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頁
老者枯瘦的指正撫在兜鍪邊緣一道深刻的刀痕上,久久不動,聞聲抬起頭。
四目相對的剎那,他渾濁的眼中露出一縷激賞的溫笑:「虎瞳!你回來得早啊!叔祖聽說了你的赫赫功績,已在祖宗們面前為你請功——」
話音未落,裴世瑜一個大步停在他的案前,盯著他,切齒,一字一字道:「為什麼?」
「她哪裡得罪你了?」
裴隗和他對望片刻,目中笑意漸漸消失,道:「你都知道了?」
倘若說,原本在她他心中還殘存一點僥倖之念的話,那麼此刻,一切都已得明證了。
裴世瑜緊咬的牙關發出"咯咯"聲響,下顎線條繃得死緊,唇邊慢慢溢出一絲猩紅——竟是生生將口壁齧出了血來。
「叔祖!你今日若是不說出一個能叫我認的理由來……」
他停了下來,面部肌肉因極度憤怒而不受控制地痙攣,嘴唇慘白顫抖,整張臉,籠罩著駭人的殺意來。
裴隗凝視他片刻,低低嘆了口氣。
「虎瞳,她當真對你如此重要?比咱們裴家——」
"錚——!"一聲。
裴世瑜一劍把兜鍪掃落在地。
裴隗手指還保持著撫摸的姿勢,懸在半空。
他緩緩抬眼,渾濁的瞳孔映出近在咫尺的劍鋒——那寒刃抵在了他的胸膛前。
「老匹夫!」裴世瑜切齒:「她不過來你這一趟,究竟做了什麼,你要下如此毒手?你不給我說清楚,休怪我不認你這個叔祖!」
「你說不說?」
裴隗看著他眼,慢慢閉睛。
裴世瑜太陽穴"突突"跳動,眼中驀地射出暴怒的光,一個翻腕,劍尖刺破衣襟,一點猩紅迅速洇開。
「虎瞳!」
這時一道身影倏然闖入。白姝君一把攥住裴世瑜握劍的臂。
劍鋒已刺入裴隗胸膛半寸,鮮血順著衣襟,蜿蜒而下。
"住手——!"
裴世瑜陰鷙赤紅的雙眸依舊死死盯著裴隗,劍尖插胸,紋絲不動。
她立刻對身後兩名親衛厲喝:"攔住二郎君!"
親衛撲上,一左一後,死死抱住他的腰身。
劍刃在裴隗胸前慢慢顫抖起來,血珠不斷滾落。
「虎瞳,今日事,你若是信得過阿嫂,阿嫂必會幫你要一個交代!"
"但現在,把劍放下,你先出去,容阿嫂與叔祖先說一會兒話!"
裴世瑜立了片刻,收劍,轉身走了出去。
他立在庭院的青磚甬道上,閉著眼睛,一動不動。
片刻後,門打開,白姝君走了出來,說道:「他說待族長歸來,他會有交代的。」
數日之後,裴家族長裴世瑛快馬趕回。他是在凱旋的半道收到消息,連夜輕騎疾歸。同行的還有一同凱旋的裴忠恕和聞訊趕到的韓枯松。
室門緊閉,老僕叩開門,送入一碗方煎好的藥,很快出來,朝著裴世瑛躬身:「老家主請君侯入內說話。」
裴世瑛示意眾人在外等候 ,走了進去。
他到的時候,斜陽尚在檐角,待得那扇門扉再度開啟,天已黑透。
裴忠恕和韓枯松等在外,半刻也沒離去,正等得焦心,見他出來,急忙上去,待開口,卻見他面色沉重,一言不發,獨自慢慢來到了裴家祖墳的墓儀門前,一個人立在那裡。
許久,他仿佛終於做出什麼決定似的,對著跟著後面的二人說道:「去吧虎瞳喚來!」
裴世瑜大步來到祖祠,入內,看見裴世瑛,眼睛便爆紅了。
「阿兄!」他走到兄長身前,跪了下去。
「那日我確實過激了。只是那老匹夫為何要如此行事?萬幸——」
