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
「自然是……聽我的……」她聲音漸低,一步一步地,將人往身後的石壁上引。
張茂頭一次見到這樣的裴妍——以往她雖不排斥這些事,可她總是嬌羞的、被動的,帶著欲拒還迎的意味。
可今日她卻很是不同。原來那些風月圖鑑上的手段,她不是沒看過,只是沒捨得拿出來賞他罷了。
他閉上眸子,忽而感謝起自己的箭傷來。疼麼,他忍一忍就是。自他十歲入行伍,刀頭舔血便是家常便飯。可若能換得阿妍這樣洶湧的愛意,他便是拿命來也使得!
第118章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二月二,龍抬頭。
細細密密的雨絲如同一張蠶絲織就的冪離,虛虛地罩在洛陽城上空,給遠處的山河蒙上一層朦朧的面紗。
有畏寒的老者顫著枯瘦的手,在屏風上點下一筆數九的花瓣,九九八十一個寒日,還缺幾朵便能填完。渾濁的眸子裡放出一縷暗光來,蹙著的眉頭微微舒展——一冬就是一劫,今年這劫可算熬過去啦!
天氣漸漸轉暖,冰雪消融,山河解凍。裴妍卻不敢大意,出門時,堅持給張茂披上狐皮大氅,不允他受一點兒風。
燕子回時,王夫人與裴崇一行終於抵達京城,於府里略微休整兩日,便派人送來家宴的請帖。
暌違近兩年,裴妍再次見到這位二嬸時,覺得許是舟車勞頓,她比從前略微清瘦了些,頭上的銀絲也肉眼可見地多了許多。在她的身後,二哥裴崇與二嫂崔氏言笑晏晏地與她點頭示意,這二人倒沒什麼變化。
裴妍夫婦與諸人寒暄了一圈,便被請到上座。目光逡巡,卻未見到大嫂柳蕙和孩子們。
小郭氏告訴她:「如今外面還凍著。你大嫂怕你侄兒侄女年齡小,路上受不住,乾脆留在聞喜等著咱們。」
裴妍點頭。他們下月啟程去涼州時,必然會經過司州,正好順路接一下大嫂一行。
「聽聞出發的日子是摯神仙卜算的?」
裴妍愣了愣,不意阿母問起這個,「嗯」了一聲,「師叔說上巳之後宜出行。」
「那摯神仙為何不與我們一道走?」小郭氏問道,「你和二郎也不勸勸他?」
「怎麼沒勸呢?只是摯師叔看著豁達,實則最重情意。」
「怎麼,他在京城還有放不下的人?」小郭氏驚奇道,「他那幾個兒孫不是都在外地任職?何況他這麼個神仙,不是素來喜好雲遊四海麼?」
裴妍聞言,長長地嘆了口氣:「那是從前。自吳王離京前將王府與幼子託付與他後,你可見他出過京城?」
前段時日,張茂多次登門邀請摯虞同去涼州,皆被他以照應吳王府為由婉拒了。
「神仙也重諾啊!」小郭氏點頭。
那一廂,王夫人與始平公主交換了眼色。
始平會意,特意起身,端著酒盞來敬裴妍。
「元娘,日後阿瑢與阿拂就拜託你了!」始平強忍著淚意,鄭重地道。
「應該的,都是自家孩子……」裴妍見她雙眸沁淚,眼尾泛紅,心裡也不好受——昨夜裴該夫婦登門造訪,特意將膝下一兒一女託付與她和張茂。
許是這麼多年大風大浪過來,王夫人敏感地察覺到什麼。此次她回京,對家裡的孩子們都做了別樣的安排——裴崇的孩子被她派人一路送去了東海,請裴妡代為照應。而裴該的孩子,則拜託給了裴妍。
如此一東一西,倒像是將裴家的血脈故意撒向疆域的兩端——這也是最穩妥的法子。
裴妍望著與母親談笑風生的王氏,再次感受到這位當家夫人未雨綢繆的果敢與魄力——她回京不過兩日,卻已從波譎雲詭的京城局勢中,敏感地嗅到風雨欲來的徵兆,果斷地為家門安排好退路。
或許早年她與母親在內宅之事上有些許齟齬,但平心而論,她絕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主母。
她起身為王夫人祝壽。王氏亦鄭重地飲盡杯中酒,欣慰地朝她點了點頭,目光中似有千萬囑託——盡在不言中。
裴妍頭一次覺得肩上的擔子有千鈞重。她轉頭看向身側與裴憬兀自交談的張茂,目光閃爍。
若只有她一人,她深信張茂定能護她無虞。可此次西行,她要帶著娘家的一眾火種,撒向張家的土地——籮筐就這麼大,分餅的人卻多了起來。不知公婆是何態度?安定張氏可會容她?
