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玉鞭尾端的流蘇掃過柳寒月腰側,換來一聲帶著笑意的輕顫,像極了春日湖面被蜻蜓點破的漣漪。
更深露重,熊少卿替柳寒月掖好被角,指尖觸到她肩背淡淡的紅痕,那是方才玉鞭擦過的印記,在月光下泛著溫潤的光。
殿外傳來換崗的梆子聲,柳寒月忽然翻了個身,將臉埋進她懷裡,發間的步搖蹭得她下頜發癢。
「明日早朝……」柳寒月的聲音帶著睡意,「記得把西域進貢的琉璃盞賞給謝矜寒,賽妮娜可能會喜歡。」
熊少卿 「嗯」了一聲,望著帳頂繡的並蒂蓮紋,想起白日裡四對新人的紅妝。而屬於她們的夜晚,卻總藏著龍袍下不為人知的溫柔。
就像這玉鞭,既能是朝堂上的威儀,也能化作枕邊纏繞的情絲,在歲月里,織成比萬里河山更堅實的依靠。
(正文完)
作者有話說:
到這裡正文完結,這文是我去年寫的,一直存稿,因為是第一個文,害怕更新壓力,不想斷更,所以硬是全文存稿再發的。
寫的時候,遇到的困難很多,直到現在,我依然不滿意,但是卻無從改起,因為問題太多。
只能讓這個作品留在這兒,成為黑歷史。
可雖然是這樣,這篇文也承載著我的心血,是我未說出口的表白,心心念念的那個人,愛在心,口難開。
就以這個文作為紀念
PS:番外不定期掉落
第135章 微服私訪故地重遊,同心共育繼承國祚
暮春的陽光透過紫宸殿的雕花窗欞,在熊瑤的《治平要略》上投下斑駁竹影。
她咬著硃筆杆,望著御案上柳寒月親手擺的青梅,忽然用鎮紙敲了敲桌案:「母皇,這西域通商策寫得像老太婆裹腳布。」
熊少卿正在批閱奏摺的手頓了頓,狼毫筆在宣紙上洇出墨點。她抬眼時,正看見熊瑤把腳翹在矮榻上,玉色裙擺掃過滿地捲軸,那是她今早故意散了滿地的《商君書》。
「過來。」她故意沉下聲,卻在熊瑤蹭到身邊時,偷偷替她掖好散開的腰帶。
「又想挨板子?」柳寒月端著蜜漬青梅走進來,發間的珍珠步搖晃出細碎的光。她看著熊瑤嘴裡塞滿梅子,裙擺還沾著方才翻牆的草屑。
熊瑤突然把書往桌上一摔,墨汁濺在熊少卿的龍袍上:「憑什麼謝矜寒的女兒能去巡防營練刀,我就得讀這些破書?」
話音未落,就被柳寒月揪住了耳朵:「昨日是誰在坤安殿,把太后的玉如意碰掉了還嘴硬?」
熊少卿看著熊瑤漲紅的臉,忽然想起熊雨潔在絕筆信中的囑託:「別讓瑤兒像我一樣活在陰影里。」
那時她展開那封泛黃的信箋,熊雨潔清秀的字跡在陽光下浮動:「瑤兒若問起生母,便說她去了極遠的地方種樹。」
「明日跟我去刑獄司。」熊少卿突然開口,看著熊瑤瞬間瞪大的眼睛,「你寫的《寬刑疏》漏洞百出,得親眼看看何為刑罰失當 。」
她想起前日熊瑤偷偷把御膳房的點心分給掃灑太監,那孩子藏在寬大袖袍里的手,還留著被柳寒月罰抄時磨出的繭。
更鼓敲過三更,熊瑤揉著發酸的手腕,看見熊少卿的書房還亮著燈。她扒著門縫望去,只見柳寒月正替熊少卿梳理長發,兩人低聲說著什麼,偶爾傳來輕笑。
桌上放著她白天弄污的龍袍,柳寒月已經細細繡上了新的竹紋。
「在看什麼?」熊少卿的聲音突然從身後傳來。熊瑤嚇得轉身,卻被塞進一個暖手爐。
