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原本這些時日,李汝螢除卻夜晚入睡,基本都會陪在太子身側。
但如今,她被禁足……
不好。
她提筆在紙條上寫清皇宮地道的入口,但同時卻又著重註明李祐旦夕之間興許即將有危難當頭,請申鶴余在她禁足的這段時日前去東宮庇護李祐。
紙條寫好,她將之塞回三竿腳下的竹筒中。
隨後,她披上一件寬大的氅衣,將三竿藏在了氅衣之下。
方才門口的守衛已然撞破了三竿的蹤跡,倘若她隨意將三竿由門窗放飛,恐怕三竿會被他們當場射殺。
而她如今頭上的罪名也會因此被扣得更死。
她推開門,以輾轉難眠為由,在府中散步。
在侍者的跟隨下,李汝螢在府中轉了又轉。
在身後的隨從幾乎全都眼皮昏沉之時,她卻忽然「一時興起」,看中了後院參天高樹上的一個鳥窩,偏要自己爬上去一探究竟。
隨從攔阻不得,只得搬來梯子,看著她爬上樹去。
這樹經過春風的洗禮已經變得枝繁葉茂,已能避過月光,令樹下的人仰頭看不清她的動作。
她小幅度地展開氅衣,將三竿放在了身前枝幹相掩的葉間,隨後頗有些敗興地下了梯子。
語氣很是悵然。
「真不巧,那鳥窩裡居然沒有鳥蛋。」
侍者僵硬地回以一笑,勸道:「入夜了看不清晰,明日太陽升起,奴婢們再專門為公主尋一窩。天色也不早了,公主要不先回去就寢?」
李汝螢卻是搖頭不肯:「昨兒白日睡得有些多,如今我神智還精神得很。」
說罷,又大張旗鼓地在院子裡瞎轉。
府中看守的目光幾乎都被她這不同尋常的走動而吸引而去,生怕她是在找府中潛藏的什麼密道,意圖偷偷溜出府去,與人意圖不軌。
也因此,沒有人發現院中的那棵樹上,何時飛走了一隻鷹。
李汝螢其實已經走得挺累了。
她雖的確原本就不怎麼困,但卻也到不了徹夜不眠的地步。因此,在實在有些走不動後,終於準備回房睡覺。
身後的侍者暗暗鬆了口氣。
但在這時,李汝螢偶一抬頭,卻發覺西北方向的雲層被燒得火紅。
那是皇宮的方向。
更確切來說,是東宮。
她忘卻了腳下的疲憊,急切地向府門外奔跑。
身後的侍者原本才松的一口氣霎時又提了上來,連忙阻攔。
「公主,您不能出府!」
李汝螢急道:「東宮著火了,你們沒有看到嗎!」
「奴婢們只奉命看守公主,東宮的事不歸奴婢們管。」侍者垂首,阻攔的動作絲毫未變。
李汝螢一時氣滯,知道硬走不得。她快步回到房中,提著一柄長劍重新走到眾人身前。
「想必你們也當知道,那日蠻夷困城,阿耶賜虎符命本公主出城調兵。
「但你們應當不知,當時阿耶為防止奸祟阻攔,還一同賜了這柄尚方寶劍,許本公主可以以此劍斬除奸佞。
「本公主當日在梁州就是以此劍,斬殺了那勾結賊佞的監軍王恩良。今日宮中奸佞橫生,若再有阻攔本公主鋤奸,便如當日王恩良的下場。」
聲音雖冷靜,卻擲地有聲。
說著,她拔劍出鞘,指向眾人。
眾人一時紛紛退避,不敢上前阻攔。
在皇后親信的示意下,最終衛兵將她放出了府。
李汝螢走後,有人輕聲問那親信:「公公為何放公主出府,如此豈不辜負了娘娘的囑託?」
親信道:「公主若不假造尚方寶劍,娘娘如何在事成之後藉此機會將公主懲治?」
「那劍是假的?」
親信未答。
心中卻暗道:無論真假,待大事一成,便只能是假的。
-
等李汝螢趕到東宮時,東宮的火已經被撲滅,但李祐所居住的承恩殿卻已被燒成了一片廢墟。
宮人從中抬出了一具燒得發黑的屍身。
衣角殘存的一抹明黃令李汝螢愣怔當場。
她難以置信地走上前。
「這是……」
「稟公主,是……是太子殿下……」宮人面色悲痛至極。
「不可能。」
李汝螢撲在這具燒黑的屍首上,極力尋找著這是旁人的證據。
宮人翻出了這屍首脖頸上掛著的長命鎖:「公主……您瞧……這是不是當初太子他自小墜著的……」
