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頁
「請太孫殿下息怒——」
其餘的朝臣眼見一向仁善寬和的皇太孫殿下,竟隱隱動了真怒, 也是心頭突突一跳, 紛紛跪在殿上苦勸。
一時之間,竟然無人敢再敢進言。
這時,一旁的秦王才冷笑一聲:「罷了!太孫也不必動怒。」
他看了看底下的這些朝官, 意有所指地開口:「你方才不也說了麼,不過是區區幾萬的蠻夷賊匪, 本王看著怕是連個屁都算不上!」
「如今能僥倖打進來, 怕也是有些狼心狗肺、吃裡扒外的東西, 引他們送上門兒來尋死罷了!」
「一群烏合之眾而已, 只要往朝廷底下的兵馬裡頭, 隨意調撥個幾萬, 派到南下一口氣兒收拾乾淨了便是。」
坐在秦王邊兒上的晉王也眯了眯眼。
笑著開口接話:「實在不行,太孫你給我和你二叔一人派一萬兵, 本王同老二南下松松筋骨也行!」
他和老二這些年在京城裡頭, 成日山珍海味、酒池肉林的泡著,連腰膀子都大了兩圈兒了。
不過上馬衝鋒、提刀殺敵這樣的力氣還是有的!
此言一出, 底下不少人臉色微變。
秦王與晉王身上戰功赫赫, 領兵打仗才能不輸於猛將......而且還是位居親王之首, 更得先太子和如今的太孫信重。
一旁的楚王神色沉了沉。
他倒是忘了, 還有宣煬和宣燼這兩個攪屎棍!
他原本還想著借朝臣之口, 挑撥拖延幾日,讓上頭的太孫頭疼頭疼。
再等東宮那位焦頭爛額之際,藉機造勢。
一來借著南地倭患一事,拖延一下出京就藩的時辰。
畢竟眼下皇帝病重, 倘若他們這些藩王能夠留在京中,到時候機會要比遠在千里之外的封地要多得多。
二來,倘若宣珩這個黃口小兒不聽朝臣勸阻,非要出兵,逼他就藩。
那便更方便了!
楚地是他的地盤兒,楚王雖然一直在京城之中,但是早就在封地上安插了無數的後手。
朝廷的兵馬若是敢隨同他一道進了他的老窩,那無異於是前去送死!
他甚至都無需親自出馬,只需要派人拖延著戰事,等大軍連連失利,天長日久地一年半載耗損下來,朝野上下必定會因此事怨聲載道、物議如沸。
宣珩這個皇太孫的寶座,怕是也會坐得如同針氈!
到時候再叫人上上下下吹吹風,想法子再讓咱們這位好太孫不經意地犯些錯處。
若是陛下還不糊塗,再怎麼也該好好考慮考慮。
就算是老爺子等不到那個時候,宣珩僥倖上位登基了也無妨!
他楚王把握著自己的封地,同老八和老十七,借著外敵之手,暗中吃掉南邊兒那麼大一塊兒地方。
到時候自己圈地為王,自理軍政,靜待時機。
不照樣算是同他的好侄兒一般「共治江山」麼?!
楚王這一手棋路,打的就是進退得宜主意,還能叫那位太孫殿下吃足教訓,結結實實地栽一個跟頭。
他早就下定了決心,同燕王也已經通夠了氣兒!
等京城揮師南下,京城守備緊急,北地燕王那處,同樣會配合自己演一齣戲來給朝廷看。
到時候南下有倭患,北邊兒又有韃子叩邊,南北兩處戰事並行,國庫和大軍左右支絀,根本不可能耗得了太久!
而且……京師大營的兵馬一調防,京城守備必定空虛。
到時候他帶著底下那些私兵,隨意尋個由頭來進京勤王……
眼前這位手無縛雞之力的太孫,難不成還能求躺在臥榻之上,已經老眼昏花起不得身的老爺子來做主麼?!
不過再怎麼樣,眼下也得先把秦王和晉王這兩條瘋狗先踢出局!
楚王笑了笑,抬眼含笑勸道:「三王兄這話說的……南下帶兵打仗的事情,哪裡能勞動你們去啊!」
「陛下先前可是下了旨意,叫咱們兄弟幾個過完年就歸封就藩。」
「倘若兩位王兄都要帶頭不遵父皇聖旨,底下的這些弟弟們……怕是心裡也會不大痛快,你們這不是讓咱們太孫殿下為難麼?!」
秦王和晉王二人打起仗來實在是不要命,更何況殺起來也麻煩!