她望著兩位母親鬢角的微霜,忽然想起《商君書》里那句 「論至德者不和於俗」,卻怎麼也說不出口,只悶悶地說:「明日刑獄司,我要帶燒雞。」
柳寒月輕笑出聲,熊少卿故作鄭重:「准了。」
宮牆外的梧桐沙沙作響,熊瑤望著兩位母親交疊的身影,忽然明白那些嚴厲的斥責、罰抄的深夜,原是比青梅更甜的守護。
而她肩上的龍紋披風,終有一日會換成真正的皇袍,只是此刻,她更想偷偷把母后新做的梅花酥,塞進母皇的奏摺堆里。
熊瑤及笄那日,紫宸殿的銅鶴香爐飄出龍腦香,與她鬢邊新插的白玉簪相得益彰。
熊少卿將檀木匣放在她面前時,匣蓋上燙金的 「虞」字在燭火下泛著暗芒,那是虞國皇室特有的徽記,比她見過的任何器物都更顯沉重。
「打開吧,這是你生母留給你的。」熊少卿的指尖划過匣面。
柳寒月輕輕握住熊瑤攥緊的拳頭,替她展開顫抖的手指:「她走之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
匣內的信箋用素絹製成,邊緣處可見細密的針腳。
熊瑤一眼就認出那是母親的字跡,喉頭瞬間哽住。記憶如潮水湧來:丞相府的冬夜,母親用凍裂的手將最後半塊餅塞進她嘴裡。
陸明浩打罵時,母親把她死死護在身下,還有臨別前那個混亂的夜晚,母親決絕離去的背影。
「瑤兒吾女:當你讀此信時,娘已與仇人同歸於盡。猶記你五歲生辰,我偷偷給你煮了碗面,你非要分我一半……」
熊瑤的淚水砸在信箋上,暈開「生辰」二字。她想起那個被管家婆打翻的粗瓷碗,麵湯灑在地上,母親卻笑著說「沒關係,瑤瑤先吃」。
信中那句:「你外祖熊屹山逼我殺你少卿姨母,吾寧焚宮而死,亦不做此等禽獸事。」
讓她渾身顫抖,原來母親最後的烈火,燒盡的不只是仇人,更是一個母親對女兒最深沉的守護。
「她從未想過放棄你。」熊少卿的聲音帶著不易察覺的哽咽,展開另一幅殘破的錦帕,上面用血線繡著半朵枯萎的梅花。
柳寒月替熊瑤擦去淚水,拿出一枚燒得變形的銀鎖:「這是你出生時,她用自己的金步搖熔了打的,鎖面上的 「瑤」字,是她親手刻的。」
銀鎖的溫度透過掌心傳來,熊瑤忽然想起小時候偷偷藏在袖中的半塊餅,那是母親省下的唯一口糧。
「她總說,瑤瑤要像青梧樹一樣,再大的火也燒不死。」
熊少卿聲音沙啞,將熊雨潔的公主印璽放在她掌心,印紐上的蟠龍紋已被大火燒得斑駁,」這些年你總問,為什麼母親選擇離開。現在你明白了嗎?」
熊瑤緊緊攥住信箋,記憶中母親最後的笑容與眼前的字跡重疊。她想起初到熊少卿身邊時,總是半夜哭醒,是柳寒月抱著她哼搖籃曲。
想起第一次在朝堂上發表見解,熊少卿眼中欣慰的淚光。原來那些嚴厲的教導、溫柔的撫慰,都是兩位母親在用自己的方式,完成熊雨潔未盡的守護。
熊瑤站起身,手中的信箋帶著歲月的溫度,也帶著母親的氣息。「我想把這些,都供在太廟。」
她轉身時,眼中已沒有悲傷,只有堅定的光:「我要讓娘知道,她的女兒不僅活下來了,還要讓天下像她一樣的女子,都能挺直腰杆活下去。」
柳寒月將修補好的粉色小襖披在她肩上,那是熊瑤幼時熊雨潔親手縫製的,袖口細密的針腳里,藏著跨越生死的愛。
熊少卿輕輕攬住熊瑤的肩:「這天下,以後就看你的了。」