那夜在展開她轉來的信,讀過她親筆書寫的那片言隻語之後,理智告訴他,他還在負氣,預備狠心一輩子都不會原諒她,然而,雙腳卻不受控制,掉頭,星夜疾馳,早早趕到,在得知她已離去後,又馬不停蹄,追到她入住的驛舍。
萬幸,他終究還是敵不過她的召喚。
此前所有的冷漠和對她的壞,只不過是因為她不要他。
只要她肯要他,只需招招手,他便必會來到她的身邊。
他到的時候,古行宮的大火已經沖天了。
可恨驛丞,竟助紂為虐。
可恨跟她的那些蠢鈍之徒,竟都以為她在屋中安寢。
最為可恨,便是那惡首。
他頓了一下,再次切齒。
「這幾日,我再三地想,卻無論如何也是想不通,他究竟為何如此恨她?阿兄你告訴我!」
「他不是恨她。他想要維護一樣東西,怕公主會破壞他守護一生,引以為榮的東西。」裴世瑛說道。
裴世瑜定望,見兄長說完,走去,向著眾蓮位焚香祝禱過後,坐到一張鋪在蓮位前的地簟上。
裴世瑜跟著,慢慢坐了下去。
「虎瞳,你最恨宇文縱什麼?」
「這有關嗎?」
「有關。並且,有極大的干係。」
「阿兄你知道的!」他連提及都覺羞恥。
裴世瑛道:「可是我若告訴你,當年北遷途中,我們被宇文縱攔截,你母親那夜去見他,後來有了你,其實是她心甘情願,而非你以為的強迫,你當如何做想?」
裴世瑜定望著兄長,突然騰地起身:「阿兄你胡言些什麼?」
裴世瑛示意他坐回去。
「不是胡言,是真的。」
他眉頭微凝,似在斟酌如何開口,在片刻後,緩緩將方才所聽全部講了出來。
如眾皆知,一切的起源,起始於崇正十六年的一個普通夏天。
時年十七歲的蜀王世子宇文縱在父親的葬禮上毀冠裂裳,折箭為誓,起身叛亂。朝廷初剿不利,因宇文器焰囂張,且能征善戰,皇帝唯恐久亂引發更大混亂,將當時還在北境的他們父親裴朔火速秘密召回長安,叫他前去遊說,允諾只要宇文歸降,皇帝既往不咎。
之所以派裴朔,除去裴朔的威望為滿朝之冠外,自然也是因為宇文傾慕裴家女的事,人盡皆知。
裴家與皇家數代通婚,世代忠良,又深受皇恩,這自然也是裴朔所願,義不容辭,遂趕去會見,將皇帝的條件說明,以自己擔保,歃血為誓,並且額外允諾,只要他效忠朝廷,裴家便將妹妹嫁他為妻。
這或許才是真正打動那個十七歲少年的條件。
就這樣,思慮一番過後,他應下了。
原本倘若如此結局,也就皆大歡喜。誰知風雲驟變。
還沒多久,皇帝卻又聽信讒言,疑心再起,尤其是得知兩家後,更擔憂日後禍患,改變主意,突然下令,殺死入京的宇文縱全家。
而他們原本到來的目的,是為皇帝冊封和議婚之事。
這場殺戮之中,只有宇文縱一個人僥倖逃出。回到蜀地,他再發檄文,對天血誓,必將復仇,不死不休。
從勸降到受,到再叛,中間不過短短三兩月而已。
皇帝性情,好大喜功,又冕旒偽聖,在大臣前,一貫以堯舜為鞭策,標榜仁義道德。
皇帝原本的計劃,是將宇文縱也一併殺死的,如此,便無後患。死人是不會說話的,到時候,忠奸全是皇帝的一句話。
壞就壞在逃走了人。
皇帝起初擔憂宇文縱會在檄文里揭發自己出爾反爾之事,遭大臣背後非議,更嚴重的,鼎耳有缺,引發信任危機,斷絕往後其餘人類似的投效之心。沒想到他隻字不提,便好似從未有過裴朔勸降之事一樣,自然求之不得,因此前招降也是秘密進行,只有三方知曉,連當時的宰相胡德永也不十分清楚,便令裴朔也對此事守口如瓶。
