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頁
裴杼並不注重口腹之慾,但是昨兒嘗過這點心之後驚為天人,今日便迫不及待與沈瓔分享:「這叫櫻桃畢羅,甜而不膩,是御廚的拿手好菜,你嘗嘗看?」
「果真可口。」沈瓔不喜甜食,難得這點心竟然頗合胃口,不甜,還十分賞心悅目,於是便忍不住多嘗了兩個。
「就知道你肯定喜歡。」裴杼總算是找到從前在幽州有東西一塊兒吃的感覺了,興沖沖地道,「這東西做著太費時間,今天早上也就只來得及做這兩盤,咱倆先吃。不過我又交代御廚多做些,回頭給各處送過去。如今住得遠,連送個東西都不方便。」
裴杼絮絮叨叨:「還不如當初咱們在幽州,那會兒好歹還住在一塊,多方便?我前些日子忙於政務,壓根沒嘗出味道來,如今方知宮裡的御廚個個手藝不俗,除點心外,御膳做得也好……」
裴杼看著沈瓔認真吃點心的樣子,心裡痒痒的,到底沒好意思問她還想不想跟從前一樣住在一塊兒,每天還能嘗御廚的手藝。
沈瓔自然注意到裴杼的欲言又止,多瞥了兩眼只覺得怪有意思,於是便沒主動問,而是讓裴杼繼續糾結下去。她也想看看,這人究竟能糾結到幾時。
華亭縣的那位張退之張縣令這陣子諸事不順,且今兒起身後,莫名覺得心口有點慌,眼皮還一直在跳,總覺得前面還有更糟的事情等著他。
勉強熬過中午,外頭忽然跑來一個差役,行色匆匆地直奔他而來。
事到臨頭,張退之反而覺得心裡安穩了些,思索著是哪裡又出了命案,亦或是辦錯了事引得州衙來了人問責。但不論哪一件,至少都可以用錢來擺平。
可差役接下來的話卻徹底打破了張退之的念想:「大人不好了,朝廷來了欽差,說要將你跟縣丞大人還有城中幾位地主富商帶回京城,審問隱田一事!」
「什麼?!」張退之豁然起身,臉色奇差,他都已經這么小心了,雖然沒有將全部的田吐出來,但至少吐出了一半,剩下來的田都掛在家丁名上,朝廷究竟還有什麼好不滿的?他們難道一定要將地方官員趕盡殺絕嗎?
當務之急是先穩住局勢,找人保住自己,張退之吩咐:「你速去替我帶個話給太守大人。」
「晚了,太守大人跟別駕大人也被捉了!」差役急吼吼道。
張退之臉色瞬間慘白,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子,明明已是初冬,他卻口乾舌燥,渾身躁意。張退之真沒想到連州衙的人也被牽連了,就他所知,州衙的人雖然也隱瞞了田籍,但事情做得比他還要隱蔽,朝廷究竟從哪兒查到的證據?
那麼多的地方官重繪了魚鱗圖冊,朝廷如何就精準地查到他的頭上?
張退之還在遲疑,欽差已經破門而入了。不等張退之辯解,便先一步押住了人帶出了衙門。
堂堂一地縣令,竟一路被壓著走,在下屬面前直接顏面全無。
張退之心中暗恨,恨朝廷對他們這些地方官員辣手無情,半點臉面都不給他們留。此番即便證明他們無罪,將來回了縣衙也沒了威儀,如何壓得住手底下的人?
但幸好顏面掃地的不止他一個。欽差們似乎就是為了同他們作對,抓住了人便直接將他們丟進牢車,一路大搖大擺回了京。
張退之與諸位官員全程連頭也不敢抬,生怕被這些平民百姓看到他們不堪的一面。向來都高高在上的官老爺們,實在承受不了他們口中那些卑賤小民的嘲諷。
因趕路趕得急,路上吃了不少苦頭,等下了大獄後,眾人才真正慌了。
富商大賈先不論,朝廷這回抓上來的地方官員足足有一百餘人,甚至也不怕他們串供,直接將他們關在了一處。
這麼多的人,難不成朝廷都要問責?可一下缺了一百多的地方官員,朝廷就不怕引起動盪嗎?
事實證明朝廷還真不怕。不少人本來想要狡辯,但聽到刑部官吏準確無誤地念出他們貪了多少田產後,再多的辯白都顯得無力。
還說什麼呢?朝廷都已經查得這麼清楚了,只怕這回讓他們重繪魚鱗圖冊也是特意挖坑等著他們跳,好藉機排除異己,好險惡的用心。
其他人只害怕自己死到臨頭,張退之怕的卻是新帝對地方的掌控力度,究竟是怎樣通天的本事才能將他名下的田產查得這般明了?甚至有好多連他都不記得的荒田都被記錄在案。
太可怕了,新帝的耳目簡直無孔不入!
