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說,若是將這個消息告知有幽州,那會如何?」

  第1102章 平州局

  平州,遼東郡。

  正有兩軍交戰。

  說是兩軍,其實也不盡然,蓋因這一方軍中一看,就知是混合了多方,不僅是身上戰袍不同,連那髮型都有很大區別。

  一陣衝殺過後,兩邊各自扔下幾百具屍體,皆鳴金收兵。

  軍爭一停,馬上就有諸多傳訊兵,衝到了後方的一座大營中。

  與此同時,之前與人鏖戰的、那支一看就是混合了諸多族群的兵馬也順勢歸來,收攏在兵營周圍——

  這座兵營明顯是按漢家兵法設立下來的,遠遠看過去,就能感到法度森嚴,前後左右皆有其理。

  但在兵營外面,還有高高矮矮的營帳散布,但正因為太過零散,在形式上亦不統一,所以倒是不顯得這大帳周圍還有兵營了。

  等那些所屬各不相同的部族兵卒歸來,都入了外側的低矮營帳,這才顯露出來。

  就在這些兵馬歸來的時候,在那中央軍營的大帳中,張方已經坐定,左右皆為副將、幕僚,就聽著傳信之人說著情況。

  「稟報張將軍,高句麗的兵已經退去了。」

  「總算讓這些人退去了,若是他們再忍著不退,咱們的人就要親自出馬了。」張方說話的時候,朝幾位幕僚看了過去,「諸君,你們給我老張分析分析,高句麗的新王到底是個什麼意思慕容部的人,知道了主公玄甲軍的厲害,都主動退兵了,怎麼高句麗還敢攻伐,難道不怕我玄甲之力?」

  「啟稟校尉,屬下認為,高句麗根本無心再打,只是他們國內局面不穩,才不得不動兵鋒,想來是要以打促和,只要將這衝突再持續一段時間,其新王必定主動求和,到時候校尉東征,便可得全功了。」

  一個幕僚說完,又有一人站出來,繼續道:「當前的情況,還是得維持局面,咱們在此處鏖戰,令平州西邊得了空閒,慕容部的人馬退去,高句麗除了認輸,別無他選,未來平州或可安寧,以陳公如今的威勢,若是傳令平州,或可得一州歸附。」

  「恐怕那位鄧刺史未必肯啊。」聽了兩個幕僚的話,張方卻冷笑一聲,「那位的骨頭可是硬得很,對胡人硬,就是對本將也硬!」

  就有幕僚說道:「鄧刺史為朝廷守護平州,職責所在,有些異議倒也正常。」

  「可惜,就怕這人不知好歹,想要趁機謀奪土地!」張方對那位刺史似乎有些成見,「你說我等未來之前,他連一個郡都不能完全掌控,如今卻想著要整頓半個平州,未免也太不知進退了吧?」

  對於主將的看法,他的幕僚卻有不同意見:「平州說是歸朝廷之制,其實是當初王浚王自己臉上貼金,還是胡漢雜居,諸部交融,校尉這些日子征伐此地,該有發現才是。」

  張方輕輕咳嗽了一聲。

  幕僚很明智的略過此事,繼續道:「鄧刺史來時,先受王浚掣肘,又有諸胡欺壓,其實是孤身一人,也無兵馬,能拉攏一批人,維持基本的架子,就算不容易了,更難得的是能慢慢掌握一郡,最後讓幾大部族皆承認其名,這就是本事。」

  張方直接擺擺手,很是不快的道:「行,就算他鄧飛有本事,那之前我與他見面,那人的傲氣你們也見了,話里話外可是半點不客氣!莫非這人還能知道進退,不謀土地?」

  幕僚卻道:「屬下卻覺得,鄧刺史是聰明人,知道局勢變化,只要將軍能穩住當前局勢,等陳公歸幽,一切水到渠成!」

  說到這裡,幾個幕僚忽然出面,就幫著張方梳理起他入平之後的種種作為和戰功來了。

  原來,這個大營正是張方安營紮寨的地方,裡面駐紮著被他領來東征的三千兵馬。

  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張方在平州內的攻伐經過幾次波折,步入了正軌,取得了很多的戰績。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將平州西邊,除半島上的幾個郡之外,土地上的諸多部族不是被驅逐,就是被收編。

  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他著實費了不少的腦子,一邊攻伐,一邊派人過去威逼利誘,拉攏一家打另外一家,實在拉不動的,就是麾下的多部兵馬出馬,與之鏖戰,消耗其戰力——

  這些多部兵馬,在張方剛剛帶著軍隊進入平州的時候,其實是沒有的,但等他平定了宇文部的「叛亂」之後,馬上有了第一批兵馬。

  然後,他就用這第一批宇文部的兵馬作為主幹,吸納了許多小部族,最後拉出了一支幾萬人的協從軍。

  這部分兵馬的戰鬥力,是比不上玄甲軍的,但架不住人多,如果拉出去和已經建立制度的匈奴國打,或者和在冀州站穩了腳跟的石勒軍交手,對方騎兵一個衝鋒下來,協從軍就要被衝擊得七零八落,不成體系了。

  不過,平州這裡的兵馬,可沒有什麼建制,大部分都是部族民聚集而成,相比較而言,反倒是以宇文部為主幹,組合而成的協從軍,在戰力上更勝一籌。

  於是,張方以協從軍開路,若是碰上難啃的骨頭,就玄甲軍親上,果然打開了局面,將平州的情況徹底改變。

  甚至連遠遁至此的段部,都派人過來接觸張方,有投誠之意,並且主動出馬,與高句麗交戰幾次,獻上了投名狀。

  這般功勞,伴隨著軍情傳遞迴去,讓張方還頗為自得,以為可以成為幽州有數的戰功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