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
沈瓔眼中浮現淡淡的笑意,好整以暇地望著他。
裴杼想到這些天外頭那些老臣們的打算,人總是貪心的,他有了皇后,那些老臣們又想讓他納妾,有些甚至已經開始自薦了。這還是他尚未成婚都時候,來日成了婚,不知他們會上躥下跳到何種地步。裴杼怕沈瓔聽到誤會,更怕她日後會被那些瘋言瘋語所影響,生疏了夫妻感情,所以他決定從一開始便說清楚。
「按我們老家的規矩,一個男子終其一生只能有一位妻子,多娶或者納妾是不合法的。」
沈瓔被他說得微微愣住:「這說的是,一生一世一雙人?」
裴杼連連點頭:「就是這個道理,還是阿瓔聰明,一下就看透了本質。咱們如今成了婚,就得按照老家的規矩來,外人任憑他是誰,說了都不算數。」
裴杼是認真的,他即便做了皇帝也不想充盈什麼後宮,旁人能有阿瓔這樣好嗎?
沈瓔一陣恍惚,她伸手描摹起裴杼的眉眼。沈瓔知道裴杼的老家就在京城,家中也沒有不納妾的規矩;可她也知道,這一刻裴杼所說的話都是真心實意的。
不論是身為帝王,還是身為夫君,肯做出這樣的承諾已是不易。沈瓔目不轉睛地看著裴杼,笑吟吟道:「好。」
她記下了,也當真了。誰規定皇帝就一定要有三宮六院?她偏不信這個邪。便是那些官員議得再凶,她也不會將眼前之人推開。
陛下大,仿佛與從前並沒有什麼區別,那位皇后娘娘也一樣,依舊霸占著戶部尚書一職,不肯將位置讓出來。這也就罷了,畢竟皇后的本事在這兒擺著,她不讓旁人也沒辦法說什麼。但是皇后都有了,那后妃總要添點吧?
這個竟然也沒有。
言官隔三差五地上書進言,陛下偏就不聽,被勸煩了甚至還將他們拎出來訓一番。倘若他們再鬧到皇后跟前,陛下便不止是教訓這麼簡單了,輕則剋扣幾個月俸祿,重則拖出去打板子,簡直油鹽不進。
起初還有人不信這個邪,覺得陛下見多了美人便一定會回心轉意,不成想一年年過去,陛下竟一直都沒改過主意。
第166章 結局
要說裴杼登基後發展最為迅猛的州, 當屬幽州。
幽州一飛沖天,連帶著整個河北道也跟著享了福,蹭著幽州的海船四處做生意, 就連原本隔得遠的燕州也得了好處,種出來的糧食遠銷海外, 因口感比較好,價格比一般的米還要貴上許多。
正因如此,這些年又有不少百姓主動遷到燕州一帶。好在燕州的漢人一年比一年多, 當地人也學會了漢話,交流起來已經不成問題。
燕州都能如此, 其他地方更不用說了。幽州周邊如此繁榮, 看得不少地方眼饞不已。
誰都看出來幽州的發展勢頭有多猛,當然也能看的出陛下對幽州有多重視。所以在聽聞陛下想將幽州提為東都後,眾人竟有種「果然如此」之感。
幽州即便不是陛下的故土,可也是龍興之地, 陛下回了長安心裡也終究是惦記著那塊地方。不少老臣酸得不行,為著這事兒跟幽州那群人爭論不休。
幽州系官員向來戰鬥力驚人, 他們內部或許也有些明爭暗鬥,譬如鄭興成看誰都不順眼, 王綽跟江舟縱然解開了誤會但也還是彆扭得很,魏平性子孤僻與誰也不親近, 華觀復總是嫌其他人太粗鄙……但在涉及陛下決定的事情上,幽州出來的這批官員每次都是團結得可怕。這次也一樣。
這群人只認準裴杼。其實他們自己對將幽州變成東都也沒什麼想法,但是, 誰讓這主意是陛下提的?他們不支持陛下,難不成早支持那些不成器的老臣?做夢呢,這個東都必須儘快敲定!
