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區區不才,正在在下。」棗嵩說完,卻是頗為不羈的問道:「看常君的氣度,也不是一般人,但說我孤陋寡聞,實在是未曾聽聞過下名姓,今日來代郡,所謂何來?」

  常璩就道:「在下家中多記史,是以喜好遊歷,紀錄風土人情,因在蜀中與道門有些矯情,聽他們說了些這代郡的見聞,心生嚮往,這才過來,只是途中還有波瀾,是以自幽州而入,正好在這廣昌碰上兩位。」

  「原來是史家傳人,真是失敬失敬。」棗嵩點點頭,然後感慨道,「這代郡卻是非同一般,我只是入了一縣,就隱隱感到不同尋常,城中秩序井然不說,還有處處修葺、翻蓋之處,內里風氣,可以說是煥然一新」

  他看了桓彝一眼,便道:「你可不要以為我是刻意言語,誤導於你,代郡廣昌我之前是來過的,當時這整個縣城的風氣,可是和現在截然不同的,不要受往來的商賈了,連城中的大族、宗族、布衣,都有離去之心,惶惶不可終日,那南下的很多流民中,就有城外村莊之人,但現在卻截然不同了,一副朝陽之意不說,還有諸多流民偷偷跑來投靠,你們可能白沒有去過城北外面的民營吧?」

  「你說有流民偷偷過來投靠?」桓彝這下子是真的吃驚了,「莫非城北有專門安頓用的營帳?」

  「正是如此,」棗嵩輕輕搖頭,露出苦笑,「你在江都王麾下做事,不可能不知道,這人口的重要性,很多事情,都是人口在制約,代郡本在邊疆,受三方侵擾,根本難以發展,人口不斷流失,因而是幽州有數的弱郡,結果陳止靠著這個底子鎮壓各方,連七部鮮卑都收服了,在北邊組成屏障,又有發動諸多礦奴、武丁修築道路,一派大興模樣,反而將周圍零散人口吸收過來了。」

  說著,他從懷中掏出一塊鐵製令牌:「而且此人當下還得了鐵礦,自行冶鐵,我聽傳聞,說是此人在桑乾河邊建了幾個鐵場,自行冶鐵,也不知道真假,只是這塊令牌卻是出自他們代郡之手,我讓人鑑定過,說是成色、硬度俱佳。」

  這下子,連常璩都忍不住道:「那位陳福軍,又是出錢讓各地縣城修葺城池、店肆,又大建道路,招攬諸多武丁,操練、巡查,更別說代北新城新起,這都是要花錢如流水的事,如今更要冶鐵,這前期一樣要不少錢財投入,從何處來?」

  「這位府君花錢厲害,但聚寶的本事也不小,」棗嵩明顯有著研究,「不說那紙坊和代窯,你們看看這令牌,莫非還不知道麼?想必兩位也都接到這推薦令了,那該知道而今商賈何等嚮往此處,這又是一出錢財來源。」

  桓彝不由正色起來,低語道:「如此說來,這代郡真要興起了?」

  「可不是麼?不然你們何必偷偷過來?」棗嵩馬上就揶揄了一句,但不等他再多言,就有一老牧民從外進來,直奔幾人的桌前。

  桓彝一見這人,就直接問道:「搞清楚了麼?」

  那老謝明顯是快步跑來的,顧不得擦額頭汗水,就趕忙說道:「打聽到了,那所謂新城,據說是要在桑乾河北築成!」

  「什麼?」

  這個答案著實出乎了桓彝的意料,他不由下意識的失聲起來。

  第751章 河邊新城疑紮根,車上書冊源雕版

  到底是在江都王面前行走的人物,平時接觸家國大事也有不少,因而在意外之後,桓彝馬上就平靜下來,轉而去看棗嵩,問道:「棗兄,這個消息,你是否知道?」

  「你看我這個樣子,像是事先知道的麼?我也是剛剛知道。」棗嵩卻是一臉苦笑的搖頭,旋即注意到身邊神色有異的常璩,便問道:「怎麼,常君難道是知道這事?」

  「不是不是,只不過是感到有些興趣罷了,這築城從來都不是小事,」常璩說話的時候,忽然顯得神采飛揚,「北地諸城,不少是先秦之時鑄造,但有不少,其實是當初北戎據點遺留下來,又或者如那趙卿董安於一般屯築多年,方可成城,而陳府君為流官,卻要花費錢財築城,多少讓人覺得怪異。」

  他嘴上說著怪異,但表現出來的態度卻顯得頗為興奮,嘴裡的話居然還多起來了——

  「按說,代北築城多多少少還有點跡象,畢竟那邊本來就是軍屯之地,更有邊疆部族的人口填充,桑乾河畔可就不同了,我雖是新來,過去沒有來過北地,但再過來之前,看過風土人情,知道代郡自來都是人口外流,少有回流的,現在縱然有些流民聚集,也該是一時,而且人數不多,杯水車薪,可不見得能支撐起一座城池,更不要說,代郡貧乏,資財不多,官府也沒有多少餘糧,這築城的錢財從何處來,總不能是陳氏出錢,興盛一處吧?」

  說著說著,他才注意到在場的其他人都安靜下來,怔怔的看著自己,這才猛然回過神來,不由停下話,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起來。

  桓彝這時笑道:「常君果是史家之人,過去的典故信手拈來,諸多要點也是一眼即中,不錯,這也是怪處所在,老謝,你可探究原因了?」

  「小人哪裡能看透,」那老牧民趕緊衝著三人拱手,隨後才道,「不過,聽傳話的人嘀咕,說是陳氏家中,有幾個與陳止交好的兄弟領頭,也去那邊設立了田莊,而且有向塢堡發展的趨勢。」

  「陳氏莫非想要在這裡留下一條分支,甚至以一座城作為法家之根本?但是選擇邊疆之地,未免也太過托大了吧?」棗嵩嘆息了一聲,隨後看向桓彝,問道:「桓君,你這次過來,是為了什麼,我大概能夠猜到,但就看廣昌城的這個情況,我勸你還是先和我合作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