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都說指揮使慕大人身邊有兩條瘋狗,果然名不虛傳。
「是,小的不敢。」袁季同連忙道。
他稍微彎著腰,跟在趙錢身邊慢慢往前走,只聽得耳邊陰冷的嗓音說著,「這做官,免不得有的時候誘惑太多,但大人只有一點,他自己也是百姓出身,你可別辜負了大人對你的期望。」
聯想到傳聞中慕大人用銀子利誘老百姓進行地動的演練,袁季同恍然大悟。
也聽懂了趙錢的潛台詞,對百姓不能動手,但是黑吃黑
袁季同笑了起來,「小的定不負大人期望。」
第86章
很快,有慕鈺在,袁季同就被授了官,地方不錯。
那種好地方,一看就知道等年限到了,以後就能升上來。
倒不是慕鈺不願意把人安排在京城,只是袁季同確實是個有能力的,對方更想先去外面,在外地更有利於立功升官,既然人有自己的想法,那便也沒什麼不合適的。
除了袁季同之外,也有人給慕鈺送禮,一部分人慕鈺收下了,一部分沒有,這些人的底線何在,都有趙錢去跟人說清楚。
趙錢性子靈活,懂變通,當年慕鈺第一次被皇帝分配了一小隊錦衣衛的人時,就屬他最積極,非常想進步,這些年錦衣衛中,就屬他最能揣摩慕鈺的心思,將慕鈺吩咐下的事情辦得極符合心意。
所以慕鈺很喜歡將人帶在自己的身邊。
有了這些人領頭,後續又投靠過來了不少人,連已經在朝堂上的部分官員也不例外,不過這種暫時比較少,大家應該還在觀望中,不過,就算慕鈺和皇帝關係好,也沒人將慕鈺的這種行為和皇帝掛上勾。
只能說,大家可能會認為皇帝有借慕鈺平衡朝堂勢力,這是帝王心術,但不會認為投靠慕鈺就是投靠皇帝。
這區別還是很大的。
尤其投靠慕鈺的人中,有的人並不能算是好人,所以哪怕是先前認為慕鈺人還不錯的官員,也對慕鈺的印象有了很大轉變。
但對慕鈺來說,這些看似壞人、搞事好手的官員,才正是他需要的,老百姓沒銀子,對方之前栽贓陷害的官員,也不是什麼好人,所以他在對方大難臨頭的時候,看對方『誠意』足,便將人收下了。
有這種人的存在,他可以利用這些官員,瓦解朝堂內部官員,收刮錢財,站在對方身後在朝堂指揮人手。
馬上就要打仗了,戰後又有雪災,國家需要用錢的地方多著呢,他需要這些人幫自己收刮錢財。
反正這些人看不上老百姓的銀子,其餘人也不是什麼無辜的,這些人員自相殘殺起來,並不會讓慕鈺的內心接受不了。
很快,朝中就收到急報,晉國十萬大軍臨境,邊關開戰。
這個地方所對應的,正是景王的封地,也是景王在率領軍隊和晉國對戰。
晉國來勢洶洶,一t時間,朝廷氣氛都緊張了一些,不過也不多,畢竟景王出了名的用兵如神,有對方在,晉國肯定打不進來。
事實也確實是如此,晉國先前那般聲勢壯大,但幾個月後,就被景王打得只能退兵。
瞬間,景王在民間的威望如火焰般升騰。
若不是皇帝之前有玉米和紅薯的事情挽救了名聲,恐怕現在老百姓就只知景王,不知皇帝了。
但儘管如此,在這場巨大的勝利之後,景王還是引起了群眾的廣泛關注。
慕鈺和皇帝坐在路邊一處小攤子上,一邊吃著混沌,一邊聽著周邊的老百姓興高采烈的談論著,「景王殿下可真是厲害,晉國帶了那麼多兵,他居然都能把人家給打回去。」
「這有什麼,」同行的人接話,「當時聽到晉國的消息,我一點都沒慌,咱們邊境上可是有景王殿下在,我早就知道,王爺肯定能將晉國給打得落花流水,現在果然如此。」
皇帝撐著腦袋,靜靜的看著百姓們臉上帶著驕傲的笑容談論著景王。
不單是那幾個人在說,還有聽到那些人說話的人忍不住插嘴進來,壓低嗓音說,「聽說,要不是景王殿下血脈存疑的話,現在這皇位上坐著的,可就不知道是哪一個了。」
這樣類似的話,在曾經老百姓們經常說,不過那是因為那時候國家災難頻繁,大將軍上位之後,獨攬大權,作惡不少,導致皇帝的風評也跟著變差。
那時候的老百姓,特別希望是景王這個愛民如子的王爺登上皇位。
現在一說到這個,周邊的百姓也忍不住,跟著你一句我一句的說了起來。
慕鈺朝對面的皇帝看了一眼,皇帝面上沒有什麼表情,但慕鈺知道,對方肯定不高興了,他看向議論的人群,也跟著插聲進去,「我倒是覺得,咱們現在的皇帝才是真正的好皇帝,不然,也不會有那種畝產千斤的糧食出現,這是聖明君王的表現,老天爺都認可的。」
這個言論,也是先前慕鈺引導過的。
去年那玉米和紅薯種子分發下去,已經收穫了一季,京中的百姓都知道確有其事,當時也是再次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這種東西就是神物,一下子讓老百姓對皇帝的認可度提高了不少。
「是啊,現在的皇帝也是好皇帝,就是以前被大將軍那個奸臣給耽誤了,不然咱們早就過上好日子了。」
「先前皇上還派人提前訓練咱們逃生,否則那次地動還不知道會死多少人呢。」
「……」
慕鈺聽著,時不時笑眯眯的插上一句,「景王殿下打仗厲害,他要是真當上了皇帝,那這種時候誰去幫咱們打仗啊。」
大家面面相覷,一拍大腿,覺得慕鈺說得太對了!