朝堂上吵得昏天暗地, 主要還是其他非幽州官員覺得陛下偏心,為什麼扶持幽州不扶持他們的家鄉?
要說名正言順,洛陽才是當仁不讓的東都之選,實在不行,江南各地也可以頂上。他們承認幽州的確很厲害,幽州的人也都拼得很,但他們就是看不慣陛下對這地方魂牽夢繞。
爭了一兩個月,最終還是幽州占據上風。
沒辦法,聖心在那兒,一眾不甘心的老臣們只能扼腕嘆息。不過也沒人規定景國就只能有兩個都城,東都別想了,改為上京吧。到此時,眾人還是沒忘洛陽,準備將東京這稱呼留給洛陽,日後若有機會便磨著陛下答應,在江南選個地方封為南京,各地都是京城,豈不更是皆大歡喜?
上京就上京吧,裴杼無所謂具體什麼稱呼,反正目的達成了就行。
政令頒下去後,順帶還交代了一遍下半年巡行上京的旨意。
消息傳入河北道,各地官員百姓都在慶賀,幽州與永寧縣更是一片歡騰。
時任幽州太守的張太守怎麼都沒想到,這樣的大餡兒餅能落到他頭上。幽州封為上京,他的職級雖然沒變,但日後的前途必然更廣,興許再過個幾年還能往上升一升。他也不指望升多高,能去河北道衙署就成。
才跟外邦商賈談成一筆生意的楊夫人瞅著他這飄飄然的模樣,很有些看不上:「是幽州變成上京,又不是你一步登天了,瞧把你樂的,這才到哪兒?」
張太守咽了口吐沫,感覺自家夫人膽子越來越大了:「都已經成了上京了,咱們下半年還要接駕,這還不算一步登天啊?放眼各地官員,有幾個能有運氣參與接駕的?」
張太守知道自己的本事,他並非王丞相那等能力過人之輩,就連鄭大人、魏尚書都比不了,這些人真有一技之長,而他不過平平。但好在老天爺到底眷顧他,讓他一開始就跟對了主子。如今這樣,張太守已經很滿足了。
楊夫人沒吱聲。這兩年,他們家中已經變了樣,話語權從她丈夫手裡轉到她手中。楊夫人毫不懷疑,日後即便高升也是她先升,她這丈夫估計也就順帶著沾一沾她的光。
幽州似張太守這樣狂喜的官吏大有人在,陛下好不容易才回來一次,他們其實也想念得緊。眾人正準備興師動眾地接駕,忽然被賀採訪使一巴掌打清醒了。
賀朝俞不許各州、各縣鋪張浪費,再三強調節儉為要。若有誰敢接著接駕的由頭貪污納賄,保證他們活不到聖駕來的那日。
賀朝俞一向寬以待人,但這次卻異常嚴酷,甚至在第二日便訓斥了河北道衙署的副使,還將幾個蠢蠢欲動的小官給重責了三十大棍。
這懲罰不僅嚴苛,還不顧臉面,底下州衙及縣衙收到消息後,紛紛縮著脖子做人,再不敢張狂了。
整個河北道也就百姓敢湊這個熱鬧了。
下半年,裴杼帶著朝中小半官員沿運河前往幽州。
一路上,太常寺卿等人總算是開了眼了。知道陛下在河北道得人心,但是沒想到他能這樣得人心。
官員心悅誠服,百姓夾道歡迎,甚至一早就準備了瓜果漿食,只為了能親自看一眼陛下,讓陛下知道他們的誠心。
陛下跟皇后娘娘倒也不怕他們下毒,在德州港口處還真淺嘗了兩口,惹得那些百姓們送東西送得更勤了。
後面陛下跟皇后也沒再吃,一直跟幾個年事高的老人家聊著家長里短,反倒是他們這些圍觀的官員都被分了點。
御史大夫板著一張臉企圖嚇退所有人,可仍舊擋不住這群愛屋及烏的人,更有不死心的毛孩子跑過來,捧著一碟什麼「德州扒雞」想讓他嘗:「這可是咱們德州的特色菜,還是當初陛下想出來的,大人嘗嘗吧。」
小孩兒說得誠摯。
御史大夫心情複雜,這些孩子們若是知道他們在朝中如何反對幽州被封上京,只怕會便不會這樣熱情了?