次日清晨,熊瑤將信箋、錦帕與印璽鄭重放入太廟祭台。第一縷陽光穿透窗欞,照亮信末那句「吾女當如青梧,焚盡亦生」。
她撫摸著信箋邊緣,終於明白,自己的生命里從來都不只有一個母親。
熊雨潔用生命護她周全,熊少卿用權謀為她蕩平荊棘,柳寒月用溫柔教她心懷蒼生。這三重母愛交織的力量,終將讓她在這片土地上,長成最挺拔的青梧。
雖是春季,卻暑氣漸盛。午後,熊少卿用鎮紙壓平熊瑤的策論,狼毫筆在「西域互市需設流民安置司」一句下畫了道粗線。
柳寒月遞過冰鎮酸梅湯,發間的荷花簪子蹭過她肩膀。
「這以商養農的法子,倒有幾分你當年的影子。」
柳寒月指尖划過「通商不忘桑梓」的批註,窗外的蟬鳴突然拔高,正合她話音里的笑意:「昨兒她還偷塞給我張條子,說要在御花園試種胡麻。」
熊少卿「嗯」了聲,目光落在策論末尾熊瑤畫的小簡筆畫,歪歪扭扭的駱駝隊旁,還蹲著只啃草的兔子。
「讓她下月主持朝會,」筆尖頓在"需防奸商囤貨"處,「就從互市案入手。」
柳寒月忽然放下茶盞,竹簾縫隙漏進的陽光在她眼底碎成金箔:「下月十五後,咱們去江南吧。」
她撥弄著熊少卿腰間的結髮香囊:「聽說今年的荷花開得早。」
熊少卿抬眼,正看見她耳尖泛紅的模樣。案頭的沙漏沙沙作響,將多年前泛舟的片段都漏進時光里。
「准了。」她故意沉下聲,卻在柳寒月笑出聲時,偷偷勾住她垂落的髮絲,「但得先過太后那關。」
葉瑾瑜正在坤安殿篩綠豆糕粉,銀髮上的珍珠抹額隨著動作輕晃。
「去罷去罷,」她將剛脫模的梅花糕遞給熊瑤,看著孫女眼饞的模樣笑出皺紋,「哀家這兒有瑤瑤陪著,還能多活幾年。」
更深露重,熊少卿替柳寒月掖好被角,指尖觸到她肩背淡淡的紅痕,那是方才玉鞭擦過的印記,在月光下泛著溫潤的光。
殿外傳來換崗的梆子聲,柳寒月忽然翻了個身,將臉埋進她懷裡,發間的步搖蹭得她下頜發癢。
「明日早朝……」柳寒月的聲音帶著睡意,「記得把西域進貢的琉璃盞賞給謝矜寒,賽妮娜可能會喜歡。」
熊少卿 「嗯」了一聲,望著帳頂繡的並蒂蓮紋,想起白日裡四對新人的紅妝。而屬於她們的夜晚,卻總藏著龍袍下不為人知的溫柔。
就像這玉鞭,既能是朝堂上的威儀,也能化作枕邊纏繞的情絲,在歲月里,織成比萬里河山更堅實的依靠。
(正文完)
作者有話說:
到這裡正文完結,這文是我去年寫的,一直存稿,因為是第一個文,害怕更新壓力,不想斷更,所以硬是全文存稿再發的。
寫的時候,遇到的困難很多,直到現在,我依然不滿意,但是卻無從改起,因為問題太多。
只能讓這個作品留在這兒,成為黑歷史。
可雖然是這樣,這篇文也承載著我的心血,是我未說出口的表白,心心念念的那個人,愛在心,口難開。
就以這個文作為紀念
PS:番外不定期掉落
第135章 微服私訪故地重遊,同心共育繼承國祚
暮春的陽光透過紫宸殿的雕花窗欞,在熊瑤的《治平要略》上投下斑駁竹影。
她咬著硃筆杆,望著御案上柳寒月親手擺的青梅,忽然用鎮紙敲了敲桌案:「母皇,這西域通商策寫得像老太婆裹腳布。」
熊少卿正在批閱奏摺的手頓了頓,狼毫筆在宣紙上洇出墨點。她抬眼時,正看見熊瑤把腳翹在矮榻上,玉色裙擺掃過滿地捲軸,那是她今早故意散了滿地的《商君書》。