現在這朝中,在老百姓心中算好人的可沒幾個,有能力的武將也沒幾個,大家認定了景王是打仗最厲害的人。
邊關各地有威脅的敵人不少,若是景王當了皇帝,好像還真沒什麼人能去打仗了,總不能讓皇帝親自上場去打吧?
左右思考一番,至少這個小攤子裡的老百姓改變了觀念,現在的皇帝挺好的,景王還是做王爺,在邊關打仗才是最好了。
把人忽悠完,慕鈺憋著笑和皇帝離開,皇帝臉上也微微帶著笑意,「你倒是個促狹的。」把人家幾個人糊弄的團團轉。
慕鈺燦爛一笑,「本來就是這樣嘛。」
景王可是他未來藍圖中帶兵打仗的重要一員,不單單是景王封地那一塊的晉國,還有其他地方,能者多勞,估計大半時間都得在東奔西走的打仗了。
也不是他對景王有意見,非得使勁使喚人家,實在是晉國、佰國,乃至草原上的那些部落,能兵強將各種人才實在太多了,他們楚國太缺人了。
這也是沒辦法而為之。
「對了皇上,」慕鈺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麼,「下午工部那邊跟我說,讓他們研究的曲轅犁給弄出來了,不知皇上可聽說了?」
這東西是慕鈺提出讓工部去弄的,他現在地位不同,沒人敢不把他放在眼裡,因此東西成了之後,自然會有人跟他說一聲。
皇帝搖了下頭,「下午早早便出來了,估計奏摺還在養心殿裡。」工部的人找不到他,他不知道也不奇怪。
「就是你說的那個能用一頭牛便可以拉動的東西?」
他記得慕鈺提到過,這是曾經在一本古籍里看到的東西,不過皇帝對此並不抱有多大的期望,現今的百姓犁地,需要用兩頭牛,一個人在前面牽牛,一個人坐在後面的槓上控制犁地,若當真有能一個人一頭牛便能輕鬆犁地的工具,恐怕早就會傳遍整個天下了。
發明出這工具的人,也會名利雙收。
所以他並不覺得慕鈺的想法能夠實現,那東西肯定有問題。
「嗯。」慕鈺點頭。
皇帝也不想掃興,他知道慕鈺說這些是為了讓他心情好,於是也跟著笑了起來,哄孩子一般,「好,那回宮之後,朕可得好生看看。」
慕鈺:……
皇上你知不知道臣已經十七了,不是七歲。
跟皇帝逛了一圈,最後雙方在一個交叉路口分開,皇帝回宮,慕鈺則回家去。
走到一半,慕鈺忍不住心裡嘆氣,之前那個小攤子上的人只能是一小部分,眼下景王大勝,京中討論景王的肯定不會少,京城的百姓好歹經歷的多,尤其是先前的地動還尤未遠去,因此對皇帝的感官不差。
但更遠一點的地方,哪怕有紅薯玉米,怕是也不一定能蓋得過景王這麼多年的好名聲。
兩人之間的矛盾這麼深,只希望這回景王進京,皇上當真能忍得住吧。
而另一邊,皇帝回去之後,就聽得有人迎了上來說道:「皇上,工部尚書大人已經等候多時了。」
皇帝有時候會出宮,有時是直接穿便服去,有時是易容成另一個人出去,所以今天下午他出去,工部尚書倒是沒有意外,只是他也不肯離開,一直等著,想要等到皇帝回來。
皇帝眉梢微一挑,心道難不成真是鈺兒所說的那個什麼曲轅犁很有用?<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8_b/bjZ28.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是,小的不敢。」袁季同連忙道。
他稍微彎著腰,跟在趙錢身邊慢慢往前走,只聽得耳邊陰冷的嗓音說著,「這做官,免不得有的時候誘惑太多,但大人只有一點,他自己也是百姓出身,你可別辜負了大人對你的期望。」
聯想到傳聞中慕大人用銀子利誘老百姓進行地動的演練,袁季同恍然大悟。
也聽懂了趙錢的潛台詞,對百姓不能動手,但是黑吃黑
袁季同笑了起來,「小的定不負大人期望。」
第86章
很快,有慕鈺在,袁季同就被授了官,地方不錯。
那種好地方,一看就知道等年限到了,以後就能升上來。
倒不是慕鈺不願意把人安排在京城,只是袁季同確實是個有能力的,對方更想先去外面,在外地更有利於立功升官,既然人有自己的想法,那便也沒什麼不合適的。
