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陸映沉默了一會,終於說道:「陳君,你到底是何想法,真要行逆?此舉著實不妥,而且你現在處處樹敵,更是打壓世家,其實不利於血脈傳承,需知世事或有變化,但世家傳承卻不會斷絕,縱然一時失勢,但終歸還有復起之時,而且……」

  他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說道:「陳君你這次得罪的,可不只是一家,就算一兩家大族真因為拆分、打壓,徹底一蹶不振,但其他家族難免發展壯大,到了那個時候,與陳氏的敵意或許會一直持續下去。」

  說到這裡,陸映停了下來,看著陳止,等待回應。

  「我知你意。」陳止點點頭,「其實我如今所為,就算在玄甲軍內部,也有諸多非議,尤其是都督府中,很多出身世家的,其實皆有其怨,只是本著諸多念想,才會生生忍下來,不過……」

  他忽然指了指兩人面前的茶盤。

  「世家固然不會滅,但組成世家的人,是會變的,如今這些世家、士族的根基,說到底,還是知識、是權柄、是家風、是教育,是一個一個不斷能做官,能鞏固權柄,能劃分職權,能掌管任免,能懲惡揚善,所以一切都來得及……」

  他忽然將那茶盤拿起來,扔到了走廊之外。

  「只要我活下去,就有時間慢慢改變,也許三百年後,一切又會歸零,也許我這一次就會真正永眠,也許會以另外的形式,看著世間,也許這一切也不過就是歷史長河中的瞬間,看起來改變了,但最後還是會歸於源流的,但是……」

  陳止站了起來。

  「這不是我不做的理由,而這一切,我也都做了。」

  隨後,他在陸映迷惑而又擔憂的目光中,轉身走了回去。

  五日之後,遷都事宜正式展開,大大小小的事情,無數繁雜的瑣事,都要被一一過問。

  長安本有宮室,但皆有破損,修繕之後,才堪使用,而江左這邊同行的,除了朝廷的諸多衙門,更有許多人員,還要加上一些世家的族長,他們會被先行帶過去,至於餘下的族人,也會在之後的日子裡,被一點一點的遷徙過去。

  這一遷,就像是一輛早就破損不堪的馬車,被幾匹瘦馬強行拉扯著,朝著一個地方奔馳而去,稍有不慎,就是車倒馬翻的結局。

  熙熙攘攘之間,一切慢慢定格在長安。

  第1217章 禮成,朝立

  天嘉元年,年末,朝廷遷關中。

  落戶此地之後,倒是引起了不少風波,因為這突然之間來了一個朝廷,可是不同於兩王當初搭建的小朝廷。

  江左朝廷,嚴格算起來也是一個割據政權,但在江南士族的支持下,在規模上還是猶有過之的,尤其是等關中衰落,兩王立佛借胡,局面為之一變,很多原本跟隨過去的家族,也就紛紛棄之而去,或者歸於江南,後者北上玄甲。

  不過,陳止的態度始終明確,到了他的地盤,世家的權柄就要受到削減和壓制,所以大部分的世家,只是基於狡兔三窟的想法,分出一兩支脈,過去占個位置,關鍵的重點,還是要經營江左。

  按照後世史書,以及教科書上的說法,那就是這些世家,當時還心存僥倖,認為統治基礎薄弱、生產方式落後的南方朝廷,因為占著正統之名,所以將主要的精力還放在南邊,並且妄想著這種局面可以一直維持下去。

  「但是中原人民期盼統一的心情,是無法改變了,經過了新漢末年的戰亂,三十多年前,天下三分時的苦難記憶,又重新浮現人心,所以當時的人們,對於重新統一前的北方政權更加的擁護。」

  「北方的玄甲軍政權,倡導技術,擁有更為先進的政治體制,更擁有著先進的戰術思想,在兩者的武裝下,訓練處了冠絕天下的軍隊,這成為了以北統南的基礎,並且最終獲得了實現。」

  「當然,玄甲政權依舊有著時代的局限性,為了安撫北方的基本盤和根底,不至於因為定都關中,影響到軍隊的根基,於是以『燕』為國號,並且依照舊例,提拔了一部分舊部,塑造了新一批的勛貴集團。」

  ……

  無論後世對此是如何評價的,但至少朝廷再次落於關中,還是難免激起當地一些勢力的反應。

  無論是當地的世家,還是胡人部族,乃至是宗教勢力、流民團體,一時之間都難免會有抵制心情。

  只不過,陳止在推動遷都之前,早就在關中留下了一批玄甲軍,讓他們釐清了當地勢力,鎮壓了各方念頭,再加上連蜀地都被一併平定,南北就有了呼應,還絕了關中一些人南下的心思,於是朝廷再來的時候,風波就少了許多。

  不過,隨著各方世家被強行遷徙過來,還是難免再起波瀾,不說這些世家的不情願,以及在各地鬧出的大小事端,就說他們這麼多人聚集過來,令長安周邊的京畿之地,人口陡然之間暴漲,令各方面的問題都凸現出來。

  發展到了後來,甚至連正常的生活起居都受到了影響,造成了一連串的矛盾。

  而這個時候,就體現出科舉出身的官僚,在經驗上還有許多欠缺——這次遷都,為了畢其功於一役,防止又有諸多弊端,陳止將這些辦事的人員,都換成了北地出身的官員。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這幾年中通過科舉出身的,對玄甲政權有一定的忠誠,在辦事上自成體系,但多數還是年輕人,驟然擔負眾人,終究難免疏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