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於原因,皆因人性也。

  只是那佟海說著,卻又有些不解的道:「主公,若以玄甲軍之力,如今又得兩州與草原,修養幾年,便可匡扶天下,混元天……額,重振朝廷,為何還要行此舉?」

  「此乃攻心之舉,兵者可得山河,不得氣運,因其多煞,攻心得名望不得長久,因人多變,科舉乃為制,方位根本策,不因王朝變遷而改。」

  陳止之言,佟海自是難以明白,卻也知道陳止是有謀劃,便不再擔心。

  第1159章 關中變,如陳言

  陳止這樣對佟海說著,就沒有對下面的人進一步的解釋,這就難免讓下面的一些官吏受到外來輿論的影響,甚至連一些參加科舉的考生都因此大受影響。

  只不過,雖然在思想上有了混亂的跡象,但因為整個幽州上下一體的制度已經十分完善,管理和監督相互制約,倒也不至於發生什麼騷動。

  至於最壞的情況,也還有玄甲軍的兵將足以鎮壓局面,是以倒也平靜。

  平州那邊,卻是沒有多少影響,因為那邊胡部風氣比較重,反倒對這些言論沒有什麼太大的反應,就算是有,也會覺得陳將軍真性情,就是厲害!

  倒是并州那邊生出了波瀾,世家略有騷動,再加上又有一些匈奴殘留勢力居中聯絡,很是造成了一場風波。

  但由於太原王氏支持陳止,以及劉琨等人回去主持局面,再加上玄甲軍的軍力鎮壓,這波浪終於還是沒能掀起大局面。

  就在這種詭異的氣氛之中,作為一切源頭的科舉,還是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隨著各地第二輪州試的結束,最為最後一場考試的將軍府試,也終於確定了準確的時間,正是第二年的開春。

  待到大雪落後,新年伊始,關中朝廷便迫不及待的改元承景,是為承景元年。

  不過有趣的是,江左朝廷卻依舊沿用原來的建嘉年號。

  而隨著時間科舉的臨近,不知不覺之中,北地三州的氣氛慢慢都變了。

  可就在這個時候,忽然傳來一個消息,讓整個天下都不由位置側目——

  說的就是關中有將領反叛,造成了莫大影響,雖然被鎮壓下去了,但最終還是引得局面波動,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讓關中里的諸多部族活躍了起來——

  這關中原本是漢家的根基之地,為多年都城,不過隨著三國大亂,人口衰減,不得不引入外族人口,其中一部分經過漢中,進入了蜀地,那割據蜀地的李氏,就是這般來歷。

  相比之下,自古以來就作為漢家重鎮的關中之地,自然為朝廷所重視,所以那邊的胡人部族都是被強行壓制的。

  可惜,隨著朝廷弱勢,兵力不斷衰弱,尤其是經歷了三王之亂,石勒南下,以及和玄甲軍的短時間衝突,使得這關中朝廷的兵力越發稀少,所以他們甚至不敢出潼關,復歸洛陽,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擔心受不住洛陽。

  在這種情況下,忽然有將領作亂,等於是雪上加霜,一下子就將原本就不多的兵力,又分出了一部分,而且連帶著還使得關中無險可守。

  這變生肘腋,想要抵擋,亦越發困難,甚至來不及調動兵馬,於是無奈之下,那兩王果然只能如陳止預料的那樣,藉助關中的胡部人馬評判。

  這下子,就像是打開了一個囚籠,放出了猛虎,更讓整個關中的局面越發複雜起來。

  這些內容,之前陳止的那篇文章可都是有所提及的,雖然細節上有些出入,但大體上卻沒有太大不同。

  一時之間,原本各種奚落陳止的勢力,都不由沉默起來,而被他們所操控的輿論名士,也陷入尷尬的境地。

  而更讓天下人震驚的,卻是在最後一場科舉之前,那關中二王,赫然宣布,引入佛教為國教,封幾位佛家高僧為國師,一如陳氏文章所言。

  這樣的變化,造成的風波,遠遠超過了那文章剛剛發布時候的影響。

  不知道有多少人,從故紙堆中將早就扔掉的文章找了出來,然後第一次仔細的研讀起來。

  與之對應的,卻是幽州上上下下都鬆了一口氣,不僅如此,隨後更是馬上發起了新一輪的崇拜運動,對陳止的崇拜和推崇在經歷過一波低谷後,又以極快的速度反彈回來,那些一直堅持相信陳止的士人、書生,乃至普通百姓,都歡呼雀躍,奔走相告,並且拿著那篇文章,等待著上面預言的更多事情發生。

  甚至連參加科舉的考生中,也有很多一部分人,因為這件事,從簡單的敬佩陳止,變成了崇拜,甚至有了一絲盲從的跡象。

  而這一點,在科舉開考後,就更加直觀的表現出來了。

  考生們歷經幾次考試,又經過長途跋涉,終於抵達了幽州的核心薊縣,固然艱辛,但在這其中也磨鍊了意志和見識,他們深刻認識到科舉之中,固然會考核自己的學識,卻也會涉獵到天下局勢,當然關心這些。

  果不其然,這最後一場考試中,就多了策論一個環節,讓他們針對當前的天下大勢,議論一番,並且給出一定的對策。

  這題目自是需要各方自由發揮,不過那些被挑選出來批改卷子的文官,在批改的過程中,卻是經常感慨連連。

  「這些個考卷中的策論,很多都是不假修改的,就將都督的那篇文章給寫下來了,這如何能夠得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