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并州之北,乃有其地,匈奴真敢這般行事?」

  「也不是不可能,我聽說那位匈奴新主,前陣子在國中……在并州求書,曾經詢問當地世家,有何治理之策,便有人上書大談上古三代,又提井田之治。」

  厚古薄今乃是人之本性,陳止更是深知此點,人們對當下的不滿,需要有一個寄託,要麼是境外邦國,要門就是古老傳聞,而當前的新漢,乃是天下有數的文明國度,在東方之地更是絕對的文化頂峰,世家又有特權,閒人眾多,多有時間清談,在種種氛圍的渲染之下,早就有了追憶上古的風潮,只不過當朝之人卻未能讓這群人的追思成真、如願。

  但這般壓制,反而讓這群人的心裡越發有了寄託,當下一聽說有人要付諸於行動,而且還是掌握了一方地盤,有權有勢有人,更有執行力的一方勢力,哪怕是被他們鄙夷和敵視的匈奴,也免不了一番議論。

  當然,更多的人,卻是在思考這話的真偽,以及背後涉及到的目的——

  「匈奴這個時候,拿出這樣一個說法出來,若說只是來給一次晚宴搗亂了,貧道可不相信啊。」張玄坐於人邊,輕輕搖頭,他的話,卻引起了旁邊孫秀的注意,後者同樣也在凝神思考,等待著陳止的回應。

  另一方面,孫秀等人還在觀察者著靳准、靳明他們的反應,想要從這兩人的臉上找些端倪,來分辨劉岳說出來的話,有幾分真實性。

  「恢復井田?」陳止等周圍的議論聲稍微平息了一些,才笑著開口,饒有興趣的詢問起來,「不知貴族人口幾何?」

  「怎麼問的是這個?」

  這個問題,一下子打亂了眾人的思路。

  在他們向來,匈奴的人宣稱要復井田,第一步要確定的,肯定是真假,然後再論其他,可無論怎麼想,和匈奴人口的關聯,恐怕都不會很大。

  更何況,一地人口,在這個時代也算是隱秘了,便是新漢的各個州郡,其人口輕易也不會透露出來,陳止對於幽州各地人口、戶籍的了解,還是因為他那位老丈人身居高位的關係,才能得知一二。

  現在這麼一問,匈奴人怎麼可能老老實實的回應。

  那劉岳更是一時愣住,在他的計劃中,可沒想到當下的這個反問。

  見對方表情,陳止輕輕搖頭,同時沉下心神,感悟著簽筒,他注意到,對方「井田」兩字一出,五行刻度格中的名望金液,那縮脹的頻率,陡然加快!

  「沒想到匈奴的小心思,居然讓我有意外收穫,或許不用等印刷術公布,就能集齊名望了。」

  這麼想著,他繼續道:「三代之治,固然令人嚮往,但井田亦有其所缺,否則焉能不現於世?」

  第726章 上古三連

  「什麼?」

  眾人聽得此言,都是紛紛一愣,再看陳止,表情都謹慎許多。

  「府君此言,似對三代之治,有不同尋常的看法啊。」張景生與王快對視一眼,輕聲說著。

  王快鄭重的點了點頭,沉聲說道:「不錯,這話可不能隨便說,有可能讓人攻訐。」

  不光是他們兩人,那諸多世家之人,連同僧道兩邊的人,也都不由意外,他們同樣清楚在厚古薄今的大環境下,若是說出有悖於士林主流的話,會造成多大的影響和反彈。

  這事往小了說,是言語失狀,往大了說,那就是政治不正確。

  那劉岳聽得此言,還有些呆愣,沒有品味出裡面的深意,倒是一路上與他保持距離的靳准,這時候站起來,一臉正色的對陳止道:「陳府君,你這話有些失當,在下不才,雖出身匈奴,但沐浴聖人教化,對那三代之治、井田天下,也是嚮往久矣,其時聖王治世,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乃是真正的大治之世,後世之人若能成就其中一二,便可以稱為仁主,我族主上有意,追隨先賢腳步,莫非還有什麼錯誤?那豈不是說,府君覺得三代聖王也有其錯?」

  「狼子野心啊!」陸建搖了搖頭。

  張景生則道:「那匈奴國主若真有這般做法,那也是為了收買人心,恐怕不會真在整個并州中施行,況且此言更有為匈奴叛逆正名的意思,其心可誅!」

  「誅心之言,更是狂妄之語!」王快眉頭一皺,不留情面的批駁著,「匈奴叛逆,竊據一地,本就是大逆不道了,現在居然妄圖和上古聖王對比,簡直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顧恩瞥了幾人一眼,旋即卻對那趙王孫劉車說道:「話雖如此,只是現在陳止被當面問起來,總該有所回應才是。」

  劉車聽罷,微微點頭,看向陳止,就等著對方的回應了。

  羅央這時候將面前最後一塊糕點咽下去,含糊不清的道:「介個辛奴人正貝比……」等他咽下去,又朝王快的盤子看了過去,嘴上則道:「你聽他說的這般大義凜然,真箇不要麵皮,分明就是叛逆,卻好像掌握了大義,在這裡質問起府君來了!」說罷,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接從王快的盤子裡拿了兩塊糕點離去。

  王快當即怒視其人,抬起雙手,寬大的袖子垂落下來,護住了自己的盤子。

  「這靳准,真是會抓住機會!」

  另一邊,聽得靳准這般言論,莫說在坐的其他人,就連陳止身邊的陳梓、蘇遼等人都神色微變,有心出來辯解兩句,但想到陳止過去的行事風格,又紛紛忍住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