「過來。」她故意沉下聲,卻在熊瑤蹭到身邊時,偷偷替她掖好散開的腰帶。
「又想挨板子?」柳寒月端著蜜漬青梅走進來,發間的珍珠步搖晃出細碎的光。她看著熊瑤嘴裡塞滿梅子,裙擺還沾著方才翻牆的草屑。
熊瑤突然把書往桌上一摔,墨汁濺在熊少卿的龍袍上:「憑什麼謝矜寒的女兒能去巡防營練刀,我就得讀這些破書?」
話音未落,就被柳寒月揪住了耳朵:「昨日是誰在坤安殿,把太后的玉如意碰掉了還嘴硬?」
熊少卿看著熊瑤漲紅的臉,忽然想起熊雨潔在絕筆信中的囑託:「別讓瑤兒像我一樣活在陰影里。」
那時她展開那封泛黃的信箋,熊雨潔清秀的字跡在陽光下浮動:「瑤兒若問起生母,便說她去了極遠的地方種樹。」
「明日跟我去刑獄司。」熊少卿突然開口,看著熊瑤瞬間瞪大的眼睛,「你寫的《寬刑疏》漏洞百出,得親眼看看何為刑罰失當 。」
她想起前日熊瑤偷偷把御膳房的點心分給掃灑太監,那孩子藏在寬大袖袍里的手,還留著被柳寒月罰抄時磨出的繭。
更鼓敲過三更,熊瑤揉著發酸的手腕,看見熊少卿的書房還亮著燈。她扒著門縫望去,只見柳寒月正替熊少卿梳理長發,兩人低聲說著什麼,偶爾傳來輕笑。
桌上放著她白天弄污的龍袍,柳寒月已經細細繡上了新的竹紋。
「在看什麼?」熊少卿的聲音突然從身後傳來。熊瑤嚇得轉身,卻被塞進一個暖手爐。
她望著兩位母親鬢角的微霜,忽然想起《商君書》里那句 「論至德者不和於俗」,卻怎麼也說不出口,只悶悶地說:「明日刑獄司,我要帶燒雞。」
柳寒月輕笑出聲,熊少卿故作鄭重:「准了。」
宮牆外的梧桐沙沙作響,熊瑤望著兩位母親交疊的身影,忽然明白那些嚴厲的斥責、罰抄的深夜,原是比青梅更甜的守護。
而她肩上的龍紋披風,終有一日會換成真正的皇袍,只是此刻,她更想偷偷把母后新做的梅花酥,塞進母皇的奏摺堆里。
熊瑤及笄那日,紫宸殿的銅鶴香爐飄出龍腦香,與她鬢邊新插的白玉簪相得益彰。
熊少卿將檀木匣放在她面前時,匣蓋上燙金的 「虞」字在燭火下泛著暗芒,那是虞國皇室特有的徽記,比她見過的任何器物都更顯沉重。
「打開吧,這是你生母留給你的。」熊少卿的指尖划過匣面。
柳寒月輕輕握住熊瑤攥緊的拳頭,替她展開顫抖的手指:「她走之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
匣內的信箋用素絹製成,邊緣處可見細密的針腳。
熊瑤一眼就認出那是母親的字跡,喉頭瞬間哽住。記憶如潮水湧來:丞相府的冬夜,母親用凍裂的手將最後半塊餅塞進她嘴裡。
陸明浩打罵時,母親把她死死護在身下,還有臨別前那個混亂的夜晚,母親決絕離去的背影。
「瑤兒吾女:當你讀此信時,娘已與仇人同歸於盡。猶記你五歲生辰,我偷偷給你煮了碗面,你非要分我一半……」
熊瑤的淚水砸在信箋上,暈開「生辰」二字。她想起那個被管家婆打翻的粗瓷碗,麵湯灑在地上,母親卻笑著說「沒關係,瑤瑤先吃」。
信中那句:「你外祖熊屹山逼我殺你少卿姨母,吾寧焚宮而死,亦不做此等禽獸事。」
讓她渾身顫抖,原來母親最後的烈火,燒盡的不只是仇人,更是一個母親對女兒最深沉的守護。
