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哪怕要花十年,二十年,又有何妨?

  再說了,南越,那是秦皇都沒有徹底征服的地方。叔孫通以為,意識形態的歸一,遠比武力征服來得長久,若真成了,功勞定不比蒯通來得弱!

  昨日,叔孫通將自己的觀點與陸賈一說,他明顯發現陸賈心動了。

  也是,別看陸賈從不摻和儒門內部事務,陸賈真的不希望儒家壯大嗎?不見得。

  他不像張蒼師從荀子,天然有著出身與底氣,儒家壯大了,對他來說只有好處,因為他身上永遠貼著儒生的標籤。就像張蒼見到好苗子賈誼,便傾盡全力教導一樣,一旦遇上欣賞的儒家英才,陸賈也會不吝提攜,「以教化使南越萬民歸心」,這樣的前景,誰不動容?

  哪怕是水中月鏡中花,他也要試一試,憑他是儒生,是漢人,是陛下的良臣。

  叔孫通深吸一口氣,從回憶中抽身,大步踏進了宣室殿。

  入眼兩隻膘肥體壯的大狼,皮毛光滑油亮,他當即一笑,眼底浮現喜愛,然後下拜下去:「臣,叔孫通參見陛下。」

  第204章

  「奉常公免禮, 快坐。」劉越心知叔孫通找他有事兒,指了指旁邊的坐席,叫人端上茶水, 露出一副傾聽的神情。

  光是這幅重視的模樣, 就足夠老臣們開心了, 每每回府都會感嘆, 天子禮賢下士, 實乃大漢之幸。

  叔孫通作為吹天子吹得最凶的人之一, 聞言一揖手, 自如地盤腿坐下。

  他也不囉嗦,寥寥幾句鋪墊, 便說明來意:「……陛下也知, 我儒家子弟或鑽研論經, 或入鄉為吏,卻還有更多的弟子, 遺憾不能大展拳腳,為陛下盡忠, 大漢盡責。」

  說到動情處, 他揩了揩眼睛, 放下手的時候, 眼眶都有些發紅了。

  「……」劉越心裡浮現六個點, 就這麼看著他表演,表面點了點頭,示意叔孫通繼續。

  叔孫通餘光瞄著, 見此收到鼓舞:「通每每思及,夜半難眠,輾轉反側。那些弟子的出路到底在何方?他們又有什麼長處, 能為陛下分憂?」

  說著,慷慨激昂起來:「經我儒門上下討論,教化才是出路!孔師言有教無類,通深以為然。在我漢境以外,有多少愚民未啟民智,不能說漢話,衣右衽,以漢人自謂?臣今日來,是代三千弟子向陛下請願,願遠赴境外,施教化之功,撫平陛下心系蒼生的憂愁。」

  劉越:「…………」

  劉越眉心抽搐了下,半晌聽懂了叔孫通的意思,他說:「愛卿,說人話。」

  叔孫通輕咳一聲,借喝茶掩飾了內心的不自在,心道陛下這是沒被他迷惑啊。

  唉,為了達成目標,他也是豁出去了:「儒家三千子弟,願入境南越……」

  劉越陷入沉思。

  他倒是真沒料到,儒家願意走出這一步,還另闢賽道,盯上了南越國。

  想也知道,他們是被蒯通封爵給刺激了。刺激之後,便是激烈的思考,在儒生看來,但漢境之內,大展拳腳的地方很小,有南陽郡的前車之鑑在前,陛下和太后,能全心全意地信任他們嗎?不能。

  且有黃老顯學把持,法家墨家虎視眈眈,他們作為「小眾」,想要派人在各大郡縣順利地傳道授業,做夢還差不多。

  但境外就不一樣了!尤其是有漢學基礎的南越國,那可是一塊思想乾淨的土壤,還沒被哪一家霸占,深耕幾下,說不定有驚喜在裡頭。

  劉越露出若有似無的笑容,轉眼消失無蹤。

  片刻為難地道:「愛卿的提議,朕還要和太后討論討論。儒家準備派出幾位儒生?」

  叔孫通立即道:「三千。」

  劉越:「?」

  他以為「三千」只是虛指,沒想到是寫實,劉越沉默了一會兒,由衷道:「我和母后就算同意了,恐怕南越王也不會允。」

  三千人,儒家老底都掀出來了吧!皇帝陛下深刻體會到了叔孫通的決心,這是不立功勞不罷休。

  就是趙佗可能睡都睡不好,三千人,拉一隻軍隊都綽綽有餘了。劉越委婉地說:「南越王若是誤會,我大漢有兵戈相向之意,怕是會影響藩屬與宗主國之間的往來。」

  叔孫通連連點頭,像是意識到這個數字實在是誇張,想了半天,改口道:「依臣之見,一千人如何?」

  幾百人都頂天了。

  劉越換了個坐姿,不知不覺翹起腿,奉常這是在瘋狂套路他呢,把「同不同意」的矛盾,轉化為「派遣幾人」,高,實在是高。

  他也一副被套路的模樣,嘆了口氣:「作為宗主,朕還是要尊重藩屬國的意見,等南越的國書到了,你我再行商議,如何?」

  叔孫通大喜過望:「陛下英明!這領隊的人選——」

  「陸賈身為典客卿,自然是重任在身,舍他其誰。」劉越笑道,「陸卿前有深入南越,勸趙佗歸附之壯舉,今率儒生再入南越,豈不創下佳話,想必朝堂諸公,都不會有異議的。」

  什麼叫心有靈犀?

