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兩人閒聊了幾句家常,李二寶問道:“相爺,不知道您找小的什麼事情?”

  楊國忠憂心忡忡地說道:“二寶,最近長安發生了一件大事,想必你也聽說了。”

  “莫非是永通渠坍塌的事情?”李二寶問道。

  “哈哈,木子,我就說嘛,二寶心懷百姓,一定關心長安百姓的疾苦。果然如此。”楊國忠笑道。

  “相爺,還是您慧眼識人。小的佩服。”楊木子說道。然後他對李二寶說道:“李爵爺,你不知道,永通渠坍塌了以後,相爺關心長安百姓的生活,寢食難安。他派工部水利署搶修永通渠,可是他們無能,不僅沒有修通,反而使決口更加擴大了。

  相爺決心找能人來辦理此事。他首先就想起了你。當時我覺得李爵爺你就是個軍官,對於修繕永通渠恐怕不在行。相爺堅持認為,李爵爺是個全才,不僅詩詞書畫樣樣精通,帶兵也是行家裡手,修繕條水渠,那還不是很輕鬆的事情嗎?!”

  楊國忠說道:“是啊,能者多勞,二寶是不會看到朝廷危急和百姓遭難的而袖手旁觀的。”

  楊國忠和楊木子,你一句我一句地,將李二寶架上了火爐。李二寶無奈地說道:“既然相爺這麼說,小的願意協助工部修繕永通渠。不過,小的是軍人,這件事恐怕還要徵得羽林軍的同意。”

  “好啊,二寶這種態度令人敬佩。至於其他的事情都由我來辦。”楊國忠說道。

  李二寶離開相府,回到李府,正看到李白往外走,他說道:“姐夫,你今天沒去東宮辦差啊?”

  第一百七十七章 廣通渠一

  李二寶感覺哪裡不對,他說道:“姐夫,我正有事要去跟太子殿下匯報,咱們一起去吧。”

  李白問道:“出了什麼事了?”

  李二寶說道:“咱們邊走邊說吧。”兩人出門,直奔東宮。

  廣通渠是長安東北方向從長安最大的碼頭廣運潭,到潼關之間的水道。此時的唐朝的主要賦稅來源於江淮地區,糧食和其它重要物資也大部分來源江淮地區,而這些賦稅和其它物資運到長安主要依靠廣通渠。可以說,廣通渠就是長安的生命線之一。

  廣運渠有很長一段是人工渠,連接著灞河,按說灞河因為暴雨漲水,水漲船高,應該不影響運輸啊。問題是,灞河漲水衝垮了廣運渠的堤壩,渠水流出,廣運渠裡面的水位就不足以維持船隻航行了。

  廣通渠一斷,長安的物資供應立刻就緊張了起來。李隆基很少上朝,即使是瘟疫,也是在李澄卉的催促下才上朝處理的。可是廣通渠出了問題,他主動召開了小朝會,商討此事。

  就在今天上午,李隆基來到了太極殿,召集太子李亨、宰相楊國忠、西平郡王哥舒翰、京兆尹楚恆和各部尚書,專門研究廣運渠的修復和其他相關問題。

  戶部尚書憂心忡忡的說道:“陛下,廣運渠坍塌了,從洛陽轉運的兩淮賦稅,積壓在潼關無法運來,情況堪憂啊。戶部不久前丟失了大量的黃金,朝廷的開支已經受到了影響,軍餉的發放也已經拖延了一個月,京師地區的軍隊緩些時候還好說,邊關的軍餉拖欠問題就嚴重了。”

  京兆尹楚恆說道:“陛下,長安城的物資供應出現短缺,尤其是糧食和食鹽供應更加緊張,導致物價飛漲,長此以往,恐怕會引發動亂。必須儘快恢復物資供應。”

  其他人也談了因為廣運渠停止運輸而帶來的後果。

  李隆基說道:“別再說這些了,朕知道了。工部,你們說說為什麼廣運渠還修不通啊?”

  工部尚書說道:“陛下,臣等已經派去了大量的工匠,就連臣也每天都在工地上監督,灞河上游連降暴雨,臣等修好了一處,就被衝垮一處,實在是無奈。現在,就連修渠的物資也所剩無幾,臣實在是無能為力了。”說著,他就哭了起來。

  李隆基心煩,說道:“好了,別哭了,你們趕緊運輸修渠物資,其他的物資可以暫緩幾天,搶修廣運渠最為重要。”他倒是指出了一個辦法。

  工部尚書說道;“陛下,這恐怕很難辦到,一來,修繕廣運渠需要大量的石料和木材,這些物資的採購和運輸目前都是大問題,短期內都難以做到。”

  李隆基怒道:“這些具體的事情,你們自己想辦法,無論如何,要儘快想辦法解決。楊國忠你負責處理此事。”

  楊國忠說道:“陛下,這些事情需要得力之人統籌安排,有些事情,臣的能力不夠,比如說,要做好軍隊的安撫工作,調動軍隊幫助工部維修廣通渠,這些事情是臣不便於協調的。臣建議,不久前防治瘟疫的工作,太子殿下就處理得很好,這件事不如就由太子殿下統籌處置,臣等一定盡心配合太子殿下。”

  李隆基對李亨處置瘟疫的事情還是很滿意的,他點點頭說道:“太子,你是一國儲君,現在朝廷有難,你就負責處理此事吧。”

  李亨無法拒絕,只好說道:“兒臣李亨接旨。”

  東宮。

  李亨一回到東宮,就忍不住破口大罵楊國忠。楊國忠這一招真是夠陰險的,別小看廣通渠坍塌這件事,李亨只要是處理不好,就會惹來一大堆麻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