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頁
還有把馬鈴薯切成薄片油炸的,撒上孜然粉和鹽,嘎嘣脆,大人小孩一吃一個不吱聲。
昂覺得價值最高的做法,是做成粉條子。
一百斤土豆可以做十五斤乾粉條子,只要放在通風乾燥處儲存,一兩年都會壞。
而且,一斤乾粉泡發後能得四斤濕粉。
在簡單燙煮後的粉條里加點肉和肉湯,滋味歹得很!
昂敞開肚子吃,最多只能吃一斤粉。
哦,土豆就是關西百姓對馬鈴薯的愛稱,說這是從沙土裡長出來的豆子,都叫它土豆。」
越聽大鬍子描述,乾武帝對土豆的興趣就越是濃厚。
用大鬍子的公式換算,一百斤土豆能出六十斤細糧,還是保質期長達兩年的這種!
他急切的問:
「關西現在的土豆種子還有多少?這些種子明年能種多少畝地?收穫之後,又能供應關內多少種子?」
「回主子,明年夏初關西能種兩萬來畝,鎮西國公承諾,明年秋後,可為關內無償提供夠種五十萬畝地的土豆種子。」
乾武帝嘴角都被釣成了翹嘴:「不愧是種植能手鎮西國公!」
大鬍子也讚不絕口:
「土豆真是個好東西!都不怎麼挑土壤,山地、林地、沙土,各種肥田瘦地都能種,還可以無限留種!種過一季,年年都有得土豆吃!」
「嘖,朕承認,洋人那地界兒除了阿芙蓉這樣的毒藥,還是有些好物產的。這個土豆既然已經種了兩季,那必然是早就被帶去了關西,這裡頭又有些什麼說法?」
隔三差五,西域各衛所就會給商都發回情報。
奈何這些情報堆積太多,太雜了。
乾武帝是大忙人。
也不可能事無巨細的查閱。
每月只會挑他最關注的消息看。
百姓們自打用了高產的水稻和麥種,都不缺糧了。
將軍府一個花園裡種出來的土豆子,真沒在他的在意範疇內。
「主子,說起來,鎮西國公的幼子真不負他爹娘給起的乳名,福寶,福寶,確實是個有福氣的。
小傢伙跑去鐘錶作坊,被洋人小孩從老家帶來的土豆子烤著吃給饞哭了。
後來又和洋人小孩打了一架,洋人工匠家屬得知他的身份後,就把剩下的土豆全送給了他當賠償!
鎮西國公為了讓小兒子今後有吃不完的土豆,就把土豆種在了將軍府的花園裡。
今年是試種的第二次,本想種上三季待產量穩定後才向朝廷匯報的,臣這回去宣旨就趕了巧!
陛下,這個有福氣的小傢伙還是個小財迷!
這幾年,關西那麼多學生學洋文,人家和打過架的洋人小孩交上了朋友,不過兩三年,就會通了兩門洋文。
今年關西不是來了一萬多個洋人麼,小財迷跑去當翻譯掙銀子了。
關於烏香藥煙,就是洋人花重金請他當翻譯,福寶和他的兩位兄長,聽洋人各種吹噓這個藥煙的藥性對身體如何好。他的兩個兄長好歹已經是秀才,做事更穩妥,就請那位前朝國手幫著檢驗藥性。
這不,就被鎮西國公等人發現了洋人的陰謀!」
「哈哈哈,這麼一說,小傢伙還立了兩次功!子肖母,確實是個有福氣的!通洋文好啊!最好能多學幾門,等長大後,就來理藩院替朝廷辦事嘛!」
「主子您不知道,福寶的志向可不在理藩院!嗯,昂懷疑這小子就不是那讀書科舉的料。
昂回來之前,還拍著胸脯給昂打包票,說是等他成丁了就帶人去歐洲,要給朝廷多打幾個屬國回來。」
「哈哈哈,有志不在年高!少年強則國強!朕巴不得一代更比一代強......」
六歲的福寶可不知道,在這個大鬍子叔叔面前,他不過是誇了一句海口,就被商都的乾武帝給惦記上了。
之後,乾武帝就從國子監調了十幾個大儒去關西搞教育。
愛國教育,須得從娃娃抓起。
尤其是這種根正苗紅的。
得培養。
好好的培養!