「隨後你也知道的,朝廷鎮壓不下,又派父親前去平叛。父親雖心內含愧,然而皇命難違,職責所在,最後終於擊敗了他。」
裴世瑛說到這裡,神色陰鬱,低道:「所謂狡兔死,走狗烹。這場大亂才平定,父親便遭人陷害,鋃鐺入獄。他在北境多年,本就身有舊傷,從前招降一事,又常鬱郁在心,難以紓解,入獄後便一病不起。」
「他自知燈盡油枯,思想生平,覺唯一有所欠之人,便是那宇文縱,遂在姑母托請胡德永,得以入監探望之時,將當年事說了出來。」
「父親對姑母說,那宇文縱非庸碌之輩,前次打敗他,也屬僥倖,他雖非忠臣孝子,但以父親和他多年交道來看,覺他倒也非真正大奸大惡之徒,猶叫父親意外的,是他當年分明是被負的一方,卻對委屈隻字不提。父親以為,他應是出於對姑母的維護,這才願意吞咽委屈,承擔世人全部罵名。」
「父親對姑母還說,他知道姑母實際也是心系對方,倘若心意未改,允姑母自行婚配,可隨他去,改姓易名便可。」
大將軍臨死發如此話,除去成全,或也有幾分彌補之心。隨後不久,便身死獄中。
「再後來,便是咱們舉家西遷,宇文縱領兵擋道,姑母便去見他。那夜他二人到底是如何說的,是否有過爭執,除去他二人自己,旁人誰也不知。不過,姑母臨終前,曾特意告知叔祖,她是心甘情願,並非有人迫她……」<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5_b/bjZ9I.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四目相對的剎那,他渾濁的眼中露出一縷激賞的溫笑:「虎瞳!你回來得早啊!叔祖聽說了你的赫赫功績,已在祖宗們面前為你請功——」
話音未落,裴世瑜一個大步停在他的案前,盯著他,切齒,一字一字道:「為什麼?」
「她哪裡得罪你了?」
裴隗和他對望片刻,目中笑意漸漸消失,道:「你都知道了?」
倘若說,原本在她他心中還殘存一點僥倖之念的話,那麼此刻,一切都已得明證了。
裴世瑜緊咬的牙關發出"咯咯"聲響,下顎線條繃得死緊,唇邊慢慢溢出一絲猩紅——竟是生生將口壁齧出了血來。
「叔祖!你今日若是不說出一個能叫我認的理由來……」
他停了下來,面部肌肉因極度憤怒而不受控制地痙攣,嘴唇慘白顫抖,整張臉,籠罩著駭人的殺意來。
裴隗凝視他片刻,低低嘆了口氣。
「虎瞳,她當真對你如此重要?比咱們裴家——」
"錚——!"一聲。
裴世瑜一劍把兜鍪掃落在地。
裴隗手指還保持著撫摸的姿勢,懸在半空。
他緩緩抬眼,渾濁的瞳孔映出近在咫尺的劍鋒——那寒刃抵在了他的胸膛前。
「老匹夫!」裴世瑜切齒:「她不過來你這一趟,究竟做了什麼,你要下如此毒手?你不給我說清楚,休怪我不認你這個叔祖!」
「你說不說?」
裴隗看著他眼,慢慢閉睛。
裴世瑜太陽穴"突突"跳動,眼中驀地射出暴怒的光,一個翻腕,劍尖刺破衣襟,一點猩紅迅速洇開。
「虎瞳!」
這時一道身影倏然闖入。白姝君一把攥住裴世瑜握劍的臂。
劍鋒已刺入裴隗胸膛半寸,鮮血順著衣襟,蜿蜒而下。
"住手——!"
