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也難怪葛優混到現在也只能做鴻臚寺的人了,有點小聰明,但是政治目光太短淺了。

  若是一開始就看中了太子這個股,就該積極地投奔過來,一旦站了江陽那邊,這步子就不能輕易挪動了,哪怕到時候出了什麼簍子,江陽多少還會幫襯著一點。可現在,他又來找楚雲服軟了,江陽會怎麼看他?

  可以預料,葛優之後的日子會更不好過,趙構的陣營不可能接納他,江陽的陣營肯定不會再要他,這就是立場不堅定的後果。

  會發展到現在的地步,也都是因為楚雲這個坑了。人人都覺得楚雲是在瞎胡鬧,或者是徹底的放棄治療了,所以葛優才會那麼慌張,實際上,楚雲已經肚子安排好了接待流程。

  打架楚雲是打不過別人,但論及博覽群書,楚雲一個可以挑翻整個禮部。所以外交上應該用什麼禮儀,楚雲是清清楚楚的,完全不需要禮部的幫助,而楚雲和禮部那些把禮法看得比天大的官員不同,楚雲更清楚的知道,接見外賓,大夏需要展示的是什麼。

  所以這些日子楚雲看似到處亂跑,實際上是去城外秘密訓練了,前些日子訓練已經完成,楚雲便到了明月樓安排著散場節目了。到葛優來找他的時候,迎接燕國五皇子的流程已經確定了,楚雲也早就跟趙構知會過了,不然趙構也不會如此不聞不問。

  只有葛優這個鴻臚寺的司丞,明明職位是外交部部長,可這到了關鍵的外交活動,他這個部長卻什麼事情都不知道。此時,他已經是形容憔悴,面色灰敗。

  楚雲的條件,他都不需要想,便知道那是楚雲刻意提出來強人所難的,他沒有試圖去找江陽,因為他已經知道,自己已經是一個棄子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葛優每天都跟個行屍走肉一般,他早就對未來失去了希望,這時候更是徹底的絕望了。只是不知道,到時候會落得個怎樣的下場?

  倒數第三天,默默觀察著一切的宣德皇帝,終於召太子上朝問話了。畢竟是兩國外交的重大事件,皇帝不可能說完全的不聞不問。在這個時候,就等於是驗收的階段,確認事情的具體進展了。

  太子很久沒有來上過早朝了,一大早到了金鑾殿,他還打著哈欠。朝中並無多少大臣過來與趙構攀談,趙構自己一個人站著,也自在愜意。

  雖說是革除了監國權利,但趙構還是站在臣子隊列的右邊這一隊最前,首輔大臣沈樂在左列最前,在皇帝到來之前,還對趙構禮貌地點頭示意。

  朝會隨著皇帝駕到而正式開始,並沒有“有事啟奏無事退朝”這一句,畢竟這麼多官員一大早過來不是聽你這一句話的,朝會,肯定是有事情要說的。

  首先是各個六部尚書做近期的職務報告,趙構沒有聽其他幾個尚書說了什麼,唯獨在楚慎說話的時候,細緻地聽著。

  “西川公主一個月前出走,蜀城半個月前軍隊開始大規模聚集,疑似尋找失蹤的公主,貴州將領任東請求調兵支援。”

  楚慎匯報著西方邊城貴州發來的軍情急報,但朝堂上下,一點緊張的氣氛都沒有。

  西川,那是友軍啊!

  第三百一十三章 朝會

  “楚大人多慮了,西川公主出走,西川國主憂心乃是人之常情,況西川與我大夏多年交好,斷不會輕易滋生戰事。若是我大夏貿然動兵,怕是會引起西川誤會,反倒是惡了彼此的關係。”

  戶部尚書吳宇率先發言反駁了楚慎的話,這也代表著此時多數人的想法,而戶部尚書之所以站出來,也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著想。若是真的聽了那邊防將領任東的話,調派增援,那又需要一大筆的軍費支出了。作為戶部的最高長官,錢是他的命根子,能節省多少就是多少吧!

  有了吳宇帶的這個頭,其他百官也紛紛表達了他們的看法,大多數都是覺得無需過於緊張。

  宣德等到他們討論得差不多了,才開口道:“眾愛卿言之有理,然任將軍所慮不可不防。傳朕旨意,發急報交晉州守備張文,嚴密監察西川動向,若貴州有變,隨時支援;若無戰事,不得妄動。”

  所以說,一群大臣們討論了半天的事情,宣德一句話就可以決定了。而之所以讓他們討論,大概也是給大臣們一些存在感,讓他們知道,自己提出的意見是有用的。

  朝會上又說了些其他事物,大到如楚慎剛才所說的軍情急報,小到皇宮中哪個宮殿年久需要失修,都在談論之列,終於,宣德看了站在前排,微微地者頭的趙構,問起了迎接燕國皇子的相關事宜。

  “燕國的使節不日將至,皇兒可確定好了章程?”

  宣德看著趙構,等待著他的回答,然而,趙構還是低著頭,沒有反應。

  宣德的臉色頓時僵硬,這瓜皮兒子不會是在這金鑾殿上睡著了吧?

  金鑾殿裡頓時安靜了下來,都詭異地看著那個低著頭的太子,面露驚恐。講道理,站著能睡著就已經是一個不錯的本事了,站著能在金鑾殿裡睡著,那……

  只能說這人真是心大。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人的目光也是有某種力量的,比如說現在的趙構,明明沒有任何人碰它,他卻忽然猛的抬起頭,剛好與宣德那深邃的眸子對上了。

  這波要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