人也越來越多,很多有才學之士,不論男女,都沒費到學子廟教學,如此一來,花銷真不大,反而籌集的善款花不完了!

  當然這是少數的,至於有沒有人貪污,這點很少,畢竟學子廟善款多少,都有記載,而且會連同善人的名諱通過日報刊登出去,學子廟的籌款也是有定額的,多了不會收,你強行塞,那麼抱歉,學子廟的人收不收是另一說,你行善的名字是無法公布出去了!

  如此,這做善事的意義就不同了,你真把錢塞進去,到了誰的荷包你根本不知道,而且自己也沒落得名聲,虧大了!真想做善事,就等每年的學子廟籌款時,搶先來送錢!

  “眼看就元宵了,你才來拜年,看來你們煙花坊的工作量還不夠大啊。”董策看著柳福道。

  “大,很大啊,雖然年後煙花銷量銳減,但鞭炮生意也是很穩定的,況且明年與後年的訂單已經足夠我們忙死了,怎能說不大啊。”柳福煙花坊的生意的確好,他也有擴建的意思,不過他忍住了,他把心思投入到開發中,精益求精,因為董策告訴他,煙花坊會越來越多,數量是不可能站穩腳跟的,只有在同等價位上做到更好,才能走得更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