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到底,是宇文部來求歸附,勝者乃是陳氏,自然掌握主動。

  這般直白、毫無遮掩的話,讓莫淺渾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白,很是難堪,卻又無可奈何。

  儘管幽州內外,乃至宇文部中,有許多人提過,陳氏能夠戰勝王氏,靠的還是計謀,打了一個時間差,真要是算起兵力多寡,代郡根本就沒有多少人,其實勝得僥倖。

  這個論斷,其實是不少人用來自我安慰、貶低陳氏兵馬的藉口。

  只是莫淺渾很清楚,代郡武卒戰力過人,否則就算能行奇兵,也不見得能大敗王浚。

  他們鮮卑人比起中原人,在守城和攻城上都不占優勢,往往野戰可勝,可一旦碰上堅城,那就徒呼奈何了。

  相比之下,代郡武卒的兩路兵馬,一路直搗范陽,連克幾城,迅疾如風,王浚還沒收到消息呢,兵馬已經攻到了城下!這是何等的戰鬥力?

  另一邊,楊宋領著少數人馬,虛實結合之中,硬生生的擋住了王昌、阮豹等人的幾萬中路大軍,又是怎樣的防禦力?

  這樣一支兵馬,揍王浚能勝,單獨揍他們宇文部,更不在話下,要知道,當初宇文部乃是王浚三路大軍中的北路,結果連七品鮮卑都沒突破,何況是代郡武卒?

  更不要說,王浚兵敗,幽州易主,諸多王家兵馬已然淪為降軍,盡數被陳氏接收,就算裡面存在幾個心懷不軌的,但更多的卻是想要立功的,以媚新主,求個安穩,這種情況下,宇文部哪敢和幽州叫板?

  就算被陳止當面一說,莫淺渾也只能忍著,不敢報復,心中念頭急轉,想著如何打破當前的局面。

  就在這時,陳止又道:「先生也不用煩惱,只要貴族無二心,便是來到幽州邊上,又有什麼好擔心的?我還會提供便利,助宇文部重建,甚至讓那位宇文豪帥能擺脫困境,穩固名號,統領族群。」

  莫淺渾苦笑起來,他忽然意識到,之前透底以求信任的做法,恐怕不光讓陳止知曉了自家投奔的真心實意,更找到了一個逐步掌控和消化宇文部的著力點。

  只是他怎麼都不明白,過去王浚也好,更早經營邊疆的人也罷,都是求個權,要個威勢,並未看上草原部族,怎麼這位似有不同?

  這也是他先前會透露底細暗示的原因,本意是想兩邊心照不宣,做出約定,未料陳止的胃口,似乎比王浚還要大,這目的卻十分詭異。

  但說一千道一萬,陳止的條件莫淺渾卻無法答應,也不敢答應,只能苦笑著道:「將軍之意,我會回去傳達。」

  陳止點點頭,沒有逼迫的意思,說道:「這樣最好,這事須雙方你情我願,強扭的瓜不甜,何況又是貴部主動提出,我改了條件,是要會去通報的,不過這事還是得快一點,不然對貴主不利。」

  「嗯?」莫淺渾聽了前一句剛鬆了一口氣,聽到了最後忽有不祥之感,「不知因何要急切?」他其實也急,當下本是麥熟之時,宇文部棄了根據地而去,趁著還是夏季,可以劫掠一番,但等到了冬季,恐怕就難捱了,族中肯定要死人的。

  這亦是他們急於來此投奔的原因,只是表面不敢透露太多。

  陳止說不好拖延,莫非暗指此事?

  不對!

  莫淺渾猛的回過神來,想到另外一個宇文逸豆歸擔憂之事。

  便聽陳止淡淡說道:「我軍於棘城西北,發現些許蹤跡,有宇文部標識,興許是落難之人,若是需要的話,可以提供給先生,你們帶回去,告知宇文逸豆歸,讓他組織人手過去營救。」

  莫淺渾的臉色倏的一片蒼白。

  宇文部本來的地盤,就在慕容部的西北,但幾次遷徙後,主脈一系變了地方,圍攻棘城後,大部分遷徙到了棘城的東北方向。

  此時,出現在老地方的宇文族人,很可能是宇文乞得龜一行!

  第1005章 洛陽隱,家信疑

  「沒想到這宇文部的人,就如此走了。」

  第二次面見陳止之後,莫淺渾回去與同來的宇文族人商議了一番,第二日便告辭離開,看著他們遠去的身影,剛剛抵達薊縣的佟海不由感慨了一句。

  但感慨過後,他馬上收拾心情,將這邊的情報整理完善,紀錄了這群人離開的方向和路程,安排了人繼續跟進,就回去給陳止報信。

  他抵達陳止這邊的時候,已將信息情報總結好,遞交上去。

  陳止拿過來一看,點點頭,道:「莫淺渾他們這次回去,應該能說服宇文逸豆歸,如果不能,那也無妨,只要扼守住幽東,整個幽州依舊安穩,能多他一個宇文部為刀刃自是好的,就算沒有,也無傷大雅,無非是多費點功夫。」

  說著,他把那封情報書放到了一旁,轉而問起了另外一件事。

  「你這次來,主要的原因,是草原那邊的情報反饋回來了,如何,對棘城與屯城的一戰,他們有何看法?是否開始刺探平興炮的來歷、所在了?」

  佟海一聽,正色回道:「正如主公所料,草原上的幾個大小部族,都往代郡派遣了新的探子、細作,我們突擊搜捕,抓住了幾人,一番拷問,問出了這些人的目的,確確實實都是專門針對平興炮進行探查的。」說著拿出了一本文冊,遞了過去。

  陳止接過來翻看幾眼,說道:「既是突擊,那過去掌握的細作據點,必然要被掃蕩不少,那些背後的人以後有了警惕,要重新開闢新的隱秘據點,探查起來就更難了,蘇遼身上的擔子可就更重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