  這就叫心有靈犀!

  叔孫通恨不能抱著帝王直抒胸臆,高興的情緒逐漸盈滿了胸腔。心裡感慨萬千,這世上最懂他的,也唯有如今的陛下了,誰也不會懂做小陛下的臣子,是多麼的快樂。

  心裡這般想,嘴上也是好話不斷,那文采,那話術,劉越都被誇得不好意思了。

  也難怪有儒家大賢批判叔孫通,說他過於諂媚過於逢迎,這般的舌燦蓮花,想必與陸賈都不相上下了。劉越只好叫趙安再添上一杯茶,讓奉常公潤潤喉嚨,趁機東扯西扯,與他聊了幾句日常。

  最後他親昵道:「若是喜歡茶的味道,愛卿不如帶幾包回去?」

  「……臣,叩謝陛下。」

  叔孫通喜滋滋地閉上嘴,心想他這寵臣待遇,要是別人見了,還不眼紅得滴出血來?

  轉眼捧著兩小袋茶包,是未央宮膳房炒制的、淮南國專供的春茶,九卿之一的奉常腳步輕快地告退。走出宣室殿的一瞬間,叔孫通的笑容再也無法掩飾,劉越望著他的背影,也不自覺地揚起笑容。

  皇帝陛下揉了揉臉,再次感嘆梅花司情報的準確性。

  叔孫通下衙拜訪陸賈,透露出些許不同尋常,更引起了長安城的眾多討論——事已至此,郅都自然不會漏過上報的可能,只是他聽過便遺忘到了腦後,也沒有讓人深究的意圖。

  畢竟凡事要有一個度,掌控太過,累的反而是他。沒想到與南越有關,更是代表著儒家的新出路,劉越再次點了點頭,眼底浮現讚賞。

  另外,偶爾裝作被套路,才是愛護臣子的好皇帝。

  與叔孫通雙贏的局面達成了!

  .

  「奉常叔孫通進宮,與陛下奏對了些什麼,你可知曉?」郅都來到法家大賢張恢的府邸看望老師,剛進書房,張恢便屏退左右,壓低聲音詢問他。

  「……」郅都半晌沒說話,眼裡卻似什麼都說了。

  張恢咳嗽一聲,也知這個弟子權責深重,未免揮霍天子信任,不能行差踏錯一步,當即打消了探聽的念頭。

  郅都的存在,已經助力了法家良多,還是不要太過貪心為好。

  只是這心裡貓爪撓過一樣,聽說儒家這幾天動作極大,還開什麼動員大會,把各地的青年儒生都召來長安——粗粗探聽,都有上千之數了!

  這動靜,實在讓人放不下心,莫不是要和諸子百家開打?

  張恢琢磨半晌,覺得奉常應該沒有腦袋進水,但總叫人心裡發慌。他相信黃老學派的心情,此刻當與法家一模一樣,這好好的,忽然辦一樁大事……

  他臉色凝重了起來:「莫不是儒家有大賢走了?召喚弟子是為奔喪?」

  再深想,難不成是叔孫通本人?

  第205章

  叔孫通打了個噴嚏:「阿嚏——」

  他抹抹鼻子, 在弟子們擔憂的視線下,擺手道:「無事。」

  想來是哪個對家在詛咒他。

  緊接著看向親傳的三個徒弟,叔孫通目光炯炯:「若是陛下允准, 你們可願前往南越?」

  大弟子三十又六, 二弟子二十又八, 三弟子年僅十七, 面上還有些許稚嫩。除了三弟子, 其餘二人都成家了, 聽到叔孫通的問話, 大弟子與二弟子對視一眼,不假思索地答:「老師, 我去。」

  三弟子猶疑幾秒, 下定決心道:「我也去!」

  叔孫通反而沉默了。

  見弟子答覆得那麼快, 他說不上心裡是個什麼感受,欣慰, 感慨,還是兩者都有?

  他頓了頓, 方才道:「你們可要考慮好了。那裡的氣候, 與關中大不相同, 地形亦是艱險異常, 你們要去的不只是平原國都, 還有山林湍流。昔日秦皇南征百越,熱死的士卒不計其數,何況還有瘴氣毒蟲, 其中艱險,不足為外人道……」

  叔孫通敘述的都是客觀事實,而不是誇大其詞。前往南越國的儒生, 不是去享福的,而是肩負著前所未有的重任,若要傳道授業,少不得深入惡劣艱險的環境,指不定過去一趟,就再回不來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25_b/bjZ9J.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