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陳梓便回答道:「慕容部和拓跋部的人都暫時沒有後退的意思,依舊還占著地界,不過他們也沒有進一步前進的意思了,慕容翰已經去與慕容部交涉了,相信結果很快就有了。」

  陳止笑道:「這兩部的動向很清楚,就是想要好處,同時還要看看風向,就先晾著吧,我聽說拓跋部帶頭的將領乃是漢家子弟?」

  陳梓點頭回道:「聽聞乃是代郡衛家之人。」

  「這也是有底蘊的大族,可惜因為朝廷政爭,不得不遠走他族,可惜了,不過既然是漢家之人掌兵,那就該有規矩,先送一句話過去,就說『現在撤兵,還有交情,否則便難轉圜,自思量』,至於慕容部那邊,先不用派人,等慕容翰的消息吧。」

  「諾!」

  「行了,正事說完了,也該說說家事,」陳止說著,離開位子,朝外面走去,「順便出去透透氣。」

  陳梓緊隨其後。

  二人走出營帳。

  帳外,乃是連綿兵營,而軍營之外,遠處卻有一座高牆大城。

  看著那城池輪廓,陳止沉默片刻,轉頭對陳梓道:「薊縣此城,果然雄壯,可為將軍府中樞所在!」

  此處,正是燕郡薊縣!

  第921章 幽平先後之策

  「代郡得聞消息捷報,舉城歡騰,各大世家都派人到府上稱賀。」

  陳梓帶來了代郡、主要是代縣的消息。

  「這些人恐怕也很意外,」陳止卻笑了起來,「畢竟很多人暗地裡都打算與幽州軍聯繫,以保身家性命,同時也讓家中錢財不至於毀於戰火。」

  陳梓點頭道:「這些人朝秦暮楚也不是一次兩次的,只是我沒想到,先前兄長讓出了那麼多的利益,他們卻還是有異心。」

  「很正常,世家首先是有家,隨後才會想起他,況且王浚其實並非叛逆,雖然割據幽州,但到底也是朝廷之人,與之輸誠,在世家看來並無不妥,況且關係到家族傳承與錢財,自是要有計算,而且他們也未必就是要背叛,多數大概是想著兩邊下注。」

  陳止說到這裡,忽然笑道;「我這可不是為他們開脫,既然這些人不老實,總要吃點苦頭的,聽說楊宋將那當城縣通敵的宗族,盡數搜刮殆盡了,就把這個消息在代縣傳揚一下,他們那些與外的書信也留著,不要公布,也不要損毀,收起來做個底子,以後若是有人再有動靜,就拿出來效仿當城宗族。」

  陳梓點點頭,將此事記在心裡,又提起一事:「穩婆已經找好,夫人生產或許便在最近,兄長可打算歸去?」

  陳止便道:「這也是我最近加快進軍的原因,待這薊縣拿下,便可安定下來,歸代而侍。」

  陳梓猶豫了一下,問道:「那平州……」

  「段部與宇文部逃亡平州,自是不能放過,不過一口吃不成一個大胖子,」陳止自是知道陳梓心中所想,「吞幽而望平,此乃正常之思,如今冀州戰亂,而且靠近中樞,可以拓展勢力,但不宜納入麾下,因而平州便是理想之處了,但當下咱們人手不夠啊,不說兵力難以分散駐紮,就說這處理政務的人,也是大大不足,原本經過幾次篩選,代縣那邊是有人才盈餘了,但如今占了幽州,這些人要分散到整個幽州的郡縣,必然捉襟見肘,哪裡還能再顧及平州?」

  陳止明顯是對平州有關一番了解的,說完自家情況,又談起平州局面:「平州為王浚平定,但所謂平定,更像是羈縻,那裡本就諸族雜居,有諸多部族,再設郡縣,犬牙交錯,實乃混亂之地,朝廷派去的官員,皆入泥潭,而且時有叛亂,是以不久前,王浚才平定一番,其實說是朝廷建制之處,但更有化外之意,若要進兵,需以雷霆之勢掃平,否則便該留著,讓他們相互消耗,蓋因此地得之,南可入三韓,北與東則平高句麗等族,實乃四戰之地,不可輕涉,眼下還是將心思,都放在幽州為好。」

  陳梓聽聞,也是點頭。

  此時的幽州,比起前段時間的沸騰,局勢已經逐漸平息下來。

  原本的沸騰,源於大軍開拔與兩軍交戰。

  幽州刺史王浚,起三路大軍,攻伐代郡,於是整個幽州都因此而忙碌起來,並且慢慢步入到一個凝重的氣氛裡面。

  伴隨著幽州的變化,南北兩邊的周邊勢力也有所行動,打算在還幽州這鍋開水,沸騰到頂點的時候有所行動。

  但讓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鍋開水眼看著就要開了,結果忽然之間就安靜下去了,就像是有人往裡面扔了一塊大冰塊,將那滾燙沸水直接鎮壓下去,帶來一股難以言喻的冰冷氣息。

  因為陳止出人意料的排兵布陣,導致三路大軍之中,最為重要的南路直接崩潰,連坐鎮南路的王浚,都淪為階下囚。

  隨後,陳止在短短時間內,就將范陽郡平息下來,緊接著又將中路大軍安撫下來,正當所有人都以為陳止會前往招降王昌,徹底化解大軍攻勢的時候,他卻突然出現在燕國薊縣的城牆之外。

  薊縣作為王浚的大本營,其位置可以說是人盡皆知了,在其周圍,未來更是起了諸多大城,為原本歷史史昂幾個朝代的中樞所在。

  此時的幽州,固然地處邊疆,在中原腹地的人來看,乃是苦寒貧瘠之地,但因商貿往來,這幽州也有地方可以稱之為繁華,尤其是薊縣所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