除了袁季同之外,也有人給慕鈺送禮,一部分人慕鈺收下了,一部分沒有,這些人的底線何在,都有趙錢去跟人說清楚。
趙錢性子靈活,懂變通,當年慕鈺第一次被皇帝分配了一小隊錦衣衛的人時,就屬他最積極,非常想進步,這些年錦衣衛中,就屬他最能揣摩慕鈺的心思,將慕鈺吩咐下的事情辦得極符合心意。
所以慕鈺很喜歡將人帶在自己的身邊。
有了這些人領頭,後續又投靠過來了不少人,連已經在朝堂上的部分官員也不例外,不過這種暫時比較少,大家應該還在觀望中,不過,就算慕鈺和皇帝關係好,也沒人將慕鈺的這種行為和皇帝掛上勾。
只能說,大家可能會認為皇帝有借慕鈺平衡朝堂勢力,這是帝王心術,但不會認為投靠慕鈺就是投靠皇帝。
這區別還是很大的。
尤其投靠慕鈺的人中,有的人並不能算是好人,所以哪怕是先前認為慕鈺人還不錯的官員,也對慕鈺的印象有了很大轉變。
但對慕鈺來說,這些看似壞人、搞事好手的官員,才正是他需要的,老百姓沒銀子,對方之前栽贓陷害的官員,也不是什麼好人,所以他在對方大難臨頭的時候,看對方『誠意』足,便將人收下了。
有這種人的存在,他可以利用這些官員,瓦解朝堂內部官員,收刮錢財,站在對方身後在朝堂指揮人手。
馬上就要打仗了,戰後又有雪災,國家需要用錢的地方多著呢,他需要這些人幫自己收刮錢財。
反正這些人看不上老百姓的銀子,其餘人也不是什麼無辜的,這些人員自相殘殺起來,並不會讓慕鈺的內心接受不了。
很快,朝中就收到急報,晉國十萬大軍臨境,邊關開戰。
這個地方所對應的,正是景王的封地,也是景王在率領軍隊和晉國對戰。
晉國來勢洶洶,一t時間,朝廷氣氛都緊張了一些,不過也不多,畢竟景王出了名的用兵如神,有對方在,晉國肯定打不進來。
事實也確實是如此,晉國先前那般聲勢壯大,但幾個月後,就被景王打得只能退兵。
瞬間,景王在民間的威望如火焰般升騰。
若不是皇帝之前有玉米和紅薯的事情挽救了名聲,恐怕現在老百姓就只知景王,不知皇帝了。
但儘管如此,在這場巨大的勝利之後,景王還是引起了群眾的廣泛關注。
慕鈺和皇帝坐在路邊一處小攤子上,一邊吃著混沌,一邊聽著周邊的老百姓興高采烈的談論著,「景王殿下可真是厲害,晉國帶了那麼多兵,他居然都能把人家給打回去。」
「這有什麼,」同行的人接話,「當時聽到晉國的消息,我一點都沒慌,咱們邊境上可是有景王殿下在,我早就知道,王爺肯定能將晉國給打得落花流水,現在果然如此。」
皇帝撐著腦袋,靜靜的看著百姓們臉上帶著驕傲的笑容談論著景王。
不單是那幾個人在說,還有聽到那些人說話的人忍不住插嘴進來,壓低嗓音說,「聽說,要不是景王殿下血脈存疑的話,現在這皇位上坐著的,可就不知道是哪一個了。」
這樣類似的話,在曾經老百姓們經常說,不過那是因為那時候國家災難頻繁,大將軍上位之後,獨攬大權,作惡不少,導致皇帝的風評也跟著變差。
那時候的老百姓,特別希望是景王這個愛民如子的王爺登上皇位。
現在一說到這個,周邊的百姓也忍不住,跟著你一句我一句的說了起來。
慕鈺朝對面的皇帝看了一眼,皇帝面上沒有什麼表情,但慕鈺知道,對方肯定不高興了,他看向議論的人群,也跟著插聲進去,「我倒是覺得,咱們現在的皇帝才是真正的好皇帝,不然,也不會有那種畝產千斤的糧食出現,這是聖明君王的表現,老天爺都認可的。」
這個言論,也是先前慕鈺引導過的。
去年那玉米和紅薯種子分發下去,已經收穫了一季,京中的百姓都知道確有其事,當時也是再次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這種東西就是神物,一下子讓老百姓對皇帝的認可度提高了不少。
「是啊,現在的皇帝也是好皇帝,就是以前被大將軍那個奸臣給耽誤了,不然咱們早就過上好日子了。」
「先前皇上還派人提前訓練咱們逃生,否則那次地動還不知道會死多少人呢。」
「……」
慕鈺聽著,時不時笑眯眯的插上一句,「景王殿下打仗厲害,他要是真當上了皇帝,那這種時候誰去幫咱們打仗啊。」
大家面面相覷,一拍大腿,覺得慕鈺說得太對了!
