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8頁
但桐桐琢磨這個東西,然後還拿藏在四爺手腕里的繩子打比方,「這玩意跟捆仙繩比起來,如何?」
四爺:「……」這麼長時間了,它唯一的用處就是怕桐桐出事的時候,心念一到,它就能把桐桐給拉扯住。
許是桐桐曾被收服過它,它也只對桐桐有效。想拉扯其他人,他偷摸試過,連龍鬚虎都拉扯不了。
這件事還得叮囑龍鬚虎不要告訴師父,師父以為的至寶……應該不算是太好的至寶。因此,他只能告訴申公豹:「徒兒感覺甚是玄妙,只怕是還未曾發現其妙用。」
申公豹反安慰說:「慢慢參透,不急。」
於是,就慢慢參透吧。但四爺也不失望,能拉扯住桐桐這就是最大用處。
拿它跟捆仙繩比?
四爺搖頭,別說比不過,就是能有一拼之力,我也不敢去冒險。回頭損傷了,我拿啥拽你?
這玩意它的用途單一,只為拉你!我不會再叫它多出任何功能。
他這一搖頭,桐桐就說:「我也覺得這兩者不在一個檔次上。」但是呢,「相同的點在於,都是繩索。繩索就是一個死物,它想要這麼靈活,沒有口訣術法支撐是不可能的。繩索能偷走,這術法口訣……他偷師了?」
四爺:「……」很有道理,對吧?要是偷師那麼容易,申公豹這種早偷師成了。
雖說自己和桐桐沒有偷師過,但說實話,術法給了自家不少,沒有指點那就是不好入門。
因為土行孫的壽數長,修煉的時間長,所以觸類旁通?
可桐桐活了多少年了,她領悟的比自己快,那一定是她在某些方面領悟的比自己快。就比如氣海、經脈……她是熟門熟路。
可饒是如此,她在沒有指點的時候,捧著術法都看不懂。那麼,土行孫偷師的概率有多高呢?
就如同,土行孫逃跑了,在姜子牙和他師父的雙重監管下,在禪門三代弟子聚集的地方,他一個準備受罰的人逃跑了?
多有意思呀!
不僅逃跑,還能偷走師父的法寶。
他師父的法寶是放在枕頭邊還是在藏物閣呀?不都是在乾坤袋裡麼?這都能偷走呢!
這麼好偷的話……申公豹會想著把道德真君灌醉麼?
在桐桐的記憶力,原著上好似有兩個情節,「一個是楊戩變化成懼留孫的模樣,從土行孫的手裡騙走了捆仙繩;一個是懼留孫對捆仙繩有絕對的控制權,他遠程念咒,也把這個捆仙繩給收回來了。」
所以,怎麼就偷走了?怎麼連用法都會了?偷走了,這就走了?他找不會人,還收不回他的法寶嗎?
說到底,不還是在陽奉陰違?!懼留孫的意思是:我不是不處罰,只是這孽徒他跑了!不僅跑了,還偷走了我的法寶,孽徒啊孽徒,真的是氣煞了!等我抓到他,我非打死他。
再見懼留孫,他就是這麼跟四爺說的。
四爺:「……」他就笑了,問說:「法寶追不回?人也不去追?」
啥也沒幹,在這裡跟苦主訴苦,幾個意思?
當著武王的面,當著文武的面,四爺就搖頭:「若要追,也容易!您這高徒必是逃去助商了,誰來征伐西岐,他必是投奔了誰。
他拿了您的法寶,之後兩軍對陣,那一定是無往而不利,必定會擒拿我西岐將領,而姜丞相也必是一籌莫展,不能對抗。
而為了克敵制勝,西岐便不得不詔安於他,於是,他重新效忠西岐,將功抵過。我若再執著處置於他,豈不是心胸過於狹隘?」
武王心裡點頭,若真是如此,那當真是不該。
四爺又說:「但凡兩軍交戰,必有將士死傷。此死傷是必須的嗎?就得讓這些人都死在戰場上?」
你放你徒弟走,叫他先背叛西岐,幫助朝廷來打西岐,不就是彰顯他的能力呢?等西岐發現打不過他,繼而勸降他,你的目的不就達到了嗎?
可這是要死人的!用兩軍將士的性命為你徒弟鋪就大道?
這便是你們所說的天劫!那些死了的,都是該的,都是應劫的!
武王蹭的站起來,看向姜丞相:「亞父,可有著人去緝拿!」
姜子牙:「……」他心裡嘆氣,「我西岐將中,還未有能克捆仙繩者。故而,未曾緝拿。不過,此人究竟逃往何處,我已下令打探。若有消息,必緝拿!」
說著,姜子牙一臉抱歉看四爺:「您放心,他日擒獲此子,必議功過!」
看——人家說的是議功過!
