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幸好這個時候火焰符陣已經將海水煮幹了,露出了下方雪白的海鹽。

  「呼……停!」真元將符篆帶回來,他收了真元輸出。此時整個鹽田成了一片雪白的大地!只有那些留下的溝壑之中還有淺淺的水,只不過都是在沸騰之中。

  雪白的鹽池,在大火散盡之後暴露在所有人的面前。在這一刻見到這雪白的鹽,所有人都徹底的驚呆了。

  「這真的是海水煮出來的?沒想到大海之中居然有這麼多鹽!」這還只是一點點的海水,要是整個大海全都煮干,那得有多少鹽啊?

  這是一部分人心中的想法,他們可沒有想過要把整片海洋煮干需要多少的柴火。而且他們能夠用烈火煮海這樣的手段?

  顯然是不可能的,他們沒有呂涵陽那樣的手段,只能夠一點點的讓陽光蒸發海水,從而獲得鹽巴。不過哪怕只是如此,哪怕只有這文登縣這一個鹽池,都足以讓登州成為天下又一個食鹽產地。

  在這個鹽鐵專營的年代,鹽巴可是戰略性物資,只要有這東西在,朝廷就會對登州投入更多的資源,然後整個登州就會迅速地發展起來。

  國家機器想要發展什麼地方,絕對不是什麼大問題。就像是後世天朝時期的改革開放,鵬城短短三四十年成為了足以比擬千年古都的城市,而且經濟方面更勝一籌。

  不過這也只是解決了一部分問題,百姓吃穿用度雖然可以通過鹽進行商貿換取,或者朝廷補給。但是依舊沒有能夠自給自足,顯然依舊無法徹底解決登州的問題。

  不過,有了鹽作為支撐,那麼商貿絕對會更加的繁榮,商業發展了,那麼造船什麼的就不是難事了。只要有船,那麼出海捕魚也成了可以預期的事情。

  可以說這一切都是一個鏈條,有一個發展優勢,就會帶動鏈條上其他的環節。

  不過就在呂涵陽覺得事情已經差不多的時候,才發現還有一個問題被他疏忽了。

  那兩個巨大的絞盤,用來升起和降落斷龍石的機關,卻出現了問題。首先重達四五百噸的斷龍石,需要多少頭牛來進行拉動?

  還有在拉上去之後,降落下來的時候該怎麼控制速度?這也是一個難題,畢竟那麼大一塊石頭放下來的時候絕對是直接砸下來的。

  稍不注意就會直接將拉住絞盤的牲口直接甩飛出去。所以這需要好好合計一番。

  最後還是解決了這個問題,直接弄了一個插銷,在絞盤上開了一個大洞,當拉起來之後,這裡插上,然後就能卡住兩條鎖龍鏈,而需要放下去的時候,就直接將插銷給拔出來。

  在卡住插銷的時候,就把牲口解下來,這樣就不會在關閉斷龍石的時候造成牲口受損的情況了。

  雖然還不是最佳的解決方式,但是卻也暫時找不出更好的方法了,呂涵陽也是一個管殺不管埋的主,將這個問題丟給了牛得水,當然也丟給了李二的那一幫朝臣。

  除了這一點之外,就是第一次熬煮出來的海鹽的稱量了:一望無垠的雪白大地,在這鹽池上布滿了厚厚的一層。全都是板結在一起的模樣,呂涵陽控制的非常精細。

  鹽在火焰的燒灼下也會變質,甚至被燒毀。所以呂涵陽控制著,只要水燒乾了,那麼那個地方的火焰就會移到別處,最後火焰消散留下的全是潔白的鹽池,沒有一點燒壞的鹽。

  一塊塊的鹽塊被敲下來,然後一點點的堆疊在岸邊,最後進行稱重。

  這一次直接得到了海鹽差不多萬石,這個產量直接讓所有人驚呆了:這海水居然有這麼多鹽,一萬石鹽,差不多就是大唐所有鹽產量的十分之一。

  大唐缺鹽,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軍中士兵吃鹽就是醋布,酸不溜丟的有個味道就是了。百姓家吃鹽很多也是非常困難,基本上都是粗鹽,像是石頭一樣的鹽塊。

  這白花花的鹽,有多少人見過啊?全都在這一刻瘋了。一下子萬石鹽,那麼一年登州的鹽田將會比得上整個大唐的食鹽了。

  想到這裡,牛得水更是心潮澎湃,他原本被外放到登州做知州,已經做好了當一輩子清貧官的打算了,但是現在這登州恐怕會是整個大唐今後最富饒的州縣。

  不過這一切和呂涵陽沒有多大關係了,他再一次開始啟程,準備自己的美洲之旅。這一次他有足夠的底氣,能夠從美洲帶回來足夠多的糧食種子。

  玉米,土豆,番茄,橡膠樹,還有很多很多美洲特有的植物,對於大唐都有大用。

  這些遠在萬里之外的植物,需要在今後上千年的時間才會慢慢地傳到中原,而現在呂涵陽要加速這個過程,解決大唐百姓的溫飽問題。

  當然還有就是去美洲看看,這個孤懸海外,一直到幾百年後才會被歐洲一群囚犯開發的新大陸,在這個時候的蠻荒之地,之後原始的印第安人。

  呂涵陽很好奇,在這裡會有怎樣的外來者,會形成怎樣的一個格局。雖然不知道那些外來者和自己有什麼關係,出現又有什麼規律。

  但是這些人和自己顯然是一樣的,來自未來,來這裡究竟為什麼?這也是呂涵陽一直想要窺視的,他自從來到大唐就一直在不斷地準備探尋的背後的一切。

  乘坐著丹頂鶴,再一次從登州出發,這一次他只需要沿著海岸線朝著北面前進。往北就進入渤海灣,在這裡繞過去,即將到達高句麗邊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