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好!張君快人快語,痛快!」北宮純一聽,就覺得是實在話,雖然有些太過功利,但好不遮掩,反而有股坦蕩之情,「當飲一杯!」說著,便端起酒杯。

  二人對飲過後,張賓放下就被,笑道:「說是痛快,但卻也有功利之心,況且我離石勒,卻來了北邊幽州,玄甲軍未來必與趙軍有那一戰,其實也算是投敵,道義上是站不住的,也就不多說什麼了,只是石勒崇尚佛門,廢華夏風俗,我卻是不喜,他這是為了要自己一時的安穩,而種下千年災禍,我便是不反對,也不能從之。」

  實際上,張賓北上之前,先讓侄子過來打點,自己卻沒有離開,而是精心謀劃,將那真定內外的政局都梳理清晰,又把諸多積壓多年的政務盡數處理完畢,等石勒收兵北歸的消息傳來,才不慌不忙的、從容掛印,飄然而去。

  如今,他在北地出現的消息,恐怕才剛剛傳到石勒耳中,也不知那位新晉趙王,是個什麼心情。

  北宮純便問道:「說的可是佛家,但是某家觀之,佛經倒是頗為精妙,有可取之處。」

  「佛學精妙與否,其實與為政無關,若是民間自傳,那也無非就是風雅之事,而且用處頗多,其中精妙之言,便是放到中古,亦足稱道,」張賓話中,對於佛家之說,沒有半點貶低,反而還有推崇之意,「奈何石勒乃是羯人,本身並無根基,更無正統之名,百姓如何能從之?世家如何能輔之?此乃根基不穩之處,若是按著在下之言,他當躬耕、聯姻、讓權,不以羯自居,而是將成一石家,與河北士族一體同修……」

  「哦?若是如此,那石勒確實要為士人所重,只是私底下還是難免風言風語。」北宮純顯然也知道世家如何觀人。

  「以些許言語,而換來實利,不見得是壞事。」張賓則顯然是個實用主義者,「只是石勒卻不願如此,其人亦因族群拖累,而逆水行舟,覺得既然中土人情不認羯人,他便要改變這一方水土,於是與人籌謀,想要化華夏為胡地,去禮而尊佛,讓華夏苗裔化作佛國信徒,然後自領一位佛陀轉世的說法,以此得尊!」

  「豈有此理!以華化胡?」北宮純登時就皺起眉頭,本能的厭惡起來。

  第1123章 佛盛則運衰

  見了北宮純的表情,張賓反而勸道:「北宮將軍無需擔憂,雖然石勒有心推行,但情況並不樂觀,畢竟那冀州還有許多世家,佛家提倡的東西,與他們可是天生相悖。」

  「願聞其詳!」北宮純這時卻被引起了興趣,居然不管其他,追問起來。

  張賓卻也不奇怪,一副娓娓道來的樣子:「不知在北宮將軍心裡,這佛寺是什麼模樣?」

  「佛寺?」北宮純愣了愣,然後回答道:「這佛寺自然是供奉佛陀的地方,乃是那些出家人念佛的地方,莫非有什麼不對?」

  張賓笑道:「一般人在看佛寺的時候,大抵便是這般看法了,只是寺這個稱呼,其實並非那麼簡單,其實乃是官署之名,若無朝廷和地方官府的允許,哪裡是尋常人能用的。」

  北宮純一聽便懂了:「這麼說,這寺廟若是想要建立起來,其實還得官府給予方便才行。」

  張賓點頭說道:「如今佛家興盛,但之前為何那許多高僧,不是跑到江左,與世家大族為伍,要麼就是直接去往洛陽,在莊重之處講學?」

  「江左大族,在朝中也好,在地方也罷,都有諸多影響力,很多更是坐堂行權,得之為友,自然方便,」北宮純亦明其意,「至於洛陽之地更不用多言了,只要能有名望,官府也要禮遇,這後面的事,當然就水到渠成了。」

  「但即便如此,自昭烈復漢、宣武中興之後,幾十年的時間,佛家院寺才有幾家?尋常之人,總是談及哪家寺廟有名,卻未曾想過,這有名的寺廟加起來,也不過就是十幾座罷了,只是自從朝廷權威衰退之後,這各地的寺廟卻如雨後春筍一般接連出現,這裡面的緣由,北宮將軍,肯定是能夠想到的!」

  「想來是沒了朝廷和官府的約束,這佛家寺廟可以隨意建造了,所以才會一個接著一個的蹦出來。」北宮純說著,又露出疑惑之色,「不過,便是和尚多了,也不見得是壞事,這些佛門典籍也是讓人求清淨的法門,便是多一些,也不見得是壞事吧?」

  「當然是壞事,而起是大大的壞事!」張賓說著,神色卻嚴肅起來,「你不可將佛經、佛家,與那佛寺混為一談,可知那石勒為了以佛替夏,對佛家寺院可是格外恩寵,再加上有明法僧、聶道仁等人的推波助瀾,最後那佛寺不僅有良田眾多,出家為僧之人,還可以免去徭役,以至於一鄉之地,十之三四的壯年,皆入寺中,以避俗事!」

  「哦?」北宮純瞪大了眼睛,「這就是說,他們都去當和尚了?」然後馬上就意識到問題所在了,「那冀州本就因為天災**,人口雖眾,卻多為流民,更朝著四方留散,這有限的青壯,居然還有這麼多去出家為僧的,豈不是可用之兵更少了?」

  「正是如此,是以那冀州石氏,實際上已現敗亡之兆,人入寺院,氣運皆為佛門所攝,自己的根基本就不穩,這般下來,若周圍皆為孱弱之勢,尚且續命一二,然幽州虎狼之地,如今北定草原,東鎮平州,西滅匈奴,接下來必然南下,石氏安可長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