「她從未想過放棄你。」熊少卿的聲音帶著不易察覺的哽咽,展開另一幅殘破的錦帕,上面用血線繡著半朵枯萎的梅花。
柳寒月替熊瑤擦去淚水,拿出一枚燒得變形的銀鎖:「這是你出生時,她用自己的金步搖熔了打的,鎖面上的 「瑤」字,是她親手刻的。」
銀鎖的溫度透過掌心傳來,熊瑤忽然想起小時候偷偷藏在袖中的半塊餅,那是母親省下的唯一口糧。
「她總說,瑤瑤要像青梧樹一樣,再大的火也燒不死。」
熊少卿聲音沙啞,將熊雨潔的公主印璽放在她掌心,印紐上的蟠龍紋已被大火燒得斑駁,」這些年你總問,為什麼母親選擇離開。現在你明白了嗎?」
熊瑤緊緊攥住信箋,記憶中母親最後的笑容與眼前的字跡重疊。她想起初到熊少卿身邊時,總是半夜哭醒,是柳寒月抱著她哼搖籃曲。
想起第一次在朝堂上發表見解,熊少卿眼中欣慰的淚光。原來那些嚴厲的教導、溫柔的撫慰,都是兩位母親在用自己的方式,完成熊雨潔未盡的守護。
熊瑤站起身,手中的信箋帶著歲月的溫度,也帶著母親的氣息。「我想把這些,都供在太廟。」
她轉身時,眼中已沒有悲傷,只有堅定的光:「我要讓娘知道,她的女兒不僅活下來了,還要讓天下像她一樣的女子,都能挺直腰杆活下去。」
柳寒月將修補好的粉色小襖披在她肩上,那是熊瑤幼時熊雨潔親手縫製的,袖口細密的針腳里,藏著跨越生死的愛。
熊少卿輕輕攬住熊瑤的肩:「這天下,以後就看你的了。」
次日清晨,熊瑤將信箋、錦帕與印璽鄭重放入太廟祭台。第一縷陽光穿透窗欞,照亮信末那句「吾女當如青梧,焚盡亦生」。
她撫摸著信箋邊緣,終於明白,自己的生命里從來都不只有一個母親。
熊雨潔用生命護她周全,熊少卿用權謀為她蕩平荊棘,柳寒月用溫柔教她心懷蒼生。這三重母愛交織的力量,終將讓她在這片土地上,長成最挺拔的青梧。
雖是春季,卻暑氣漸盛。午後,熊少卿用鎮紙壓平熊瑤的策論,狼毫筆在「西域互市需設流民安置司」一句下畫了道粗線。
柳寒月遞過冰鎮酸梅湯,發間的荷花簪子蹭過她肩膀。
「這以商養農的法子,倒有幾分你當年的影子。」
柳寒月指尖划過「通商不忘桑梓」的批註,窗外的蟬鳴突然拔高,正合她話音里的笑意:「昨兒她還偷塞給我張條子,說要在御花園試種胡麻。」
熊少卿「嗯」了聲,目光落在策論末尾熊瑤畫的小簡筆畫,歪歪扭扭的駱駝隊旁,還蹲著只啃草的兔子。
「讓她下月主持朝會,」筆尖頓在"需防奸商囤貨"處,「就從互市案入手。」
柳寒月忽然放下茶盞,竹簾縫隙漏進的陽光在她眼底碎成金箔:「下月十五後,咱們去江南吧。」
她撥弄著熊少卿腰間的結髮香囊:「聽說今年的荷花開得早。」
熊少卿抬眼,正看見她耳尖泛紅的模樣。案頭的沙漏沙沙作響,將多年前泛舟的片段都漏進時光里。
「准了。」她故意沉下聲,卻在柳寒月笑出聲時,偷偷勾住她垂落的髮絲,「但得先過太后那關。」
葉瑾瑜正在坤安殿篩綠豆糕粉,銀髮上的珍珠抹額隨著動作輕晃。
「去罷去罷,」她將剛脫模的梅花糕遞給熊瑤,看著孫女眼饞的模樣笑出皺紋,「哀家這兒有瑤瑤陪著,還能多活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