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孫秀沒有立刻回答,沉默了一下,才回道:「主公明明早有準備,何必要考較於我?世家的諸多子弟固然能夠脫產為學,前提卻是要靠著家族、宗族供養,對這些世家大族來說,土地就是其根本,有了廣袤田地,才有豐厚錢財,才能過上錦衣玉食的日子,供應子弟求學、為學,若這些土地都被主公掌握,他們又有什麼辦法反抗?只能從之,甚至主公還能用其田地,賞罰予之,以收人心。」

  陳止卻搖頭道:「土地本是世家的,我若是奪過來,反過去要挾,甚至作為賞賜,怕是沒有忠心,反得怨恨,積壓起來,早晚爆發。」

  他居然與孫秀就這麼探討起來,似乎真將面前這人當做了自家謀士。

  孫秀也不客氣,就解釋道:「若是強奪,難免如此,但主公在代郡所行之事,卻恰到好處,先使其釋放佃農,歸入官府管轄,則對方有地無人,無從施展,這就是受制於官府,而不用一下子將人逼走,乃是溫水煮青蛙之法,其次便是大興商賈,讓世家大族加入進來,以行商、產業之法,獲得巨利,彌補田地之損,乃為調節。」

  「佃農被奪,卻未斷根,世家難以甘心,商賈進項日益增長,更嘗到甜頭,一邊不甘心走,一邊想繼續嘗,就可將世家捆綁原地,令其不會離去,這也能分清敵我,那些堅決要走的,必是原本就不與主公為善的,就是留下來,也是掣肘與反對之人,不如放行,反而還能透過他們,讓外人錯誤判斷,迷惑他人,說不定就提供了開戰藉口。」

  「更進一步的,就是隨後是改造,這方面主公的篩選之法已建框架,若是太平年間,便是您有開府建衙的便利,這篩選之法一用出來,朝廷與這地方的世家也都會非議不斷,乃至傳遍天下,為人詬病,士不願從,但現在冀州既亂,南北斷絕,便少了阻礙,知待日後穩固下來,再輔之以為學之法,便可成形,無懼世家之言,況且大幕將至,天下將亂,到時世家投奔之處,該是太平穩固之地,這般名聲,反而次之。」

  陳止忽然說道:「你你說大幕將至,莫非是覺得亂將起?」跟著不等對方回答,就話鋒一轉,「聽你言語,似是對壓迫世家之事很有興趣,莫非有志於替我為之?」

  這話像是承認了孫秀的猜測,可落到孫秀耳中卻讓他悚然一驚,趕緊停下話來,低頭道:「是屬下僭越了。」

  陳止沒有再說什麼,等屋子裡的氣氛凝重了幾分,孫秀的頭上也有了冷汗,他才笑道:「無妨,這些事,本該群策群力,你說的這幾點,也都很有用,未來或許就能作為方針施行,現在多想一想,多說一說,並不是壞事……」

  孫秀聽著,卻沒有多少歡喜之念,因為他很清楚,後面必然還有其他內容。

  果然,跟著就聽到陳止說著:「……不過,凡事皆有起步,要一步一個腳印,當下還是先從農事入手,既然你有心做事,又對農家事有研究,接下來推廣甘薯的工作,可以讓你負責,只是在這之前,要先定下一些其他耕作制度,比如休耕之事等。」

  孫秀馬上就領會精神,點頭道:「原來如此,先前只有代郡一地,範圍有限,而今卻是擴展到了整個幽州,可耕種的地多了,主公治下的農戶更多,就可以有休耕輪替之分了,此事甚好,另外配合代郡的施肥之法,更有成效……」

  見自己一提,對方就能領會,就算是陳止也不免有舒心之感,感嘆這孫秀果然不愧是歷史上留名的人物,確實有過人之處,難怪能在原來的歷史上,折騰出那麼大的陣勢。

  但想歸想,接下來陳止就敲打了一下:「除此之外,你若想入將軍府,不光要與趙王孫交代清楚,也得經過篩選才行,一開始職位不會太高,但只要有能力,勸農之權我還是敢給的,當然,監督也不可免,這農事是根本,我若放權,你也不敢接之。」

  孫秀一愣,但馬上回過神來,拱手致謝,心中狂喜,卻見好就收,藉口天色已晚,就告辭退去,顯是要消化這次見面的收穫。

  等人走了,陳止則叫來了幾人,吩咐幾句下去,透露了讓孫秀負責農事的意思。

  沒有多久,張亢就來求見。

  等進入屋中見了陳止,張亢開口就道:「聽聞趙王孫之僚,姓孫名秀者投奔,還要負責農事,屬下認為此舉不妥,還望主公再思量一二。」

  「你消息倒是靈通,」陳止搖頭輕笑,「城裡的世家還真不安分,我與孫秀才說過沒多久,你就來了。」

  「他們也是擔心幽州局面,」張亢心裡一驚,想要解釋,卻不敢太過深入,於是趕緊提起此來目的,「孫秀本是王府僚吏,趙王派他護持王孫,此人卻欲背主另投,著實不可信任,焉知未來不會復叛,農事乃是萬事根本,豈能讓這般人物執掌,一個不好,動搖根基,還望主公三思啊!」

  陳止擺擺手道:「我自有定計,但張君也是為大局著想,今後還需要繼續監督,防止有什麼疏漏發生。」

  這話可謂一根不軟不硬的釘子,讓張亢一時間無從回應,正思量著如何再說,卻有人來報,說是冉瞻、高並趕來了薊縣,想要求見。

  「冉瞻來了?」陳止露出笑容,「好小子,這次立功不小,正要仔細問問,讓人進來吧,正好張君也在此處,就一起聽聽。」

  第1023章 大幕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