倘若真要與他們魚死網破,楚王心下還是有幾分顧忌。
此言一出,一旁也有文臣跟著附和,皆是言道秦王與晉王殿下二人封地皆在北地和西疆。
倘若放任兩王帶兵出京,一來違背陛下旨意和藩王就藩的祖制。
二來恐怕也會叫諸位藩王心存不滿。
況且藩王領重兵在手,於江山社稷安穩而言,也是隱禍。
宣珩淡淡垂眸,詰問道:「哦?那依照諸位愛卿所言,那應當如何派人領兵南下?」
方才還滿口大道理的幾位官員左右瞧了瞧,神色之間有幾分猶豫。
有幾個人目光隱晦地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楚王殿下,沒得到什麼暗示,也不敢多言。
倒是底下在座的武將沉吟了片刻,紛紛上前來請命。
「殿下!臣這一把老骨頭倒是還能用......」
「區區蠻夷罷了,哪裡能勞動您老人家,臣請命披甲上戰......」
「臣乞求太孫應允......」
能在今日上殿議政的武將,大多都是三品以上的官職。
雖然大多數已經不年輕了,但是當年叱吒疆場,殺敵無數,都是身上帶著赫赫功勳的老將。
餘下年輕一些的,承襲先輩爵位的二代勳爵武將們,也是年輕氣盛得很!
如今能夠機會建功立業,一個個自然當仁不讓!
「等等——」京師三營的大統領陳元高喝了一聲,眯著眼諂媚地朝著座上的宣珩拱手一拜。
而後笑道:「嘿嘿!太孫!這既然是調京師三營的兵,領兵的事,也該俺老陳說了算啊!」
「我看也不用選別人了,就選老陳我就行!要是派別人去領咱們京師三營那些兵,本統領怕他們領不明白!」
他手底下的五軍營和三千營都是一等一的精銳!
可不是隨隨便便什麼人都能要過去的!
況且還有神機營,那一般人可使喚不明白!
陳元眯著眼看了一眼蕭明淵,他就說這小子和他陳元,還有京師大營裡頭的人八字合得很!
要不然怎麼就蕭明淵進了神機營?
怎麼就他這位寶貝定遠侯蕭統領,能搗鼓出來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
還能讓他有仗打!有功可立!
這不僅僅是財神爺,還是武曲星啊!
說來說去,當初他在陛下面前打的那麼多的滾兒,耍的那麼多的賴,丟的那麼多的人,還是划算!
——划算嘿嘿嘿!
殿上一眾武將忍不住想要對陳元吹鬍子瞪眼。
可是一想起那神秘兮兮的神機營......一時之間,也有些無話可說。
神機營的那些玩意兒,早在行宮秋獵之時,他們這些大老粗都瞧見過了。
那是比城門炮和火藥更厲害的東西!他們這些當將軍的,哪一個不眼饞?!
可是底下的武將勛貴們隱隱也知道。
京師三營的臨江侯陳元,早就投效到東宮門下,那位定遠侯蕭明淵更是當年陛下親賜給皇太孫殿下的伴讀。
如今這個時候,陛下病重,儲君監國。
皇太孫殿下要在朝中立威,派人出兵南下,那定然是會優先擇選自己信重的心腹領兵。
就算是輪,也不一定能輪得上他們。
眾人心中閃過一絲遺憾,怎麼那什麼敵方大軍就才十來萬啊!
這連塞牙縫都不夠!
不然等退完兵,再試試上奏發兵南下乾脆滅了那幾個小番國,有人吃肉,他們能喝點兒肉湯也好啊!
宣珩沉吟片刻:「既然是從京師三營派兵,主將營中挑選,倒也合情合理。」
「孤預備調兵八萬,點先鋒軍,左右威衛將軍等數名......」他看了一眼陳元。
語調沉穩吩咐:「還請陳將軍今日回去之後草擬一份名單出來......」
不等宣珩話音未落,一旁的燕王卻淡聲開口打斷:「太孫殿下主意甚好!」
「不過依本王之意,主帥由陳將軍擔任倒也無妨,可這副帥一職,本王卻有一人,不得不推舉。」
眾人忍不住聞言忍不住愣了愣。
上首的皇太孫宣珩也是語調一頓,有些意外地看向燕王。
他這位四叔平日裡在朝上極少發話,往常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模樣,連陛下都曾說:「自家老四一棒子打不出個屁來」。
只是皇太孫殿下卻清楚得很。
自己這位四叔心思一向深沉穩重,極善韜光養晦,不開口,也只是覺得沒意思罷了。
如今突然出言說要舉薦,只怕是那位人選,是一開始就已經想好了!