扒雞滋味鮮美,御史大夫卻只嘗了一塊兒便擺了擺手落荒而逃了。他知道這些人因何熱情,可他們同幽州、同河北道對立,這份熱情實在是受之有愧。
除卻御史大夫幾個心緒複雜,裴杼與沈瓔卻像是回了老家一般自在。如今運河旁的碼頭早已經不是當年的模樣,但依舊還能見到不少相熟的面孔。
越靠近幽州,熟人便越多。
等遠遠地見到河北道衙署,裴杼跟沈瓔不由得相視一笑。這衙署,從前就是比照著行宮建的,如今竟然真的成了半個行宮。
賀朝俞帶著幽州官員早已經等候多時,裴杼剛牽著沈瓔的手下了馬車,眾人便快步上前行禮。
一眼望去,都是熟人,這感覺真是太叫人安心了。更讓人安心的是,賀朝俞壓根沒搞什麼花里胡哨的東西,在省錢這一塊兒,也是延續了裴杼這批人的老傳統了。
寒暄過後,裴杼還單獨召見賀朝俞,狠狠誇了他一番。他真怕自己剛將幽州抬上桌,幽州官員便有了不正之風。幸好,幸好幽州還有人壓著。
賀朝俞淺淺地揚起嘴角,他從前雖說不怎麼參與幽州的政務,但也算是耳濡目染,跟著陛下學了不少東西,更知道陛下最不喜阿諛諂媚之輩、浮華不實之風。若是幽州太過張狂,才真是辜負了陛下的一片心意。<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9_b/bjZDC.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裴杼想到這些天外頭那些老臣們的打算,人總是貪心的,他有了皇后,那些老臣們又想讓他納妾,有些甚至已經開始自薦了。這還是他尚未成婚都時候,來日成了婚,不知他們會上躥下跳到何種地步。裴杼怕沈瓔聽到誤會,更怕她日後會被那些瘋言瘋語所影響,生疏了夫妻感情,所以他決定從一開始便說清楚。
「按我們老家的規矩,一個男子終其一生只能有一位妻子,多娶或者納妾是不合法的。」
沈瓔被他說得微微愣住:「這說的是,一生一世一雙人?」
裴杼連連點頭:「就是這個道理,還是阿瓔聰明,一下就看透了本質。咱們如今成了婚,就得按照老家的規矩來,外人任憑他是誰,說了都不算數。」
裴杼是認真的,他即便做了皇帝也不想充盈什麼後宮,旁人能有阿瓔這樣好嗎?
沈瓔一陣恍惚,她伸手描摹起裴杼的眉眼。沈瓔知道裴杼的老家就在京城,家中也沒有不納妾的規矩;可她也知道,這一刻裴杼所說的話都是真心實意的。
不論是身為帝王,還是身為夫君,肯做出這樣的承諾已是不易。沈瓔目不轉睛地看著裴杼,笑吟吟道:「好。」
她記下了,也當真了。誰規定皇帝就一定要有三宮六院?她偏不信這個邪。便是那些官員議得再凶,她也不會將眼前之人推開。
陛下大,仿佛與從前並沒有什麼區別,那位皇后娘娘也一樣,依舊霸占著戶部尚書一職,不肯將位置讓出來。這也就罷了,畢竟皇后的本事在這兒擺著,她不讓旁人也沒辦法說什麼。但是皇后都有了,那后妃總要添點吧?
