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卻憶金明池上路,紅裙爭自綠衣郎。

  所謂綠衣郎,在大宋指的便是新科進士。榜下捉婿,在大宋是非常流行的,甚至很多青年進士的婚姻,都是如此促成的。比如曹溪之前閒聊的時候,就說起過她的一位堂姑父,當年就是被祖父和叔叔們帶著家中壯丁,親自去捉婿來的兩榜進士。

  滿朝朱紫貴,儘是讀書人。在大宋朝廷的高官中,科舉出身占據壓倒性的優勢。就拿正、副宰相來說,科舉出身的就占據了九成以上。所以,時下人把科考仕途作為人生奮鬥的終極目標,可以說這個年代,考中進士就跟現代人考上清北一樣。

  所以,這也就導致了新科進士被瘋搶,每年新科進士在金明池赴宴的路上,都會被官宦人家捉婿。不光那些朝中的王公大臣們,會趁這個機會為自家適齡的女兒物色東床快婿。就連官家也不能免俗,也會從中給自家女兒遴選駙馬。

  所以,每年到了瓊林宴這一日,便有無數人去金明池看熱鬧。

  楊蔓娘姐妹倆坐著馬車,一路趕到金明池的時候,瓊林宴還沒有結束。但是,欞星門入口兩旁的街道上,早已是人山人海,擠滿了各色的男女老少,有本地的,也有外鄉的。將本來寬闊的道路,擠的只剩下一條窄窄的車道。

  不時的,還能聽見周圍人大聲的說著八卦。

  見多識廣的汴京人,毫不吝嗇自己的口才。口若懸河,眉飛色舞的給外鄉人說起今年新科進士的八卦,甭管是真是假,反正從其外貌穿著,到家鄉,到名次,說的頭頭是道。

  還有那心思活絡的賣香引子的小販,早早的占了位子,在路邊兒撐開一把遮蔭的大青布傘,傘下擺著方桌長凳叫賣。

  「賣解暑的南京金桃、水木瓜、冰鎮紫蘇香引子嘞!」

  「客官!涼絲絲的黃冷糰子!細料餶飿兒,雞頭穰哩!」

  「冰雪涼水荔枝膏!酸甜可口涼絲絲嘞!」

  天兒熱,一直站在就太遭罪了。楊蔓娘索性拉著妹妹,坐在香引子攤兒上,花了幾文錢,買了一碗冰雪涼水荔枝膏,和一碗黃冷糰子。

  一邊吃著聽八卦,一邊等著。

  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作為一個穿越人,她自然想瞻仰一下這個年代進士的風采。

  「大姐,你瞧!那幾輛墜著明珠的馬車,都好富貴啊!」

  老三楊盼娘吃了一個黃冷糰子,語氣詫異的道。

  楊蔓娘聞言轉頭,便瞧見不遠處,許多寬大華麗的馬車停在道路兩旁,還有許多膀大腰圓的僕役站在馬車的四周。

  「哈哈!小娘子不知道嘛,那就是擇婿車啊!」

  穿著褐色短打的中年攤主,聞言笑眯眯的道:

  「如今這擇婿車可越來越華麗了,我記得七八年前的時候,擇婿的馬車上還只是用錦緞呢!」

  周圍喝冰引子的客人紛紛附和道:

  「可不麼!如今這是真捨得下本錢哪!」

  「嘿嘿,本錢多了才能賺的多哪!這樣的東床快婿,誰家不想要呀!」

  「那倒是!進士就是將來的宰相大人哪!」

  「咚!咚!咚!」

  眾人正七嘴八舌的說著呢,遠處傳來宴會結束的鐘聲。

  是新科進士要出來了!人群頓時沸騰了!

  「啊!進士老爺,進士老爺出來啦!」

  「快讓一讓啊,我該在前面的!」

  「哎呦喂,你別擠......別擠我啊!踩著我的鞋了!我家的車先來的,我家可是是特地從岳陽府趕來的哪!」

  「岳陽府了不起啊,一個小地主也敢肖想進士!我家主人可是三品官呢!」

  「呸!三品說的好聽,又沒實職嚇唬誰哩!我家舅老爺還是皇親呢!」

  「呔!怎麼說話呢!」

  「哼!誰怕誰,吃我一拳!」

  「這個狂徒!併肩子上!」

  「哈!走你!」

  「啊啊啊!」

  不得不說,各家各戶,為了正爭搶進士女婿,實在是下足了血本兒。

  你抓我撓,你追我趕,互不相讓。

  隨著進士們從金明池大門騎馬出來,人群的氣氛就更加的熱烈了!