第547章 關西仕子
擱在十年前。
你要讓滿腹經綸的大儒們,放棄商都的富貴生活去西域都護府教學?
那相當於,把國內最有文化的一批人給流放了!
人家又沒犯法!
你當皇帝的敢隨意下這種聖旨,就有不畏皇權的大儒,敢罵到殿前。
現在的情況,和十年前大不同。
關西?
那是你想去,就輪得到你去的地方嗎?
區區十幾個教書先生的名額,根本不夠用!
一群平均年齡上了六十歲的老頭,為了這些名額,吵到最後就差沒在大庭廣眾下,違背君子動口不動手的行事準則了!
在香餑餑面前,他們可不想謙讓。
恨不得把自己肚子裡裝著的墨水,都倒出來給乾武帝看看。
大儒們不是稀罕關西如火如荼的邊貿,八卦城那日進斗金的繁榮景象。
作為國內文化頂流,他們隨意書寫一副字畫就價值千金。
人家什麼樣的富貴沒見過?
平日吃的都是細糠!
他們也不是多稀罕,關西滯留的數十個小國的夷商,正在關西進行文化交流(做外教)。
堂堂天朝上國,且文化自信著呢!
眾大儒:漢語,就是全世界最優美的語言!
那他們稀罕的到底是啥呢?
「自然是關西第一軍事學堂、青山書院、以及關西各衛所開辦的免費學校。」
「第一軍事學堂畢業生的能耐,江南水軍都指揮使茅逸勇逢匯報必提。」
要是能到第一軍事學堂給這些學生上課,他們就有機會給家中的晚輩開個後門。
誰家沒點糟心的子孫?
文不成?
塞進學堂練練槍法也是好的!
封閉式教學,尤適合紈絝!
還有大儒道:
「老夫想要見見,讓關西百姓都讚不絕口,男童女童都可以念書的免費學堂。還想知道,這些學生在學堂里三五年下來都能學到什麼?」
在出了,甘明蘭這麼一個,收復西域的鎮西國公的大前提下。
再迂腐的老頭,在爭取這個教書先生名額的關鍵時刻。
都不敢提,前朝《女范捷錄》里說的:
「婦人應以柔順為德,以安靜為容,若持戈挽弓,非宜也。」
更不用強調《女誡》里所說,「婦德不必才明絕異!」
所謂那些規矩,都是約束內宅婦人用的。
鎮西國公,又不是平常婦人!
由這樣一位奇女子掌權的邊境,受文化教育後的女子們,又是何模樣?
老頭們迫切的想去探尋一個答案。
再說回,當今備受文官們矚目的青山書院。
在前朝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書院,今朝這些年大放異彩。
秀才年年有。
舉人也不少見。
每屆殿試,都有出自該書院的學子。
數量倒是不多,也就一到兩個。
名次幾乎都不在一榜內,勉強只算得上一個二榜進士出身。
但,關西的這些新科進士都很年輕。
都在二十五歲之內!
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
調閱過青山書院學子們試卷的大儒們,都有深刻印象。
這些學子的詩文辭藻明顯比不上江南學子,但他們的策論卻叫一個言之鑿鑿。
嚴謹且務實。
和世家精心培養出來的學子,涇渭分明。
照當今的慣例。
殿試後,一甲(狀元、榜眼、探花)可以直接進入翰林院授官。
二甲、三甲進士,需先「觀政」(實習)。
通常會分派去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等衙門,學習政務三到九個月。
優秀者可留京,授給事中、主事等職。
表現一般且沒有門路的,就會被外派去地方做知縣、推官等。
你問關西的新科進士們,觀政期間表現優秀嗎?
答案,自然是優秀的!
他們在關西,年年寒暑假都會去各衛所打工。
觀政,可不要太懂了!
但關西的新科進士們實習結束後,偏不愛留京任職,個個都要求外放去雍泰朝條件最艱苦的州縣。
奇哉!
怪哉!
大儒們就這麼冷眼旁觀著。
一年,不顯。
兩年,不顯。
三五年後再
回頭看。
一個個的,竟真在那些窮山惡水之地,折騰出了些名堂來。
當地百姓在這些年輕縣令的帶領下,高喊著:
「修一渠,富一鄉;水渠通,五穀豐!」
「精耕三年,不愁飢慌!」
「養豬種桑,不愁衣裳!」
「一村一業,百業興旺!」
「勤儉持家,世代興旺!」
「戒賭戒奢,家業可興!」<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7_b/bjZB9.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昂覺得價值最高的做法,是做成粉條子。
一百斤土豆可以做十五斤乾粉條子,只要放在通風乾燥處儲存,一兩年都會壞。
而且,一斤乾粉泡發後能得四斤濕粉。
在簡單燙煮後的粉條里加點肉和肉湯,滋味歹得很!