這個竟然也沒有。
言官隔三差五地上書進言,陛下偏就不聽,被勸煩了甚至還將他們拎出來訓一番。倘若他們再鬧到皇后跟前,陛下便不止是教訓這麼簡單了,輕則剋扣幾個月俸祿,重則拖出去打板子,簡直油鹽不進。
起初還有人不信這個邪,覺得陛下見多了美人便一定會回心轉意,不成想一年年過去,陛下竟一直都沒改過主意。
第166章 結局
要說裴杼登基後發展最為迅猛的州, 當屬幽州。
幽州一飛沖天,連帶著整個河北道也跟著享了福,蹭著幽州的海船四處做生意, 就連原本隔得遠的燕州也得了好處,種出來的糧食遠銷海外, 因口感比較好,價格比一般的米還要貴上許多。
正因如此,這些年又有不少百姓主動遷到燕州一帶。好在燕州的漢人一年比一年多, 當地人也學會了漢話,交流起來已經不成問題。
燕州都能如此, 其他地方更不用說了。幽州周邊如此繁榮, 看得不少地方眼饞不已。
誰都看出來幽州的發展勢頭有多猛,當然也能看的出陛下對幽州有多重視。所以在聽聞陛下想將幽州提為東都後,眾人竟有種「果然如此」之感。
幽州即便不是陛下的故土,可也是龍興之地, 陛下回了長安心裡也終究是惦記著那塊地方。不少老臣酸得不行,為著這事兒跟幽州那群人爭論不休。
幽州系官員向來戰鬥力驚人, 他們內部或許也有些明爭暗鬥,譬如鄭興成看誰都不順眼, 王綽跟江舟縱然解開了誤會但也還是彆扭得很,魏平性子孤僻與誰也不親近, 華觀復總是嫌其他人太粗鄙……但在涉及陛下決定的事情上,幽州出來的這批官員每次都是團結得可怕。這次也一樣。
這群人只認準裴杼。其實他們自己對將幽州變成東都也沒什麼想法,但是, 誰讓這主意是陛下提的?他們不支持陛下,難不成早支持那些不成器的老臣?做夢呢,這個東都必須儘快敲定!
朝堂上吵得昏天暗地, 主要還是其他非幽州官員覺得陛下偏心,為什麼扶持幽州不扶持他們的家鄉?
要說名正言順,洛陽才是當仁不讓的東都之選,實在不行,江南各地也可以頂上。他們承認幽州的確很厲害,幽州的人也都拼得很,但他們就是看不慣陛下對這地方魂牽夢繞。
爭了一兩個月,最終還是幽州占據上風。
沒辦法,聖心在那兒,一眾不甘心的老臣們只能扼腕嘆息。不過也沒人規定景國就只能有兩個都城,東都別想了,改為上京吧。到此時,眾人還是沒忘洛陽,準備將東京這稱呼留給洛陽,日後若有機會便磨著陛下答應,在江南選個地方封為南京,各地都是京城,豈不更是皆大歡喜?