李汝螢拼命搖頭:「是有人偷了阿祐的鎖,這不是阿祐……這不……」
她的聲音卻在看到了這屍身左手食指處的疤痕後戛然而止。
這是先前李祐偷偷雕刻磨喝樂打算送給意禾時所留下的。
為了防止他人因一國儲君為討一女子歡心,令手指留下傷疤惹來紛議,每次李祐都將這疤痕掩藏得很好。
李汝螢尚沒有從眼前的屍身就是李祐的震愕中醒轉,身後卻忽然有一名宮女焦急地牽拽起了她的衣袖。
李汝螢怔怔地看向這宮女。
宮女看起來
有些面熟,但卻並非是她與李祐身邊的人。
宮女顧不得規矩,急忙將李汝螢拽去一側,聲音壓低卻仍舊藏有極大的焦灼。
「公主,有人要對聖人下毒,快入宮救聖人!」
接踵而來的事情令李汝螢神思一陣發昏,在下意識跟著宮女走到兩宮相接的門口時,她忽然停住了腳步。
宮女急忙回頭:「公主?」
李汝螢仔細看著她:「你是皇后的人。」
原本她手持假的尚方寶劍來東宮,還只是欺君。可若她持劍去到皇帝的寢殿,便是持劍逼宮,等同於謀逆了。
宮女搖頭:「奴婢是御前的人。」
見李汝螢不信,只得又道,「不知公主可還記得,兩年前曾經救下一名因偷公主耳璫不慎跌落入池中的宮女?」
此時面前宮女的模樣忽然與李汝螢記憶中的模樣重合。
李汝螢一怔:「你是……當初的那個宮女?」
宮女仍舊搖頭:「她是奴婢的妹妹。」
「那她如今人呢?」
「在落水那日便淹死了,是皇后害的。」
宮女的語氣一瞬低沉,復又重新焦急起來,「具體的緣由,過後奴婢定會向公主和盤托出,只是如今聖人的性命便在旦夕之間了啊公主!」
李汝螢腦海中霎時想起當初申鶴余斬釘截鐵地說她曾溺斃宮女的事。
此前宮外對她的流言她不是不曾耳聞,但那些流言有說她虐待奴僕的,卻從沒有提到過她曾將偷竊的宮女推入池中溺斃的。
那夜在鹿息山的章德廟中,她還是第一次聽聞了這則關於她的流言。
那時她沒有多想,以為是先前自己聽得疏漏。可是如今結合這宮女方才的話,她卻不禁懷疑當初申鶴余是否的確看到了什麼,才那般篤定地認定她曾溺斃了一名宮女。
一瞬的思索過後,李汝螢問:「阿耶如今還在含象殿麼?」
宮女答「是」。
李汝螢不再遲疑。
「隨我來。」
皇帝在東宮暗藏的密道入口設在了東宮麗正殿的牆壁後。
這是先前李汝螢來尋李祐時,出於好奇,按照皇帝在含象殿設置的密道位置所發現的。
如今東宮人影雜亂,正好給了她帶著這宮女前往麗正殿的機會。
為避免被人認出,她一路低著頭儘量走在陰影處,小心避閃,卻在即將到達麗正殿時,結結實實撞上了一個人。
她呼吸霎時一滯,只聽得一聲「阿彌陀佛」,她抬頭一看,才發覺撞上的人竟是看到東宮起火奔趕而來的申鶴余。
申鶴余的師父釋因法師就站在他身後。
李汝螢鬆了口氣,顧不上解釋,拉著申鶴余的手便繼續向麗正殿趕。
倘若堂而皇之經東宮入宮,必定引起俞皇后的警覺,但若經密道而去,快且又穩妥。
至於身後的釋因法師,李汝螢覺得,既然申鶴余都已將他說動,令他願意下山救治皇帝,那叫他知曉這個密道也無妨。
四人一起推開牆壁,進入了密道。
這時,李汝螢才叫宮女說清她方才為何那般篤定皇帝即將遭逢不測。
原來,這宮女方才在含象殿內灑掃時,恰逢齊王鬼祟地潛入殿中,她一時害怕便躲在了皇帝的御座之後。
她看到齊王從袖中取出了一隻瓷瓶,小聲說了句「阿耶九泉之下莫要怪罪孩兒,這都是您逼我的」。
隨後,齊王從那瓷瓶中倒出一枚丹藥,放在了皇帝的口唇外。
幸而下一瞬,李玉稚忽然奔跑至齊王身後,一把將齊王推開,飛快地撿起齊王落在地上的丸藥。
口中大喊:「你要對阿耶做什麼!」
齊王勸她:「當初他那般不留情面地對你的母妃,你何必這般維護他?為兄如今不過是在替你報殺母之仇。」<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6_b/bjZA2.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但如今,她被禁足……