她對前路不免憂心起來。
手背一暖,她低頭,原是張茂不動聲色地握住了她的手。
似察覺到她的不安,他轉頭對她安撫地笑了笑。
裴妍卻心虛地別過頭去。
入夜,房裡炭火未歇,裴妍一邊篦著頭髮,一邊對著菱鏡愣神。燭光將她的倩影倒印在牆上,影影綽綽,欲說還休。
忽而,手腕被虛虛握住,篦子被一個滿是薄繭的大掌接過。張茂不知何時到的她身後。他將將梳洗過,身上猶帶著松木的清香與皂角的味道。一縷青絲被小心地托起,他儘量控著力道,輕輕地為她篦發。
「在想什麼?」他一邊順著她的發尾,狀似無意地問道。今日家宴時,他便覺得她有心事。
「阿茂哥,此番西行,我們拖家帶口,阿翁與阿家可會不滿?」裴妍凝視著鏡中,眸子略帶緊張地觀察著身後人的一舉一動。
拖家帶口?張茂立時明白過來,臉上露出瞭然的笑。原來裴妍是怕娘家人去多了,惹婆家不悅。
「我當什麼事!」張茂手上動作不停,輕笑道,「阿妍不妨想想,若無阿耶授意,大兄與五郎何來調令?」
裴憬與薛翊都是帶著官身的。此番西行,裴憬遷涼州治中,薛五郎為諸曹。雖是平調,若無張軌這位涼州刺史首肯,台城焉敢下旨?
裴妍這才放下心來。張軌是一洲之主,只要他沒有意見,旁的人敢說甚?
只是,她回過身來抱住張茂,聲音小小,語氣卻分外嚴肅:「河東裴氏於河西無半分根基。往後想要立足,難免與當地豪強爭籌拔尖。彼時難免要借一借張家的勢,你可不許嫌我們。」
「這叫什麼話!」張茂聞言,托著她的小腦袋,俯下身親了親她的發頂,望著鏡中的人兒道:「阿妍忘了?自打十年前我入裴家門庭的那刻起,我也是這個家的一份子。當年,若非郡公出手相護,安定張氏早傾覆矣!何來如今富貴?之前未能救得郡公,我與阿耶已是悔極,如今能護裴家後人周全,也算為我張家贖罪一二。」
裴妍點頭,有他這話,她心裡的大石才算落了下來。她知道在涼州的地界上,東至扶風西到敦煌皆有著姓,想要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紮根不是易事。但她堅信,有了張家的支持,憑著裴家的百年底蘊與行事章法,若干年後,定能在河西有一席之地!
隨著春深日暖,張茂的箭傷好了許多。裴妍終於捨得放他外出。
甫一自由,張茂便攜裴妍祭拜了司空張華和他的長子,與先鉅鹿郡公裴頠不同——河東裴氏赫赫百年,家大業大,趙王雖殺了裴頠,卻保留了他的爵位,令他的家人可以扶靈歸鄉。而張華父子被趙王設計除去後,卻沒有家人敢來與他收屍。還是他的幾個門生偷偷將父子二人的屍骨斂葬。直到趙王倒台後,眾人才敢前來祭拜。
裴妍見張茂無聲地跪在張司空的墓前酹酒,知他在為張華感傷,嘆道:「趙王已死,司空家的二郎在涼州過得很好。張大人泉下有知,當能瞑目了。」
真是如此麼?誅了首惡,便能瞑目?可那些未盡的功業呢?未酬的壯志呢?如何圓滿?
張茂靜跪良久,指尖輕輕撫過墓碑上斑駁的刻痕。那上面只簡單刻著「晉司空張華之墓」,既無諡號,亦無生平功績——仿佛這黃土之下埋著的,不過是個無名之人。千百年後,誰能想到,這光禿禿的圓冢之下,葬著位文能定國、武能安邦、卻半路中殂的大才呢!
春風掠過墓前的松柏,招魂幡簌簌作響,似有亡魂低語。
既要保全自家,又要建不世之功,難啊……
眼見著上巳將至,府中上下也跟著忙碌起來——既得為主家在京城的最後一個節日做好準備,又要為即將到來的遠行收拾安排。
裴妍應諾,趁著春風,帶著張茂到覲真觀賞景摘果,到洛堤邊折柳放風箏,還去醉仙樓品了炙羊肉。
上巳這日,洛水之畔,依然拉滿了各世家豪族的步障。只是今年,巨鹿郡公府未與河東裴氏合帳,而是設在長沙王與東海王左近,占據了風景絕佳處。裴妍因家裡人口簡單,並未單獨設帳,而是直接蹭了娘家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8_b/bjZC5.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張茂頭一次見到這樣的裴妍——以往她雖不排斥這些事,可她總是嬌羞的、被動的,帶著欲拒還迎的意味。
可今日她卻很是不同。原來那些風月圖鑑上的手段,她不是沒看過,只是沒捨得拿出來賞他罷了。
他閉上眸子,忽而感謝起自己的箭傷來。疼麼,他忍一忍就是。自他十歲入行伍,刀頭舔血便是家常便飯。可若能換得阿妍這樣洶湧的愛意,他便是拿命來也使得!
