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這個角度來看,陳午等幽州軍方渴望戰爭的心思,完全合情合理,再正常也不過了。

  這邊,劉琨明白了緣由,那邊,陳午在交代了一番之後,又在回軍的路上過來繼續解釋:「先前那些話,確實是為了迷惑敵人,這也符合我家將軍的主張,講究一個相互威懾、戰略平衡。」

  你就編吧!

  劉琨臉上一副原來如此的表情,心裡卻嗤之以鼻,知道這個軍頭分明是擔心自己亂說,造成影響,對他不利。

  這可不是劉琨自視甚高,他很清楚,以自身的身份和名望,只要抵達幽州,必得陳止親自接待,然後委以重任,而且是那種能時常與陳止見面的位置,其中緣故,不問可知。

  這種局面,就導致了劉琨的話,可以直接傳到陳止和最高層的文臣耳中,可以想像,一旦那些人知曉了陳午的話,會作何感想。

  這些心思放著,劉琨卻沒有打算用作為要挾,用這等事情去威脅一個掌握兵權、看起來還頗有本事,尤其是與陳止可能存在血緣親族關係的校尉,絕不是個理智選擇,他不僅不會為之,還會教育兒子不可為之。

  相反,此事處置好了,實是一個用來拉近關係的絕好時機。

  於是接下來,劉琨並未多言陳午之言,仿佛忘了這點「小事」,轉而詢問起所謂「相互威懾、戰略平衡」之說。

  陳午見劉琨這麼上道,越發客氣起來,就詳細分說了陳止的一番主張,聽得劉琨驚異連連。

  劉琨本來是想要轉移話題,可等真的聽了講解,不由意外起來。

  陳止的主張,說起來倒也簡單,古已有之。

  簡單概括來說,無非就是敵人、勢力之間,相互保持戰力平衡,從而相互制約,不至於雙方陷入大戰,相互之間靠著武力,維持表面和平。

  這樣的例子其實很多,從先秦時候的諸國並立,到幾十年前的三國對峙,都可以算作這般平衡,只是有的時候,是兩個弱的合力起來,與強的一方對峙,從而維持平衡。

  但這樣的平衡,持續的時間不長,很快就會被打破。

  如果說有什麼例外的話,恐怕就是原本歷史上的南北朝對峙了。

  只是南北朝的南北兩方,看起來勢均力敵的維持許久,但內部卻不斷換代,而且南北攻伐不斷。

  北邊,從北魏到東西兩魏,以及後來的北齊北周,內部也在走向對立平衡。相比較而言,南邊經歷宋、齊、梁、陳,看似平穩過度,其實在慢慢消耗元氣,有的時候,南方是靠著與北邊對峙,才能保持內部的完整和統一。

  在眼下這歷史分支上,還未有南北朝對立的事實,可劉琨靠著自身見識,也認為這般平衡,實是雙方比拼內力,看誰先把準備工作做好,積累足夠的實力,然後決出勝負,打破平衡,是一種拖延戰術。

  「如此說來,當下是以武促和,謀劃發展時間與空間。」

  「不愧是劉府君,一句話就說到了重點!」陳午稱讚起來,但重點還是要捧自家老闆,而他背後的陳止,那觀點確實讓劉琨意外,甚至有些驚訝——

  陳止在戰力平衡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就是要確保自身武力,能將敵人完全摧毀,在未能達到這個水平之前,就先維持表面均勢,造成一種,別人和我差距不大的假象。

  「當下,就是將向幽州這邊伸出爪子的勢力,狠狠打擊!連爪子,帶胳膊,一起砍下來,讓他們知道厲害!這種威懾,才能保持大致的平衡!」

  陳午說著說著,注意到劉琨的表情,話鋒一轉道:「劉府君你此來是何用意,某家知曉,將來也是自己人,這些早晚都能知道、接觸到,說了也不要緊,以你的學識,去了薊縣,肯定要得重用,你也是帶過兵、和匈奴打過幾年的人,未來在將軍府,可得多多為我兵家說話!」

  劉琨擦了擦汗,放心下來,他確實有些擔心,聽了這些會有不測,既然是都能接觸到的,那想來是沒事了。

  可是冷靜下來一想,又覺得有些不對。

  什麼叫擁有完全摧毀對方的武力?這話的口氣,未免太狂妄了吧!

  想到這裡,他先是不信,進而眉頭一皺,懷疑起來,卻沒有追問,否則就顯得不敬了,哪怕心裡再怎麼懷疑,總不好當面質疑。

  於是他又轉變了話題,順勢道:「這麼看來,幽州是著重發展兵家軍力的,難怪能這麼快就找到我等,在下沒有事先派出求援之人,沒想到在荒郊僻野,幽州亦有大軍駐紮!」

  陳午卻指了指前路,說道:「等會到了一處地方,先生就該明白了。」

  第1034章 屯軍、養兵、砸錢,一氣呵成

  陳午回兵的這條路,地處雁門、山嶽以東,其實位於幽州、并州交界之處,距離草原也十分近。

  這般地方,靠著地勢,只需要有一定的兵卒駐守就足夠了,而兵卒放置於此,在放哨、通信上的作用,遠遠超過守備——

  離這裡最近的城鎮,快馬也要有將近一日的日程,就算有人攻打過來,只要及時放出情報,無需抵擋,等敵人快要抵達村鎮的時候,那邊也早就做好防禦準備了。

  更何況,這等荒涼地帶,後勤補給就十分困難,長期維持駐軍,投入和回報並不成正比,配合著陳午所說的震懾理論,就更不該如此了,只需要保留報復的能力就足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