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慕容部帶兵的,乃是那慕容仁,此人既為慕容廆之子,當然也有爭位之念,這次南下肯定想要做出成績,這樣的人,很容易會走向極端啊。」

  這般想著,他散去了眼中金光,隨後來到書桌前,從書架上抽出了三本冊子,翻看了起來。

  這三本書冊上都有名字,分別標註著「慕容廆」、「慕容皝」、「慕容仁」之名。

  陳止第一個翻看的,就是那本《慕容廆》,他翻頁的速度很快,幾息之後便已翻完,隨後長舒一口氣,感慨道:「這慕容廆,年少出眾,卻被叔父篡了父位,那叔父要殺他,此人避禍出逃,一番週遊,增長了見聞,過了兩年,其叔父被誅,部眾便將慕容廆迎回,繼承鮮卑之位,這番經歷,可以看出氣運深厚,即便放在後世人筆下,也可以做個主角了,再看看這後面的……」

  他又翻開書冊,貌似隨意的看著。

  「要報世仇,而大漢不許,於是肆意而為,最後品嘗敗績,卻不依不饒,錘鍊了意志,等年紀稍長,便休養生息,推動生產,建禮定製,積蓄實力,如今更是抵抗住了四方聯軍,厚積薄發,分明就是要氣運大興,將本身的主角命格展現出來了!若是不加以控制,那按照原本的歷史,他與其子就要成為這北地、東北的主角,真正來一出慕容演義,建立燕國,稱霸一方,那其他勢力都要退避,淪為陪襯,就算幽州由我掌控,也不例外,甚至做人嫁衣,成就慕容偉業!」

  他將書冊合上,閉上眼睛,伸出一根手指,輕敲桌面,沉吟片刻,忽然睜開眼睛,笑道:「如此看來,這次慕容主動寇邊,招惹於我,可不是壞事,否則我哪裡有藉口去找他麻煩?」

  第928章 可延壽否?

  慕容皝,慕容單于慕容廆第三子,生有帝王相,少聰慧,而從諸師,武藝過人,精通謀略,擅天文,明經義。

  慕容治下,曾有三部叛亂,時慕容皝領兵在外,恰在歸途,被叛部圍困,卻臨危不懼,領軍廝殺,衝出重圍,當夜便集結周遭兵馬,一舉蕩平三部,平息叛亂。

  又曾與兄求學洛陽,遊歷北地,見聞廣博,歸部之後廣納漢家名士,眾農耕,倡器械,賞罰分明。

  ……

  當陳止翻看那本《慕容皝》之後,瞧著這一條條、一件件,便又忍不住感慨起來。

  他手上的這三本書冊,其實是密諜司總結編寫出來的,是按照陳止的交代,將周遭幾個主要勢力、部族的人物都總結出生平、情報匯總起來,爭取能做到一人一本書,然後一個部族的人歸到一類,這樣更為全面,而陳止要查閱的時候,也就更加詳實。

  眼下三本書冊,便是屬於慕容部的情報,都是被連夜謄寫出來,直接送過來的,眼下陳止占據幽州,雖然還在整合,並不能將整個州的力量調動起來,但眼下能為他所用的人力物力,也是非常驚人了,連夜謄寫,從代郡帶過幾本情報書冊,只不過小事。

  但看過兩本之後,陳止卻是感慨連連。

  「這在歷史上留下姓名的人,都不是簡單易與之輩,這一點我早在前世就有所體會,賢名、凶名、能名、惡名,沒有一個是簡單可以留下來的,甚至就連那些蠢名、傻名,往往背後也有緣由,不是說你是個傻子、傻得驚人,便可名留青史,一直到兩千年後還有人惦記,地位不夠、機緣不足,傻到驚天動地也別想留名,而若是利益牽扯,哪怕只是情商不夠,也會被後人污名,說是先天弱智。」

  手指在手邊的三本書上敲了敲,陳止的目光落到了最後一本上。

  《慕容仁》。

  密諜司是秉承著陳止的思路建立,雖然在探究地方高層的決策時,比不上十二生肖摺紙,在及時性上更是差了很多,但人手足夠,越發正軌,更有諸多人才,分門別類的整理、歸納,甚至還有近似於社會學、心理學的人物坐鎮,所以整理出來的情報,在大體上是非常完備的,涉及方方面面,很多當事人自己都忘了的事,在書冊里都有記載,比如某某在某年某月某日,虐殺了一個小動物,體現了什麼樣的心理。

  這麼多的內容羅列起來,自然每一本的頁數都不少,更何況還都在不斷的「更新」,但比較起來,還是那本《慕容廆》最厚,畢竟是經歷諸多的慕容單于,金戈鐵馬半輩子,這生平豐富至極。

  相比之下,那本《慕容皝》的就只剩下一半了,但考慮到他的年紀和資歷,這一半的頁數,其實非常難得。

  「慕容廆當初年少威武,立下不少功勞,但隨後遭逢大變,外出流亡,自後回返部族,振興族人,活脫脫一個王子復仇記,慕容皝可沒有經歷這些,雖也有戰功,但到底都是生在慕容廆的羽翼之下的,能有半本厚度,著實不簡單,三人之中,慕容仁的內容是最少的,也是最為乏善可陳的,多數還是客套之言,真假虛實難辨,恐怕有濫竽充數的嫌疑。」

  這最後一本《慕容仁》則只有《慕容皝》的一半,陳止翻了一下就見底了,裡面描述的也是一些部族少將軍的常見項目,比如領軍劫掠、帶頭衝鋒、坑殺俘虜,別說和慕容廆的經歷比,就連和慕容皝比起來,都太過遜色,因而內容乏善可陳,也就顯得單薄了。

  「不過,說是單薄,可放到中原世家子弟裡面,還是足夠看的,中原世家,早就馬放南山,武備鬆弛,沒有來三國時期,以及宣武北伐之時的朝氣和武勇,世家子弟之中只有最為傑出的人,稱得上文武兼備,其他則沉溺酒色財氣之中,畢竟有九品中正將他們護持,此消彼長,北地部族之中,這樣經歷仿佛,一人可為厚書的人越來越多,也就是氣運主角增加,而南邊的中原,主角日漸稀少,未來氣運當然孱弱,這不是唯心,而是社會發展的規律,如果不能扭轉,五胡十六國的慘劇,恐怕還是難以避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