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哦?」陳止點點頭,鮑敬言帶著王構回來時,密諜司就大致調查了一下,雖然消息不多,但已知其人生平大概,這才收入府中重點培養,「那照你來看,這冀州境內,尤其是石勒統領下的百姓,正在醞釀著一起巨大的遷徙、逃難浪潮?」

  「正是如此,」王構的回答,還是沒有半點猶豫,「爆發的時間,大概就在這一兩年之間,而且石勒應該是沒有什麼對策的,也不會為此改變政策。」

  陳止直接問道:「那你覺得,這冀州石勒治下的百姓,若是變為流民,有多少會來幽州?」

  「幽州……」王構這次猶豫了一下,沒有立刻回答。

  陳止笑道:「不要有顧慮,說心裡話,石勒那邊現在沒人敢說違逆之言,上下之間,居然不敢言真事,不是相互奉承,便是彼此提防,如何長久?我這邊總不能也如此,幽州如何我心裡也清楚,這幾天接手卷宗,種種弊病非一日可除,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總要先有個目標。」

  王構這才放下心來,說道:「幽州在北地名聲不小,但主要的原因,是原來的幽州刺史王浚大將軍有諸多戰功,又有那鮮卑人作附屬,凶名甚大,雖然聞名,但這等名聲……」

  「這等名聲可以讓人畏懼,卻不會將人吸引過來,」陳止明白王構的意思,「何況,幽州靠近北邊,再往北就是大漠草原,多有入寇之人,而冬季寒冷,被稱之為苦寒之地,百姓若是逃難,必然先往南邊、東邊投奔,實在沒有辦法了,才會選擇北邊。」

  王構有些尷尬,卻還是點頭同意,隨後說道:「確實如此,若是屬下來看,或許會挑選北地,因為此地百廢待興,又有明主,但其他人,先要想的是家族安穩,便是屬下,即便自己來投奔幽州,也會想辦法讓家人遷徙他處,很可能是早就物色好的魏郡。」

  「你這話聽起來倒是頗為真實,行,大體情況我是明白了,此事你完成的不錯。」陳止輕輕點頭,沒有給出什麼承諾,卻讓王構心中歡喜,他知道能在主公心裡掛名,可是比立刻兌現功勞要有用的多!

  「請主公早點休息,屬下先行告退!」主動告辭之後,王構看了一眼角落那人,就離開了將軍府,走到一處無人角落,忍不住朝著空中揮動了一下拳頭,宣洩心中興奮。

  「冉瞻身邊的高並,出身高句麗,沒有什麼世家背景,先過篩選,又立功勞,關鍵是在主公心中留下了印象,方被調到冉瞻身邊,這才能平步青雲,如今已然得勢;我與他比,即便不如,但出身總歸不算太糟,如果在其他地方,或許難有高升之念,可在幽州,卻有機會,一定要把握住!」

  這般想著,他走路都有勁了,很快消失在街道盡頭。

  另一邊,陳止卻將坐在房間角落的那名文人叫了過來。

  看著這人,陳止笑問:「這情況,先生都聽到了,有何見解?」

  他對面這人,羽扇綸巾的打扮,有如書生,但留著長須,赫然是趙王孫的幕僚孫秀。

  孫秀本侍奉趙王一系,但趙王被困,世子在京沒有聲息,他護送著趙王孫抵達代郡,想要尋求幫助,卻未能如願,又跑去找王浚,依舊毫無回應,輾轉各處,最終又回到了代郡,結果恰逢大戰,陳止根本沒有經歷去應付他們,便被安置下來。

  在這期間,孫秀倒是時常寫信獻策,給陳止出了不少主意,也有幾個被採納的,一來二去,陳止漸漸把握住了孫秀的心思。

  此番坐鎮薊縣,陳止打算鍛造幽州上下,奠定根基,就將孫秀召來,與王構見面詢問,更讓此人在旁聽著,現在就問其人想法。

  「將軍若想等冀州自亂,那是白費力氣,據我所知,石勒雖然為人兇殘,但對自己人卻不刻薄,頗有些忠心用命之人,有這些人為骨架,就算是冀州有亂,也能鎮壓下來,不會給人可乘之機,倒是百姓不堪重負,四散奔逃,是有可能發生的,而且就像剛才那位君子所說,當在這幾年之內,將軍想的,無非是抓住機會,招引人口,此計可行。」

  陳止眯起眼睛,問道:「依你之見,如何引流民來投?」

  孫秀笑了笑,道:「可借鑑篩選之法……」

  第1021章 糧與田

  「借鑑篩選之法?」陳止一聽這個話,心裡便明其意,但嘴上卻故意道,「這流民、難民若是來了,可沒法給他們篩選,一來是沒有必要,二來是根本沒法組織起那麼多的人手,況且難民裡面很多根本就不識字,如何篩選?」

  「將軍這是明知故問,要考較我呢,」孫秀就笑了起來,直接挑明,「在下所說的借鑑篩選之法,不是說要對每個遷徙來的人篩選,而是說參考這篩選之法施行之後,傳出名聲的格局,也塑造出一個讓流民主動來投的景象。」

  陳止不置可否,貌似隨意的道:「聽孫先生的意思,對篩選之法造成的影響似乎頗為熟悉。」

  孫秀早就等著這話了,聞言一笑,羽扇輕輕一扇,就道:「篩選之法甚妙,看得出來,將軍還未將之完善,留有很大餘地,即便如此,卻已經體現出了足夠的價值和意義,吸引了很多寒門子弟過來投奔,讓將軍府麾下的吏胥更有幹勁,因為他們看得見未來的晉升之路。」

  說話之間,他指了指門外:「比如剛才的王構,此人若在朝廷之中,根本沒有出頭的機會,就算是在王浚的軍中,也一樣難得前程,或許投奔胡人是個法子,但有很大的風險,不說胡人對漢家子弟的排擠,就說那草原局勢瞬息萬變,能不能活過明天都難說,相比之下,在將軍統轄之下,只要是身家清白,能過篩選之法,便可為吏,掌權柄,展所長,何等清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