不好。
她提筆在紙條上寫清皇宮地道的入口,但同時卻又著重註明李祐旦夕之間興許即將有危難當頭,請申鶴余在她禁足的這段時日前去東宮庇護李祐。
紙條寫好,她將之塞回三竿腳下的竹筒中。
隨後,她披上一件寬大的氅衣,將三竿藏在了氅衣之下。
方才門口的守衛已然撞破了三竿的蹤跡,倘若她隨意將三竿由門窗放飛,恐怕三竿會被他們當場射殺。
而她如今頭上的罪名也會因此被扣得更死。
她推開門,以輾轉難眠為由,在府中散步。
在侍者的跟隨下,李汝螢在府中轉了又轉。
在身後的隨從幾乎全都眼皮昏沉之時,她卻忽然「一時興起」,看中了後院參天高樹上的一個鳥窩,偏要自己爬上去一探究竟。
隨從攔阻不得,只得搬來梯子,看著她爬上樹去。
這樹經過春風的洗禮已經變得枝繁葉茂,已能避過月光,令樹下的人仰頭看不清她的動作。
她小幅度地展開氅衣,將三竿放在了身前枝幹相掩的葉間,隨後頗有些敗興地下了梯子。
語氣很是悵然。
「真不巧,那鳥窩裡居然沒有鳥蛋。」
侍者僵硬地回以一笑,勸道:「入夜了看不清晰,明日太陽升起,奴婢們再專門為公主尋一窩。天色也不早了,公主要不先回去就寢?」
李汝螢卻是搖頭不肯:「昨兒白日睡得有些多,如今我神智還精神得很。」
說罷,又大張旗鼓地在院子裡瞎轉。
府中看守的目光幾乎都被她這不同尋常的走動而吸引而去,生怕她是在找府中潛藏的什麼密道,意圖偷偷溜出府去,與人意圖不軌。
也因此,沒有人發現院中的那棵樹上,何時飛走了一隻鷹。
李汝螢其實已經走得挺累了。
她雖的確原本就不怎麼困,但卻也到不了徹夜不眠的地步。因此,在實在有些走不動後,終於準備回房睡覺。
身後的侍者暗暗鬆了口氣。
但在這時,李汝螢偶一抬頭,卻發覺西北方向的雲層被燒得火紅。
那是皇宮的方向。
更確切來說,是東宮。
她忘卻了腳下的疲憊,急切地向府門外奔跑。
身後的侍者原本才松的一口氣霎時又提了上來,連忙阻攔。
「公主,您不能出府!」
李汝螢急道:「東宮著火了,你們沒有看到嗎!」
「奴婢們只奉命看守公主,東宮的事不歸奴婢們管。」侍者垂首,阻攔的動作絲毫未變。
李汝螢一時氣滯,知道硬走不得。她快步回到房中,提著一柄長劍重新走到眾人身前。
「想必你們也當知道,那日蠻夷困城,阿耶賜虎符命本公主出城調兵。
「但你們應當不知,當時阿耶為防止奸祟阻攔,還一同賜了這柄尚方寶劍,許本公主可以以此劍斬除奸佞。
「本公主當日在梁州就是以此劍,斬殺了那勾結賊佞的監軍王恩良。今日宮中奸佞橫生,若再有阻攔本公主鋤奸,便如當日王恩良的下場。」
聲音雖冷靜,卻擲地有聲。
說著,她拔劍出鞘,指向眾人。
眾人一時紛紛退避,不敢上前阻攔。
在皇后親信的示意下,最終衛兵將她放出了府。
李汝螢走後,有人輕聲問那親信:「公公為何放公主出府,如此豈不辜負了娘娘的囑託?」
親信道:「公主若不假造尚方寶劍,娘娘如何在事成之後藉此機會將公主懲治?」
「那劍是假的?」
親信未答。
心中卻暗道:無論真假,待大事一成,便只能是假的。
-
等李汝螢趕到東宮時,東宮的火已經被撲滅,但李祐所居住的承恩殿卻已被燒成了一片廢墟。
宮人從中抬出了一具燒得發黑的屍身。
衣角殘存的一抹明黃令李汝螢愣怔當場。
她難以置信地走上前。
「這是……」
「稟公主,是……是太子殿下……」宮人面色悲痛至極。
「不可能。」
李汝螢撲在這具燒黑的屍首上,極力尋找著這是旁人的證據。
宮人翻出了這屍首脖頸上掛著的長命鎖:「公主……您瞧……這是不是當初太子他自小墜著的……」
李汝螢拼命搖頭:「是有人偷了阿祐的鎖,這不是阿祐……這不……」
她的聲音卻在看到了這屍身左手食指處的疤痕後戛然而止。
