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陳止點點頭,笑道:「如此便好,我亦能安心了。」

  見兩邊的關係似乎親近了幾分,陸謙可不想浪費了這個氣氛,馬上就趁熱打鐵,想要傳達江左朝廷的意思。

  沒想到,陳止直接擺了擺手,說道:「你的來意,我已經知道了,不過這件事,我是無法答應的。」

  乾脆利索的回答,讓陸謙事先準備的說辭,全部都成了空,以至於他只能滿臉不解的問一句:「這是為何?」

  因為太過驚訝,這語氣上難免就重了一點,可等一句話說完,他又意識到自己是在與誰說話,於是趕緊松下口氣,又有些為難的表情,說道:「都督只需傳言一句,說是要支持朝廷,然後說要出兵,便可行之。」

  陳止卻搖頭笑道:「正使想的確實有些淺了,陳某人雖然不會自傲,卻很清楚此時我在北地的分量,這一句話說出去,可不是單純就是個側影,如今這草原內外,三州周邊,乃至那冀州之內,便有很多人時刻關注著我這邊的動靜,這話一旦一說,真箇就是一片大亂,甚至冀州因此而崩,朝廷可有能耐收拾局面?」

  這話自是有誇張的成分,但也並非毫無道理,因為無論是陸謙,還是其他人,都十分清楚,朝廷的打算,根本就不是北伐收復失地,而且他們也根本沒有收復失地的條件,不光兵力不夠,內部的相互制約,更是嚴重的問題。

  但陳止的話,核心還是一點——

  朝廷根本就對北方的土地,沒有任何的想法,至少江左朝廷如此,既然是這樣,陳止如果登高一呼,造成北地混亂,朝廷拿走了一隅之地,那剩下的亂局誰來收拾?

  如今石勒勢力分裂,對陳止而言最好的結果,就是這種分裂長期存在,讓他們相互消耗,尤其是算上還未完全消散的河間王等勢力,讓他們相互撕扯、攻伐。

  等玄甲軍重新擴充完畢,修養生息好了,一股而下,接連吞併,那些小勢力本身還有建制,能一定程度上維持治下的秩序,這就省去了重建的消耗,可以迅速變成戰鬥力,總好過北地再亂吧?

  正是由於這一點,陳止一下子就把雙方這次見面的基調給定好了,陸謙就算是巧舌如簧,也難以說動,最後只能苦笑。

  倒是陳止最後問了一句:「我與琅琊王有師生之名,他既然承認了我的爵位,又予以尊待,那我亦不該放著不管,只是幽州距離江左實在太遠,便是想要相助,也著實是愛莫能助……」

  陸謙聽著這番話,倒是有些摸不著頭腦,不知道這背後到底是何用意,可等他聽完陳止的下一句話,卻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氣。

  「……若是王上願意,可以來我幽州,自可萬事無憂!」

  此言一出,莫說陸謙,就連跟著他同來的同僚,以及這都督府的一眾官吏,也是眼皮子直跳,感到太過具有衝擊力了。

  這背後的種種隱患、憂慮,自是無需多說,而陸謙當然不可能答應下來,他甚至都未必敢將這話傳遞迴去,只當是陳止拒絕南邊請求的場面話。

  只是這話既出,這後面當然也就沒了進一步懇求的餘地,陸謙便苦笑告辭。

  等回到住處,就召來同僚,談及此事。

  「這必是推脫之言,他陳都督在北地說一不二,若是王上來了,他二人誰人為主?」

  「正是這番道理,我等一路過來,見這幽州富庶,更有精兵良將,皆虎狼之氣也,若不是有冠軍侯鎮著,哪個能下達命令?這若是王上來了,怕是難以服眾啊。」

  「況且,我等南方世家,有王上在那江左,也可順勢為之,若是王上北來,那江左之地可就沒了主心骨和根基了。」

  ……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說著心裡的擔憂和顧慮,卻是聽得陸謙連連點頭,覺得很有道理,而且有一個根本的問題,他是很清楚的,那就是無論琅琊王與陳止的關係有多親近,他們江左人士,都不會將這位王上放走的。

  所以在徘徊了幾日,確定不可能得到承諾後,陸謙最終還是告辭了,不過他雖然沒有得到江左朝廷想要的,卻還是有收穫的,就是為陸家籌謀了一番,尤其是有陸建,以及陸映的這個關係——陸映當初可是與陳止一同遊學的好友。

  藉助這些便利,又看到了幽州的富庶和安穩,陸謙當即就有了新的想法,等他回到了南方不久,那一個個陸家的人便先後到來,準備在這幽州北地,也開一個分支,算是留個後手。

  而另一方面,有關陳止拒絕的消息,在江左流傳之後,很快就引來了負面評價,尤其是陳止讓琅琊王北上幽州的提議,更是引起了不少人的警惕,以至於在這後續的時間裡,江左朝廷雖然還在官面上,保持著和幽州的聯繫,卻在私底下慢慢減少了直接往來。

  至於主導這一切的,正是琅琊王氏。

  這些變化,當然逃不出幽州情報機構的探查,但陳止看了回報之後,卻好像絲毫也不放在心上,只是說道:「江左朝廷,聚集世家,乃是集過往氣運之大成,自有一番定數,無需多問,我等且先經營自家,靜待時機。」

  至於是等待什麼時機,陳止並未明說,一時之間,引得不少人思緒連篇。

  第1167章 局明幾分,何人定製?

  在很多人看來,如今的天下局勢,已經到了混沌將明之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