「四叔直言便是。」宣珩思忖著,語調溫和地緩緩開口。
對於這幾位年長些的王叔,宣珩一直都十分尊重。
其餘的朝臣眼見一向仁善寬和的皇太孫殿下,竟隱隱動了真怒, 也是心頭突突一跳, 紛紛跪在殿上苦勸。
一時之間,竟然無人敢再敢進言。
這時,一旁的秦王才冷笑一聲:「罷了!太孫也不必動怒。」
他看了看底下的這些朝官, 意有所指地開口:「你方才不也說了麼,不過是區區幾萬的蠻夷賊匪, 本王看著怕是連個屁都算不上!」
「如今能僥倖打進來, 怕也是有些狼心狗肺、吃裡扒外的東西, 引他們送上門兒來尋死罷了!」
「一群烏合之眾而已, 只要往朝廷底下的兵馬裡頭, 隨意調撥個幾萬, 派到南下一口氣兒收拾乾淨了便是。」
坐在秦王邊兒上的晉王也眯了眯眼。
笑著開口接話:「實在不行,太孫你給我和你二叔一人派一萬兵, 本王同老二南下松松筋骨也行!」
他和老二這些年在京城裡頭, 成日山珍海味、酒池肉林的泡著,連腰膀子都大了兩圈兒了。
不過上馬衝鋒、提刀殺敵這樣的力氣還是有的!
此言一出, 底下不少人臉色微變。
秦王與晉王身上戰功赫赫, 領兵打仗才能不輸於猛將......而且還是位居親王之首, 更得先太子和如今的太孫信重。
一旁的楚王神色沉了沉。
他倒是忘了, 還有宣煬和宣燼這兩個攪屎棍!
他原本還想著借朝臣之口, 挑撥拖延幾日,讓上頭的太孫頭疼頭疼。
再等東宮那位焦頭爛額之際,藉機造勢。
一來借著南地倭患一事,拖延一下出京就藩的時辰。
畢竟眼下皇帝病重, 倘若他們這些藩王能夠留在京中,到時候機會要比遠在千里之外的封地要多得多。
二來,倘若宣珩這個黃口小兒不聽朝臣勸阻,非要出兵,逼他就藩。
那便更方便了!
楚地是他的地盤兒,楚王雖然一直在京城之中,但是早就在封地上安插了無數的後手。
朝廷的兵馬若是敢隨同他一道進了他的老窩,那無異於是前去送死!
他甚至都無需親自出馬,只需要派人拖延著戰事,等大軍連連失利,天長日久地一年半載耗損下來,朝野上下必定會因此事怨聲載道、物議如沸。
宣珩這個皇太孫的寶座,怕是也會坐得如同針氈!
到時候再叫人上上下下吹吹風,想法子再讓咱們這位好太孫不經意地犯些錯處。
若是陛下還不糊塗,再怎麼也該好好考慮考慮。
就算是老爺子等不到那個時候,宣珩僥倖上位登基了也無妨!
他楚王把握著自己的封地,同老八和老十七,借著外敵之手,暗中吃掉南邊兒那麼大一塊兒地方。
到時候自己圈地為王,自理軍政,靜待時機。
不照樣算是同他的好侄兒一般「共治江山」麼?!
楚王這一手棋路,打的就是進退得宜主意,還能叫那位太孫殿下吃足教訓,結結實實地栽一個跟頭。
他早就下定了決心,同燕王也已經通夠了氣兒!
等京城揮師南下,京城守備緊急,北地燕王那處,同樣會配合自己演一齣戲來給朝廷看。
到時候南下有倭患,北邊兒又有韃子叩邊,南北兩處戰事並行,國庫和大軍左右支絀,根本不可能耗得了太久!
而且……京師大營的兵馬一調防,京城守備必定空虛。
到時候他帶著底下那些私兵,隨意尋個由頭來進京勤王……
眼前這位手無縛雞之力的太孫,難不成還能求躺在臥榻之上,已經老眼昏花起不得身的老爺子來做主麼?!
不過再怎麼樣,眼下也得先把秦王和晉王這兩條瘋狗先踢出局!
楚王笑了笑,抬眼含笑勸道:「三王兄這話說的……南下帶兵打仗的事情,哪裡能勞動你們去啊!」
「陛下先前可是下了旨意,叫咱們兄弟幾個過完年就歸封就藩。」
「倘若兩位王兄都要帶頭不遵父皇聖旨,底下的這些弟弟們……怕是心裡也會不大痛快,你們這不是讓咱們太孫殿下為難麼?!」
秦王和晉王二人打起仗來實在是不要命,更何況殺起來也麻煩!
