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行至面前,那清秀之人仍是不敢抬眼,躬身行禮,幾乎一揖到地,「臣宋蘊山拜見寧王妃,王妃萬福金安。」

  周元笙含笑道,「宋長史免禮。」見他直起身子,卻仍是垂目望地,不覺一陣好笑,閒閒寒暄道,「宋長史籍貫何處?來到燕地可還適應?」

  宋蘊山欠身道,「臣祖籍崑山,自幼在揚州長大。此番初次來到燕地,並無不慣,多謝王妃關懷垂詢。」

  他語音清澈柔緩,雖望不見其雙眸,卻令人有如沐清風之感。周元笙一笑道,「原來宋長史的家鄉,離我的家鄉不過驅車一日之遙,在此地相逢,亦可算是他鄉遇故知。」頓了頓,復贊道,「我曾有幸隨家人上過揚州,當真是紅塵中第一等富貴風流所在。要長史拋舍那等繁華,來這苦寒化外之地,真是難為了。」

  她說話間,早已注意到宋蘊山其人頭戴幞頭,身著半新不舊的一件藍衫,端看裝扮已感覺到有些清寒,是以提到揚州繁華時,特意盯著他著緊地看了看,卻見他仍是低著頭,半晌並不曾答話,只是垂下的袖口微微的晃了一晃。

  周元笙不解此人是不善言辭,還是木訥羞澀,只是想起李錫琮那樣一個鋒銳尖刻、凌厲硬朗之人,偏生被指派了這樣一個拘謹少年,也不知日後該怎生相處。一面想著,一面已暗暗使眼色給梁謙,示意他將人帶下,省去這般無言的尷尬。

  梁謙收到暗示,忙笑著道,「臣奉命引宋長史略微熟悉一下府中格局,如今給王妃請過安,也好再去別處,臣等這就告退了。」

  周元笙點頭道,「宋長史辛苦,梁總管好生照看著,若有什麼需要,隨時來回我就是。」

  王府長史的俸祿自有朝廷給付,周元笙不過隨口盡一句地主之誼的客套話,卻不想到了這會,那宋蘊山忽然間抬起了頭,目光澄澈的在她臉上一轉。剎那間竟是呆在了原地,其後一張素白的臉騰地紅起一道,因膚色過白,愈發顯出紅的突兀,便像是劈面被人攉了兩掌一般。

  周元笙微微有些詫異,亦有些被冒犯之感。那宋蘊山想必也自覺到了,慌忙垂下頭去,半日聲音發顫,深深揖道,「臣失儀,請王妃降罪。」

  周元笙略踱了兩步,側過身子,便可看見他垂著的睫毛正自抖個不停,想來是嚇得不輕,便以團扇掩口,一笑道,「長史不必緊張,想來是我生得太過唬人,是以將長史驚嚇住了。只是今日一見,還望長史能記住我的樣貌,來日若碰上了,可別再被嚇著才好。」

  宋蘊山如何聽不出她的調侃和解圍之意,心口微微一松,穩住了聲氣道,「王妃說笑了,臣實在慚愧。不敢欺瞞,臣適才失態,實是因數月前,曾在翰林院有幸窺見太子妃殿下玉容。聽聞王妃是殿下長姐,卻不曾想到王妃與殿下生得並不相似,一時心下好奇,才引發失禮之舉。幸得王妃見諒,臣惶恐之餘,感激不盡。」

  這番話倒是說得一氣呵成,且無論真假,足可以抵過方才難堪,何況更有他言語間自然流露的誠惶誠恐。周元笙覺得此人頗有些呆氣,不免暗自發笑,又聽他提及太子妃,便隨口問道,「長史從前在翰林院任職?何以有機會見過太子妃?」

  宋蘊山欠身道,「臣早前曾在翰林院任檢討,因經筵之故得見太子殿下,其後機緣巧合得以窺見前來等候殿下的太子妃娘娘。」

  周元笙聞言,已隱約猜到彼時情形,看來太子對周仲瑩果真情誼甚篤,竟是一時一刻也離不開。而眼前之人,當日只是個從七品的檢討,筵講之時也不過遠遠侍立在外圍,一個走神間瞥見外頭掀簾探看的東宮妃也確屬機緣巧合。

  她無意再去探問,笑著道了句原來如此。索性也不等梁謙再行告退,含笑點了點頭,便即邁步先行離開。

  然而一路之上,腦海中卻不斷蹦出周仲瑩秀麗絕倫的臉龐。屈指一算,彼此分開竟已有大半年的光景,雖說平日偶有書信往來,也不過止於尋常問候之語、家中境況等事。初為人婦那些或歡喜或忐忑的心境,卻並無一點涉及。

  想到此處,不禁微微一嘆,她和這個妹妹的緣分終究是淺了些。所幸知悉她得太子愛重,也能令自己稍感寬慰——她是真心盼著周仲瑩能有美滿的姻緣。只是轉念間聯想起李錫琮的坦誠之言,心中又倏忽掠過一層陰霾。

  ☆、第61章 鶼鰈情深

  就在周元笙惦念胞妹之時,遠在千里之外的太子妃周仲瑩正著了一襲翠色十二破留仙長裙,亭亭如春竹般,站在碧紗窗畔逗弄著一隻黃綠相交的鷯哥。

  她語音清脆如崑山碎玉,極有耐心地教著鳥兒吟唱詩歌。那鷯哥本已算口齒伶俐,翻來覆去學了半日,也只學會一句,「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不過這一句罷了,業已叫她拍掌贊道,「你真是聰明,這麼難的詩都能學會,不枉太子特特的尋了你來。」

  一時間殿中眾人都笑了起來,端本宮的宮女慧錦一面替她給那鷯哥餵食,一面笑道,「這小東西旁的沒學會,就單單學會了懷佳人,且還是對著娘娘,可見真真是個知人意的。若是對著奴婢等人,它可連這一句都不肯學呢。」

  周仲瑩淺淺一笑,方要答話,卻聽身後一個溫雅和悅的聲音誦道,「若是孤來教它,便教那句,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