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為何這樣一個人物,本來閒雲野鶴一般,根本就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偏偏最近這段時間,就在代郡周圍晃悠,尤其是這一次,仿佛未卜先知一樣,提前過來,似乎就等著這次晚宴了。

  基於這樣的心思,王快的問題便顯得有些微妙,沒想到一開口就被李不匿叫破,這後面的話,當然就不好再說了。

  他這一停下來,顧恩算是緩過勁來了,看了一邊的竺法偉,又開口道:「這位太虛子道長,你之前的那話,似乎是對竺大法師的話有異議,不知可有高見,何不教給我等?」

  李不匿搖搖頭,擺擺手,笑呵呵的道:「貧道能有什麼高見?不過一山野三人,最多是看看燈籠上的字句,品味品味,哪裡能說出個所以然了,之所以出言,無非是覺得這長街燈火,士人謄錄,可以稱之為美談,為何要說有過?」

  那老和尚竺法偉此時靠近兩步,帶著請教意味的問道:「既是如此,為何說是恰到好處?」這話聽著客氣,其實卻有質問的意思,深意為:你既然是一時興起,沒有高見,又哪裡來的評判標準?

  「不知道老和尚你是何時來的城中?」李不匿在顧恩等人滿是敵意的目光中,毫無尊敬之意的笑言,「其實,不管是你最近過來的,還是早就待在這裡了,那都該能看出來,這來來往往有多少人前來,這麼多人辛苦到來,得到收穫的終究是少數,通典再多,也多不過求學之人,莫非讓他們失望而歸就是好的?倒不如今日這一次長街燈火,學問豈不是如火種一般,被他們帶了回去?」

  「好像有點道理。」羅央聽著,晃了晃腦袋,覺得這道士簡簡單單的一段話,好像還真說到了點子上,「這麼多人過來,期間花費了不少,盤纏更是耗費眾多,又是趕路,又是搶書,而且代郡平靜了,周圍還有零散的賊兵和韓盜匪,想要過來也著實得冒點風險,好不容易過來的,真空手回去,那可太是不妙了,現在豈不就是恰到好處?」

  「安得其勞,何來輪迴?」老和尚搖搖頭,明顯是不同意,卻是也不爭論,倒是那顧恩,似乎是學了不少的沙門學說,見竺法偉不欲多言,自己就站出來,想要和李不匿理論一番,可這位太虛子卻擺擺手,似乎已經沒有了說話的興致,只是他的那個師弟,明顯是躍躍欲試。

  眼看著兩個代言人就要爭論開來,眾人的前面卻傳來一陣腳步聲響,隨即就有一隊人走來,為首的那個卻是陳舉。

  他一見張景生等人,便快步走過來,卻是先與那老和尚,以及後面的道人行了禮,然後才對張景生等人道:「諸君,我家主上命令我等過來,迎接幾位入院,坐席酒菜都已經備好……」

  李不匿便笑起來:「府君有心了,八成是擔心我等碰到一起,在路上就要來個佛道相爭,鬧來鬧去,平白耽誤功夫,這才讓小哥來直接領路吧,真是煞費苦心啊。」

  陳舉面無表情,就做出了請的動作。

  有了這一番話,顧恩和薛不疑卻是不方便繼續下去了,只能是互相冷撇一眼,隨後各走一邊,朝長街深處走去。

  看著幾人遠去的背影,高並的心中充滿了羨慕之意,卻也只能強自按耐,隨即他看向燈火的目光越發堅定了。

  另一邊,隨著不斷前行,眾人也越發注意到情況有了變化。

  「怎麼感覺,越是往那宅門走,這燈籠上的字句越是有些奇怪了。」薛不疑看著周圍,忽然在師兄身邊低語一句。

  李不匿已經收起了笑容。

  在幾人的身邊,那老和尚本來寶相莊嚴,越走越是神色變化,在那唐家宅門在望的時候,他忽然停下腳步,來到一盞燈籠跟前,瞪大了眼睛,看著上面的字句,忍不住道:「莫非那佛論的下部,竟在這些燈籠上?」

  第720章 民心在其,則運在身

  顧恩等人聽得,不由側目,也朝老僧面前的那一盞燈籠看了過去,同時品味著這一句難以掩飾的驚訝之言。

  「這些燈籠上,有佛論的下半部?」

  《通典佛論》的名頭,如今在洛陽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當初在江都王默許下,一場佛評的興起,目的是壓過洛陽的其他諸評,將這個由陳止開創的,日漸發揮出獨特影響力的活動,分出一個主從高下。

  本來,一切都非常順利,甚至偉大的國都中,無數人都在念叨著此事,城裡城外,一派佛家將盛的景象。

  可惜因為一篇《佛論》的到來,直接把一場學術之爭,生生拉到了史家範疇探討——

  佛論實際上是在描述佛家發展的歷史,用一個旁觀者的口吻在敘述諸多佛家思想,這種在描述上的差別,本就有著微妙特性,讓人的心裡不自然的減少了對權威的敬畏,更不要說,陳止的那本《佛論》相當全面,寥寥數字,包羅眾多,描述清楚了來龍去脈,減少了許多人對佛家的好奇,更去了些神秘感,當場就讓佛經之說有些失色了。

  再加上當時的環境,先是佛評挑戰陳止的諸評,又當場貶低陳止的好友,順帶著也暗諷了陳止的學識,就是這個當頭,《佛論》一出,無疑是最為強悍的反擊,登時就讓佛評難以為繼了,最後草草收場。

  事實上,顧恩他們這次歸去,不少人先後抵達了洛陽,注意到那邊興起的一座座佛家寺院,就知道佛家還是流傳起來了,而且逐步被洛陽的達官顯貴接受。




章節目錄