倘若真要與他們魚死網破,楚王心下還是有幾分顧忌。
此言一出,一旁也有文臣跟著附和,皆是言道秦王與晉王殿下二人封地皆在北地和西疆。
倘若放任兩王帶兵出京,一來違背陛下旨意和藩王就藩的祖制。
二來恐怕也會叫諸位藩王心存不滿。
況且藩王領重兵在手,於江山社稷安穩而言,也是隱禍。
宣珩淡淡垂眸,詰問道:「哦?那依照諸位愛卿所言,那應當如何派人領兵南下?」
方才還滿口大道理的幾位官員左右瞧了瞧,神色之間有幾分猶豫。
有幾個人目光隱晦地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楚王殿下,沒得到什麼暗示,也不敢多言。
倒是底下在座的武將沉吟了片刻,紛紛上前來請命。
「殿下!臣這一把老骨頭倒是還能用......」
「區區蠻夷罷了,哪裡能勞動您老人家,臣請命披甲上戰......」
「臣乞求太孫應允......」
能在今日上殿議政的武將,大多都是三品以上的官職。
雖然大多數已經不年輕了,但是當年叱吒疆場,殺敵無數,都是身上帶著赫赫功勳的老將。
餘下年輕一些的,承襲先輩爵位的二代勳爵武將們,也是年輕氣盛得很!
如今能夠機會建功立業,一個個自然當仁不讓!
「等等——」京師三營的大統領陳元高喝了一聲,眯著眼諂媚地朝著座上的宣珩拱手一拜。
而後笑道:「嘿嘿!太孫!這既然是調京師三營的兵,領兵的事,也該俺老陳說了算啊!」
「我看也不用選別人了,就選老陳我就行!要是派別人去領咱們京師三營那些兵,本統領怕他們領不明白!」
他手底下的五軍營和三千營都是一等一的精銳!
可不是隨隨便便什麼人都能要過去的!
況且還有神機營,那一般人可使喚不明白!
陳元眯著眼看了一眼蕭明淵,他就說這小子和他陳元,還有京師大營裡頭的人八字合得很!
要不然怎麼就蕭明淵進了神機營?
怎麼就他這位寶貝定遠侯蕭統領,能搗鼓出來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兒!
還能讓他有仗打!有功可立!
這不僅僅是財神爺,還是武曲星啊!
說來說去,當初他在陛下面前打的那麼多的滾兒,耍的那麼多的賴,丟的那麼多的人,還是划算!
——划算嘿嘿嘿!
殿上一眾武將忍不住想要對陳元吹鬍子瞪眼。
可是一想起那神秘兮兮的神機營......一時之間,也有些無話可說。
神機營的那些玩意兒,早在行宮秋獵之時,他們這些大老粗都瞧見過了。
那是比城門炮和火藥更厲害的東西!他們這些當將軍的,哪一個不眼饞?!
可是底下的武將勛貴們隱隱也知道。
京師三營的臨江侯陳元,早就投效到東宮門下,那位定遠侯蕭明淵更是當年陛下親賜給皇太孫殿下的伴讀。
如今這個時候,陛下病重,儲君監國。
皇太孫殿下要在朝中立威,派人出兵南下,那定然是會優先擇選自己信重的心腹領兵。
就算是輪,也不一定能輪得上他們。
眾人心中閃過一絲遺憾,怎麼那什麼敵方大軍就才十來萬啊!
這連塞牙縫都不夠!
不然等退完兵,再試試上奏發兵南下乾脆滅了那幾個小番國,有人吃肉,他們能喝點兒肉湯也好啊!
宣珩沉吟片刻:「既然是從京師三營派兵,主將營中挑選,倒也合情合理。」
「孤預備調兵八萬,點先鋒軍,左右威衛將軍等數名......」他看了一眼陳元。
語調沉穩吩咐:「還請陳將軍今日回去之後草擬一份名單出來......」
不等宣珩話音未落,一旁的燕王卻淡聲開口打斷:「太孫殿下主意甚好!」
「不過依本王之意,主帥由陳將軍擔任倒也無妨,可這副帥一職,本王卻有一人,不得不推舉。」
眾人忍不住聞言忍不住愣了愣。
上首的皇太孫宣珩也是語調一頓,有些意外地看向燕王。
他這位四叔平日裡在朝上極少發話,往常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模樣,連陛下都曾說:「自家老四一棒子打不出個屁來」。
只是皇太孫殿下卻清楚得很。
自己這位四叔心思一向深沉穩重,極善韜光養晦,不開口,也只是覺得沒意思罷了。
如今突然出言說要舉薦,只怕是那位人選,是一開始就已經想好了!
「四叔直言便是。」宣珩思忖著,語調溫和地緩緩開口。
對於這幾位年長些的王叔,宣珩一直都十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