現在懲處,土行孫便只有過!
等回頭立功了,這不就有功了嗎?
姬旦臉上便有了怒色,在武王抬眼制止之後,才住嘴了:需得闡教協助,故而需得忍耐其三分。
可方外之人插手政事,此為天下幸事?!
姜子牙心裡嘆氣:不管是大王還是朝臣,以前多信賴依賴於闡教,仰視尊重於闡教。可此次事端,不僅百姓對闡教有了質疑,便是大王和朝臣,亦是有了質疑聲。
這才是闡教之危吶!
散朝之後,姜子牙喊了一聲:「十二公子留步。」
四爺站住腳看他,「丞相有何指教?」
「公子,此事確乃我處置不周,我會稟明師父,請師父定奪,絕不會包庇。」
四爺看姜子牙:「丞相……我對丞相併無意見!我只是提醒丞相,懼留孫道長平日裡與何人走的更近?」最後,作為十二金仙之一的懼留孫投奔了西方教!
「……」
四爺搖頭嘆息:「丞相,功德在何處?在消弭戰禍!可您回想一下,闡教中是否一直有人的作為與此相悖!先是挑撥闡教與截教,若兩教相爭,爭執不斷,則戰禍不斷。此乃助天下?
真正的助在於消弭於戰禍,無人生事便無事!便是要征伐,也當思量如何減少傷亡。可卻因闡教的參與,使得戰禍加劇……人族為何要遭此劫難?
丞相,我師父乃闡教之人,因我師父之故,我才提醒丞相一聲!此番若有真有西方教與闡教中人勾結,所行危害害人族過甚……那再往後……人族可還能信神?敢信神麼?若真是如此,此不是闡教渡劫,而是闡教的劫難才剛剛開始。」
姜子牙:「……」
四爺輕笑:「丞相,若非桐君轄制住了截教,那麼,將來會是什麼局面呢?截教被滅,倖存者心灰意賴投入西方教;人族傷亡慘重,再不肯輕信闡教。闡教弟子中必有不少與西方教有緣,棄闡教而投奔西方教。
彼時,西方教大興!此大興為何能大興,皆因闡教至今都在順勢!因著他們註定要興,故而就讓他興。西方教興,繼而東進。百姓不聞西方教惡事,便會嘗試去相信。
而因你闡教排除異己,內部不和,導致多少生靈拖入戰端,故而,百姓便不再全信你們。敢問,彼時,闡教當何去何從!
故而我說,闡教若不驚醒,那麼,闡教的劫難才剛剛開始。此劫難,來自於信仰之危。並非誰的術法高於誰?丞相,封神榜乃闡教、截教、人教三教共議,若結果是截教亡,人教衰……那麼敢問,若有因果,此是否是闡教種下的惡因!惡因自有惡果之報!」
四爺說完,便是一禮:「言盡於此,在下告辭。」
姜子牙:「…………」
看著遠走的背影,姜子牙長嘆,他需得去求見師父,此子所言,並非罔言!
而此時,艱伯正在見一個客人,此人說:「不知名,但他護送夫人來朝歌,我與他有婚約!他該是桐君的庶出兄弟……或是王府其他公子?」
艱伯:「……」自家人口並不算是複雜。父親的庶子是有,但當時都在比邑!護送夫人的只有桐,沒有其他男丁!
而今這位新夫人有孕,是男是女尚且不知!桐並無其他兄弟姐妹,自己膝下,也只有一女而已。
這有了婚約,絕非小事!
他請客人稍等,便叫了蟒前來問詳情。
蟒一見人,便愣了一下,再一聽說婚約,頓時面色就古怪了起來……
第1966章 苟行於世(52)二更
此事艱伯聽的……這是鄧九公的女兒, 鄧九公奉命率兵征伐西岐,他女兒卻悄悄進了西岐。
這可如何是好?
艱伯只能說:「貴客遠道而來,著人親自帶你去見她……」
「多謝!」
艱伯:「……」不敢要你的謝,我心甚是慚愧!慚愧啊!
