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沈樂是波瀾不驚,寵辱皆忘,這就是別的內閣大臣幾乎都換了一茬,只有他還站在這裡的原因。

  就好比那個禮部尚書,在趙構登基前狠狠地得罪了趙構,還想著趙構登基後他只要不犯錯就能穩穩狗到退休,結果,趙構趁著自己納妃這個時機,硬是將一個操辦不力的罪名,安在了他的身上,活活把他擼掉了。

  明眼人都看出來這是趙構刻意的打壓了,因此,在革職之後,這位前禮部尚書也是充分感受到了官場的人情冷漠,最終淒涼地離開了京城。

  閒話稍提,此時吳敬賢官位不高,但每每被趙構問計之時,都能給出讓趙構滿意的答覆,所以地位自然是水漲船高,沒有人會懷疑,在過些年,吳敬賢妥妥的要在六部尚書之中占據一席。

  此時,吳敬賢依然遊刃有餘,道:“青蓮之亂,西南之外的匪患皆不足為慮,陛下遣一萬士卒,以點及面,即可破除匪患。較之西南之禍,東部,北部,皆是星星之火,未成氣候,然則陛下需以雷霆手段,將這些星星之火撲滅,免得他們互相聚合,成燎原之時,屆時恐成大禍。”

  趙構聞言,頓時覺得很有道理,便道:“依你之見,該派誰,去澆滅這些星星之火呢?”

  吳敬賢答道:“臣以為,這隻部隊,須得紀律嚴明,方便調遣,主將和士兵之間,也需要有極好的默契,指哪打哪,如此,才可完成各處奔襲平亂的任務。”

  吳敬賢說到這裡,又推薦道:“臣覺得巡城都尉楊將軍,正好可以勝任。”

  趙構聽到之前的話,心中還覺得吳敬賢說的有道理,但聽說要將楊廣派出去,趙構又有些不高興了。

  朕的大夏是無人可用了麼?他不是不相信楊廣的能力,只是不想將楊廣調出京城而已。

  只是,他也沒有明著反駁吳敬賢,只是對楊廣道:“你怎麼看?”

  楊廣一臉欣喜地道:“臣願意一試!”

  趙構:“……”

  這躍躍欲試的樣子是鬧哪樣?

  “吳愛卿可是說要有一萬人,你才三千士卒,能做什麼?”

  趙構的言語中還是透露出了一點不樂意的意思,吳敬賢卻道:“臣說的一萬人,並非是一萬人都在一條戰線,匪徒不過是一幫烏合之眾,一萬士卒,兵分三路,便可分而破之,再加上當地的兵力,三千士兵足矣。”

  這下趙構就沒話說了,他只好再次詢問楊廣的心意,但楊廣並沒察覺到趙構的不情願,作為一個武將,他雖然樂得每天在京城裡面瞎晃悠,但是,這並不是他的追求。

  縱橫沙場,才是他想要的,雖然只是平叛,而且吳敬賢說的好像只是打一些土匪的樣子,但這足夠讓楊廣體驗一下打仗的快感了。

  於是,楊廣鐵了心的應下了這個差事。

  趙構無奈,只好答應了下來,不過,他略微有些疑惑的看了看吳敬賢,按道理,他的不情願,吳敬賢不可能沒看出來,那為什麼,還要和他對著幹呢?

  趙構心裡有些疑慮,卻不動聲色將這些壓下去了。

  很快,朝廷就選出了幾個平反的小將。

  總共一萬士卒。

  看起來有些小家子氣,顯得大夏很缺人,不過這一萬士卒,都是精銳士兵,在裝備精良的情況下,平定這種規模小的動亂是綽綽有餘的,前提是這些反賊們不會聯合到一起來。

  如果聯合起來了,那朝廷自然是要額外派人的。

  只派一萬人,是在儘量減少軍務支出,而且派多了人,幾萬上十萬的人,去圍剿一些散兵游勇,那才真是殺雞用牛刀了。

  大夏的局勢雖然看上去紛亂,大體上還是較為穩定的。至少那些人的小打小鬧,不會動搖到大夏的根基。

  而西部這邊就不同了。

  楚雲屯兵兩界山下,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停步不前,就是楚雲的決策。

  這個山谷,楚雲不敢帶兵進去。總覺得帶兵進去就是送人頭的,而每一日的糧食消耗,對楚雲來說,也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字。

  但是楚雲似乎很悠閒,一點也不慌張的樣子,陽光正好,微風不燥,楚雲拿出了自己的簫管,在陣前大吹特吹,聲音高亢,傳入林中布置著埋伏的青蓮教眾耳中,頗有種嘲諷的意思。

  楚雲屯兵山下,仿佛就是在說:“我已經知道你們埋伏在這裡了,別躲了。”

  青蓮教這邊也很想對楚雲說,有本事你進來啊!

  事實是,楚雲不敢進去,青蓮教也不敢出來,就僵持在了這裡。

  這一天楚雲突然開始吹簫了,青蓮教眾除了感覺自己被嘲諷了,也不禁擔心楚雲是不是又在整什麼么蛾子了。

  之前楚雲讓人撿柴火,砍樹,他們還笑話楚雲異想天開,後來的結果是他們被熏得不得不逃離錦城。

  夏瑩是最為惱火的一個,她從未想過,楚雲會對普通百姓下手。

  之前她和楚雲決裂,但她一直認為楚雲是一個好官,他們決裂,只是因為命運的捉弄,陣營的對立,但就算是敵人,她也依舊喜歡楚雲。

  可是楚雲在錦城之外的所作所為,讓他的形象在夏瑩心中已經崩塌了。

  這會兒聽到楚雲的簫聲,夏瑩卻發現自己非常不爭氣地又想到了楚雲,想到了和楚雲在一起的時間,好像並沒有做什麼曖昧的事情,卻也有種簡單的快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