鐵證在前,加上刑部審案有方,不過十日所有人的供詞便收上來了。不招供也沒辦法,再不招,他們只怕要死在裡頭。
裴杼將幾個貪的最多且死不悔改還辱罵朝廷的官員定了死罪,剩下的統統抄家。家人中有罪定罪,無罪攆出官衙,其本人流放到燕州開荒。那邊比永寧縣北邊還缺勞動力,讓他們過去勞作到死,一輩子為景國開荒事業奮鬥,也算是將功折過。
這些荒也不是白開的,裴杼準備日後再遷一批人去燕州定居。如此,這些罪臣開荒還得更快些,免得到時候現成的田不夠用。
滿朝大臣沒一個敢求情的,甚至還覺得陛下沒把他們全部砍頭已經算是網開一面了。
張退之因為招供及時保住一條命,但是也挨了不少打,聽聞朝中沒有一位官員為他們撐腰,不禁眼前一暗。
前些日子他還是風光無限的華亭縣縣令,如今卻成了階下囚,不日還要流放燕州,終身不得自由。落差太大,以至於張退之整個人都有些瘋癲。
但他們的生死已經沒有多少人在意,收回了田產後,裴杼立馬籌備著分田,這才是最要緊的事!
第164章 寶箱
授田並非一蹴而就的事, 為了讓無地的百姓都能獲得足額的永業田,裴杼還讓戶部牽頭,兵部配合, 在景國境內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戶籍調查。
如今官府掌握的戶籍十分有限,戶籍制度不完善, 地方豪強蓄奴成風,民間還存在大量隱漏戶口現象。若裴杼還只是個幽州太守,亦或是河北道採訪使, 這些問題都解決不了。但他如今已經登基為帝,手握精兵強將, 完全可以強制梳理戶籍, 出台嚴厲的蓄奴令,允許一部分奴隸獲得良籍。
此舉當然被不少豪強地主所反抗,但是在朝廷大軍強制干預後,這點鬧聲也很快銷聲匿跡。
兵部那些人可不是什麼好說話的, 鬧出了事直接押著人去菜市口就地正法。
砍了幾個人後,其他人也學乖了, 誰不惜命呢?
百姓們從官府口中得知前因後果,不僅不同情, 反而覺得這些人死有餘辜。誰也不是天生當奴婢的命,若能重獲良籍自然最好, 況且聽聞朝中還有計口授田,這樣的好事,怎能被這些地主豪強所阻攔?大多時候, 這些百姓都不是在支持朝廷,亦或是支持新君,他們只是為了自己在爭取。什麼都會算計他們、壓迫他們, 但土地不會。
後來甚至不用朝廷去查,百姓便自發去衙門揭露某某府上人奴眾多,有至一、二千者,府邸堪比一個小朝廷了,養這麼多的人,這是要造反啊?
被舉報得多了,這些大戶人家不得不提前放僕從出府,生怕朝廷的士兵下一刻便要將他們也弄死。
如此整治了大半年,景國的戶籍終於重新梳理了一遍。儘管裴杼也知道,這依舊不是全部的人口,但能做到這一步,已經很不容易了。
這憑空多出來的三成人口,看得滿朝上下也沒了聲。本來還有不少人覺得陛下沒事找事,但如今活生生多出這麼多人,那可是三成,即便數字是無聲的,卻也仿佛在嘲弄他們的無知淺薄。
可人口一下子多了這麼多,抄出來的田便不太夠分了。
裴杼儘量兼顧所有人,順帶壓著地方官員,讓他們遵守「先無後少,先貧後富」的原則進行授田,不論男女都得分到永業田,並且嚴控田產轉賣。短時間內想買是不可能的,真要是隨意轉賣,那要不了幾年兼併之風又會故態復萌。
裴杼手握戶籍與土地的一手信息,地方官員縱然耍手段貪污公田也十分有限,只除了一兩個找死非要在油鍋里撈錢。這些人最後自然還是抄家砍頭那一套伺候,此外,裴杼還增了一項,便是這些犯法官員家中五代不得參加科考,這便是絕了今後為官的路了。
有人曾提出異議,覺得陛下對地方官似乎太嚴苛了,但隨即便遭到了江舟等人的瘋狂針對:「諸位是想給貪官求情?」
授民以田本就是他們造反的最終目的,上次因為齊霆那廢物失敗了,這次說什麼都不能半途而廢。
本來準備親自下場的裴杼一看這情況,便往後靠了靠,有江舟他們在,應當不用自己開口,還能落得個清閒。
「並非是為他們求情,可是……」
