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作為垂簾聽政的太后,她自然也能得到一份計劃書,當她看過之後,更加決定,黃瑾根本對科舉沒有什麼建議,這一切,都是有人在背後幫忙!

  殷太后和董策聊了很多科舉方面的事情,她一直認為,董策應該解釋完了,畢竟他說得十分完善了,簡直滴水不漏。

  可看過這份計劃後,她才知道,之前那些,真的不過是表面工夫而已,真正的科舉應該寫在這上面!

  由地方私塾開始,先考取童生資格,才可正式參加地方官府的科考,過者,卻不急於考下一場,而是應該到官府所置辦的中等學府就讀,接觸更好的教育,然後再考秀才,這秀才又要分為上中下三等,而一等秀才便可以得到朝廷的資助,每月領取一些錢米,足夠他個人衣食無憂,讓其能更專心的學習。

  之後,便是考府試,過者才能被府衙推舉為舉人,上京趕考,而為了能讓舉人不用來回奔波,特意在寧朝最高學府,太學院置辦國子監,讓舉人到此深造,等待會試開啟。

  至於後面的三甲進士如何安排,狀元榜眼探花又為何以此命名,科考題目應該走什麼方向,出什麼題目,如何提高批閱效率等,殷太后只是大致少了一眼,臉色便已經黑得可怕了。

  對於科舉,殷太后只是從董策那裡知道了一個大概而已,不是她沒想過如何安排這些優秀的學子,只是現在她還在於大儒們為此事而討論著,爭取能早日想到一個萬全之策,推行科舉。

  然而她這邊還沒想好,黃瑾居然就拿出了一份詳細到令人毛骨悚然的計劃書。

  這算什麼?

  對科舉能有如此詳細計劃與安排之人,當今世上,除了董策,殷太后實在想不出第二個人!

  可這傢伙為何當初不肯與自己說?等自己為了科舉忙碌幾夜沒睡好覺後,好了,他一份計劃,讓自己的努力付之東流了!

  若說這計劃不好,她自然不會感覺什麼,可正是因為太好了,令人挑不出毛病,才惹人恨得牙齒痒痒啊。

  因為不好,還可以解釋是董策為了應付丁老而臨時寫的,殷太后也不會覺得什麼,但這麼好的計劃書,如果沒有長時間的專研,反覆推敲可行性,甚至去嘗試,你根本就寫不出來!

  那麼,董策必是在告訴殷太后之前,腦海中就有這一份計劃了!

  如此,董策不是在坑人嗎?

  第三百三十八章 被坑

  殷太后的確被董策的計劃給坑了,為了科舉,她忙了幾天沒怎麼和眼,就是希望早點能執行。

  可董策的計劃一出現,她的努力便成了笑話。

  用後世的形容,太后她此刻簡直就如同一個農婦,頂著烈日,辛辛苦苦的用鐮刀在收莊稼,而你隔壁,人家開了一輛收割機,片刻把莊稼收了不說,還把穀子給分出來,就等著拿回去曬了!

  如此一來,你的辛苦算什麼?

  各種羨慕嫉妒恨啊,特別這種情緒出現在一個女人身上是,才是最要命的!

  無形之中,被坑的其實不僅是太后,還有董策!

  董策把計劃交給丁老時,是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千萬別立即公開,而是讓陛下把計劃中的一些想法說出來,慢慢得到百官的認可與支持,讓百官知道,陛下並非是無腦之人,他也很有想法,也很像治理好這個國家。

  等事情逐步妥當後,依然不能公開計劃,而是與一些支持他的大臣大儒們繼續商討,如果臣子們的提議偏離董策的計劃,黃瑾才能出口,指出偏離的弊端,這對於他也是一種考慮,究竟是董策的計劃完美,還是有很大缺陷,如果黃瑾看不出來,實在無法勝任。

  只有等黃瑾一步步將臣子們引到董策的計劃中,屆時,他再將計劃公開,便能表面,這是他與心腹大臣們的結晶,是他們的心血,與董策毫無關係!

  看似得利的不將只是黃瑾一人,可其實結果上,他卻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對他以後能否掌握政權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然而,這些董策和丁老都知道,而且丁老還叮囑過了黃瑾,可令他萬萬沒想到,黃瑾居然如此急著證明自己。

  現在黃瑾將這份詳細的計劃拿出來算什麼?大臣們會怎麼想?

  真是你想的?

  此時,看著大臣們對計劃書的驚嘆模樣,黃瑾忍不住笑了,可丁老卻想哭了!

  好不容易得來的一次機會,就這樣,讓黃瑾白白給扔了!

  果然是少不懂事啊!

  沒等退朝,丁老便偷偷的離開了。

  因為此時他不離開,董策可就要玩完了!

  丁老是愛才的,他能從董策身上看到很多有才的地方,事實也正面,不論藝苑,商會,水車,秧田和女工作坊這些,對於經濟和農產都有所提高,只要推行到全國,必然能讓大寧富強起來。

  所以丁老就在計劃,如何讓董策與陛下聯手,創出輝煌的盛世,而在途中,陛下也能逐漸掌握政權,得民心。

  可是因為今天陛下的莽撞行為,導致董策準備要承受太后的怒火了!

  出了宮,丁老直接騎馬奔向了南市,等他來到天香學院時,此時學院還在上課,而待他看到董策時,現這傢伙還悠哉悠哉的教幾名女子畫畫,頓時一個怒火便生了出來,衝著教師里的董策喝道:“董議郎,老夫找你有些事,快出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