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二、一個妖魔被輕率地從魔瓶里召出,現在她要一顯她那無邊的法力了。
迪斯累里輕率地打開了魔瓶。維多利亞骨子深處的那種強大的權力欲與征服欲連同她那份無人能阻擋的任性重又被喚醒了,而且較以前更加瘋狂與強烈。仙女變成了妖魔,獨裁與專橫之幽靈再次在倫敦之上空徘徊、蕩漾……
維多利亞矮胖的身軀裹著黑色絲絨的褶裙佩著平紋紗的飾帶,頸項上掛著沉甸甸的珍珠。她的步子從容而傲慢,她的表情冷靜而嚴肅,暗暗地透出一股專橫之氣,無法掩飾她那種咄咄逼人的霸王之相。
事實上,維多利亞對於政事之關註明顯地較以前熱心了。她開始從幽居中走了出來。她一開始還只是半正式地在倫敦露面,上救濟院和音樂會,主持國會的開幕式,在奧爾德謝特檢閱軍隊,頒發勳章。其時,自由主義運動已然落潮,平民們企圖從維多利亞的復出中找回大英帝國極盛時的那種感覺,找回一種精神上之慰藉。歡呼聲響徹在女王耳邊,而迪斯累里的迷魂湯又總是不失時機地端了過來,女王之激情在一片鼓譟聲中開始膨脹。
1874年5月,剛將女兒嫁給維多利亞的次子愛丁堡公爵的俄國沙皇正在倫敦出訪。根據預先的時間安排,沙皇20日離開倫敦,而維多利亞則於18日去巴莫羅度假。直到這日子一天一天逼近,人們才發現這個安排有一個極大的漏洞,作為主人的維多利亞怎麼可以在客人要動身的前兩天突然離去呢?何況這客人是尊貴而傲慢的俄國沙皇!
但維多利亞卻拒絕推遲自己的行期。從她的工作之緊迫性來看,她不是不可以推遲,她只是認定,那樣一來豈不是屈從了沙皇嗎?那她的被稱做日不落帝國之女王的地位又何在?她的尊嚴神聖不可侵犯。所有的勸解都失敗了,無論是外相德比還是王子威爾斯,維多利亞都無動於衷,她已決定18日去巴莫羅,那就得18日非走不可。
直到迪斯累里出面,不知他又用了一些什麼樣的花言巧語,終於說服了女王同意再在倫敦多停兩天,以便送走俄國沙皇。但這件事所體現出來的女王之固執與蠻橫已讓那些大臣們惴惴不安了。
這決不是一個好的兆頭。
三年後,即1877年1月1日,維多利亞喜不自禁坐上了新印度皇帝之寶座,把對遙遠東方那個古老國度的殖民擴張大大地推進了一步。
她似乎已經不滿足於做一個英國女王而更傾心於做全球之統治者。在維多利亞的意識里,殖民擴張之欲望已經膨脹到了無以復加之地步。
與之呼應的是首相迪斯累里·比肯斯菲爾德伯爵。他奉行一種“生機勃勃的外交政策”,到處擴展英國的勢力與威望,無論是亞洲還是非洲,是地中海還是加勒比海,是印度洋還是太平洋,他到處插手。
克里米亞戰爭後,英俄在土耳其之利益爭端暫告一段落。但是,隨著沙俄勢力的日益擴大,也隨著迪斯累里殖民主義欲望之日益膨脹,他們在土耳其之爭端再度被挑起。1877年5月,俄國對土耳其宣戰,這勢必影響英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贏得的既得利益。作為英國控制中東及遠東的重要跳板,英國人決不容許他在土耳其的利益受到半點損害。在這一場周旋中,維多利亞再一次表現了她的激情與狂熱。她力勸政府採取堅硬之態度並在必要的時刻不惜策動戰爭。她對沙俄的舊恨,在克里米亞戰爭時便已結下,現在又激發起來。她想起了阿爾伯特那不懈的仇恨,她想起1874年5月在沙皇面前的讓步,她感到自身的尊嚴受到了強烈的挑釁,她一味地責成迪斯累里迅速採取激烈的行動,而將每一種策略都看作是軟弱之表現。她狂熱地相信戰爭,而不相信任何策略。當初她與親王不正是憑此而使俄國人乖乖就範嗎?