「沒有可是,陛下已經網開一面了,是他們不懂適可而止。」原本好說話的王綽也沒時間同他們虛與委蛇了,一切阻礙陛下分田的人,都需要打擊,「諸位難道還要同情這些貪官污吏?」<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9_b/bjZDC.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果真可口。」沈瓔不喜甜食,難得這點心竟然頗合胃口,不甜,還十分賞心悅目,於是便忍不住多嘗了兩個。
「就知道你肯定喜歡。」裴杼總算是找到從前在幽州有東西一塊兒吃的感覺了,興沖沖地道,「這東西做著太費時間,今天早上也就只來得及做這兩盤,咱倆先吃。不過我又交代御廚多做些,回頭給各處送過去。如今住得遠,連送個東西都不方便。」
裴杼絮絮叨叨:「還不如當初咱們在幽州,那會兒好歹還住在一塊,多方便?我前些日子忙於政務,壓根沒嘗出味道來,如今方知宮裡的御廚個個手藝不俗,除點心外,御膳做得也好……」
裴杼看著沈瓔認真吃點心的樣子,心裡痒痒的,到底沒好意思問她還想不想跟從前一樣住在一塊兒,每天還能嘗御廚的手藝。
沈瓔自然注意到裴杼的欲言又止,多瞥了兩眼只覺得怪有意思,於是便沒主動問,而是讓裴杼繼續糾結下去。她也想看看,這人究竟能糾結到幾時。
華亭縣的那位張退之張縣令這陣子諸事不順,且今兒起身後,莫名覺得心口有點慌,眼皮還一直在跳,總覺得前面還有更糟的事情等著他。
勉強熬過中午,外頭忽然跑來一個差役,行色匆匆地直奔他而來。
事到臨頭,張退之反而覺得心裡安穩了些,思索著是哪裡又出了命案,亦或是辦錯了事引得州衙來了人問責。但不論哪一件,至少都可以用錢來擺平。
可差役接下來的話卻徹底打破了張退之的念想:「大人不好了,朝廷來了欽差,說要將你跟縣丞大人還有城中幾位地主富商帶回京城,審問隱田一事!」
「什麼?!」張退之豁然起身,臉色奇差,他都已經這么小心了,雖然沒有將全部的田吐出來,但至少吐出了一半,剩下來的田都掛在家丁名上,朝廷究竟還有什麼好不滿的?他們難道一定要將地方官員趕盡殺絕嗎?
當務之急是先穩住局勢,找人保住自己,張退之吩咐:「你速去替我帶個話給太守大人。」
「晚了,太守大人跟別駕大人也被捉了!」差役急吼吼道。
張退之臉色瞬間慘白,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子,明明已是初冬,他卻口乾舌燥,渾身躁意。張退之真沒想到連州衙的人也被牽連了,就他所知,州衙的人雖然也隱瞞了田籍,但事情做得比他還要隱蔽,朝廷究竟從哪兒查到的證據?
那麼多的地方官重繪了魚鱗圖冊,朝廷如何就精準地查到他的頭上?
張退之還在遲疑,欽差已經破門而入了。不等張退之辯解,便先一步押住了人帶出了衙門。
堂堂一地縣令,竟一路被壓著走,在下屬面前直接顏面全無。
張退之心中暗恨,恨朝廷對他們這些地方官員辣手無情,半點臉面都不給他們留。此番即便證明他們無罪,將來回了縣衙也沒了威儀,如何壓得住手底下的人?
但幸好顏面掃地的不止他一個。欽差們似乎就是為了同他們作對,抓住了人便直接將他們丟進牢車,一路大搖大擺回了京。
張退之與諸位官員全程連頭也不敢抬,生怕被這些平民百姓看到他們不堪的一面。向來都高高在上的官老爺們,實在承受不了他們口中那些卑賤小民的嘲諷。
因趕路趕得急,路上吃了不少苦頭,等下了大獄後,眾人才真正慌了。
富商大賈先不論,朝廷這回抓上來的地方官員足足有一百餘人,甚至也不怕他們串供,直接將他們關在了一處。
這麼多的人,難不成朝廷都要問責?可一下缺了一百多的地方官員,朝廷就不怕引起動盪嗎?
事實證明朝廷還真不怕。不少人本來想要狡辯,但聽到刑部官吏準確無誤地念出他們貪了多少田產後,再多的辯白都顯得無力。
還說什麼呢?朝廷都已經查得這麼清楚了,只怕這回讓他們重繪魚鱗圖冊也是特意挖坑等著他們跳,好藉機排除異己,好險惡的用心。
其他人只害怕自己死到臨頭,張退之怕的卻是新帝對地方的掌控力度,究竟是怎樣通天的本事才能將他名下的田產查得這般明了?甚至有好多連他都不記得的荒田都被記錄在案。
太可怕了,新帝的耳目簡直無孔不入!