昂敞開肚子吃,最多只能吃一斤粉。
哦,土豆就是關西百姓對馬鈴薯的愛稱,說這是從沙土裡長出來的豆子,都叫它土豆。」
越聽大鬍子描述,乾武帝對土豆的興趣就越是濃厚。
用大鬍子的公式換算,一百斤土豆能出六十斤細糧,還是保質期長達兩年的這種!
他急切的問:
「關西現在的土豆種子還有多少?這些種子明年能種多少畝地?收穫之後,又能供應關內多少種子?」
「回主子,明年夏初關西能種兩萬來畝,鎮西國公承諾,明年秋後,可為關內無償提供夠種五十萬畝地的土豆種子。」
乾武帝嘴角都被釣成了翹嘴:「不愧是種植能手鎮西國公!」
大鬍子也讚不絕口:
「土豆真是個好東西!都不怎麼挑土壤,山地、林地、沙土,各種肥田瘦地都能種,還可以無限留種!種過一季,年年都有得土豆吃!」
「嘖,朕承認,洋人那地界兒除了阿芙蓉這樣的毒藥,還是有些好物產的。這個土豆既然已經種了兩季,那必然是早就被帶去了關西,這裡頭又有些什麼說法?」
隔三差五,西域各衛所就會給商都發回情報。
奈何這些情報堆積太多,太雜了。
乾武帝是大忙人。
也不可能事無巨細的查閱。
每月只會挑他最關注的消息看。
百姓們自打用了高產的水稻和麥種,都不缺糧了。
將軍府一個花園裡種出來的土豆子,真沒在他的在意範疇內。
「主子,說起來,鎮西國公的幼子真不負他爹娘給起的乳名,福寶,福寶,確實是個有福氣的。
小傢伙跑去鐘錶作坊,被洋人小孩從老家帶來的土豆子烤著吃給饞哭了。
後來又和洋人小孩打了一架,洋人工匠家屬得知他的身份後,就把剩下的土豆全送給了他當賠償!
鎮西國公為了讓小兒子今後有吃不完的土豆,就把土豆種在了將軍府的花園裡。
今年是試種的第二次,本想種上三季待產量穩定後才向朝廷匯報的,臣這回去宣旨就趕了巧!
陛下,這個有福氣的小傢伙還是個小財迷!
這幾年,關西那麼多學生學洋文,人家和打過架的洋人小孩交上了朋友,不過兩三年,就會通了兩門洋文。
今年關西不是來了一萬多個洋人麼,小財迷跑去當翻譯掙銀子了。
關於烏香藥煙,就是洋人花重金請他當翻譯,福寶和他的兩位兄長,聽洋人各種吹噓這個藥煙的藥性對身體如何好。他的兩個兄長好歹已經是秀才,做事更穩妥,就請那位前朝國手幫著檢驗藥性。
這不,就被鎮西國公等人發現了洋人的陰謀!」
「哈哈哈,這麼一說,小傢伙還立了兩次功!子肖母,確實是個有福氣的!通洋文好啊!最好能多學幾門,等長大後,就來理藩院替朝廷辦事嘛!」
「主子您不知道,福寶的志向可不在理藩院!嗯,昂懷疑這小子就不是那讀書科舉的料。
昂回來之前,還拍著胸脯給昂打包票,說是等他成丁了就帶人去歐洲,要給朝廷多打幾個屬國回來。」
「哈哈哈,有志不在年高!少年強則國強!朕巴不得一代更比一代強......」
六歲的福寶可不知道,在這個大鬍子叔叔面前,他不過是誇了一句海口,就被商都的乾武帝給惦記上了。
之後,乾武帝就從國子監調了十幾個大儒去關西搞教育。
愛國教育,須得從娃娃抓起。
尤其是這種根正苗紅的。
得培養。
好好的培養!
第547章 關西仕子
擱在十年前。
你要讓滿腹經綸的大儒們,放棄商都的富貴生活去西域都護府教學?