現在這朝中,在老百姓心中算好人的可沒幾個,有能力的武將也沒幾個,大家認定了景王是打仗最厲害的人。
邊關各地有威脅的敵人不少,若是景王當了皇帝,好像還真沒什麼人能去打仗了,總不能讓皇帝親自上場去打吧?
左右思考一番,至少這個小攤子裡的老百姓改變了觀念,現在的皇帝挺好的,景王還是做王爺,在邊關打仗才是最好了。
把人忽悠完,慕鈺憋著笑和皇帝離開,皇帝臉上也微微帶著笑意,「你倒是個促狹的。」把人家幾個人糊弄的團團轉。
慕鈺燦爛一笑,「本來就是這樣嘛。」
景王可是他未來藍圖中帶兵打仗的重要一員,不單單是景王封地那一塊的晉國,還有其他地方,能者多勞,估計大半時間都得在東奔西走的打仗了。
也不是他對景王有意見,非得使勁使喚人家,實在是晉國、佰國,乃至草原上的那些部落,能兵強將各種人才實在太多了,他們楚國太缺人了。
這也是沒辦法而為之。
「對了皇上,」慕鈺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麼,「下午工部那邊跟我說,讓他們研究的曲轅犁給弄出來了,不知皇上可聽說了?」
這東西是慕鈺提出讓工部去弄的,他現在地位不同,沒人敢不把他放在眼裡,因此東西成了之後,自然會有人跟他說一聲。
皇帝搖了下頭,「下午早早便出來了,估計奏摺還在養心殿裡。」工部的人找不到他,他不知道也不奇怪。
「就是你說的那個能用一頭牛便可以拉動的東西?」
他記得慕鈺提到過,這是曾經在一本古籍里看到的東西,不過皇帝對此並不抱有多大的期望,現今的百姓犁地,需要用兩頭牛,一個人在前面牽牛,一個人坐在後面的槓上控制犁地,若當真有能一個人一頭牛便能輕鬆犁地的工具,恐怕早就會傳遍整個天下了。
發明出這工具的人,也會名利雙收。
所以他並不覺得慕鈺的想法能夠實現,那東西肯定有問題。
「嗯。」慕鈺點頭。
皇帝也不想掃興,他知道慕鈺說這些是為了讓他心情好,於是也跟著笑了起來,哄孩子一般,「好,那回宮之後,朕可得好生看看。」
慕鈺:……
皇上你知不知道臣已經十七了,不是七歲。
跟皇帝逛了一圈,最後雙方在一個交叉路口分開,皇帝回宮,慕鈺則回家去。
走到一半,慕鈺忍不住心裡嘆氣,之前那個小攤子上的人只能是一小部分,眼下景王大勝,京中討論景王的肯定不會少,京城的百姓好歹經歷的多,尤其是先前的地動還尤未遠去,因此對皇帝的感官不差。
但更遠一點的地方,哪怕有紅薯玉米,怕是也不一定能蓋得過景王這麼多年的好名聲。
兩人之間的矛盾這麼深,只希望這回景王進京,皇上當真能忍得住吧。
而另一邊,皇帝回去之後,就聽得有人迎了上來說道:「皇上,工部尚書大人已經等候多時了。」
皇帝有時候會出宮,有時是直接穿便服去,有時是易容成另一個人出去,所以今天下午他出去,工部尚書倒是沒有意外,只是他也不肯離開,一直等著,想要等到皇帝回來。
皇帝眉梢微一挑,心道難不成真是鈺兒所說的那個什麼曲轅犁很有用?<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18_b/bjZ28.ht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