第118章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二月二,龍抬頭。
細細密密的雨絲如同一張蠶絲織就的冪離,虛虛地罩在洛陽城上空,給遠處的山河蒙上一層朦朧的面紗。
有畏寒的老者顫著枯瘦的手,在屏風上點下一筆數九的花瓣,九九八十一個寒日,還缺幾朵便能填完。渾濁的眸子裡放出一縷暗光來,蹙著的眉頭微微舒展——一冬就是一劫,今年這劫可算熬過去啦!
天氣漸漸轉暖,冰雪消融,山河解凍。裴妍卻不敢大意,出門時,堅持給張茂披上狐皮大氅,不允他受一點兒風。
燕子回時,王夫人與裴崇一行終於抵達京城,於府里略微休整兩日,便派人送來家宴的請帖。
暌違近兩年,裴妍再次見到這位二嬸時,覺得許是舟車勞頓,她比從前略微清瘦了些,頭上的銀絲也肉眼可見地多了許多。在她的身後,二哥裴崇與二嫂崔氏言笑晏晏地與她點頭示意,這二人倒沒什麼變化。
裴妍夫婦與諸人寒暄了一圈,便被請到上座。目光逡巡,卻未見到大嫂柳蕙和孩子們。
小郭氏告訴她:「如今外面還凍著。你大嫂怕你侄兒侄女年齡小,路上受不住,乾脆留在聞喜等著咱們。」
裴妍點頭。他們下月啟程去涼州時,必然會經過司州,正好順路接一下大嫂一行。
「聽聞出發的日子是摯神仙卜算的?」
裴妍愣了愣,不意阿母問起這個,「嗯」了一聲,「師叔說上巳之後宜出行。」
「那摯神仙為何不與我們一道走?」小郭氏問道,「你和二郎也不勸勸他?」
「怎麼沒勸呢?只是摯師叔看著豁達,實則最重情意。」
「怎麼,他在京城還有放不下的人?」小郭氏驚奇道,「他那幾個兒孫不是都在外地任職?何況他這麼個神仙,不是素來喜好雲遊四海麼?」
裴妍聞言,長長地嘆了口氣:「那是從前。自吳王離京前將王府與幼子託付與他後,你可見他出過京城?」
前段時日,張茂多次登門邀請摯虞同去涼州,皆被他以照應吳王府為由婉拒了。
「神仙也重諾啊!」小郭氏點頭。
那一廂,王夫人與始平公主交換了眼色。
始平會意,特意起身,端著酒盞來敬裴妍。
「元娘,日後阿瑢與阿拂就拜託你了!」始平強忍著淚意,鄭重地道。
「應該的,都是自家孩子……」裴妍見她雙眸沁淚,眼尾泛紅,心裡也不好受——昨夜裴該夫婦登門造訪,特意將膝下一兒一女託付與她和張茂。
許是這麼多年大風大浪過來,王夫人敏感地察覺到什麼。此次她回京,對家裡的孩子們都做了別樣的安排——裴崇的孩子被她派人一路送去了東海,請裴妡代為照應。而裴該的孩子,則拜託給了裴妍。
如此一東一西,倒像是將裴家的血脈故意撒向疆域的兩端——這也是最穩妥的法子。
裴妍望著與母親談笑風生的王氏,再次感受到這位當家夫人未雨綢繆的果敢與魄力——她回京不過兩日,卻已從波譎雲詭的京城局勢中,敏感地嗅到風雨欲來的徵兆,果斷地為家門安排好退路。
或許早年她與母親在內宅之事上有些許齟齬,但平心而論,她絕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主母。
她起身為王夫人祝壽。王氏亦鄭重地飲盡杯中酒,欣慰地朝她點了點頭,目光中似有千萬囑託——盡在不言中。
裴妍頭一次覺得肩上的擔子有千鈞重。她轉頭看向身側與裴憬兀自交談的張茂,目光閃爍。
若只有她一人,她深信張茂定能護她無虞。可此次西行,她要帶著娘家的一眾火種,撒向張家的土地——籮筐就這麼大,分餅的人卻多了起來。不知公婆是何態度?安定張氏可會容她?