那相當於,把國內最有文化的一批人給流放了!
人家又沒犯法!
你當皇帝的敢隨意下這種聖旨,就有不畏皇權的大儒,敢罵到殿前。
現在的情況,和十年前大不同。
關西?
那是你想去,就輪得到你去的地方嗎?
區區十幾個教書先生的名額,根本不夠用!
一群平均年齡上了六十歲的老頭,為了這些名額,吵到最後就差沒在大庭廣眾下,違背君子動口不動手的行事準則了!
在香餑餑面前,他們可不想謙讓。
恨不得把自己肚子裡裝著的墨水,都倒出來給乾武帝看看。
大儒們不是稀罕關西如火如荼的邊貿,八卦城那日進斗金的繁榮景象。
作為國內文化頂流,他們隨意書寫一副字畫就價值千金。
人家什麼樣的富貴沒見過?
平日吃的都是細糠!
他們也不是多稀罕,關西滯留的數十個小國的夷商,正在關西進行文化交流(做外教)。
堂堂天朝上國,且文化自信著呢!
眾大儒:漢語,就是全世界最優美的語言!
那他們稀罕的到底是啥呢?
「自然是關西第一軍事學堂、青山書院、以及關西各衛所開辦的免費學校。」
「第一軍事學堂畢業生的能耐,江南水軍都指揮使茅逸勇逢匯報必提。」
要是能到第一軍事學堂給這些學生上課,他們就有機會給家中的晚輩開個後門。
誰家沒點糟心的子孫?
文不成?
塞進學堂練練槍法也是好的!
封閉式教學,尤適合紈絝!
還有大儒道:
「老夫想要見見,讓關西百姓都讚不絕口,男童女童都可以念書的免費學堂。還想知道,這些學生在學堂里三五年下來都能學到什麼?」
在出了,甘明蘭這麼一個,收復西域的鎮西國公的大前提下。
再迂腐的老頭,在爭取這個教書先生名額的關鍵時刻。
都不敢提,前朝《女范捷錄》里說的:
「婦人應以柔順為德,以安靜為容,若持戈挽弓,非宜也。」
更不用強調《女誡》里所說,「婦德不必才明絕異!」
所謂那些規矩,都是約束內宅婦人用的。
鎮西國公,又不是平常婦人!
由這樣一位奇女子掌權的邊境,受文化教育後的女子們,又是何模樣?
老頭們迫切的想去探尋一個答案。
再說回,當今備受文官們矚目的青山書院。
在前朝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書院,今朝這些年大放異彩。
秀才年年有。
舉人也不少見。
每屆殿試,都有出自該書院的學子。
數量倒是不多,也就一到兩個。
名次幾乎都不在一榜內,勉強只算得上一個二榜進士出身。
但,關西的這些新科進士都很年輕。
都在二十五歲之內!
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
調閱過青山書院學子們試卷的大儒們,都有深刻印象。
這些學子的詩文辭藻明顯比不上江南學子,但他們的策論卻叫一個言之鑿鑿。
嚴謹且務實。
和世家精心培養出來的學子,涇渭分明。
照當今的慣例。
殿試後,一甲(狀元、榜眼、探花)可以直接進入翰林院授官。
二甲、三甲進士,需先「觀政」(實習)。
通常會分派去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等衙門,學習政務三到九個月。
優秀者可留京,授給事中、主事等職。
表現一般且沒有門路的,就會被外派去地方做知縣、推官等。
你問關西的新科進士們,觀政期間表現優秀嗎?
答案,自然是優秀的!
他們在關西,年年寒暑假都會去各衛所打工。
觀政,可不要太懂了!
但關西的新科進士們實習結束後,偏不愛留京任職,個個都要求外放去雍泰朝條件最艱苦的州縣。
奇哉!
怪哉!
大儒們就這麼冷眼旁觀著。
一年,不顯。
兩年,不顯。
三五年後再
回頭看。
一個個的,竟真在那些窮山惡水之地,折騰出了些名堂來。
當地百姓在這些年輕縣令的帶領下,高喊著:
「修一渠,富一鄉;水渠通,五穀豐!」
「精耕三年,不愁飢慌!」
「養豬種桑,不愁衣裳!」
「一村一業,百業興旺!」
「勤儉持家,世代興旺!」
「戒賭戒奢,家業可興!」<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7_b/bjZB9.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