於是, 桐桐就見到了蟒:「你說誰找來了?」
「恩公!鄧少將軍。」
桐桐大喜:「在何處, 我去迎!」
蟒連忙道:「桐君,鄧少將軍要找尋府中庶子, 言稱與之有婚約。」說完, 便看了十二公子一眼,緩緩的低下頭。
四爺正在研究他的木棍, 桐桐剛才建議了, 說這個東西外觀不好看, 而且,拿著不方便。不知道能不能把它變小,小的像是木簪一般大小。如此就可用來盤髮髻, 隨身攜帶!<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四爺:「……」這麼長時間了,它唯一的用處就是怕桐桐出事的時候,心念一到,它就能把桐桐給拉扯住。
許是桐桐曾被收服過它,它也只對桐桐有效。想拉扯其他人,他偷摸試過,連龍鬚虎都拉扯不了。
這件事還得叮囑龍鬚虎不要告訴師父,師父以為的至寶……應該不算是太好的至寶。因此,他只能告訴申公豹:「徒兒感覺甚是玄妙,只怕是還未曾發現其妙用。」
申公豹反安慰說:「慢慢參透,不急。」
於是,就慢慢參透吧。但四爺也不失望,能拉扯住桐桐這就是最大用處。
拿它跟捆仙繩比?
四爺搖頭,別說比不過,就是能有一拼之力,我也不敢去冒險。回頭損傷了,我拿啥拽你?
這玩意它的用途單一,只為拉你!我不會再叫它多出任何功能。
他這一搖頭,桐桐就說:「我也覺得這兩者不在一個檔次上。」但是呢,「相同的點在於,都是繩索。繩索就是一個死物,它想要這麼靈活,沒有口訣術法支撐是不可能的。繩索能偷走,這術法口訣……他偷師了?」
四爺:「……」很有道理,對吧?要是偷師那麼容易,申公豹這種早偷師成了。
雖說自己和桐桐沒有偷師過,但說實話,術法給了自家不少,沒有指點那就是不好入門。
因為土行孫的壽數長,修煉的時間長,所以觸類旁通?
可桐桐活了多少年了,她領悟的比自己快,那一定是她在某些方面領悟的比自己快。就比如氣海、經脈……她是熟門熟路。
可饒是如此,她在沒有指點的時候,捧著術法都看不懂。那麼,土行孫偷師的概率有多高呢?
就如同,土行孫逃跑了,在姜子牙和他師父的雙重監管下,在禪門三代弟子聚集的地方,他一個準備受罰的人逃跑了?
多有意思呀!
不僅逃跑,還能偷走師父的法寶。
他師父的法寶是放在枕頭邊還是在藏物閣呀?不都是在乾坤袋裡麼?這都能偷走呢!
這麼好偷的話……申公豹會想著把道德真君灌醉麼?
在桐桐的記憶力,原著上好似有兩個情節,「一個是楊戩變化成懼留孫的模樣,從土行孫的手裡騙走了捆仙繩;一個是懼留孫對捆仙繩有絕對的控制權,他遠程念咒,也把這個捆仙繩給收回來了。」
所以,怎麼就偷走了?怎麼連用法都會了?偷走了,這就走了?他找不會人,還收不回他的法寶嗎?
說到底,不還是在陽奉陰違?!懼留孫的意思是:我不是不處罰,只是這孽徒他跑了!不僅跑了,還偷走了我的法寶,孽徒啊孽徒,真的是氣煞了!等我抓到他,我非打死他。
再見懼留孫,他就是這麼跟四爺說的。
四爺:「……」他就笑了,問說:「法寶追不回?人也不去追?」
啥也沒幹,在這裡跟苦主訴苦,幾個意思?
當著武王的面,當著文武的面,四爺就搖頭:「若要追,也容易!您這高徒必是逃去助商了,誰來征伐西岐,他必是投奔了誰。
他拿了您的法寶,之後兩軍對陣,那一定是無往而不利,必定會擒拿我西岐將領,而姜丞相也必是一籌莫展,不能對抗。
而為了克敵制勝,西岐便不得不詔安於他,於是,他重新效忠西岐,將功抵過。我若再執著處置於他,豈不是心胸過於狹隘?」
武王心裡點頭,若真是如此,那當真是不該。
四爺又說:「但凡兩軍交戰,必有將士死傷。此死傷是必須的嗎?就得讓這些人都死在戰場上?」
你放你徒弟走,叫他先背叛西岐,幫助朝廷來打西岐,不就是彰顯他的能力呢?等西岐發現打不過他,繼而勸降他,你的目的不就達到了嗎?
可這是要死人的!用兩軍將士的性命為你徒弟鋪就大道?
這便是你們所說的天劫!那些死了的,都是該的,都是應劫的!
武王蹭的站起來,看向姜丞相:「亞父,可有著人去緝拿!」
姜子牙:「……」他心裡嘆氣,「我西岐將中,還未有能克捆仙繩者。故而,未曾緝拿。不過,此人究竟逃往何處,我已下令打探。若有消息,必緝拿!」
說著,姜子牙一臉抱歉看四爺:「您放心,他日擒獲此子,必議功過!」
看——人家說的是議功過!