裴世瑜陰鷙赤紅的雙眸依舊死死盯著裴隗,劍尖插胸,紋絲不動。
她立刻對身後兩名親衛厲喝:"攔住二郎君!"
親衛撲上,一左一後,死死抱住他的腰身。
劍刃在裴隗胸前慢慢顫抖起來,血珠不斷滾落。
「虎瞳,今日事,你若是信得過阿嫂,阿嫂必會幫你要一個交代!"
"但現在,把劍放下,你先出去,容阿嫂與叔祖先說一會兒話!"
裴世瑜立了片刻,收劍,轉身走了出去。
他立在庭院的青磚甬道上,閉著眼睛,一動不動。
片刻後,門打開,白姝君走了出來,說道:「他說待族長歸來,他會有交代的。」
數日之後,裴家族長裴世瑛快馬趕回。他是在凱旋的半道收到消息,連夜輕騎疾歸。同行的還有一同凱旋的裴忠恕和聞訊趕到的韓枯松。
室門緊閉,老僕叩開門,送入一碗方煎好的藥,很快出來,朝著裴世瑛躬身:「老家主請君侯入內說話。」
裴世瑛示意眾人在外等候 ,走了進去。
他到的時候,斜陽尚在檐角,待得那扇門扉再度開啟,天已黑透。
裴忠恕和韓枯松等在外,半刻也沒離去,正等得焦心,見他出來,急忙上去,待開口,卻見他面色沉重,一言不發,獨自慢慢來到了裴家祖墳的墓儀門前,一個人立在那裡。
許久,他仿佛終於做出什麼決定似的,對著跟著後面的二人說道:「去吧虎瞳喚來!」
裴世瑜大步來到祖祠,入內,看見裴世瑛,眼睛便爆紅了。
「阿兄!」他走到兄長身前,跪了下去。
「那日我確實過激了。只是那老匹夫為何要如此行事?萬幸——」
那夜在展開她轉來的信,讀過她親筆書寫的那片言隻語之後,理智告訴他,他還在負氣,預備狠心一輩子都不會原諒她,然而,雙腳卻不受控制,掉頭,星夜疾馳,早早趕到,在得知她已離去後,又馬不停蹄,追到她入住的驛舍。
萬幸,他終究還是敵不過她的召喚。
此前所有的冷漠和對她的壞,只不過是因為她不要他。
只要她肯要他,只需招招手,他便必會來到她的身邊。
他到的時候,古行宮的大火已經沖天了。
可恨驛丞,竟助紂為虐。
可恨跟她的那些蠢鈍之徒,竟都以為她在屋中安寢。
最為可恨,便是那惡首。
他頓了一下,再次切齒。
「這幾日,我再三地想,卻無論如何也是想不通,他究竟為何如此恨她?阿兄你告訴我!」
「他不是恨她。他想要維護一樣東西,怕公主會破壞他守護一生,引以為榮的東西。」裴世瑛說道。
裴世瑜定望,見兄長說完,走去,向著眾蓮位焚香祝禱過後,坐到一張鋪在蓮位前的地簟上。
裴世瑜跟著,慢慢坐了下去。
「虎瞳,你最恨宇文縱什麼?」
「這有關嗎?」
「有關。並且,有極大的干係。」
「阿兄你知道的!」他連提及都覺羞恥。
裴世瑛道:「可是我若告訴你,當年北遷途中,我們被宇文縱攔截,你母親那夜去見他,後來有了你,其實是她心甘情願,而非你以為的強迫,你當如何做想?」
裴世瑜定望著兄長,突然騰地起身:「阿兄你胡言些什麼?」
裴世瑛示意他坐回去。
「不是胡言,是真的。」
他眉頭微凝,似在斟酌如何開口,在片刻後,緩緩將方才所聽全部講了出來。
如眾皆知,一切的起源,起始於崇正十六年的一個普通夏天。
時年十七歲的蜀王世子宇文縱在父親的葬禮上毀冠裂裳,折箭為誓,起身叛亂。朝廷初剿不利,因宇文器焰囂張,且能征善戰,皇帝唯恐久亂引發更大混亂,將當時還在北境的他們父親裴朔火速秘密召回長安,叫他前去遊說,允諾只要宇文歸降,皇帝既往不咎。
