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為在這一次的暴動之中,大唐軍隊損傷近十萬人,這些都是大唐兒郎,他們的死,讓大唐的將領與謀士不再仁慈。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在這一刻,所有大唐將領都不會拿大唐軍人的性命來賭這些被俘虜的人不會再次暴動。

  所以大唐拿下的十三座城池在短短的幾天時間之內,就將拜占庭原住民徹底的殺戮。血腥味瀰漫了整個十三城池防線,大火將屍體燒毀,上百萬的拜占庭平民徹底的被殺死。

  或許歷史上今後會記載他們的暴行,但是作為一軍之將,此時他們根本沒有別的選擇。而這個消息如果傳回大唐,他們將會被那些儒生指著脊梁骨唾罵可是他們無怨無悔。因為他們知道這一戰絕對不容許有絲毫的疏忽,關係到整個大唐是否還會存在,是生死存亡的關鍵。

  所以哪怕被後世唾罵是血手屠夫,他們也不會有絲毫的退縮,哪怕被人背後戳脊梁骨,他們也會挺起脊樑承受。這些是他們軍人的宿命,征戰沙場,衛國殺敵。不管敵人是兇悍的軍隊,還是手無寸鐵的平民,只要認定是敵人,那麼就絕對不容姑息。

  這些將領的猜測沒有錯,在大唐國內,消息傳來的時候,的確是一片譁然,無數文臣跳出來指責前線的將領是屠夫,是泯滅人性的魔鬼。但是全都被李二鎮壓了下來,他坐在純陽殿的九龍椅上,雄視下方百官。

  李二隻說了一句話:「這一切都是為了大唐江山社稷,此戰若敗,大唐將會萬劫不復。前線將士所做的一切,都是代表了朕,代表了大唐,而你們指責他們,就是在將整個大唐,整個中原民族徹底的推入深淵,自毀長城之事難道你們也要做?」

  沒有人想到李二會這樣說,甚至在跳出來指責的人之中,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一次的戰爭究竟是為了什麼。

  一場霍亂就這樣消弭無無痕,大唐在背後作為前線軍隊最堅強的後盾,甚至李二再一次開始抽到大軍,準備支援西域,因為這一切真的是關乎到大唐江山社稷,關乎到整個中原民族的生死存亡。

  李二背後無條件的支持前線的軍隊行動,整個大唐在這一刻竭盡全力的支援前線,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提出質疑。在別的事情上,李二或許會讓他們進諫並且作出妥協,但是這一件事情,他必須乾綱獨斷。

  這一次是孤注一擲,整個大唐的命運都壓上了,除了西南預防吐蕃與吐谷渾的軍隊之外,其餘的地方全都必須全力支持西征,若是因為大唐沒有全力以赴,導致了這一次西征失敗,那麼大唐恐怕今後只能夠成為歐洲那邊人的俘虜。

  當然真正決定勝負的是呂涵陽他們,可是李二作為大唐君王,他必須要做出自己的態度,哪怕在這一次做一次獨斷朝綱的暴君也在所不惜,千古罵名也是相對的,若是這一次勝利了,那麼大唐將會在他的手上成為整個世界上最強的帝國。

  面對這樣的得失衡量,李二知道自己該做出怎樣的選擇,也知道在這一刻沒有絲毫的退路。

  而呂涵陽他們此時已經深入到了歐洲,甚至到了歐洲的西端,和北非隔海相望的那一個地方,這裡被稱之為西哥特王國,他們沒有將戰場放到西域那一片地方,甚至沒有在拜占庭帝國,而是直接朝著敵人的大本營深入,此時他們正在歐洲地中海邊上,等待著敵人的到來。

  呂涵陽不能夠把戰場放在靠近大唐的地方,他不想戰鬥波及到任何一個大唐子民,雖然這一次大唐軍隊絕對會損傷慘重,畢竟凡人之間的戰爭就是血肉戰場。但是他們的戰鬥要是稍微波及,也比一場大戰死傷的人多得多。

  地中海沿岸,這裡是一片片的綠洲,與在地中海對面的亞洲地區沙漠遍地相反,因為在對面受副熱帶高壓影響,降水稀少。戰場選在這裡,是為了有更大的把握對付敵人。

  呂涵陽選擇戰場最初準備在沙漠地帶,讓皮爾斯有發揮的餘地,但是後來他改變了主意,而是來到了靠海的地方,因為在這一段時間之內,雪姬將海神三叉戟掌控的差不多了,雖然沒有達到詹姆斯的程度,但是卻也能和沒有突破半神級別的詹姆斯相差仿佛了。

  這個時候雪姬能夠掌控大海,掌控海水進行攻擊。這種優勢不加以利用,呂涵陽覺得實在是可惜了,而皮爾斯的黃沙能力也在這個時候有了突破,雖然在這一片區域無法和沙漠之中相提並論,但是也能夠大面積的掌控泥土,甚至石頭了。

  所以戰場的變化對皮爾斯雖然有影響,但是影響並非太大,這樣戰場的改變對呂涵陽他們優勢更大,屬於利大於弊。

  所以戰場被呂涵陽改變了地方,到了這一片海邊,而且在北面一點的區域,有一片沙漠,到時候皮爾斯將戰場放到那裡也能夠發揮他最強的實力。

  這個戰場所在地現在叫做西哥特王國,在一千多年以後這裡被稱之為西班牙。這是呂涵陽在找遍了歐洲之後,找到了的最適合作為戰場的地方,讓他手下的隊伍能夠發揮出最強大的戰力。

  既然確定了戰場,那麼需要的就只有敵人了,如何將敵人引導到這一片戰場?呂涵陽直接去找亞瑟,並不能讓對方跟隨他一起前來,更可能是將他直接圍殺,因為他那邊也有好幾個外來玩家。

  而一起過去?那樣還找這一片戰場幹嘛?所以必須要有一個比較巧妙的辦法去將敵人引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