她對前路不免憂心起來。
手背一暖,她低頭,原是張茂不動聲色地握住了她的手。
似察覺到她的不安,他轉頭對她安撫地笑了笑。
裴妍卻心虛地別過頭去。
入夜,房裡炭火未歇,裴妍一邊篦著頭髮,一邊對著菱鏡愣神。燭光將她的倩影倒印在牆上,影影綽綽,欲說還休。
忽而,手腕被虛虛握住,篦子被一個滿是薄繭的大掌接過。張茂不知何時到的她身後。他將將梳洗過,身上猶帶著松木的清香與皂角的味道。一縷青絲被小心地托起,他儘量控著力道,輕輕地為她篦發。
「在想什麼?」他一邊順著她的發尾,狀似無意地問道。今日家宴時,他便覺得她有心事。
「阿茂哥,此番西行,我們拖家帶口,阿翁與阿家可會不滿?」裴妍凝視著鏡中,眸子略帶緊張地觀察著身後人的一舉一動。
拖家帶口?張茂立時明白過來,臉上露出瞭然的笑。原來裴妍是怕娘家人去多了,惹婆家不悅。
「我當什麼事!」張茂手上動作不停,輕笑道,「阿妍不妨想想,若無阿耶授意,大兄與五郎何來調令?」
裴憬與薛翊都是帶著官身的。此番西行,裴憬遷涼州治中,薛五郎為諸曹。雖是平調,若無張軌這位涼州刺史首肯,台城焉敢下旨?
裴妍這才放下心來。張軌是一洲之主,只要他沒有意見,旁的人敢說甚?
只是,她回過身來抱住張茂,聲音小小,語氣卻分外嚴肅:「河東裴氏於河西無半分根基。往後想要立足,難免與當地豪強爭籌拔尖。彼時難免要借一借張家的勢,你可不許嫌我們。」
「這叫什麼話!」張茂聞言,托著她的小腦袋,俯下身親了親她的發頂,望著鏡中的人兒道:「阿妍忘了?自打十年前我入裴家門庭的那刻起,我也是這個家的一份子。當年,若非郡公出手相護,安定張氏早傾覆矣!何來如今富貴?之前未能救得郡公,我與阿耶已是悔極,如今能護裴家後人周全,也算為我張家贖罪一二。」
裴妍點頭,有他這話,她心裡的大石才算落了下來。她知道在涼州的地界上,東至扶風西到敦煌皆有著姓,想要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紮根不是易事。但她堅信,有了張家的支持,憑著裴家的百年底蘊與行事章法,若干年後,定能在河西有一席之地!
隨著春深日暖,張茂的箭傷好了許多。裴妍終於捨得放他外出。
甫一自由,張茂便攜裴妍祭拜了司空張華和他的長子,與先鉅鹿郡公裴頠不同——河東裴氏赫赫百年,家大業大,趙王雖殺了裴頠,卻保留了他的爵位,令他的家人可以扶靈歸鄉。而張華父子被趙王設計除去後,卻沒有家人敢來與他收屍。還是他的幾個門生偷偷將父子二人的屍骨斂葬。直到趙王倒台後,眾人才敢前來祭拜。
裴妍見張茂無聲地跪在張司空的墓前酹酒,知他在為張華感傷,嘆道:「趙王已死,司空家的二郎在涼州過得很好。張大人泉下有知,當能瞑目了。」
真是如此麼?誅了首惡,便能瞑目?可那些未盡的功業呢?未酬的壯志呢?如何圓滿?
張茂靜跪良久,指尖輕輕撫過墓碑上斑駁的刻痕。那上面只簡單刻著「晉司空張華之墓」,既無諡號,亦無生平功績——仿佛這黃土之下埋著的,不過是個無名之人。千百年後,誰能想到,這光禿禿的圓冢之下,葬著位文能定國、武能安邦、卻半路中殂的大才呢!
春風掠過墓前的松柏,招魂幡簌簌作響,似有亡魂低語。
既要保全自家,又要建不世之功,難啊……
眼見著上巳將至,府中上下也跟著忙碌起來——既得為主家在京城的最後一個節日做好準備,又要為即將到來的遠行收拾安排。
裴妍應諾,趁著春風,帶著張茂到覲真觀賞景摘果,到洛堤邊折柳放風箏,還去醉仙樓品了炙羊肉。
上巳這日,洛水之畔,依然拉滿了各世家豪族的步障。只是今年,巨鹿郡公府未與河東裴氏合帳,而是設在長沙王與東海王左近,占據了風景絕佳處。裴妍因家裡人口簡單,並未單獨設帳,而是直接蹭了娘家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8_b/bjZC5.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