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次寧商的突襲,不知道的人只能認栽,知道的人想要加入,加入不了的也無法阻止,幾乎一切都在商會的掌控中,讓許多士族都恨得牙痒痒,他們沒想到這些商人團結起來,居然如此恐怖,硬生生把大半士族的錢財降了一半!

  雖然士族們很憤怒,但他們也沒有辦法對付商會,因為凡事都有兩面,有士族虧,就有士族賺,而賺了錢的士族有都是商會會員的靠山,他們豈有不幫助商會的道理,加之,一道從京都洛陽傳來的消息,已經快抵達金陵了!

  第二百三十五章 適得其反

  三月踏青,往年金陵百姓喜歡去紫金山,今年卻多來南郊,若問為何,怕也只有南郊十幾畝稻田旁的水車能解釋了。

  一條河渠之上,水車成排,悠悠轉動,嘩嘩流水如最悅耳的天籟之聲,讓遊人沉醉。

  秦麒在管事於力友的陪同下,特意前來視察,他看著田地里忙碌的佃農,對他們的舉動有些好奇,便問道:“怎麼不是先播種了,等苗長出來了再灌溉?”

  於力友聞言急忙道:“這是董議郎的吩咐的,他說,先選擇一小片田地作為秧田,專種植幼苗,如此方便培養,之後等二十多天,看秧苗長勢如何,再去其糟……哦,糟粕,取其精華,最後到水田裡插秧,也就是老爺看到的這副場景了。”

  “原來如此,好一個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此法若能讓水稻長勢更好,以後必要沿用,我也好推薦給聖上,後傳揚天下!”

  對於水稻,秦麒也有點研究,這畢竟也是他們秦家最主要的經濟來源,為了能種植更好,他也想了不少辦法,但卻從未想過這種移植方法,倘若真能奏效,他必要好好宣揚一番,推薦給聖上,讓他的官路更加暢通無阻。

  水稻移植在唐朝才開始推廣,正因為這種種植方式的出現,讓大唐連年豐收,國事強橫,也讓南方的經濟一點點靠近中原,到了大宋時,乾脆就超越了。

  由此可見,只要秦麒抄作得好,三年之後,他想不名揚天下都難啊!

  “老爺,董議郎來了!”一名下人前來匯報。

  “嗯,讓他直接過來。”秦麒吩咐完,便繼續觀察佃農插秧。

  當董策來到秦麒身邊時,未等他開口,便聽秦麒道:“董議郎最近很忙啊!”

  “一點點。”董策拱拱手,又道:“不知府令老爺邀我來此。所為何事?”

  “也沒什麼大事,就是想問問你的水稻移植有何好處,又有何弊端?還有,有了水車的確方便許多。不用費勞力引水,如今劉家那邊也很是心動,打算也造一些,價格你怎麼看著辦吧。”

  董策豈會不明白,秦麒的話就是告訴他。他不反對自己去幫助劉家,但一定要痛宰他們!

  應諾之後,董策便開始給秦麒簡單的解釋了水稻移植的好處,其實他也不是很清楚,之所以知道,只是上一世有這方面的朋友,閒聊時得知而已。

  與秦麒談論了快半個時辰,便在秦麒稱要回府後,董策正要離開,秦麒卻忽然道:“差點忘了。告訴你件事,朝廷已經派了度支使南下,讓你們商會的人注意點!”

  “度支使!”董策微微一驚,想了片刻後,便笑著拱了拱手,道:“多謝府令老爺提醒!在下告辭。”

  這度支使,在大寧也就是度支寺的人,至於在度支寺中是個什麼官可就不一定了,有可能是校尉,有可能是中郎將。甚至尚書都有可能,而度支掌全國財政收支,統計,特意來江南查一查因何漲價也沒什麼奇怪。

  但是。讓秦麒特意提醒那就有問題了!

  不過既然秦麒沒有全點明,想來不會危害到他們,但人家畢竟也算欽差,該收斂的時候還是要注意點,否則觸怒了他,他跑回去跟小皇帝一說。搞不好會死人!

  騎著毛驢,董策回到藝苑後,只是視察了一圈,便上閣樓里開始書寫三國大戲之後的劇本。

  董策看過三國,不論是原著還是影視劇,只不過人的記憶力不可能原原本本的記住每個字,故此他寫的時候,難免的添加了一些自己的意淫,主要主線不變即可。

  當然,他寫的也不是是劇本,這劇本和很大,其中還要涉及曲子的插入,背景的調換,燈光的明暗和人物台詞、神態等等。

  之前他去外地時,只是寫了三十回,之後在路上斷斷續續的寫了二十回,如今開始讓戲子排練了,但之後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特別是洞庭山的茶園,故此趁著一點空閒,董策想儘快寫完。

  深夜,當藝苑關門後,董策才離開,因為不要躲避方淑蔚,他自然要回到住處,現在柳福在煙花坊忙著鞭炮的研製,乾脆就搬到煙花坊去住了,但上下班董策也不是孤獨一人,他還有一頭小老虎為伴!

  為了訓練小傢伙的膽量,董策現在天天帶著它上下班,給它見慣人後,也就見怪不怪了。

  便在董策剛回到住處時,同一時間,龔府內,龔慶從韓瑩手中接過一本書,慢慢翻開了幾頁後,讚嘆道:“還是一如既往的滴水不漏,如果不讓你混入藝苑,誰能知道,藝苑戲劇的成功,全靠這一本精細到極致的劇本啊!”

  韓瑩聞言,臉色很是羞愧,幾次欲言又止,但龔慶因為看著劇本,並沒察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