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面對層層包圍,尤世功憑著一身武功,兩把大刀,左砍右劈,前遮後擋,八旗士兵紛紛倒退。

  四貝勒皇太極只是站在遠處指揮旗兵,讓旗兵緊緊地圍繞在尤世功周圍,殺退一批,又是一批圍上去,倒下一片,又有一大片圍過去,不給尤世功一點喘氣的工夫。

  努爾哈赤見賀世賢已死,尤世功又出城被圍,心中十分興奮,認為兩員主將均已出城,城裡正是群龍無首的時候,乘這混亂機會,應該抓緊攻城,瀋陽城可唾手可得了!於是,他只以很小一部分兵力,讓四貝勒皇太極領著,一定把這條大魚——尤世功逮住!

  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攻城上,親自指揮八旗士兵,用氈被裹身,推著四輪戰車前進,讓精銳的騎兵藏身車後,竭力靠近城牆。

  城中的兩員主將雖然出城,還有副將、參將、游擊等大小頭目數十人,他們在各自位置上指揮守兵對攻城的旗兵進行打擊。

  尤世功被層層八旗士兵包圍著,任憑他雙刀再砍再來,砍殺死再多的旗兵,仍然脫身不得。終於倒在亂箭之下,死於數百個八旗士兵的屍體之中……

  攻城的戰鬥正在激烈地進行著,一向多謀善斷的後金汗王努爾哈赤,見到瀋陽城的兩位總兵賀世賢、尤世功雙雙戰死,立刻抓住這機會,向城上的明軍喊話,勸降。

  城上的明軍見到後金的先遣軍拚命的樣子,又見城外的八旗兵馬如潮水一般湧進城裡,只得老老實實地放下兵箭,投降了。

  這些“先遣軍”是新上任的遼東經略袁應泰收編的“蒙古人”,被他“充實”到明軍中。其實他們都是後金的“諜報人員”,是努爾哈赤安插在明軍中的“奸細”。

  被明朝人稱為“堅城”的瀋陽城,努爾哈赤只用三天時間,一舉攻占了。

  瀋陽之戰,明朝的總兵官賀世賢、尤世功以下,道吏、副將、參將、游擊、千總、百總等大小將官共戰死三十多人,兵民被殺死者據說有七萬餘人。

  瀋陽城被圍之時,遼東經略袁應泰、巡按大臣張鈞早已部署了各路援軍,準備以瀋陽為犄角,對後金軍展開內外夾攻,不料兩位總兵官主動出城迎戰,導致將死城破的後果。

  當時,川浙總兵童仲揆、陳策從黃山領兵來增援;虎皮驛、武靖營、奉節堡三處的梁仲善、朱石良、姜弼、李秉成等領兵也向瀋陽集結。

  陳策領著兵馬來到渾河橋南差別,聽說瀋陽城已經失守,便想下令回師。這時候,他的裨將周敦吉說道:“現在乘後金兵馬在瀋陽城立腳未穩之時,可以打過去,使他們措手不及。”

  副總兵泰邦屏也建議道:“咱們為救瀋陽而來,不能前去一戰,還要我們軍隊幹什麼呢?”

  在眾將領的一片報國之心感染之下,陳策堅定了戰鬥信心,隨即下令:把明軍分為兩大營,命令周敦吉、秦邦屏先渡渾河,在北岸安營紮寨,擺下陣勢。

  ---------------

  努爾哈赤私秘生活全記錄--第十章(15)

  ---------------

  且說後金汗王努爾哈赤得知明朝的援兵已到,便迅速派遣兵馬,向正在渡河的明軍猛撲過去,想將援軍消滅在渾河裡。

  此時,周敦吉等領兵剛上渾河北岸,兵分兩營,還未來得及站穩腳跟、紮下營盤,努爾哈赤派來的右翼兵馬,已經圍了上來。

  與此同時,努爾哈赤又派遣一支兵馬,截斷了渾河橋通道,阻止河南岸的童正揆、陳策帶領的隊伍過河。

  兩軍激戰開始了,努爾哈赤以五萬兵力,圍攻河北岸的明朝援軍不足五千人馬。

  初戰時,努爾哈赤只以白旗士兵沖陣,認為明軍全是弱卒,不經打的,往往是一經戰陣便潰不成軍。

  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這支援軍非同尋常!

  原來這支川軍,特別能戰鬥,他們拼殺頑強,行動矯健,兩軍交戰不多時,白旗士兵未能頂住川軍的衝殺,不得不敗下陣來。

  後金兵馬眾多,努爾哈赤又以黃旗軍接著廝殺。

  由於川兵的英勇頑強,努爾哈赤的黃旗兵又被殺退,旗兵死傷枕藉,血流成河。

  面對明朝援軍的頑強反擊,努爾哈赤也看得怵目驚心,只得又派遣紅旗兵接著廝殺,並將白旗、黃旗的殘餘士兵聚集起來,配合紅旗兵一齊殺上去,將川軍四面包圍。

  在此情況下,雙方經過廝殺、激戰,相互各有殺傷,在川軍反擊下,八旗兵三進三退,死傷近三千人。

  這時候,明朝來自虎皮驛、奉節堡、武靖營的援軍,由於主將朱萬良、梁仲善、李秉成、姜弼等怕死怯戰,兵至白塔鋪便觀望不前,貽誤了戰機,使川軍處於孤軍無援狀態。

  後來,努爾哈赤見川軍拼殺頑強,心生一計,派李永芳前去收買明軍中的炮手,把瀋陽城頭的大炮搬來,對準川兵老營開炮,摧毀其指揮中心,致使川軍處於群龍無首狀態。努爾哈赤又調來八旗兵馬,以數倍於明朝川軍的兵力,從兩翼對其衝擊,形成夾攻之勢。

  此時,川軍的將領周敦吉、秦邦屏等,在與八旗兵拼殺中先後戰死,惟有周世祿等率領少數士卒,退到渾河南五里的浙營駐地。

  努爾哈赤怎肯放棄機會,又帶領兵馬乘勝追求,迅速渡過渾河,將浙兵營也重重包圍起來,決心全殲這兩支援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