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漸漸地,這石勒就把注意打在了南邊。

  這一日,他聽聞那荊州的王敦,又一次與賊軍交戰,雖然大勝,卻還是讓賊匪逃脫出去,便招來了聶道仁,詢問他的意見。

  「我觀那王敦,實乃養寇自重,而江左朝廷時有紛爭,王氏與其他家族多有矛盾,北地與南方世家更多齟齬,若是我南下江左,可有勝算?」

  聶道仁卻道:「王上,今日司州與兗州之土,尚未消化,哪裡還能再顧得上江左,那長江天塹非輕易可破。」

  石勒又問:「若是只是拿江左朝廷在江北的土地呢?徐州離著不近,前些時候攻伐青州受阻,若是可先得徐州,然後三面夾擊,青州可以下矣!」

  聶道仁沉思起來,他知道石勒當前的心思,和其他勢力不同,因為冀州就在幽州邊上,因而石勒對幽州顧忌頗深,這一年多以來,總是覺得,幽州兵馬隨時可能南下冀州,因此急切的想要擴張勢力。

  為此,他甚至不惜與關中朝廷打了幾次,基本上確立了對司州和半個兗州的控制,只是這樣卻還是不放心,總覺得要再多拿幾個州,作為根基,來養兵馬,方能與幽州玄甲軍抗衡,不說戰而勝之,至少能守住基業。

  現在冀州的情況並不好,雖然通過幾次衝突,將關中兩王的勢力驅逐到了潼關以西,但由於有并州玄甲軍的威脅,安潼關周圍的郡縣,石勒並沒有真的駐紮吞併,而是空出來,作為三家之間的緩衝,只有那冀州南邊的一片土地,被他實際控制。

  潼關作為天下險要,又有并州的玄甲軍作為威懾,因此石勒軍的擴張方向,在西邊近乎到了盡頭,那剩下的就是東邊的青州和南邊的江左了。

  青州一直在攻伐,只是並不容易,現在石勒聽聞王敦之事,窺見了江左的虛實,會因此起意,也是理所當然的。

  考慮到這些,聶道仁也知道,若是強行拒絕,總歸是不妥的,而且有些事,不去做,還真說不準最後的結果,尤其是江左的戰力,到底如何,其實並不清晰,或許真的可以一試,更何況,當下石勒的勢力內,還有另外一個隱患,如果操作的好,還能一舉兩得。

  於是他思量了一下,便提議道:「可以讓石虎將軍,領軍南下,他之前攻伐青州不力,一直住在在青徐兗交界之處,此時正好南下,只是在發兵之前,王上最好對江左去信一封。」

  「還要去信?」石勒不由皺眉,「我若是要得江北徐州之地,當速戰速決,不給江左反應的時間,怎麼能先去信呢?」

  聶道仁就解釋道:「江左當下,兵令不一,內部多有紛爭,那王敦便是代表,王上予信一封,也不要言其他,就說知曉徐州有亂,願平之,若是江左有心,可以出兵攻伐即可,其他便無需多言,只觀那江南反應,若是滿朝皆從,那將軍便先不出兵,若是其相互推脫,則可速擊,若是爭奪這齣兵之權,則可以滅之!」

  第1163章 亂就一條線

  七日之後,快馬抵金陵,石勒那封信就已經被擺在了江左朝廷的朝堂之上,果然不出聶道仁所料,直接後果,就是激起了一場爭論。

  據說事後的探子描述,當時爭論的時候,整個朝廷上各派意見飛舞,甚至還有武將差點上演全武行,但最後的結果卻非常詭異。

  「居然是沒有哪家主動出面?這是何故?」石勒找到聶道仁,便直接詢問起來。

  「這原因倒也簡單,蓋因徐州之前乃是那江都王占據,甚至琅琊王都曾經託庇於其人,只是後來江左勢大,天下各方局勢不明,那江都王也知道孤木難支的道理,於是便主動投靠,最後卻也入了算計,丟失了地盤,這次讓江北的徐州之地,被江左朝廷統領,這便是原因了。」

  「那某家現在動手,豈非正是時候?」石勒眯起眼睛,「你之前的算計,卻還是有了偏差啊。」

  聶道仁笑道:「屬下也是沒有料到,那江都王都投靠了一陣子,其本人都失去了地盤和軍隊,結果江左朝廷卻還是未能將這江北的一塊地整合、消化。」

  石勒聞言卻是沉默起來,過了好一會,他才說道:「你這是將幽州的事,當成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了,那徐州未曾被江左整合,某家卻覺得乃是理所當然的。」

  聶道仁聽著,點頭稱是。

  而後石勒也不囉嗦,直接下了命令,讓石虎和支雄各起一支兵馬南下,攻伐徐州。

  這兩個人如今卻並非一路,各有駐守之地,只不過距離徐州都較近,所以同時得令。

  二人這一南下,最開始的時候受到了激烈的抵抗,那江左朝廷一看石勒來真的,倒也因為外部壓力,達成了一致,派出了兩路兵馬過去。

  只是隨後發生的事,卻是兩路兵馬在半路停了下來,一直到徐州北邊盡數被攻陷了,他們都未曾有進一步的動靜。

  這個原因,就連石勒都想不明白,直到探子將江左朝廷上的事稟報回來,才知道居然還是和王敦有關。

  「這個王敦也真是囂張,自己占領荊州了,離著揚州有段距離,居然在揚州的兵馬裡面,還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他為何會阻止兵馬北上?」石勒說著,眯起眼睛,「是擔心有人和他一樣,也藉此做大?這北地可不是南邊幾個賊匪能比的。」

  「王上,您不能只從這兵家的角度看待此事,」最後還是聶道仁一言點醒,「這江左朝廷出兵北上,其實不光是個兵家的事,還是一件很有代表性的問題,您且思量,如今落在您手中的洛陽,對那江左朝廷、對關中朝廷,甚至對北地三州,是個什麼意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