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第二種,則是南邊的石勒這般,認為幽州起戰,則無暇他顧,所以抓住機會在冀州擴張,在他看來,這樣一番操作過來,等王浚得勝之後,回過頭來想要干涉冀州,卻已經是力有不逮了,因為生米煮成熟飯,也只能坐看他石勒勢力膨脹;

  這第三種卻是趁火打劫的,便如慕容部與拓跋部,但話說回來,其實這兩部也算冤枉,他們同樣也認為最後得勝的會是王浚,而自身與王浚本就有些齟齬、矛盾,自是要趁著機會占點好處,就算事後不得已要吐出去一點,也可以作為談判籌碼。

  至於那第四種,便如并州匈奴,雖然近在咫尺,卻因為種種原因靜觀其變,似乎想要坐看局勢發展,不過這裡面也有不同,因為匈奴內部勢力諸多,比如那單于劉乂一系的劉曜,就北上草原,招攬人手,似乎也有圖謀,只是暫時還看不出來。

  當下,陳止與諸多從屬談及的,主要是第三種人,便是那慕容部與拓跋部了。

  這兩部人手,原本就靠近幽州,只是礙於王浚之威,並不接近邊疆,而今王浚與陳止交戰,兩部判斷這兩家的交戰,會持續一定時間,因此各有動作,都抓住機會將勢力向南擴展,把原本臣服、掛靠在幽州名下的部族和土地侵蝕了一部分。

  尤其是那拓跋部,甚至還占領了廣寧郡的一部分土地!

  這樣的事,如果面對是王浚,自是無可厚非,但眼下陳止的諸多從屬部下,卻認為幽州將來乃是他們執掌,而慕容、拓跋原本與代郡交善,現在卻做出這等事,無疑在道義上站不住腳,於是在陳止的吩咐下,已經先後寄出書信幾封,希望能讓兩部自覺後退,維持雙方的「友誼」。

  「當然,所謂勢力之間的友誼,其實就是表面友誼,」陳止做出了決定之後,並沒有停下話來,繼續說著,「本來就是利益交換或者捆綁的關係,原本因為王浚存在,我方無論是與慕容部,還是與拓跋部,都算是有一個共同的敵人,王浚這個靶子豎著,怎麼都能找到一些共同利益,但現在局勢變了,王浚的位置被我等頂上,未來與兩部的關係自然也微妙起來,他們當初不願意臣服於王浚,今後也不會想要臣服我等,所以很明顯的,我等與兩部有潛在敵對的可能……」

  陳止這麼說著,但他的一干部下,卻似乎沒有什麼心思聽下去。

  「不可!」

  不出預料,陳止的提議一發出來,眾人便紛紛反對。

  「主公如今為一州之中樞,豈可在輕易犯險?萬一有個好歹,整個局面都要因此而混亂!」這話乃是束交所言。

  張亢也點頭道:「當下這幽州世家盡數低頭臣服,都是因主公身在此處,當趁此機會,徐徐推進,也好讓他們真正歸心,若是貿然離去,這些世家說不定會生出其他心思。」

  這兩位一個從局勢分析,一個從世家歸順上解析,說的都很在理,相比之下,冉瞻的說辭就很是簡單直接了——

  「既然兵力不夠,那就算主公您過去了,這人不還是不夠嗎,也不會因此增加兵力,危險還是有的,不如等咱們整編了這幽州軍的大部隊,統領大軍過去,直接把那些鮮卑人嚇走,不就行了?」說著說著,他注意到其他人異樣的目光,便擺擺手道:「別這麼看俺啊,俺也知道那些降軍戰力不濟,但人多也就夠了,把聲勢擺出來,鎮住那些宵小之輩,畢竟鮮卑人也不敢大肆入侵啊。」

  「這個提議,很有你的風格。」陳止點點頭,朝楊元看了過去。

  楊元迎著目光,也開口勸了起來:「那兩部算是以逸待勞,本身兵力並沒有損失,雖說他們也算是臨時決定南下,時間也不長,其實立足不穩,但到底也有優勢,若是與之對抗,至少也得阻止起兩支至少三千人的兵馬,若是不能,便是主公親自前往,怕也不見得能改變局勢。」

  這就是純粹從兵家的角度進行大致的分析了,具體的情況當然更為複雜,但此時卻沒有必要贅述太多。

  陳梓則道:「主公,之前您便已定下行程,將這幽州薊縣的大概局勢穩定之後,要先回代縣,照看夫人。」

  他的話很短,內容也沒有什麼大道理,但此話一說,其他人都紛紛回過神來,這才想到陳止的夫人楊氏,最近便要生產,這豈不是最佳的勸誡之言?

  只是不等他們開口,陳止就笑道:「我自是要回去的,只是這與親自率兵並不矛盾。」

  「主公,您的意思是?」束交、張亢等人有些猶豫和不確定。

  「不錯,要等代縣的事處理完了,再往北邊處理邊疆事端,」陳止這麼說著,目光掃過眾人,「所以還有時間,足以做一些簡單的布置,況且……」

  他忽然笑了起來:「給那兩部一點時間,讓他們自己發酵一會,不也很有意思麼?畢竟,未來咱們要和這邊疆部族,經常打交道了。」

  又是發酵一會?

  眾人聽得此言,不由面面相覷,他們還記得,上一次陳止拿下范陽,卻不急著進軍,說是讓薊縣發酵一陣子,結果兵不血刃的拿了下來,進而掌控幽州,莫非此事還將在那兩部之中重演?

  正在幾人疑惑之時,陳止又道:「況且,我早就讓人寫了幾封信,送往兩部,相信他們現在也都已經看過了,大概會有一些回應吧。」

  第926章 爭一方氣運主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