  身穿綠衣,頭戴紗帽的進士們騎著馬兒奮力的在前面跑,各家捉婿的健壯僕役們甩開膀子在後面追。

  圍觀的看客們掂著腳尖兒,伸著脖子用力的往前面擠。

  不時的,還發出一陣陣的捉婿成功的歡呼。

  簡直比一年一度的賽龍舟還激動人心。

  望著新科進士們或主動,或被動的被捉婿的壯丁們夾擊簇擁著,紅著臉兒登上一輛輛墜著明珠的擇婿馬車,楊蔓娘莫名的有種唐僧師徒到了女兒國的感覺。

  像是心有靈犀似的。

  人群中,不知是誰突然喊了一句:

  「哎呀!怎麼像是到了墨瑾公子筆下的女尊之國哪!」

  「嘿嘿!你別說,還真是!」

  「哈哈哈~」

  金明池附近,瞬間變成一片歡樂的海洋。

  第132章

  雖然捉婿樂子多, 但各家各戶的壯丁都不是白養的,捉了一個多時辰便鳴金收兵,圓滿結束了。

  姐妹倆難得收拾打扮, 出來一趟, 自然不會很快便回家。

  今兒個正好是十六有廟會, 乘著時間還早, 看罷捉婿,楊蔓娘姐妹倆又打了輛牛車,轉道兒去了大相國寺逛廟會。

  逛廟會, 是大宋民間百姓除了去逛瓦子以外,最普遍的休閒娛樂和做買賣的方式,有點兒像現代早些年時候農村的商品交流會。

  在汴京, 每月逢初一、初三、初八、十五、十六, 這五個日子,城內所有的寺廟都要舉行廟會。而其中規模最大, 貨物最齊全的便是大相國寺廟會了,若用現代的方式來形容的話,這裡的占地有差不多一個半鳥巢那麼大, 能一次性容納上萬人。

  之前, 楊蔓娘姐弟三人租住在保康門街的時候,閒暇時間就喜歡逛大相國寺的廟會,後來搬到觀音橋,離得遠了才不怎麼來了。

  從前大門進去, 隨著大批的逛廟會的人群, 拜佛上香完了,出來便是天王殿和資聖門的庭院,這裡臨時搭起各種各樣的彩色帳篷, 穿著短打,收拾的極為利落的小販們,支著油鍋,烤的焦香冒油的簽菜滋滋兒作響。

  賣小食油糕的,賣糖果子的,賣小吃冰引子的,叫賣聲此起彼伏。

  「趙婆婆簽兒菜!酥兒印!五香肉!好吃不貴!」

  「洗手蟹!洗手蟹!都是一大早撈上來的哩!鮮蟹剁塊兒!黃酒醃漬,現點現吃呦!」

  「解暑的冰雪冷元子!蜂蜜足足的嘞!」

  出來半日,又坐了好久的牛車,肚子也開始餓了。

  楊蔓娘姐妹倆索性在小攤上要了十幾串簽兒菜,吃了兩碗裹著蜂蜜,冰冰涼涼的冰雪冷元子。

  臨走時,又要了一份有些像爆米花的炒糯谷,拿桐油紙包著,挽著胳膊邊走邊吃。

  往裡的大殿前面,為了聚集人氣,也臨時搭建了巨大的樂棚,專門請來好些勾欄瓦舍中有名氣的賣藝人,表演雜耍和傀儡戲。這不花錢的熱鬧,著實吸引了不少看客駐足,許多逛廟會的小郎君和小娘子都在小食攤子上買了吃食,用桐油紙裹著,邊看雜耍邊啃。甚至,還有許多住在附近的老人,一吃罷飯就領著孫輩兒帶著小凳前來占位置。

  廟會的大相國寺寸土寸金,大殿周圍的廊廡,擺的全是各種各樣的露天地攤兒,攤主們或席地而坐,或坐在小馬紮上,搖著蒲扇,熱情的招攬客人。

  有那賣書籍圖畫,文房四寶的、賣土特產香藥的,賣衣裳首飾的,賣屏風草蓆和農具馬鞍的。

  還有各家庵堂里的師婆師姑們,也組團兒來湊熱鬧。她們占據了大佛殿兩邊兒的迴廊,售賣自己庵里製作的丸藥,頭面、鞋樣兒、抹額、幞頭,竹傘和帷帽。

  楊蔓娘姐妹倆看了一場雜耍和一場花式蹴鞠表演,買了一小籃子楊梅。之後,又在一個高麗人的攤子上淘了一隻葫蘆筆筒,又從師姑師婆們的攤子上,買了一把做工考究的青竹傘和兩頂防風的帷帽。

  逛了將近兩個時辰,才隨著人群,慢悠悠的往寺院的後門走。

  當然,寺院後門口一片兒,也是廟會的範圍。也有無數搭著彩色的帳篷,賣各種舶來的珍奇異獸和本土的貓狗兔鴨之類寵物的小攤兒。

  老三楊盼娘一出門,便指著大樹下的攤子,一臉興奮的道:

  「大姐,你瞧!有賣魚兒活的攤子嘞!」

  所謂魚兒活,便是專門兜售金龜、玳瑁龜、靈龜、綠毛龜和金蝦這些生活在水中的寵物的攤子。

  靜養千年壽,重泉自隱居。如今,在大宋的文人雅士群體中,養烏龜特別流行。很多文人雅士不光喜歡養竹養蘭,還喜歡在自家庭院的大水缸裡面種上菖蒲,金魚藻和碗蓮,再買一隻小龜放進去增加生機,陶冶情操。

  「大姐,我們文繡院的荷花池,魚院正就養了好幾隻靈龜在裡面哩!咱家那隻虎頭盆里光養金魚有些空了,不如,也買只小龜養吧?」<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9_b/bjZDB.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