鐵證在前,加上刑部審案有方,不過十日所有人的供詞便收上來了。不招供也沒辦法,再不招,他們只怕要死在裡頭。
裴杼將幾個貪的最多且死不悔改還辱罵朝廷的官員定了死罪,剩下的統統抄家。家人中有罪定罪,無罪攆出官衙,其本人流放到燕州開荒。那邊比永寧縣北邊還缺勞動力,讓他們過去勞作到死,一輩子為景國開荒事業奮鬥,也算是將功折過。
這些荒也不是白開的,裴杼準備日後再遷一批人去燕州定居。如此,這些罪臣開荒還得更快些,免得到時候現成的田不夠用。
滿朝大臣沒一個敢求情的,甚至還覺得陛下沒把他們全部砍頭已經算是網開一面了。
張退之因為招供及時保住一條命,但是也挨了不少打,聽聞朝中沒有一位官員為他們撐腰,不禁眼前一暗。
前些日子他還是風光無限的華亭縣縣令,如今卻成了階下囚,不日還要流放燕州,終身不得自由。落差太大,以至於張退之整個人都有些瘋癲。
但他們的生死已經沒有多少人在意,收回了田產後,裴杼立馬籌備著分田,這才是最要緊的事!
第164章 寶箱
授田並非一蹴而就的事, 為了讓無地的百姓都能獲得足額的永業田,裴杼還讓戶部牽頭,兵部配合, 在景國境內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戶籍調查。
如今官府掌握的戶籍十分有限,戶籍制度不完善, 地方豪強蓄奴成風,民間還存在大量隱漏戶口現象。若裴杼還只是個幽州太守,亦或是河北道採訪使, 這些問題都解決不了。但他如今已經登基為帝,手握精兵強將, 完全可以強制梳理戶籍, 出台嚴厲的蓄奴令,允許一部分奴隸獲得良籍。
此舉當然被不少豪強地主所反抗,但是在朝廷大軍強制干預後,這點鬧聲也很快銷聲匿跡。
兵部那些人可不是什麼好說話的, 鬧出了事直接押著人去菜市口就地正法。
砍了幾個人後,其他人也學乖了, 誰不惜命呢?
百姓們從官府口中得知前因後果,不僅不同情, 反而覺得這些人死有餘辜。誰也不是天生當奴婢的命,若能重獲良籍自然最好, 況且聽聞朝中還有計口授田,這樣的好事,怎能被這些地主豪強所阻攔?大多時候, 這些百姓都不是在支持朝廷,亦或是支持新君,他們只是為了自己在爭取。什麼都會算計他們、壓迫他們, 但土地不會。
後來甚至不用朝廷去查,百姓便自發去衙門揭露某某府上人奴眾多,有至一、二千者,府邸堪比一個小朝廷了,養這麼多的人,這是要造反啊?
被舉報得多了,這些大戶人家不得不提前放僕從出府,生怕朝廷的士兵下一刻便要將他們也弄死。
如此整治了大半年,景國的戶籍終於重新梳理了一遍。儘管裴杼也知道,這依舊不是全部的人口,但能做到這一步,已經很不容易了。
這憑空多出來的三成人口,看得滿朝上下也沒了聲。本來還有不少人覺得陛下沒事找事,但如今活生生多出這麼多人,那可是三成,即便數字是無聲的,卻也仿佛在嘲弄他們的無知淺薄。
可人口一下子多了這麼多,抄出來的田便不太夠分了。
裴杼儘量兼顧所有人,順帶壓著地方官員,讓他們遵守「先無後少,先貧後富」的原則進行授田,不論男女都得分到永業田,並且嚴控田產轉賣。短時間內想買是不可能的,真要是隨意轉賣,那要不了幾年兼併之風又會故態復萌。
裴杼手握戶籍與土地的一手信息,地方官員縱然耍手段貪污公田也十分有限,只除了一兩個找死非要在油鍋里撈錢。這些人最後自然還是抄家砍頭那一套伺候,此外,裴杼還增了一項,便是這些犯法官員家中五代不得參加科考,這便是絕了今後為官的路了。
有人曾提出異議,覺得陛下對地方官似乎太嚴苛了,但隨即便遭到了江舟等人的瘋狂針對:「諸位是想給貪官求情?」
授民以田本就是他們造反的最終目的,上次因為齊霆那廢物失敗了,這次說什麼都不能半途而廢。
本來準備親自下場的裴杼一看這情況,便往後靠了靠,有江舟他們在,應當不用自己開口,還能落得個清閒。
「並非是為他們求情,可是……」
「沒有可是,陛下已經網開一面了,是他們不懂適可而止。」原本好說話的王綽也沒時間同他們虛與委蛇了,一切阻礙陛下分田的人,都需要打擊,「諸位難道還要同情這些貪官污吏?」<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9_b/bjZDC.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