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那是在皇朝後期了,現在大夏還是鼎盛期,宣德的皇權特別的穩固,所以,宣德倒是可以自信把握得住這些外戚,但是以後呢?

  萬一繼承人是個瓜皮,等外戚的勢力成型,那麼朝綱必將混亂。這就是江陽反對的點。

  只是,他考慮的這一點,宣德自然是曾經考慮過的,但是,他還是選擇了這麼做。

  相比這些暗中勾連的臣子,他當然更願意相信外戚,而且,他確實不擔心外戚會亂了朝綱。論權術,宣德有這個把握把這些人玩弄在股掌之間。而後代能不能駕馭得住,這個問題在宣德看來,卻是有些可笑的。

  如果他以後的傳人,連個外戚都拿捏不住,又怎麼來拿捏整個朝堂?

  所以,江陽說的那都不是事兒。

  不過,宣德一般都會很給面子的,不會當著朝臣的面,一意孤行,所以,他轉頭看向正在看戲的趙構。

  趙構這會就差一捧瓜子就能當一次吃瓜群眾了,冷不丁卻聽到宣德道:“太子,你怎麼看?”

  “呃,我……”

  趙構差點就說句我隨便看看了,但很快醒悟過來,道:“兒臣以為,聚賢不避親,朝廷要選用的是有才有德的人,若是因為身份的原因,就拒絕一個棟樑之材,豈不是讓天下人寒心?”

  趙構的一番發言,頓時讓人震驚,這有理有據的,絕對是練過的吧!

  宣德也滿意地點點頭,道:“太子所言,甚合朕意。好一個選賢不避親,大夏取士,選將,皆是唯才是舉,為何到了這兵部尚書,反倒是重重顧忌呢?不過,江愛卿所言也並非毫無道理。既然如此,朕便開個先例,任命武繼業為兵部尚書,總領全國兵事,但不入內閣,不參與政務討論,眾卿家以為如何?”

  宣德這已經是以退為進,強勢讓武繼業當兵部尚書了,這時候別人也漸漸回過味來了,雖然說有些接受不了這個現實,但也明白形勢已經不容改變了,現在也沒有人能夠阻止宣德。所以,反正也是不可改變的結局,那當然是連聲稱讚:“陛下英明。”

  就這樣,武繼業隨後就被召喚上了朝堂,新的大佬已經就位。

  雖說不能入內閣,無形中就比其他六部長官低級了一些,但武繼業也沒有什麼感覺,倒是他手下的三個侍中,全都有些頭皮發麻,特別是得罪死了武繼業的周靜。

  當時就是因為他曾經和武繼業有些嫌隙,然後就卡了一下他的軍餉申報,武繼業有找了另外的兩人,但他們也是給周靜面子,所以,雖然是同時得罪了武繼業,但是,大頭,還是在周靜那裡。

  做人啊就是這樣,有時候不要太喜歡搞事情了,萬一得罪一個人,以後成為了人家手裡的小弟,這多尷尬呀!

  另外兩人是琢磨著給武繼業道個歉就算完事了,也不是多大仇,周靜想的就是要不辭官,要不就把武繼業干下馬。

  反正他們兩個人一起不可能會有得好的,而周靜是舌部的這個官的。

  這麼高的位置了,就差一步就可以登頂了,誰捨得?所以,看似是三條路(認慫委曲求全也是一條),實際上能走的只有一條。

  要幹掉這個新上任的兵部尚書,周靜知道自己一個人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當日夜裡,他便去拜訪了禮部尚書江陽,說了什麼是不為外人所知的,但周靜離開的時候,腳步都輕快了幾分。

  當楚雲知道,趙構的表舅當上了兵部尚書的時候,喝水都差點噴了。這個趙構,難道真的是天選之子麼!這可真的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兵部尚書都成了表舅了,這還有什麼好拉攏的,而且趙構也確實沒有因為楚雲的囑咐就去違背自己的意願,去和那三個侍中拉好關係。

  這也算是歪打正著了吧,沒有讓表舅的好感度下降,楚雲也是無話可說了。

  命運,就是這麼神奇,有時候玩套路的還是弄不過真誠的。

  不過,對於朝中的變故,楚雲也是十分關注的,從此內閣中就少了一個席位,楚雲覺得吧,這麼重要的事情,應該不會是宣德隨便說的,破個先例。

  一個制度的改變,能是隨便說說的麼,肯定是宣德已經算計好了,楚雲只是聽趙構講述朝會的全過程,便明白了,從一開始,一切都是盡在宣德掌控中的。

  或許,兵部從此脫離內閣,也是宣德計劃中的一部分吧,那麼,接下來他要做什麼呢?

  楚雲是能感覺到的,宣德是在為戰鬥做準備,那麼,和戰爭關係最為密切的兵部,那就是重點整頓單位了,而且這些年,兵部出的事情很多,所以……

  真相只有一個,宣德是打算讓一個鐵血將軍來整頓兵部了,這次,絕對不會是像楚慎之前的那麼溫和了。

  楚雲和武繼業就碰了一面,怎麼說呢,感覺他年紀雖然有些大了,但性格還是那種很硬的,不像是楚慎,侍中在陶冶自己的心性。

  宣德不可能不了解,但還是執意任命武繼業,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不過,此時的朝廷中,並非是所有人都有楚雲這樣的嗅覺的,很多耽於安逸,擅長政治鬥爭的,都沒有想過,宣德會弄一隻不按常理出牌的大魚進來。

  接下來的事情,楚雲也就只能當個圍觀黨了,太高端了,楚雲攙和不進去,而現在局面顯然是宣德在主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