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將軍府中的僚屬官員,也有八品、九品的位格,但因與官府不同,無需被朝廷吏部節制,卻也不能與朝廷官職重合,因而當下在郡守衙門裡面有官職吏位的,就不能在將軍府任職,至少是不能是最上面的九職,最多是擔任個行軍司馬之類無關痛癢的位置……」

  唐府之中,那位唐家太公再一次召集了子弟眾人,說出這麼一段話來,最後目光在唐典和唐資身上掃過,語重心長的道:「將軍要治代,所以打壓世家,但世家畢竟根深葉茂,不可能被連根拔起,一時的退讓也不代表著無法再起,縱然我等幾家被打壓下去了,未來還是會有其他家族崛起,所以他最終還是會選擇安撫、拉攏和利用,我們唐家與這位征北將軍合作密切,那代窯更近乎利益共享,所以我們唐家謀得一席之地,是很有可能的。」

  唐典點點頭,跟著就道:「九個位置,府君不會一口氣都拿出來,最多拿出來五個,這裡面肯定大部分都是他的親信,但只要咱們能得到其中之一,便也是足夠了。」

  「不錯,你原本擔任過都尉,後來被人拿下,這次卻可以再次嘗試了,」唐太公說著,又朝著更小一輩的唐資看了過去,笑道:「唐資,你是我唐家未來的支柱,現在輔佐唐典,未來還要接掌唐家,這次將軍府封位,你的資歷不夠,拿不到最上面的九位,卻也可以謀奪一個從屬之職,算是打下基礎,也為我唐家之後的興盛打下根基。」

  唐資先是點頭,但緊接著卻道:「不過,那位大將軍必然不會這般甘心下來,說不定再過幾個月就要再攻代郡,咱們雖與陳太守牽扯很深,但在薊縣也有生意,不如派出記名弟子,先去那邊經營,以防萬一。」

  羅太公一聽,便笑道:「你這是老成持重之言,算是未雨綢繆,家族本不可以壓在一人身上,雞蛋也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不過這人選卻不能是王浚!」

  第802章 世家遠慮,士人所欲

  唐資一愣,跟著就點頭道:「太公說得對,這事是我相差了,確實不該是王浚。」

  這下子,唐太公卻是有些意外了,他本來還想提點兩句,沒想到一句話過後,這個家族的年輕後輩,居然自己就想通了,不過為了確保不是故作姿態,這位老人還是含笑問道:「哦?既然你想通了,不妨說說想法。」

  唐資也不客氣,拱拱手,便侃侃而談道:「曾孫之前的想法,還是考慮到家族是在幽州,既然要分散風險,那就該從庇護的角度來想,若是代郡勢力崩潰,則我唐家重入幽州掌握,因此要在王浚大將軍那邊有所安排,這樣才能順勢交接過度……」

  周圍幾個唐家的核心人物都在聽著,聞言都輕輕點頭,其中有一兩人,這想法和唐資此刻所說,可以說是如出一轍。

  但接下來,這位唐家俊傑話鋒一轉:「但這樣也有風險,這狡兔三窟的道理人人都懂,但裡面的關鍵卻是不能影響到現在的局面,當下陳太守執掌代郡,越發強勢,最為忌諱下面的人蛇鼠兩端,不過也給予一定的轉圜餘地,能一定程度上容忍下面的人,但絕對不包含與王浚聯繫的人,以當下那密諜司無孔不入的程度,一旦被抓住了尾巴,那就是傾覆之禍!」

  聽著這話,屋子裡的人都不由心中一凜,感受到了其中威脅。

  唐資又道:「另一方面,我等現在與陳太守關係密切,投奔王浚或許會被重視,但等代窯、代郡紙都被謀奪走了,也就會被生殺予奪,就算不被打壓,也是崛起無望,更不要說,我等現在看起來是與太守合作,其實那代窯也好、紙坊也罷,根本都插不進去手,對幾個方子一無所知,不過就是掌握了販賣的渠道,但王大將軍恐怕不缺渠道,缺得只是方子!這就連最大的利用價值都沒了,所以唐家投奔,除了給王大將軍做個千金買馬骨的樣子之外,怕是再無其他意義。」

  唐太公聽著,點了點頭,又問道:「那你覺得,除了王浚之外,該與哪家有聯繫,作為情況不妙的後手?」

  這個問題,讓唐資沉默下來,這不好投靠王浚的道理,聽起來簡單,但他先前陷入了思維誤區,沒有看到更廣闊的局勢,因而都沒能想到,是唐太公的一句話點醒,才恍然大悟,這頃刻之間又如何能想個周全?

  不過,不等唐資開口,唐典先替他解了圍。

  「其實那拓跋與慕容兩部鮮卑,倒是可以結交一下,試著接觸,甚至連南邊的江都王、石勒亦可嘗試。」

  唐典的話音落下,馬上就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你這提出的四個選擇,兩個是鮮卑,一個為羯匪,此等胡人,我等華夏苗裔,豈能與之為伍?」

  那邊也有人道:「江都王與石勒鏖戰,連戰連敗,如何可為選擇?」

  又有人說:「那石勒隱隱與代郡敵對,還曾陳兵境內,當時的局勢一觸即發,差點演變為代郡與南邊的大戰,這人還不如王大將軍!」

  「諸君稍安勿躁!」唐典卻不惱怒,反而心平氣和的道:「咱們現在探討的,可不是投奔哪個,咱們的根基在代郡,如今輔佐的乃是代郡太守、征北將軍陳止,這征北軍勢當下生機勃勃,未來擴張的可能性極大,我唐家與陳府君關係密切,乃是一榮俱榮的關係,未來隨著征北軍壯大、崛起,才是正途!」

  眾人聽著,猛然間驚醒過來,意識到自己被之前的談話,給繞進去了,忘記了現在的這些,只不過是萬不得已時,用來保全家族的手段,其實沒有必要爭論,真到了那個時候,就算是投降王浚都不見得是個錯誤的選擇,更遑論其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