之所以派裴朔,除去裴朔的威望為滿朝之冠外,自然也是因為宇文傾慕裴家女的事,人盡皆知。
裴家與皇家數代通婚,世代忠良,又深受皇恩,這自然也是裴朔所願,義不容辭,遂趕去會見,將皇帝的條件說明,以自己擔保,歃血為誓,並且額外允諾,只要他效忠朝廷,裴家便將妹妹嫁他為妻。
這或許才是真正打動那個十七歲少年的條件。
就這樣,思慮一番過後,他應下了。
原本倘若如此結局,也就皆大歡喜。誰知風雲驟變。
還沒多久,皇帝卻又聽信讒言,疑心再起,尤其是得知兩家後,更擔憂日後禍患,改變主意,突然下令,殺死入京的宇文縱全家。
而他們原本到來的目的,是為皇帝冊封和議婚之事。
這場殺戮之中,只有宇文縱一個人僥倖逃出。回到蜀地,他再發檄文,對天血誓,必將復仇,不死不休。
從勸降到受,到再叛,中間不過短短三兩月而已。
皇帝性情,好大喜功,又冕旒偽聖,在大臣前,一貫以堯舜為鞭策,標榜仁義道德。
皇帝原本的計劃,是將宇文縱也一併殺死的,如此,便無後患。死人是不會說話的,到時候,忠奸全是皇帝的一句話。
壞就壞在逃走了人。
皇帝起初擔憂宇文縱會在檄文里揭發自己出爾反爾之事,遭大臣背後非議,更嚴重的,鼎耳有缺,引發信任危機,斷絕往後其餘人類似的投效之心。沒想到他隻字不提,便好似從未有過裴朔勸降之事一樣,自然求之不得,因此前招降也是秘密進行,只有三方知曉,連當時的宰相胡德永也不十分清楚,便令裴朔也對此事守口如瓶。
「隨後你也知道的,朝廷鎮壓不下,又派父親前去平叛。父親雖心內含愧,然而皇命難違,職責所在,最後終於擊敗了他。」
裴世瑛說到這裡,神色陰鬱,低道:「所謂狡兔死,走狗烹。這場大亂才平定,父親便遭人陷害,鋃鐺入獄。他在北境多年,本就身有舊傷,從前招降一事,又常鬱郁在心,難以紓解,入獄後便一病不起。」
「他自知燈盡油枯,思想生平,覺唯一有所欠之人,便是那宇文縱,遂在姑母托請胡德永,得以入監探望之時,將當年事說了出來。」
「父親對姑母說,那宇文縱非庸碌之輩,前次打敗他,也屬僥倖,他雖非忠臣孝子,但以父親和他多年交道來看,覺他倒也非真正大奸大惡之徒,猶叫父親意外的,是他當年分明是被負的一方,卻對委屈隻字不提。父親以為,他應是出於對姑母的維護,這才願意吞咽委屈,承擔世人全部罵名。」
「父親對姑母還說,他知道姑母實際也是心系對方,倘若心意未改,允姑母自行婚配,可隨他去,改姓易名便可。」
大將軍臨死發如此話,除去成全,或也有幾分彌補之心。隨後不久,便身死獄中。
「再後來,便是咱們舉家西遷,宇文縱領兵擋道,姑母便去見他。那夜他二人到底是如何說的,是否有過爭執,除去他二人自己,旁人誰也不知。不過,姑母臨終前,曾特意告知叔祖,她是心甘情願,並非有人迫她……」<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5_b/bjZ9I.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