上京就上京吧,裴杼無所謂具體什麼稱呼,反正目的達成了就行。
政令頒下去後,順帶還交代了一遍下半年巡行上京的旨意。
消息傳入河北道,各地官員百姓都在慶賀,幽州與永寧縣更是一片歡騰。
時任幽州太守的張太守怎麼都沒想到,這樣的大餡兒餅能落到他頭上。幽州封為上京,他的職級雖然沒變,但日後的前途必然更廣,興許再過個幾年還能往上升一升。他也不指望升多高,能去河北道衙署就成。
才跟外邦商賈談成一筆生意的楊夫人瞅著他這飄飄然的模樣,很有些看不上:「是幽州變成上京,又不是你一步登天了,瞧把你樂的,這才到哪兒?」
張太守咽了口吐沫,感覺自家夫人膽子越來越大了:「都已經成了上京了,咱們下半年還要接駕,這還不算一步登天啊?放眼各地官員,有幾個能有運氣參與接駕的?」
張太守知道自己的本事,他並非王丞相那等能力過人之輩,就連鄭大人、魏尚書都比不了,這些人真有一技之長,而他不過平平。但好在老天爺到底眷顧他,讓他一開始就跟對了主子。如今這樣,張太守已經很滿足了。
楊夫人沒吱聲。這兩年,他們家中已經變了樣,話語權從她丈夫手裡轉到她手中。楊夫人毫不懷疑,日後即便高升也是她先升,她這丈夫估計也就順帶著沾一沾她的光。
幽州似張太守這樣狂喜的官吏大有人在,陛下好不容易才回來一次,他們其實也想念得緊。眾人正準備興師動眾地接駕,忽然被賀採訪使一巴掌打清醒了。
賀朝俞不許各州、各縣鋪張浪費,再三強調節儉為要。若有誰敢接著接駕的由頭貪污納賄,保證他們活不到聖駕來的那日。
賀朝俞一向寬以待人,但這次卻異常嚴酷,甚至在第二日便訓斥了河北道衙署的副使,還將幾個蠢蠢欲動的小官給重責了三十大棍。
這懲罰不僅嚴苛,還不顧臉面,底下州衙及縣衙收到消息後,紛紛縮著脖子做人,再不敢張狂了。
整個河北道也就百姓敢湊這個熱鬧了。
下半年,裴杼帶著朝中小半官員沿運河前往幽州。
一路上,太常寺卿等人總算是開了眼了。知道陛下在河北道得人心,但是沒想到他能這樣得人心。
官員心悅誠服,百姓夾道歡迎,甚至一早就準備了瓜果漿食,只為了能親自看一眼陛下,讓陛下知道他們的誠心。
陛下跟皇后娘娘倒也不怕他們下毒,在德州港口處還真淺嘗了兩口,惹得那些百姓們送東西送得更勤了。
後面陛下跟皇后也沒再吃,一直跟幾個年事高的老人家聊著家長里短,反倒是他們這些圍觀的官員都被分了點。
御史大夫板著一張臉企圖嚇退所有人,可仍舊擋不住這群愛屋及烏的人,更有不死心的毛孩子跑過來,捧著一碟什麼「德州扒雞」想讓他嘗:「這可是咱們德州的特色菜,還是當初陛下想出來的,大人嘗嘗吧。」
小孩兒說得誠摯。
御史大夫心情複雜,這些孩子們若是知道他們在朝中如何反對幽州被封上京,只怕會便不會這樣熱情了?
扒雞滋味鮮美,御史大夫卻只嘗了一塊兒便擺了擺手落荒而逃了。他知道這些人因何熱情,可他們同幽州、同河北道對立,這份熱情實在是受之有愧。
除卻御史大夫幾個心緒複雜,裴杼與沈瓔卻像是回了老家一般自在。如今運河旁的碼頭早已經不是當年的模樣,但依舊還能見到不少相熟的面孔。
越靠近幽州,熟人便越多。
等遠遠地見到河北道衙署,裴杼跟沈瓔不由得相視一笑。這衙署,從前就是比照著行宮建的,如今竟然真的成了半個行宮。
賀朝俞帶著幽州官員早已經等候多時,裴杼剛牽著沈瓔的手下了馬車,眾人便快步上前行禮。
一眼望去,都是熟人,這感覺真是太叫人安心了。更讓人安心的是,賀朝俞壓根沒搞什麼花里胡哨的東西,在省錢這一塊兒,也是延續了裴杼這批人的老傳統了。
寒暄過後,裴杼還單獨召見賀朝俞,狠狠誇了他一番。他真怕自己剛將幽州抬上桌,幽州官員便有了不正之風。幸好,幸好幽州還有人壓著。
賀朝俞淺淺地揚起嘴角,他從前雖說不怎麼參與幽州的政務,但也算是耳濡目染,跟著陛下學了不少東西,更知道陛下最不喜阿諛諂媚之輩、浮華不實之風。若是幽州太過張狂,才真是辜負了陛下的一片心意。<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9_b/bjZDC.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