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既然如此,那麼就挑選幾個地方試行一番,若是可為,就推廣到大唐全境。遇到災年也有先例可循,就地籌措糧食,也能夠讓大唐百姓少受顛沛流離之苦。」李二下定決心。

  「陛下聖明!」房謀杜斷躬身領命。

  貞觀二年春夏之交,大唐皇帝李世民下了旨意,各州各縣富戶可以捐獻糧食換取朝廷嘉獎,嘉獎等級達到一定程度可以享受一定的特權,進城不收進城費,見官不拜等。

  這樣的措施推出來,直接讓整個大唐小地主階層震動了,這天下大地主不少,但是更多的還是那些小地主,他們雖然過得衣食無憂,但是卻地位不見得很高。

  哪怕士農工商的四民等級上面他們居於第二位,但是對比起士族他們全然還是賤民。士族蔑稱他們為田舍奴,從骨子裡面看不起他們。

  而李二這一道聖旨讓他們得到了一種肯定,精神上的肯定,社會地位上的肯定。這讓小地主們紛紛動了心,一個個都去當地的官府打探情況。

  這個政策觸及到的是士族的尊嚴,可是士族也知道這件事情沒有辦法反對。李二之所以這麼做,完全是在效仿純陽仙人的做法。

  百姓之前在這些士族的眼中,就只是田舍奴,是給他們種地的佃戶,賤民。那些小地主更是他們謀劃奪取的目標。現在對方只要捐獻糧食,就能夠換取護身符。

  神仙的護身符是直接保命,朝廷的護身符是保名。因為他們獲得了朝廷的嘉獎,那麼那些士族面對小地主的時候,就不能高高在上了。

  所以士族很是牴觸,但是卻不敢真的在這件事情上和李二拗著干,畢竟李二這麼做有神仙在前面當擋箭牌。他們要是跳出來,那麼他們的皇帝陛下就會把神仙呂涵陽拉出來,讓他們士族和神權對立起來。

  這樣更是會損失慘重,因為神權在以前不被他們看在眼中,但是呂涵陽這個活神仙,他們卻不敢不敬。

  呂涵陽不知道自己無形之中給李二做了擋箭牌,讓李二拉攏了那些小地主,給世家大族下了一個小絆子。

  但是就算他知道也不會說什麼,因為這件事情上得到真正實惠的是百姓。是哪些真正受苦受難的最底層的人,雖然小地主也獲得了好處,但是卻只是精神上的而已。

  大唐各地的百姓在這道旨意之下獲得了好處,雖然領取到的糧食不多,但是卻也足夠他們堅持到今年收穫的季節了。

  這讓除了北方呂涵陽經過的那一條線之外的區域的百姓對朝廷更加的感恩戴德起來。將李二的統治更加的鞏固了很多。

  全國各地推行了這個政策之後,百姓安定了很多,甚至在很多地方山林之中逃難的那些百姓都紛紛走出山林。

  原本不相信朝廷的他們,在見證了那些有戶籍的百姓領取糧食的事情後,都覺得這天下真的太平了。

  李二得知了這些消息,心中的大石頭放了下來,百姓認可了他的統治,這才是最關鍵的,這麼多年下來,李二很清楚,民心其實才是真正能夠奪取天下的東西。

  得民心者得天下,李二現在收攏了民心,那麼這天下誰還能輕易地推翻了去?

  呂涵陽不知道這些,他一路走,一路救濟災民,盡他所能。一直過了一個月,這個時候他里長安城大約一千里,而在遙遠的北方,李靖率領的大軍已經威逼草原。

  「好了,該直接趕路了!不然真的打起來還不知道要是多少的大唐士兵呢!沙場征戰不用管,畢竟都是來當兵的,為了軍功。可是受傷之後的士兵不能白白死掉了。」

  呂涵陽看著北方的天空,然後眼中閃爍著堅定地光芒,他不願意去管沙場戰爭,他只想要多救治一些傷兵。

  這沙場征戰呂涵陽不願意插手,因為這是一個民族的戰鬥,必須要這個民族的男兒用鮮血去換取異族低頭,這才是一個民族的脊樑。

  而他要做的,是保證留了血的華夏子孫,不會因為沒有得到合理的救治從而白白死去。

  第144章 草原陰謀

  騎上丹頂鶴,開始趕路的呂涵陽不知道在千里之外的草原上,大唐軍隊已經入場了。

  李靖帶著大軍,一路趕到草原,這是他們和北方草原異族交戰時間最早的一場戰爭。在以往的時候,都是秋冬時節,現在不過是春夏之交。

  這讓大唐的將士有了更好的戰鬥的條件,畢竟大唐人比不得草原人耐寒。冬天的時候草原滴水成冰,讓大唐士兵沒有辦法保存最強的戰鬥力。

  可是這一次,他們進入草原之後,才發現這一切都是陰謀,是草原上的這些人做出來的假象。

  草原上內亂過是不假,可是根本不像是薛延陀的求救信上面說的那樣。什麼突厥和回紇聯手,要一起滅了薛延陀什麼的全都是假的。

  這是這草原上三個異族之間的一個秘密陰謀,他們做出了這樣的姿態,並且屯兵對峙,讓大唐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突厥和回紇真的和薛延陀鬧翻了。

  可是真實的情況是他們三族聯合在一起了,草原上的汗位的決定權交給這一次和大唐軍隊的戰鬥來決出。突厥現在的汗王多羅可汗疊羅支,回紇首領吐迷度,薛延陀夷男是候選人。

  而他們的決定項目就是三族在這一次和唐朝的戰爭,到時候那一方殺掉的唐朝軍隊多,那一方就是第一任草原可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