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本來,他們在杭州的日子特別舒服,根本不用做什麼便有人每月按時送錢來,甚至不乏謊報人頭扣取月錢的,可是結果,聽聞國師要來,孔梨燦立即派吳盛趕往杭州,將不做事的人訓斥一頓,把謊報人頭的直接被逐出衍教。

  如今的衍教不僅是國教,可受人敬仰,而且但凡是教中弟子,家中父老妻兒皆有教里提供吃住,可以說不花一文錢便能養活一家子,這種待遇對底層的百姓而言誰不想要?

  故此,那些沒被逐出衍教的弟子是慶幸的,可同時也嘗到了教主的厲害!

  如山般的壓力伴隨董策的到來,降臨在這般人的頭上,短短一個月里,不知多少弟子跑得滿腳水泡,多少執事愁白了頭啊!

  散會之後,執事們一走,吳盛立即從後屋走進來,到董策身後說道:“師尊,這些弟子以前雖無大用,但能吃苦,而您來之後他們也漸漸開智明悟了,再過些時日,必能達到師尊要求。”

  “這話,比唱的都好聽。”

  董策說著瞥了一眼吳盛,嚇得吳盛急忙道:“弟子也是因為蘇州太忙了,沒時間照看杭州啊。”

  “少塔碼推卸責任,就是因為你教不好弟子才使得你無法抽身,杭州這步棋嚇得實在太慢,也幸好,黃弘毅還被禁足。”說到這,董策又搖頭一嘆道:“這也未必是什麼好事啊,黃弘毅的準備根本不夠充分,起兵也只是被打的份,桓王此舉究竟是壓,還是藏?”

  第四百八十七章 萬三錢莊

  餘杭西門大道車水馬龍,商客川流不息,大道兩旁商鋪如林,多得令人望不到盡頭,以前,少有人會去注意哪家關門,哪家易主。

  不過自從寧州的鞭炮出現後,但凡新鋪都點燃一串,吸引客源,這種方式早已經從寧州傳到杭州,百姓也都已見慣不怪。

  不過今日,沒有一點聲響的出現一間新鋪倒是令人大感意外,當然,路人是不會注意到的,只有隔壁幾家鋪子察覺異常。

  “萬三錢莊?”

  不知多少人,被鋪子招牌上的四個大字給弄得莫名其妙。

  不是當今人不知錢莊為何物,只是這是一種隨稱,寧朝錢莊其實就是當鋪,百姓得了金銀一般都是拿到當鋪死當,換的銅錢補貼柴米油鹽,故此也有人稱當鋪為金鋪。

  此外,在大寧還有與唐朝櫃坊相似的銀庫,稱為錢鋪,如後世銀行專為人保管錢財,但沒有利息反而要收取保錢費。

  而錢莊,則因為地域不同,有人當作當鋪,有人當作錢鋪,故此這一家萬三錢莊的出現,並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導致這偌大的鋪子裡只有一個十五六歲的清秀少年在盲目的遊蕩。

  鄺石乙拿著雞毛撣子有一下沒一下的在萬三錢莊裡晃蕩著,作為蘇州九流堂主吳盛的二弟子,鄺石乙怎麼也沒想到有機會能侍奉在國師左右。

  他之前就一直在想,為何不是大哥鄺石甲來?

  直到昨夜,聽到師父的講解後鄺石乙終於明白了,原來大哥是走不開啊,蘇州很多事漸漸轉交到大哥手中,他如果來了,師父就不能來了。

  大哥聰慧,精明能幹,做事從未出過岔子,而且在學子廟學了一年便會了上千字,這讓鄺石乙很是羨慕,而今他會的字不過兩三百而已,並且做事也時常犯糊塗,如此刻,他便不知要幹嘛了。

  桌椅擦了,地也掃了,能抹的都抹了,讓萬三錢莊裡一塵不染。

  “靠,弄這麼幹淨反而讓人很不自在。”一聲埋怨,驚醒了發呆中的鄺石乙。

  “啊,師尊!”鄺石乙驚醒後一見來人便趕緊作揖施禮。

  董策走到一張看起來十分古樸厚重的紅木椅前,一甩衣擺坐下後便翹起二郎腿,將一直捧著的小茶壺往嘴裡倒了一口,看著清冷整潔的鋪子道:“一上午都沒人來?”

  鄺石乙忙道:“回稟師尊,確實沒人。”

  董策扭頭看著鄺石乙,道:“以後在這裡叫我掌柜。”

  “哦!”鄺石乙很不明白,為什麼國師的稱謂老改啊?

  起初,他是按輩分稱國師為師祖,但國師說祖可不能亂叫,讓他與大家一樣叫即可,這可把他嚇得不輕,一翻考慮後最終只敢私底下這樣叫,有教中人在的話,他就改稱國師。

  可如今的衍教已經有了三代弟子,並且規矩也越來越嚴苛,稱呼上已經不能隨意,甚至孔梨燦還提議列出字輩,開創衍教學名。

  至於誰是大師兄,不是孔梨燦不想分,而是他也不知道教主究竟收了多少弟子,誰是先後,此番董策回到江南,孔梨燦又寫信提過此事,但董策仍舊沒有確切的答覆。

  衍教,只是董策拿來忽悠人的公司,最初只求自保,一直不想把心思浪費在這些稱謂上,可隨著衍教越來越大,人越來越多,又成為了國教,在輩分上已經不能馬虎了。

  最後無奈,董策只能以代師收徒的名義,弄出一大堆師叔師伯,把他們歸納到與自己同輩的地步。

  如塗平,直接被董策歸納到他胡吹的師叔“陸羽”門下,成為了董策的師弟,掌茗堂堂主。

  不過此議一出,立即遭到大半人的反對意見,當事人塗平更是表明輩分太高,求教主代收的是徒孫即可,絕不敢與教主同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