現在懲處,土行孫便只有過!
等回頭立功了,這不就有功了嗎?
姬旦臉上便有了怒色,在武王抬眼制止之後,才住嘴了:需得闡教協助,故而需得忍耐其三分。
可方外之人插手政事,此為天下幸事?!
姜子牙心裡嘆氣:不管是大王還是朝臣,以前多信賴依賴於闡教,仰視尊重於闡教。可此次事端,不僅百姓對闡教有了質疑,便是大王和朝臣,亦是有了質疑聲。
這才是闡教之危吶!
散朝之後,姜子牙喊了一聲:「十二公子留步。」
四爺站住腳看他,「丞相有何指教?」
「公子,此事確乃我處置不周,我會稟明師父,請師父定奪,絕不會包庇。」
四爺看姜子牙:「丞相……我對丞相併無意見!我只是提醒丞相,懼留孫道長平日裡與何人走的更近?」最後,作為十二金仙之一的懼留孫投奔了西方教!
「……」
四爺搖頭嘆息:「丞相,功德在何處?在消弭戰禍!可您回想一下,闡教中是否一直有人的作為與此相悖!先是挑撥闡教與截教,若兩教相爭,爭執不斷,則戰禍不斷。此乃助天下?
真正的助在於消弭於戰禍,無人生事便無事!便是要征伐,也當思量如何減少傷亡。可卻因闡教的參與,使得戰禍加劇……人族為何要遭此劫難?
丞相,我師父乃闡教之人,因我師父之故,我才提醒丞相一聲!此番若有真有西方教與闡教中人勾結,所行危害害人族過甚……那再往後……人族可還能信神?敢信神麼?若真是如此,此不是闡教渡劫,而是闡教的劫難才剛剛開始。」
姜子牙:「……」
四爺輕笑:「丞相,若非桐君轄制住了截教,那麼,將來會是什麼局面呢?截教被滅,倖存者心灰意賴投入西方教;人族傷亡慘重,再不肯輕信闡教。闡教弟子中必有不少與西方教有緣,棄闡教而投奔西方教。
彼時,西方教大興!此大興為何能大興,皆因闡教至今都在順勢!因著他們註定要興,故而就讓他興。西方教興,繼而東進。百姓不聞西方教惡事,便會嘗試去相信。
而因你闡教排除異己,內部不和,導致多少生靈拖入戰端,故而,百姓便不再全信你們。敢問,彼時,闡教當何去何從!
故而我說,闡教若不驚醒,那麼,闡教的劫難才剛剛開始。此劫難,來自於信仰之危。並非誰的術法高於誰?丞相,封神榜乃闡教、截教、人教三教共議,若結果是截教亡,人教衰……那麼敢問,若有因果,此是否是闡教種下的惡因!惡因自有惡果之報!」
四爺說完,便是一禮:「言盡於此,在下告辭。」
姜子牙:「…………」
看著遠走的背影,姜子牙長嘆,他需得去求見師父,此子所言,並非罔言!
而此時,艱伯正在見一個客人,此人說:「不知名,但他護送夫人來朝歌,我與他有婚約!他該是桐君的庶出兄弟……或是王府其他公子?」
艱伯:「……」自家人口並不算是複雜。父親的庶子是有,但當時都在比邑!護送夫人的只有桐,沒有其他男丁!
而今這位新夫人有孕,是男是女尚且不知!桐並無其他兄弟姐妹,自己膝下,也只有一女而已。
這有了婚約,絕非小事!
他請客人稍等,便叫了蟒前來問詳情。
蟒一見人,便愣了一下,再一聽說婚約,頓時面色就古怪了起來……
第1966章 苟行於世(52)二更
此事艱伯聽的……這是鄧九公的女兒, 鄧九公奉命率兵征伐西岐,他女兒卻悄悄進了西岐。
這可如何是好?
艱伯只能說:「貴客遠道而來,著人親自帶你去見她……」
「多謝!」
艱伯:「……」不敢要你的謝,我心甚是慚愧!慚愧啊!
於是, 桐桐就見到了蟒:「你說誰找來了?」
「恩公!鄧少將軍。」
桐桐大喜:「在何處, 我去迎!」
蟒連忙道:「桐君,鄧少將軍要找尋府中庶子, 言稱與之有婚約。」說完, 便看了十二公子一眼,緩緩的低下頭。
四爺正在研究他的木棍, 桐桐剛才建議了, 說這個東西外觀不好看, 而且,拿著不方便。不知道能不能把它變小,小的像是木簪一般大小。如此就可用來盤髮髻, 隨身攜帶!<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03_b/bjZGr.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