她對那些在俄土爭端中同情俄國人的反對黨憤慨之至。當聽到倫敦舉行了反土耳其集會,韋斯敏特公爵和沙夫茨伯里勳爵為主持人,格拉斯頓及其他激進派要人也出席了時,她大發雷霆。聲言“這是非法的,檢察總長應該起訴他們!”面對政府的種種策略,她感到寢食不安,“朕感到萬分焦慮,再拖下去就太遲了,會使我們永遠失去優勢,”“如果朕是一個男子漢,我將去把那些言而無信的俄國人狠揍一頓!我們不先打一場決定勝負,怕再做不成朋友了!”對俄國作戰的建議受到前首相比爾的兒子,現任外相德比勳爵的反對。對此,維多利亞一而再、再而三以立即遜位來恫嚇,威脅政府立即征戰。她在給比肯斯菲爾德伯爵的信中說:“如果英國去俯吻沙俄的腳趾,朕決不有染英國的這一屈辱,而將放棄王位。”在另一封信里說:“這種拖延,這種猶豫不決正使我們失去在海外的威望與地位,而同時俄國卻在步步進逼,很快就要打到君士坦丁堡之前了!屆時政府將受到可怕的責難,朕亦將大受屈辱,如此朕覺得不如立刻遜位。要大膽啊!”她幾乎是歇斯底里的呼喚了。她反覆重申,“如朕前次所言,朕覺得無法再做聽任國家去俯吻那個作為世界一切自由與文明之攔路虎的大蠻邦腳趾的國家元首。”
俄軍打到了君士坦丁堡郊外,維多利亞如同熱鍋上之螞蟻,她一天之內連發三封信要求開戰。當得知內閣僅僅決定派遣艦隊前往加里波利之後,她宣稱“自己的第一個衝動便是脫下王冕,因為朕覺得如果國家還是像現在這樣子的話,再戴下去也毫無意思了。”
迪斯累里輕率地打開了魔瓶。維多利亞骨子深處的那種強大的權力欲與征服欲連同她那份無人能阻擋的任性重又被喚醒了,而且較以前更加瘋狂與強烈。仙女變成了妖魔,獨裁與專橫之幽靈再次在倫敦之上空徘徊、蕩漾……
維多利亞矮胖的身軀裹著黑色絲絨的褶裙佩著平紋紗的飾帶,頸項上掛著沉甸甸的珍珠。她的步子從容而傲慢,她的表情冷靜而嚴肅,暗暗地透出一股專橫之氣,無法掩飾她那種咄咄逼人的霸王之相。
事實上,維多利亞對於政事之關註明顯地較以前熱心了。她開始從幽居中走了出來。她一開始還只是半正式地在倫敦露面,上救濟院和音樂會,主持國會的開幕式,在奧爾德謝特檢閱軍隊,頒發勳章。其時,自由主義運動已然落潮,平民們企圖從維多利亞的復出中找回大英帝國極盛時的那種感覺,找回一種精神上之慰藉。歡呼聲響徹在女王耳邊,而迪斯累里的迷魂湯又總是不失時機地端了過來,女王之激情在一片鼓譟聲中開始膨脹。
1874年5月,剛將女兒嫁給維多利亞的次子愛丁堡公爵的俄國沙皇正在倫敦出訪。根據預先的時間安排,沙皇20日離開倫敦,而維多利亞則於18日去巴莫羅度假。直到這日子一天一天逼近,人們才發現這個安排有一個極大的漏洞,作為主人的維多利亞怎麼可以在客人要動身的前兩天突然離去呢?何況這客人是尊貴而傲慢的俄國沙皇!