這是先前李祐偷偷雕刻磨喝樂打算送給意禾時所留下的。
為了防止他人因一國儲君為討一女子歡心,令手指留下傷疤惹來紛議,每次李祐都將這疤痕掩藏得很好。
李汝螢尚沒有從眼前的屍身就是李祐的震愕中醒轉,身後卻忽然有一名宮女焦急地牽拽起了她的衣袖。
李汝螢怔怔地看向這宮女。
宮女看起來
有些面熟,但卻並非是她與李祐身邊的人。
宮女顧不得規矩,急忙將李汝螢拽去一側,聲音壓低卻仍舊藏有極大的焦灼。
「公主,有人要對聖人下毒,快入宮救聖人!」
接踵而來的事情令李汝螢神思一陣發昏,在下意識跟著宮女走到兩宮相接的門口時,她忽然停住了腳步。
宮女急忙回頭:「公主?」
李汝螢仔細看著她:「你是皇后的人。」
原本她手持假的尚方寶劍來東宮,還只是欺君。可若她持劍去到皇帝的寢殿,便是持劍逼宮,等同於謀逆了。
宮女搖頭:「奴婢是御前的人。」
見李汝螢不信,只得又道,「不知公主可還記得,兩年前曾經救下一名因偷公主耳璫不慎跌落入池中的宮女?」
此時面前宮女的模樣忽然與李汝螢記憶中的模樣重合。
李汝螢一怔:「你是……當初的那個宮女?」
宮女仍舊搖頭:「她是奴婢的妹妹。」
「那她如今人呢?」
「在落水那日便淹死了,是皇后害的。」
宮女的語氣一瞬低沉,復又重新焦急起來,「具體的緣由,過後奴婢定會向公主和盤托出,只是如今聖人的性命便在旦夕之間了啊公主!」
李汝螢腦海中霎時想起當初申鶴余斬釘截鐵地說她曾溺斃宮女的事。
此前宮外對她的流言她不是不曾耳聞,但那些流言有說她虐待奴僕的,卻從沒有提到過她曾將偷竊的宮女推入池中溺斃的。
那夜在鹿息山的章德廟中,她還是第一次聽聞了這則關於她的流言。
那時她沒有多想,以為是先前自己聽得疏漏。可是如今結合這宮女方才的話,她卻不禁懷疑當初申鶴余是否的確看到了什麼,才那般篤定地認定她曾溺斃了一名宮女。
一瞬的思索過後,李汝螢問:「阿耶如今還在含象殿麼?」
宮女答「是」。
李汝螢不再遲疑。
「隨我來。」
皇帝在東宮暗藏的密道入口設在了東宮麗正殿的牆壁後。
這是先前李汝螢來尋李祐時,出於好奇,按照皇帝在含象殿設置的密道位置所發現的。
如今東宮人影雜亂,正好給了她帶著這宮女前往麗正殿的機會。
為避免被人認出,她一路低著頭儘量走在陰影處,小心避閃,卻在即將到達麗正殿時,結結實實撞上了一個人。
她呼吸霎時一滯,只聽得一聲「阿彌陀佛」,她抬頭一看,才發覺撞上的人竟是看到東宮起火奔趕而來的申鶴余。
申鶴余的師父釋因法師就站在他身後。
李汝螢鬆了口氣,顧不上解釋,拉著申鶴余的手便繼續向麗正殿趕。
倘若堂而皇之經東宮入宮,必定引起俞皇后的警覺,但若經密道而去,快且又穩妥。
至於身後的釋因法師,李汝螢覺得,既然申鶴余都已將他說動,令他願意下山救治皇帝,那叫他知曉這個密道也無妨。
四人一起推開牆壁,進入了密道。
這時,李汝螢才叫宮女說清她方才為何那般篤定皇帝即將遭逢不測。
原來,這宮女方才在含象殿內灑掃時,恰逢齊王鬼祟地潛入殿中,她一時害怕便躲在了皇帝的御座之後。
她看到齊王從袖中取出了一隻瓷瓶,小聲說了句「阿耶九泉之下莫要怪罪孩兒,這都是您逼我的」。
隨後,齊王從那瓷瓶中倒出一枚丹藥,放在了皇帝的口唇外。
幸而下一瞬,李玉稚忽然奔跑至齊王身後,一把將齊王推開,飛快地撿起齊王落在地上的丸藥。
口中大喊:「你要對阿耶做什麼!」
齊王勸她:「當初他那般不留情面地對你的母妃,你何必這般維護他?為兄如今不過是在替你報殺母之仇。」<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6_b/bjZA2.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