但維多利亞卻拒絕推遲自己的行期。從她的工作之緊迫性來看,她不是不可以推遲,她只是認定,那樣一來豈不是屈從了沙皇嗎?那她的被稱做日不落帝國之女王的地位又何在?她的尊嚴神聖不可侵犯。所有的勸解都失敗了,無論是外相德比還是王子威爾斯,維多利亞都無動於衷,她已決定18日去巴莫羅,那就得18日非走不可。
直到迪斯累里出面,不知他又用了一些什麼樣的花言巧語,終於說服了女王同意再在倫敦多停兩天,以便送走俄國沙皇。但這件事所體現出來的女王之固執與蠻橫已讓那些大臣們惴惴不安了。
這決不是一個好的兆頭。
三年後,即1877年1月1日,維多利亞喜不自禁坐上了新印度皇帝之寶座,把對遙遠東方那個古老國度的殖民擴張大大地推進了一步。
她似乎已經不滿足於做一個英國女王而更傾心於做全球之統治者。在維多利亞的意識里,殖民擴張之欲望已經膨脹到了無以復加之地步。
與之呼應的是首相迪斯累里·比肯斯菲爾德伯爵。他奉行一種“生機勃勃的外交政策”,到處擴展英國的勢力與威望,無論是亞洲還是非洲,是地中海還是加勒比海,是印度洋還是太平洋,他到處插手。
克里米亞戰爭後,英俄在土耳其之利益爭端暫告一段落。但是,隨著沙俄勢力的日益擴大,也隨著迪斯累里殖民主義欲望之日益膨脹,他們在土耳其之爭端再度被挑起。1877年5月,俄國對土耳其宣戰,這勢必影響英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贏得的既得利益。作為英國控制中東及遠東的重要跳板,英國人決不容許他在土耳其的利益受到半點損害。在這一場周旋中,維多利亞再一次表現了她的激情與狂熱。她力勸政府採取堅硬之態度並在必要的時刻不惜策動戰爭。她對沙俄的舊恨,在克里米亞戰爭時便已結下,現在又激發起來。她想起了阿爾伯特那不懈的仇恨,她想起1874年5月在沙皇面前的讓步,她感到自身的尊嚴受到了強烈的挑釁,她一味地責成迪斯累里迅速採取激烈的行動,而將每一種策略都看作是軟弱之表現。她狂熱地相信戰爭,而不相信任何策略。當初她與親王不正是憑此而使俄國人乖乖就範嗎?
她對那些在俄土爭端中同情俄國人的反對黨憤慨之至。當聽到倫敦舉行了反土耳其集會,韋斯敏特公爵和沙夫茨伯里勳爵為主持人,格拉斯頓及其他激進派要人也出席了時,她大發雷霆。聲言“這是非法的,檢察總長應該起訴他們!”面對政府的種種策略,她感到寢食不安,“朕感到萬分焦慮,再拖下去就太遲了,會使我們永遠失去優勢,”“如果朕是一個男子漢,我將去把那些言而無信的俄國人狠揍一頓!我們不先打一場決定勝負,怕再做不成朋友了!”對俄國作戰的建議受到前首相比爾的兒子,現任外相德比勳爵的反對。對此,維多利亞一而再、再而三以立即遜位來恫嚇,威脅政府立即征戰。她在給比肯斯菲爾德伯爵的信中說:“如果英國去俯吻沙俄的腳趾,朕決不有染英國的這一屈辱,而將放棄王位。”在另一封信里說:“這種拖延,這種猶豫不決正使我們失去在海外的威望與地位,而同時俄國卻在步步進逼,很快就要打到君士坦丁堡之前了!屆時政府將受到可怕的責難,朕亦將大受屈辱,如此朕覺得不如立刻遜位。要大膽啊!”她幾乎是歇斯底里的呼喚了。她反覆重申,“如朕前次所言,朕覺得無法再做聽任國家去俯吻那個作為世界一切自由與文明之攔路虎的大蠻邦腳趾的國家元首。”
俄軍打到了君士坦丁堡郊外,維多利亞如同熱鍋上之螞蟻,她一天之內連發三封信要求開戰。當得知內閣僅僅決定派遣艦隊前往加里波利之後,她宣稱“自己的第一個衝動便是脫下王冕,因為朕覺得如果國家還是像現在這樣子的話,再戴下去也毫無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